網頁

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

壽命長短的因緣

世尊在大乘經裡面,常常說到佛有三身


 


法身無始無終,這是真正的無量壽;


 


報身有始無終,這也是無量壽;


 


應化身是有始有終,時間長短不一致,那要看眾生的感應。


 


所以應化身是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。佛住世時間長短,完全是眾生的業力;眾生好學,佛住世的時間長;眾生不好學,佛住世的時間就短。所以應化身是要看眾生跟佛的緣分而定的。


 


  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,住世八十年,他老人家八十歲圓寂的。我們看《無量壽經》,世尊為我們介紹過去世間自在王佛,他教化眾生四十二劫,可見得住世的時間很長。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四十九年,世間自在王佛教化眾生是四十二劫,這個時間長短相差懸殊太大了。我們在經上也能夠看得出來,世間自在王出世那個時代眾生好學。實在講,四十二劫不長,生無色界天,壽命最長的八萬大劫,四十二劫算什麼?眾生造業墮在地獄裡面,命短的都差不多到一萬劫。所以我們從天上、從六道裡面去觀察,四十二劫的時間不算長。可是對我們來講,已經是天文數字了,不可思議。


 


  由此可知,我們不能不好學,不好學,聖賢都滅度;只有好學,才能把聖賢感應來住世。聖賢住世,幫助我們成就。法藏菩薩,這是世饒王出家之後的成就。他在沒出家之前,是一位在家菩薩,護持佛法,行菩薩道,以善法教化人民,表示教導一切眾生孝親尊師。我們大家都知道,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經典上沒有記載世饒王孝親的文字,但是記載著他尊師重道的這些文字,他能尊師重道,決定能孝順父母,師道跟孝道自古以來是一不是二。他奮發好學,有大志願,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。我們在這個經文裡頭要怎樣去學習,自己應該知道。四十八願是他修學具體的報告,他所學的,他所修的,他所成就的,如何成就自己?如何幫助別人?這一願當中我們明顯看出來。


 


  第一句他說,這是說他自己,『我作佛時,壽命無量』。古大德有很多說法,這個「壽命」是報身,還是應化身?佛書看多了,自然就能體會。如果說是法身、報身,說壽命無量,就沒有意義。為什麼?本來就是無量,那有什麼好說的。如果說是應身無量,這個意義就長了。世間自在王的壽命,絕不只四十二劫,他講經說法四十二劫,至少我們也把它加一倍。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他住世絕不只四十九年。在那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應化的壽命應該是一百歲,人壽百歲的時候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。為什麼八十歲的時候就圓寂?化緣盡了。也就是說根熟的眾生已經成就,沒有熟的眾生也幫助他們增長了,沒有善根的人也幫助他們種善根了,釋迦牟尼佛到這個地方來的事情辦完,提前走了。


 


  他之所以能提前,就是他的工作做得很認真、很努力,進度提前,加快了,這是一個原因。第二個原因,魔王波旬對他的要求。佛是非常慈悲,魔王波旬要求他早一點入般涅槃,釋迦牟尼佛答應他了。佛決定沒有妄語,說的話一定兌現,魔啟請的。但是世尊末後還有二十年的福報,佛的福報太大太大了。這二十年福報,就是給正法、像法、末法時期所有出家眾,應當得到的一分供養,佛家講的四事供養。我們今天享受是佛的餘福,餘福這麼大,所以佛是「福慧二足尊」,我們怎麼能不相信?壽命在我們世間人看是屬於五福之一,而且是福德裡面第一福。諸位想一想,如果你沒有壽命,你有財富,你有地位,你有權勢,你有聰明智慧,你有許多眷屬,人沒有壽命不就都落空了嗎?所以壽命是第一福,你得有壽命去享受。沒有壽命,福報再大,自己不能享受,還是等於零。所以壽命是世出世間第一福。


 


  我們今天稱阿彌陀佛「無量壽」,你看,大家都把壽命看得非常重。他的壽到底是真無量,還是有量的無量?過去不少人這樣說過,提過這個問題。因為世尊在佛經上講過,將來阿彌陀佛也有滅度的時候。阿彌陀佛上午滅度,觀世音菩薩下午就接佛位,就接著成佛了。世界的名稱,佛的名稱,也都換了,改朝換代。這樣說起來,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是應化身。但是他的壽命太長了,稱為無量壽,為什麼?沒有人能夠計算得出來。合下面這一願,我們就能夠體會得到。『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』,都成緣覺,大家來計算,算多久?算一百劫,算一千劫,算百千劫,都算不出來。這是有量的無量,幾乎是真的無量,這是我們必須要留意到的。所以這個無量,不是一個普通我們所說的有量的無量。


 


  如果從理上講,一切諸佛如來的應化身,也可以說全是無量壽。諸佛菩薩不僅僅是法身大士,權教菩薩、聲聞、緣覺也常常在世間應化;不但四果羅漢應化在世間,三果的聖人在古代中國史傳記載的就不少。由此可知,大乘小乘,性相兩宗,真正證小果以上的人,都常常應化在世間。為什麼?修積功德,絕不能夠離開眾生。《普賢行願品》裡面說得很清楚,離開一切苦難眾生,你到哪個地方去積德累功?你的福慧、你的定慧到哪裡去修?由此可知,真正修行人,從初發心到如來果地,決定沒有離開眾生的道理,他才能成無上道。但是壽命長,對我們修學,有極大的方便。壽命短促,給修學人帶來了很大的困難.我們道業這一個階段還沒有成就,壽命到了。算是這一生修得很好,持戒修善,來生再得人身,緣分好,又遇到佛法。諸位想想,至少要耽誤十幾年,你不可能生下來就會學佛,總得要十幾、二十歲。這一段當中,停了這麼久,前世所修的差不多都忘乾淨了,這一生要重來,這就是所講的退轉;一個生死是一個很大幅度的退轉。如果壽命長,就可以繼續不斷的修學,能夠做到不退轉。


 


  我們想一想法藏比丘,如果生在我們這個時代,他決定成就不了。為什麼?壽命太短了;他生在世間自在王那個時代,壽命長。接受老師的教誨,這個經上講得很清楚,是千歲,修行是五劫,這麼長的時間,能夠繼續不斷,我們常講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他成就了。所以我們今天要想成就,時間太短促了,這是我們自己的業障。我們為什麼生在這個時代,為什麼不生在世間自在王佛那個時代?所以一切果報,這是自己造作的,自己要承受。這一句話,固然是老生常談,意義太深太深了。今天世間人,相信因緣果報的人不多了。學佛人裡頭多不多?也稀少了。所以印光大師特別提倡「信因果」,其實古往今來,諸佛菩薩、高僧大德哪一個不提倡?哪一個不重視?世出世法總離不了因果的定律。種善因決定得善果,造惡因要想得善果,決定沒有這個道理。我們細細去讀,古來這一些善惡果報的記載,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
 


  為什麼不能夠隨順佛陀的教誨?為什麼還是念念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?我們要不能把這個念頭徹底改過來,這一生成就,往生沒指望了。我說的是真話,佛講的話在經典,好像經典是自古以來的記載,距離我們太遠了,未必可靠。現代人講的就在我們面前,句句提出科學證據,我們聽了不能不信,我們到底是跟佛走,還是跟著世間這些人走?佛祖對我們的心態,瞭如指掌,太清楚了。善導大師在《觀經四帖疏》上品上生章,講得多透徹?這個註解我們講過,上品上生章我們特別講過這一段。他講的是什麼?叫我們肯定,堅定信仰,隨順佛的教誨,不可以隨順人的教誨。偶爾之間,世間人他們種種這些說法,我們可以把他當作輔助,賓主要分清楚。


 


  壽命,壽命長短,這屬於業報。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什麼樣的業因得長壽?無畏布施。什麼是無畏布施?諸位都念過觀世音菩薩是大施無畏者,我們就明瞭了,無畏布施就是救苦救難。看到眾生有苦難的時候,我們立刻就要伸出援手,幫助他早一天脫離苦難,這是施無畏。這就是無畏布施,果報得長壽、健康長壽。這是健康長壽的真因緣,決定不是用這些藥物補品,來幫助我們能夠得到健康長壽,那個話是假的。我們在歷史上所看到,許多朝代的帝王,他那一種保健進補,我們世間任何一個人都比不上;但是二十幾歲、三十幾歲死的很多,這不就說明了,醫療保健進補不是長壽之道。歷史上我們看到,我們再看看現在,我們周邊這一些富貴人家,貧賤人家沒有能力談保健,三餐飯都吃不飽了,還談什麼保健?肚子填飽了,就是很萬幸了,哪有資格談營養、談進補、談保健?富貴人家才重視這些。我們看看那些富貴人,他的身體怎麼樣?壽命長短,固然也有八十、九十,不多;四十、五十走的,一半以上。這回來想想,還是佛講的話有道理。


 


  佛告訴我們,六道凡夫沒有見性。修財布施得財富,你修得多,你得的多;你很歡喜,痛快的修,你得來是非常自在;你勉為其難的修布施,財富是可以得到,得的很辛苦。由此可知,果報的的確確,絲毫不爽。世尊在《法華經》上講的十如是:如是因、如是果、如是緣、如是報,一點都不錯,決定是相應。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我們要不肯修因,哪裡會有果報?我們這一生物質條件缺乏,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;沒有智慧,過去生中沒有修法布施;身體不健康,過去生中沒有修無畏布施。讀佛經才把我們的遭遇真正的因素找到了,那要問我們能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?答案是肯定的。你把這個原因找出來,只要把這個原因消除,我們就能夠獲得願求當中的果報。我們今天缺乏財富,修財布施。我沒有錢怎麼布施?一塊、兩塊錢總有,多了沒有,能在自己生活當中節儉一點,修財布施。佛氏門中修福,果報都不可思議,在乎你的真誠心。誠心誠意在生活上節儉,省下一點錢,在佛門裡面修布施,獲福有不可思議的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但是有很多人疑惑,我這一點點錢,怎麼能夠獲得很大的福報?這裡頭有道理在,你要懂得這個道理,你就堅定信心了。


 


〔淨空老和尚開示 大乘無量壽經  第五十八集〕


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

五欲六塵的享受可不可以?

實際上,五欲六塵的享受可不可以?可以,為什麼不可以?你享受,在這裡面不起分別、不起執著,就對了。可是你享受的時候,起分別、起執著、起七情五欲,那就壞了,這裡頭產生許多副作用,這就造孽。產生這些東西,這些東西又惹來果報,這不善的因,得不善的果,六道三途。諸位要曉得,六道三途沒有,自性裡頭沒有,本來沒有,現在有沒有?現在還是沒有,給你講,你就不相信。說現在有,你相信;給你說現在沒有,你不相信。在佛菩薩心目當中是真沒有,不是假的,「當相即空,了不可得」,它哪裡會有?佛經上常說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《大般若經》我們總結起來講,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講什麼?就講四句話,「一切法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就這四句話,釋迦牟尼佛講了二十二年,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這樣。你不了解事實真相,你執著以為真有,錯了。在這些境界裡面,虛幻的境界裡頭,你起了控制的念頭,你起了佔有的念頭,錯了,你就造罪業了。如果你受用,沒有這個念頭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起心動念,你的受用就是諸佛如來的受用。給諸位說,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就是這個受用,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人有受用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,那叫真享受,那叫極樂世界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所以那個享受他一點妨礙都沒有,沒有起心動念。我們今天的享受裡頭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麻煩在此地。所以說沒有輪迴把它製造出輪迴出來了,輪迴是惡夢。你睡覺本來沒有夢,天天作惡夢,這惡夢是你自己製造的,不是別人給你的。


 


這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,佛能做的就這兩個字「開示」。但是眾生接觸到開示,要能悟入!悟是明白了,就是我們一般講看破了。入怎麼樣?入得放下,放下就入,你放不下,不入境界,放下就入了。近代印光大師有個非常了不起的方法,教我們怎樣悟入。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,有很長一段時間,他在關房閉關,蘇州靈嚴山寺,他老人家最後修學的道場。那個關房我去參觀過,很小,非常簡單,只有一張方桌,桌上供養一尊佛像,什麼都沒有,很簡單,一尊佛像,一對蠟台,一個香爐,一個引磬,一個小木魚。佛像後面寫了一個大字,老人自己寫的,寫了一個「死」字。這個方法妙!讓你一看到,死到臨頭了,試問問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?所以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,我自己常常想到,我們的壽命就到今天為止,今天就要死了,還有什麼想頭的?那我們得認真,想死,死了,死到臨頭了,還能想這些衣食住行嗎?還能想這些享受嗎?沒有了。現在只剩一個念頭了,求生淨土。什麼都放下了,只想阿彌陀佛,我在這裡等你,你來接引我。除這一念之外,什麼念頭都沒有。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是我的?連身體都不是的,我們要用這種心態去念佛,那真是《彌陀經》上所說的,「若一日、若二日到若七日」就往生了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今天阿彌陀佛沒來,等了一天沒來,明天還是做如是想,天天做如是想。這什麼意思?給學佛同學做個樣子,肯定有一天阿彌陀佛來了,阿彌陀佛說,你做樣子做夠了,可以到極樂世界去了。


 


沒有別的,徹底放下!放下不是把事都扔掉,不是的,事照幹,今天這一天事情還得照幹,心裡頭痕跡都不落。心裡面呢?心裡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念的是阿彌陀佛,想的是阿彌陀佛,真念佛,不搞假的。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諸佛如來到這個世間來就為這樁大事,為了什麼?幫助眾生趕快成佛。你本來是佛,你現在念佛,肯定就作佛了,本來是佛!世間事,十法界的事,別去理會,隨緣就好,不要攀緣,「隨緣消舊業,莫再造新殃」,古大德教我們的。如果我們不知道,在周邊一切人事物上,還會起心動念,還有分別執著,那你就在造新殃,你就在造業,錯了。事上隨緣,心上要乾淨,事為什麼?是假的,事事無礙,只要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什麼障礙都沒有。障礙是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裡面最嚴重的障礙,頭一個是對立。決定不能跟人對立,不能跟事對立,不能跟一切萬物對立,首先要把這個消除,成就自己這一生圓滿的道業。決定不能有控制的念頭,更不可以有佔有的念頭,就學這個,從這裡下手。怎樣把念頭化解?念阿彌陀佛就化解了。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只想阿彌陀佛,一心想著早一點回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。


 


那個地方修學的環境好,人的壽命長,無量壽,而且快速成就。為什麼?修學環境好,決定沒有障礙的緣被你遇到,你在那裡找不到有障礙的。都是成就你的緣,因為你在那個地方,你所接觸到的都是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。到西方極樂世界,要曉得,你能夠時時刻刻接觸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,你有能力分身,坐在那個地方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,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、供養、聽佛說法,這是十方世界裡沒有的緣分,極樂世界具足。所以廣學多聞,到極樂世界真的廣學多聞,諸佛親自教,你有能力分身。你說這樣殊勝的因緣,這麼殊勝的學習環境,怎能不去?何必貪戀此地?釋迦牟尼佛怕我們在這裡動貪戀的念頭,所以一生不搞道場,沒有貪戀的。樹下只准睡一晚上,為什麼?這樹蔭很大,你起了貪心;只能睡一晚,第二天到別的地方去,斷你的貪心,這真叫善巧方便,幫助我們不生煩惱,幫助我們不造罪業。這一大事因緣,也有人講,這個大事因緣是生死大事,有這個意思,不夠透徹,透徹還是要依經來說,經典裡面給我們講的,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」,就為這樁事情。


 


這樁事情在整個佛法教學裡面,它有三個階段完成。學佛學什麼?經典裡面我們常常念到的,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這句話是梵文音譯過來的,可以翻,可以翻為什麼不翻?叫尊重不翻,因為它是你修學的終極目標,所以保持著梵文,尊重它。翻成中國文叫無上正等正覺,這就是我們要圓滿佛的知見,這三個階段,先求正覺,覺悟,正確的覺悟,不偏不邪,都是自性本有的。如何能夠成正覺?你只要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執著放下了,你就成正覺。成正覺有一個學位的名稱,叫阿羅漢,你就證得阿羅漢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證得阿羅漢就是成正覺,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你達到第一個階段。第二個階段繼續再放下,放下分別,分別比執著輕,執著是很嚴重。執著才有六道輪迴,執著放下,六道就沒有了,叫超越六道輪迴,沒有,六道沒有了,假的,像作夢一樣,醒過來了,夢境不存在了。你再放下分別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,你就提升,境界上升,你就證得正等正覺。正等正覺稱之為菩薩,這是佛法裡第二個學位名稱,你就成菩薩。誰不是菩薩?放下就是!最高的這個學位,上面加個無上,無上正等正覺,這個學位名稱叫佛陀。所以大乘經教裡佛常說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你說是不是?是!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是佛;不放下,不放下還是佛,不能說你不是佛,你是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的佛,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佛不敢輕慢一個人,為什麼?他知道統統是佛。佛佛平等,佛佛性德交流。佛看一切眾生是佛,可是眾生看佛也是眾生,為什麼?他有分別,他用分別心去看他,用執著心去看他,那就不一樣,看錯了!所以你要問問,我哪一天成佛?很簡單,哪一天你看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,恭喜你,你成佛了。不但有情眾生都是佛,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統統是的,沒有一法不是的,你就成佛了。你還看這個喜歡,看那個討厭,那你是六道凡夫。佛就為這樁事情出現於世,幫助我們這些迷惑顛倒的佛恢復正常。這就是諸佛菩薩興起的因緣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十集)淨空老和尚開示 2010/4/14


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

覺海虛空起。娑婆業浪流。若人登彼岸。極樂有歸舟。

【覺海虛空起。娑婆業浪流。若人登彼岸。極樂有歸舟。】


 


這個四句偈內容非常豐富。前面兩句是說明宇宙生命的起源,這是迷了以後的現象。後面兩句是教給我們回頭是岸的方法。我們怎麼樣迷失了自性?『覺海虛空起』!「覺海」本來沒有虛空,覺海就是性海,經論裡面常講的心性,心性就是覺海。所以這一點諸位一定要明瞭,自性本覺!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面告訴我們,他說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,本覺就是自性,自性就是本覺。它本來就覺,從來也不迷惑。我們今天講迷失自性,這是隨凡夫的話來講的,其實自性是真性,真性怎麼會迷?迷了哪裡能叫真?


 


這樁事情中峰大師在《繫念法事》裡面開示講得很明白。開示的話雖然不多,講得很清楚,就在迷悟。迷悟也不是真的,這愈說愈玄了。「虛空」,先有虛空,然後再有世界。有世界之後,再有眾生。說有先後,實際上,生起,就是唯心所現,現起太快太快!


 


現代的科學家也這樣說法,愈說跟佛法愈像,「一時頓現」,沒有先後次第。其實先後次第,你沒有辦法講先後次第,它的速度是用億萬分之一秒來講,你怎麼能夠發現它有先後次第?所以大乘經上常講一時頓現。佛在楞嚴會上說這樁事情,說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。當處是什麼?就在現前,沒有遠近;沒有遠近就是沒空間,沒有先後就沒有時間。時間空間都是凡夫的情執,不是事實!事實到底是什麼?就是迷悟,這個地方講覺,就是覺迷。迷是迷什麼?真的,佛經上講的形容是很有味道的,一念不覺;一念不覺就是迷,那個一念的時間太短了。


 


佛在《仁王經》上講,《仁王經》很多同學都念過。過去我們在台灣,台灣幾乎每年都要做仁王法會,為國家祈福。佛在《仁王經》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,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,一剎那有九百生滅,那就是念。一個生滅叫一念。我們一秒鐘,彈得快,一秒鐘彈四次,四乘六十再乘九百,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,也就是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一秒鐘。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,你怎麼能覺察得出來?一念不覺,那個一念是一秒鐘的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。這個我在講經的時候跟諸位說過,這是如來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。就是這個方便說,你已經沒有辦法覺察到他的速度多快了。真實說比這個還要快,比這個速度還快。


 


我們就不說別的,現在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速、電磁波,電磁波跟光差不多,一秒鐘 三十萬公里 。光的速度走 一公里 是三十萬分之一秒。一秒鐘的三十萬分之一,光走 一公里 。那我們要問光走 一公尺 ,光走 一公分 ,光走一公厘,億萬分之一秒,在這個狀況之下,光就不動了。


 


於是我們體會到佛經上所說的「清淨寂滅相」,八地以上所證得的境界。你想想那個定功是多深!在他那個大定裡面,光沒有了,光不動了,這是覺海。可是一動,一動好了,麻煩來了,空間遠近,時間先後,就從這個地方生起來,這就叫世界;世是講時間,界是講空間,時空就發生了。但是你必須要曉得這是幻相,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很好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那你就真的看明白,真的看清楚,把事實真相看出來了。


 


我們今天看的是幻相,是虛幻的一種相續相。把虛幻相續相以為是真實,在這個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,好,這『娑婆業浪流』了。「業浪流」是什麼?六道輪迴!看看我們現在所住的這個環境,「娑婆世界」,三途六道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境界。幻相跟作夢一樣,可是你這個夢是惡夢,這個惡夢又不醒,繼續在做,很苦!天天在做惡夢,念念在做惡夢,無量劫來都醒不過來,愈迷愈深,愈陷愈苦。


 


古時候的人,真的,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善根比我們深厚多了。為什麼?妄想沒有現在人這麼多,好教!佛菩薩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容易教,來一次,真的不少人回頭。現在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,來的多不多?很多很多。眾生好不好度?不好度。他不能回頭!確確實實他不了解事實真相,他認為他所想的、他所看的都是絕對正確的。佛所講的是迷信,哪有這種道理,哪有這些事情!他說佛迷信,他說佛不合現實。


 


恭惟你幾句話:你們是理想主義、不切實際。這個話說得好聽的。真難!真不容易!回頭,沒錯,佛是講了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「諸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,這是佛說的。但是現代人的根性,除了淨土之外,不可能有成就。別說修行證果,就是明瞭事實真相,你去研究經教明瞭事實真相,還是沒用處,境界轉不過來!


 


這是老實話,也就是中峰國師所講的,你無始劫來的妄想煩惱習氣,你放不下!這句話是實話,你要能放得下,那沒問題,哪個法門你都能成就;你放不下,就不能成就。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沒有帶業成就的,只有消業成就。你看大小乘經論裡頭常說的,見思煩惱消了,證阿羅漢果;塵沙煩惱消了,證菩薩的果位;無明煩惱也消了,你就成佛,沒有帶業的。今天你去消消看,我常講,不要說見思煩惱,見思煩惱裡頭的見煩惱,這個相是最粗的了,佛講三界八十八品。你要是有能力把它消掉,證須陀洹果,小乘初果。你試試看!所以,在末法時期,難了!


 


釋迦牟尼佛滅度第一個一千年是正法時期,他們嚴持戒律,用持戒的方法能證小乘四果四向。佛滅度之後一千年,進入像法時期,持戒不能證果了,人的根性大不如從前。佛教化眾生要改變方法,修定。像法時期禪定成就,像法一千年。一千年之後,眾生的根性跟像法時期比,又差一大截;換句話說,修定不能成就,修定不開悟,這是晚近倓虛大師常說的。《影塵回憶錄》是他的自傳,我看過。我跟倓老沒有緣分,沒有見過面。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,就住他的道場,九龍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是他老人家創辦的。這個圖書館裡頭他有個小房間,我那個時候講經就住他老人家的房間。我在這個圖書館講過不少次的經,算是很有緣分。


 


他老人家曾經說過,末法時期參禪開悟的一個也沒見過,不但沒見過,聽都沒有聽說過,這個話老和尚常說。參禪得禪定的他見過,聽說的就更多了;參禪得禪定,沒開悟。但是這個話我們要聽清楚,得禪定沒有開悟,他出不了六道輪迴,他將來死了到哪裡去?得禪定的人,生天!看他定功淺深,定功淺的沒有離開欲界。我們知道欲界第三層夜摩以上,夜摩、兜率、化樂、他化這四層天都要修禪定。禪定功夫淺深不等,你生在哪一層天?但是這個禪定,說老實話都沒有成就。真正禪定成就,不生欲界,生色界。四禪八定,生色界、無色界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


 


禪定一定要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這超越輪迴了。倓老說(他往生的時候九十多歲)他一生當中一個都沒有看到。你說這個事情多難!所以末法成就的只有淨土。佛說的,佛在《大集經》裡面講的「末法時期,淨土成就」。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帶業往生;但是帶業,古大德說得很多,帶業習種子,不帶習氣,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!就是說帶舊業,不帶新業。這個事情麻煩了,我們天天在造業,所以你念佛往生沒有把握。什麼人有把握?不造業的人有把握。不造業的人他的業習種子沒有斷,那怎樣不造業?


 


中峰國師在這個法事題目上給我們說出來,「繫念」,一心繫念阿彌陀佛。我的念頭裡頭從早到晚、晝夜不斷,只有一個念頭「阿彌陀佛」,除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之外,其他什麼念頭都沒有。這也不是個容易事情!成佛哪有那麼容易?這是最容易的了。八萬四千法門要是跟這個相比,這個太容易了。這個方法就是說,不管是什麼念頭,你要知道統統叫妄念。無論什麼念頭,念頭起來了之後,立刻就歸到阿彌陀佛去,這是古人常說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;念是迷,什麼念頭都是迷,都是妄想。


 


你要轉得快,不能讓你的妄念相續,念頭才起來,第一個念頭才起來,第二個念頭「阿彌陀佛」;你只要一發現,你的念頭馬上轉到阿彌陀佛。繫念,像繩子一樣把它繫住,就繫在阿彌陀佛那裡。你要真正能做到這一點,那恭喜你,你這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。


 


你們想想看倓虛法師常常講的故事,他的老師諦閑法師,鍋漏匠那個徒弟不就是一心繫念嗎?老和尚教他這個方法,他真幹!老和尚教的方法不難,難在持之有恆,真幹。就那麼樣的簡單: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念。真正做到了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。念累了沒有關係,好好休息去,精神養足了,起來接著就念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什麼都不想了。他念了三年多,人家站著走,諦閑法師讚歎、佩服,真成功了。讚歎他:天下叢林道場的方丈住持,比不上你,講經說教的這些大法師也比不上你。什麼成功的?「繫念法事」,他落實,他做到了。


 


所以後面這兩句『若人登彼岸,極樂有歸舟』。末法時期只有這個辦法,這是佛教導我們的,除這個辦法之外,沒有第二個辦法。所以印光大師出現在世間,教我們修行人了生死出三界。他老人家教導的,教我們住小廟。同學共修的不要超過二十個人,有個小小的念佛堂就行了。念佛堂裡頭不需要任何陳設莊嚴,不需要。只要供一尊佛像阿彌陀佛,或者供西方三聖就可以了,乾乾淨淨,清清爽爽。為什麼?一心繫念。看到佛菩薩太多了,分心。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統統以阿彌陀佛做代表,一切菩薩摩訶薩用觀世音、大勢至做代表,全部都念到了,十方三世一個不漏。心是定的,不散亂,精神意志集中,時間一點不浪費。


 


「彼岸」是覺岸,覺、迷,我們今天在迷的岸這邊,諸佛菩薩在覺岸,我們今天要想破迷開悟,要想返迷歸覺,極樂世界有辦法。「舟」是運載的工具,「歸舟」,歸是回頭,極樂世界有歸舟。歸舟就是指這個法事,你依照這個法事,等於說是你有歸舟依靠。穩穩當當你坐上這個船,你就返妄歸真,返迷歸覺,你就又回到覺海。「極樂有歸舟」!


 


所以,這個四句偈只有二十個字,意義深廣無盡。只有返妄歸真,破迷開覺是真的,這叫佛法,這是真正的佛法。把這個三時繫念的宗旨,四句偈全部說出來了。我們為什麼要依這個法事來修行?這說出來了,一生不退成佛的方法。


 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2003.5.22


世界何緣稱極樂。只因眾苦不能侵。道人若要尋歸路。但向塵中了自心。

世界何緣稱極樂。只因眾苦不能侵。道人若要尋歸路。但向塵中了自心。】


 


我們知道中峰禪師是法身菩薩,不是普通人,也就是說他確確實實是明心見性的人。只要明心見性,最低限度他是圓教初住,這是最低限度的。他跟諸佛如來是同生性,不是異生性。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,他是用四智菩提,他不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。我們用八識五十一心所,他用四智菩提。從哪些地方知道?從這些開示當中我們知道,他這些話不是見性講不出來。


 


  前面兩句容易,這個不難,為什麼?《彌陀經》念熟了你就知道。這個世界為什麼稱為極樂世界?釋迦牟尼佛在經上對舍利弗尊者不是講得很清楚,「彼土何故名為極樂,其國眾生,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,故名極樂」,不是答得很清楚嗎?所以前面兩句沒問題,我們也能說得出來。


 


  後面兩句我們就說不出來了,尤其是最後一句。『道人若要尋歸路』,「道人」是修道的人。「歸路」是什麼路?成佛的道路。這一條路不容易,到哪裡去找?我們今天說我們找到了,我們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,這是成佛之道。這個沒錯,這我們大家都能說得出來,但是他不是這麼說的,中峰禪師講的『但向塵中了自心』,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。如果要是我們說「道人若要尋歸路」,我們一定是「信願持名求往生」,我們一定是這樣說法的;我們不會說「但向塵中了自心」。


 


  見性的人畢竟是明心見性,跟我們九法界的凡夫不一樣。塵是塵勞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現實生活環境,了是明瞭,自心就是自己的心性。所以這一句話禪的意味很重。換句話說,了自心就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這個佛是分證位佛,不是相似位。四聖法界是相似位,天台大師講的相似即佛;明心見性那是真的,分證即佛。六道輪迴裡面修得再好,你見思煩惱沒斷,你是觀行即佛,煩惱沒斷。斷了煩惱之後,見思煩惱斷了,那才叫相似即佛。就是四聖法界是相似即佛,一真法界是分證即佛。明心見性是到一真法界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他懂得,一定要在我們現前的生活當中求明心見性,要是用《般若》裡面的說法是「覺了諸法實相」。覺了諸法實相就是明心見性,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瞭,沒有疑惑了,那麼你已經到一真法界了,那就是歸路。


 


  所以學佛,在大乘佛法裡面,無論哪個宗派,無論哪個法門,方法儘管不一樣,依據的經教縱然不相同,但是它的方向、它的道路、它的目標完全相同。那是什麼?就是明心見性。禪也好、教也好、密也好、淨也好,我們淨土也是明心見性;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,教下的大開圓解。所以這首偈子,你看看人家開示頭一句話就和盤托出,一絲毫保留都沒有,把他自己修行證果的經驗全盤托出來。


 


  前面兩句勸我們修淨土,那個世界沒有苦,沒有眾苦;沒有眾苦就是極樂。世尊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菩薩有一法,能離一切世間苦」,這一法就是講「常念善法,思惟善法,觀察善法」。我們今天在這個環境裡頭,要想真正做到心善、思想善、觀行善,不是容易事情,太難了!可是你要真正發心,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永離一切苦,比修十善業道容易。十善業道修圓滿就成佛了,這是我們在講席裡面多次做詳細說明。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  2003/6/29


諸苦盡從貪欲起。不知貪欲起於何。因忘自性彌陀佛。異念紛馳總是魔。

諸苦盡從貪欲起。不知貪欲起於何。因忘自性彌陀佛。異念紛馳總是魔。】


 


這二十八個字,把六道裡面的眾生實相說盡了。我們多念念、多想想,一定有悟處。『諸苦』,可以說是一切世間苦。從哪裡來的?從『貪欲』!「欲」是指財色名食睡,我們常講的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對這些東西起了貪心,貪而無厭。因貪則造業,因業就受報,六道輪迴就這樣變現出來的,本來沒有。


 


  那麼現在要追問了,貪欲從哪起來的?『不知貪欲起於何』,人為什麼會有貪心?為什麼會有欲望?我們曉得真心本性裡面沒有這個東西。所以覺悟的人、明白的人告訴我們,這不是真的,這些東西都是虛妄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本來沒有,為什麼現在有?現在這個東西纏在你身上,你沒有辦法擺脫,你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,不能擺脫三障苦報。下面中峰禪師為我們指出來。


 


  『因忘自性彌陀佛』。彌陀佛是自性,自性彌陀佛,自己就是的。阿彌陀佛,從這一句名號意思上翻,不是不能翻,「阿」翻作無,「彌陀」翻作量,「佛」翻作覺。我們想想,自性是不是無量覺?無量覺就是阿彌陀佛。自性無量覺,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相好;一切無量的無量,自性本來具足,一絲毫都不欠缺。忘了自性,迷了自性,這才生起妄想、生起分別、生起執著。所以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煩惱習氣,從哪裡來的?從迷失自性來的。


 


  大師說「因忘自性」就好了,何必要加個「彌陀佛」?這裡頭用意很深,這一句話是雙關。你忘失了自性無量覺,現在讓你念阿彌陀佛,什麼意思?把你自性無量覺給念出來,那就叫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。所以他不用其他的佛菩薩名號,用彌陀佛。用彌陀佛,把所有一切諸佛菩薩名號統統包括在裡頭,這是總名號。我常常講,這是自性的本名,其餘一切名號是自性的別名、別號,這是本名。


 


  迷失了自性,『異念』就生起來了。「異念」是妄想,『紛馳』是分別、是執著,這就是魔!世尊在《八大人覺經》裡面跟我們講魔有四大類,第一類是五陰魔,色受想行識,五陰魔。五陰怎麼會變成魔?因忘自性彌陀佛,五陰變成魔。如果你要是覺悟了,把自性阿彌陀找到了,五陰就成佛了。這不是依報隨著正報轉嗎!這不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嗎!看你是什麼念頭,外面境界隨著你念頭轉。後面還有詳細開示。


 


  所以要曉得魔從哪裡來的,魔就是妄念,你的念頭與自性不相應,那就是魔;妖魔鬼怪從這裡生的,他的自性也是阿彌陀。真的像蕅益大師所說的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」,佛是好,魔是醜,古大德常講「無佛亦無魔」,正確!


 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03/6/29


 


生滅無生生不生。樂邦那肯禁人行。誰知萬丈紅塵裡。菡萏華開月正明。

生滅無生生不生。樂邦那肯禁人行。誰知萬丈紅塵裡。菡萏華開月正明。】


 


 


  這個偈頌裡面都有很深妙的禪機。前面這一番開示,使我們對這首偈也就能有幾分體會。『生滅無生生不生』,這個理、事我們不能說很透徹的明瞭,至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,這個模糊概念就很難得。為什麼?從前根本沒有這個概念,現在有這麼一個概念。這個概念在宗門裡面講,這是疑情,有疑情你就會有悟處,所以小疑則小悟,大疑則大悟。這不是懷疑,這是疑情。


 


  聽說佛菩薩、祖師大德跟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我們常常讀、常常聽、常常思惟,到自己心定下來的時候,定能開慧。心浮躁,妄念很多,沒有辦法,也就是你沒有法子悟入,我們一般講開悟,你沒有辦法開悟;開悟一定要到心定下來。所以中國古人常說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學佛的人很容易懂得這個道理,一千遍念下去之後,心定了,心定了就有悟處。意思不要去想、不要去問,就能明瞭,就豁然大悟!道理在此地。所以,多聽、多讀、多多為人宣講,開智慧就更快。


 


  我自己這一生的經驗,大家都看到的。我學佛到今年五十二年,在講台上講經也講了四十五年,我四十五年沒有中斷過;除了旅行之外,幾乎天天都在講。而讀經從來沒中斷過,旅行也不中斷,你心是定的,沒有妄念,沒有這個世間雜亂的紛擾,你才能契入幾分。


 


  第二句給我們指出西方極樂世界。『樂邦那肯禁人行』,決定沒有禁止人往生極樂世界。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張開雙手歡迎大家移民,沒有拒絕的。實在講就像現在的澳洲一樣,澳洲移民部蓋瑞部長,我頭一次聽到他主持公民宣誓,那個時候我還不是公民,偶爾一個機會,他邀請我參加他們這個公民儀式。他在那裡宣布,澳洲是歡迎各個地方來移民的,不像其他的國家地區有很多限制,澳洲限制很少,歡迎移民,而且很容易拿到移民。


 


  西方極樂世界也是,歡迎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。只要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條件很簡單,你真的相信,你有願望,你想去,然後你能一心一意念這一句「阿彌陀佛」。這一句「阿彌陀佛」就好像是訊號一樣,我們這個地方把這個訊號發出去,阿彌陀佛在那邊就收到了,我們用這個方法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,保持聯繫。到我們的緣成熟了,阿彌陀佛就來接引我們。


 


  一般緣成熟,是我們在這個世間壽命到了。諸位要曉得,六道凡夫都有壽命。他為什麼有命運?因為他有妄想、他有執著。人只要有妄想,只要有執著,《了凡四訓》裡面雲谷禪師講,那就有數,你逃不過這個數。什麼人把妄想執著分別統統放下,數就沒有了。我們念佛求往生的人,有沒有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?沒有!沒有還是有數,這就叫帶業往生。如果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那個往生叫自在往生,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,沒有命運的拘束,沒有,所以生死自在。自在的程度也有不同,你功夫淺深高下不一樣。所以極樂世界在歡迎,決定沒有禁止。


 


  『誰知萬丈紅塵裡,菡萏華開月正明』。「萬丈紅塵」是形容六道輪迴,「誰知」,是誰能想到?六道輪迴裡面居然有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苞。「菡萏」是蓮花還沒有開,開了的時候就稱蓮花,沒有開的時候稱菡萏,菡萏是花苞。這是說什麼?念佛的人,每個念佛發願求生的人,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生一朵蓮花。這個蓮花上有你的名字,將來你往生的時候就生在這個蓮花當中。


 


  這個蓮花,我們現在還沒到極樂世界去,現在在這裡發心,極樂世界寶池裡頭就有蓮花。我們這個訊息,就是念阿彌陀佛,念佛的這個訊息,這個訊息就是滋養這個蓮花。你念的功夫愈勤,念的心愈純、愈真,蓮花就慢慢長大了,愈來愈大,光色愈好。「菡萏華開月正明」,月是表真如自性。還是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,總離不開心性,心性是能現能變,所有一切現象是所變所現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

 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03/6/30


便就今朝成佛去。樂邦化主已嫌遲。那堪更欲之乎者。管取輪迴沒了時。

【便就今朝成佛去。樂邦化主已嫌遲。那堪更欲之乎者。管取輪迴沒了時。】


 


  這是中峰禪師對我們當頭一棒,希望這一棒能把我們打醒。再沒有打醒的,常常被他打。如果你真的明白,真的覺悟,你會變成什麼樣子?恰如念佛堂主所說的,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這裡頭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,你統統放下了。


 


  好像曾經有一個人問我,寫了一個單子,問了幾個問題。他說我們如果把一切都放下,是不是工作也不要做,家人也不要照顧,錢統統都拿去布施,我們明天生活怎麼辦?提了一些問題。提出這些問題,說實在話,對於佛在經上講的意思,你沒有真正理解,你錯解了。我在這裡講的話,你也錯解了意思。這是說話難!我講的話你都會聽錯,佛講的話,哪有不誤會的道理?


 


  你看看佛在淨業三福,頭一句教我們孝養父母。我們一切都放下,對父母就不孝了。這孝養父母兼顧到家裡,如何能夠(好像跟佛經上講的)兩面都能顧到?怎麼樣去學習才如法?我相信確實有不少人有這個疑惑。實際上我們在講席上常說,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,是在心上放下。心上放下,你還要懂得,不是說事都不管了。你想想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他們明心見性,他們是怎麼放下的?你只想一想佛常常教導我們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。真放下、徹底放下了,但是放下之後怎麼樣?為人表演,就是你真的放下。現在怎麼樣?現在你在戲台上演戲,你要演得很逼真,那就對了,這樣子理跟事就圓融。


 


  心裡面一絲毫都不沾染,宗門大德常講,「百花叢中過,片葉不沾身」。百花叢中過,就是隨緣,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法,佛法在世間,不壞世間法,世間法做得樣樣都如法。孝養父母、尊敬師長、友愛兄弟,倫理道德樣樣都做得很好,做得很圓滿,心裡頭真的叫一絲不掛,這就是佛菩薩;心裡面有,你是凡夫。所以事有理無,相有性無,性相無礙,理事一如,你才叫真正懂得。所以愈是真正懂得,愈是真正放下,做得愈好。


 


  對於父母尊長做得非常非常的圓滿周到,為什麼?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。這就叫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法,會給世間做最好的樣子。五倫八德統統要做到,一點也不含糊。但是心地清淨,決定沒有一絲毫沾染,那就是佛法。佛法跟世法是一法,不是二法。你覺悟了,佛法就是世間法,世間法就是佛法;不覺悟,佛法也是世間法。為什麼?你心不清淨,你染污,你生煩惱,不生智慧。佛法在世間,生智慧,不生煩惱,不一樣。


 


  面面都做得非常周到,演戲,佛講的是演說,你要做出一個覺悟的樣子,做出佛的樣子,做出菩薩的樣子。你再要不會的話,那你去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那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諸佛如來,他們示現各行各業,男女老少。你去找一個與你的身分,與你的行業相關的,你看看他怎麼做的,就是他怎麼表演的?你就會學到,你的問題就解決了。此地大師是給我們迷惑顛倒的人,對這個世間有留戀,還不肯認真努力學佛的,給你當頭一棒。


 


  『便就今朝成佛去』,「成佛去」就是往生,往生就成佛,這個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們生到極樂世界,這是一生去的,沒有死,活著去的,死了就去不了!你是活的,還沒有斷氣,你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:佛來接引我,我跟佛去了!這就走了。活著跟佛去了,身體不要了,丟了。


 


  所以往生是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的。所以我們說這個法門,不老、不病、不死,這叫什麼?大事!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,什麼大事?就這個大事。你們想想看,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事情更大?他真的能教給我們不老、不病、不死。你不照這個方法去做,那就沒有法子了。佛是老師,老師不能勉強學生,學生能夠學成功,一定靠自發自力,老師幫不上忙。你自己不能夠自動自發、努力自強,那你怎麼能成就?


 


  所以大師在此地講,即使我們現在就往生,『樂邦化主』,「樂邦」是極樂世界,「化主」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已經嫌你來得太遲了,你怎麼這個時候才來?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已經十劫,你怎麼才來?現在去,阿彌陀佛都嫌你太遲了。『那堪更欲之乎者』,這句話就是給我們當頭一棒,不能再搞之乎者也了。之乎者也是什麼?讀經、研教,還留戀在這個地方,還不能放下,還不想馬上就去。


 


  如果留戀在經教裡面,『管取輪迴沒了時』,你還是繼續要搞六道輪迴,沒完沒了。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要像蓮池大師一樣,「三藏十二部,讓給別人悟」。三藏十二部,要搞三藏十二部,那就是搞之乎者也,真的明白了,不再搞了,讓給別人悟。「八萬四千行,饒與他人行」。八萬四千法門,你們哪個喜歡,你們去搞去,我不搞了,我回過頭來。


 


  所以這些祖師大德到最後,一部《彌陀經》,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他成功了,他圓滿了。我們還要搞經教,為的是什麼?為的是你還沒有死心塌地相信,你還不肯死心塌地放下。經教的目的,是讓你在這裡頭徹底覺悟,悟了之後,你要統統放下。悟是看破,看破之後放下,一門深入,一句彌陀念到底,你成功了,不再搞六道輪迴。這一首偈很重要,現在幾個人覺悟過來?幾個人能真放下?


 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03/7/2


 


是心是佛將心念。念到心空佛亦忘。撒手歸來重檢點。華開赤白與青黃。

【是心是佛將心念。念到心空佛亦忘。撒手歸來重檢點。華開赤白與青黃。】


 


  『是心是佛』,前面說過,『將心念』好!「將心念」是「是心作佛」,與世尊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講的完全相同,完全相應。《觀經》上講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。怎麼作佛?念佛就是作佛,你本來的心是佛,現在又念佛,你怎麼會不成佛!


 


  【是心是佛將心念。念到心空佛亦忘。】


  這是講念到功夫成熟的時候,三昧現前,性天全現。這個境界在念佛法門裡面講是理一心不亂,跟宗門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。也就是說,分別執著斷了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;妄想也破一分,至少破一品,超越十法界,這個時候住一真法界。大乘法裡面稱為法身菩薩,法身大士。後面兩句是講法身大士的境界,我們一般用因果來說,就是法身菩薩的果報,我們看看他們的果報:


 


  【撒手歸來重檢點。】


  『撒手』是放下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!『歸來』,回歸自性,就像六祖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所說的,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「何處惹塵埃」是他答覆神秀禪師的話,最重要的就是「本來無一物」。所有一切的現象是「唯心所現」,這裡頭沒有識變。用我們的話來講,完全是自然的,這裡頭沒有一絲毫人工的造作,完全是屬於大自然。


 


  【華開赤白與青黃。】


  這就是法爾如是,就是大自然本來的風光。他用七寶池四色蓮花來烘托,烘雲托月,讓我們在這個裡面體會到法身菩薩他們的生活;隨順法性,隨順自然,這裡頭不加絲毫意思在裡頭,這就是了。這些法身菩薩在哪裡生活?哪裡都行,統統沒有障礙。我們這個世間有沒有法身菩薩?有,肯定有,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,不定什麼身分,我們真的不知道。


 


  經上佛為我們說的,這些人應化在世間,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都有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。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不定現什麼身,我們看不出來。人家真的念念行行與法性相應,與法界相應。第一句是說理,第二句是講功夫,三、四句是講境界。諸佛菩薩、中峰禪師也是念念希望我們能有一點成就,也能入這個境界。


 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03/7/2


大圓鏡裡絕纖埃,碧藕華中有聖胎。遙望金沙池沼外,寶光常照玉樓台。

【大圓鏡裡絕纖埃,碧藕華中有聖胎。遙望金沙池沼外,寶光常照玉樓台。】


 


【大圓鏡裡絕纖埃。】


  『大圓鏡』是心性,心性裡頭無有一物,六祖在《壇經》裡面講得很好,「本來無一物」。大圓鏡是真心,真性裡頭本來無一物。『埃』是塵埃,『纖』是很少很少,一絲毫塵埃都沒有,真心!這一句講的是體、是理,真心、本性,下面一句講事,現相;有理一定有事,有性一定現相,現什麼相:


 


碧藕華中有聖胎。】


  這是說西方世界七寶池中。這四句偈是教導我們,我們這兩年特別提出純淨純善,我們的心要純淨,我們的行要純善,純淨純善與性德相應,與彌陀相應,與淨土相應!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,『碧藕華中有聖胎』。我們這裡一發心,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,蓮花上有我們自己的名字,我們念佛的功夫愈勤,蓮花愈來愈大;什麼時候你退心了,或者改修別的法門,這個花就枯掉、就沒有了。


 


  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法都不生不滅,唯獨七寶池裡的蓮花有生滅的現象。你看到蓮花知道有一個人真正發心,想生極樂世界;過幾天那個花沒有了,知道這個人退心了,改變念頭了。什麼時候發心,蓮苞什麼時候就出來。這一句就像經上講的「淨極光通」,所現的清淨寶相。這是真的,這是我們自己可以得到的,不會失去的。在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,只有這一樁事情是真的。所以,假的你要知道放下,要知道捨棄,這個事情是真的。


 


  遙望金沙池沼外。】


  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有十萬億佛國土,我們現在是凡夫,沒有到達那個境界,所以空間還是有遠近,到達什麼境界沒有遠近?見性就沒有了,明心見性的時候,遠近就沒有了。我們沒有到達這個境界,『遙望金沙池沼外』,這是七寶蓮池之外。這個七寶池,寶池德水,八功德水,蓮花。


 


  寶光常照玉樓臺。】


  七寶池外,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花開見佛,他們自行化他、親近如來、廣度眾生的活動場所,用『玉樓臺』來形容。下面回歸到正修,這一段開示是喚醒大家的迷執,真正省悟過來,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放下,放下之後,我們的功夫就得力了。一聲佛號一聲心,一念相應一念佛,繼續要念佛。  


 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2003/7/3


十萬餘程不隔塵。休將迷悟自疏親。剎那念盡恆沙佛。便是蓮華國裡人。

【十萬餘程不隔塵。休將迷悟自疏親。剎那念盡恆沙佛。便是蓮華國裡人。】


 


  這首偈是中峰禪師無比真誠、懇切的勸導我們,也是在囑咐我們,這個機緣太難得了。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個機會,我們今天遇到了不可以錯過,錯過,對不起中峰禪師這樣懇切的勸導。


 


  『十萬餘程』,這是講《彌陀經》上說的,我們娑婆世界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,那邊有世界叫做極樂世界。現在給你講,「十萬餘程」這麼遠的距離,『不隔塵』,「塵」是最小的,微塵,多遠?連微塵都沒有間隔到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遠近不二,空間破了,沒有遠近。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?就在此地,一塵都不隔。我們講距離,隔了還有一里路,還有半里路,甚至隔了還有一公尺,還有一公分,這個「不隔塵」,一公分也不到。下面這一句話說得好。


 


  『休將迷悟自疏親』,關鍵在什麼地方?覺悟!轉迷為悟。前面禪師說得好,「阿彌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彌陀佛」。極樂世界就是此方,「淨土即此方,此方即淨土」。十萬餘程不隔塵,你看前後相應,關鍵就是迷悟。迷了,十萬億佛國土;悟了,悟了就在眼前。佛有沒有妄語?沒有,迷了確確實實有空間,空間就有遠近,悟了的時候,空間沒有了。這是很難得,我們感謝現代的科學家,給我們說明空間在某一個條件之下等於零。


 


  距離,距離在某一種條件之下,統統等於零。什麼條件?悟!科學家不知道什麼條件,只說在某一種條件。佛跟我們說,悟!條件就是悟。迷了,就有距離、有遠近;悟了就沒有,悟了,空間就等於零。科學家這個訊息好,我們拿到這兒用上了,要不然這個境界很難說得清,講不清楚。科學還有個公式,這個公式下一次我要把它記起來。實在講,就是迷悟,「休將迷悟自疏親」,就是這個希有難逢的機緣千萬不要錯過。親疏在一念之間,疏是迷,親就是覺悟;悟了就是,迷了就十萬億程了。


 


  『剎那念盡恆沙佛,便是蓮華國裡人』。前面兩句是從理上講的,後面兩句從事上講的。理,我們一下不能夠悟入境界,沒有關係,你只要知道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就行了。印光大師一生教人,我還給他刻了一個印,「印光大師傳法印」。他的法印是什麼?是他一生說得最多的,寫得最多的,真的,自行化他,他就是四句十六個字,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信願念佛,求生淨土」。老法師一生真的做到了,也如是教人。這十六個字,我心目當中的看法,是印光大師自行化他的心傳,傳心法印。這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,我肯定在世尊末法九千年不能變更。一定要遵守這一個指導原則,我們一生當中必定生淨土。


 


  「敦倫」,前面兩句世間法,佛法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,在世間不能做個好人,你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?你要往生極樂世界,你在世間一定是個好人。好人的標準,印光大師這兩句話,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」,這是世間好人的標準,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的善男子、善女人。你要先要取得善男子、善女人的標準,然後念佛,信願念佛,你才能往生。


 


  『剎那』,這是指極短的時間,指什麼?指一句佛號,阿彌陀佛。我看最長一秒鐘,我們普通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一秒鐘。這一秒鐘是『念盡恆沙佛』,這個意思我們現在能夠體會到一些。蓮池大師在《疏鈔》裡面給我們說,念一佛(這一佛就是阿彌陀佛),無異念一切諸佛。就是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,一尊佛都沒有漏。念一佛就是念一切諸佛,這個意思好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怎麼知道是真的?我們在《彌陀經》上看到六方恆河沙數諸佛讚歎阿彌陀佛,這個讚歎就是念阿彌陀佛,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,那我們念阿彌陀佛,不是把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!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生歡喜心,一切諸佛都護念,《彌陀經》可以做證明,六方佛就是證明。這還得了!哪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?實實在在找不到。


 


  所以你只要把印光法師這十六個字能做到,中峰禪師這一首偈就是給你做的,你『便是蓮華國裡人』。你現在雖然還沒去,你肯定去,一點懷疑都沒有。等於說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報名註冊了。像現在我們想移民,你已經拿到移民簽證、拿到永久居留簽證,肯定就去了,你隨時都可以去。拿到簽證,你就是極樂世界的人!這一首偈好,做得真好。


 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03/7/3


打破虛空笑滿腮,玲瓏寶藏豁然開。直饒空劫生前事,六字洪名畢竟該。

【打破虛空笑滿腮。玲瓏寶藏豁然開。直饒空劫生前事。六字洪名畢竟該。】


 


  這四句偈意思很深很廣,前面兩句是形容修行人大徹大悟的樣子。『打破虛空』,今天科學家知道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,說在某種狀況之下等於零,空間沒有遠近,時間沒有前後。科學家現在發現這個理論,但做不到,如果他做到之後,一定是『笑滿腮』,「笑滿腮」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法喜充滿,無量歡喜!真的,無始劫以來都侷限在時空裡面,一絲毫都不能轉動。沒有覺悟的人,沒有徹悟的人,在空間有遠近,在時間有前後,前一天,後一天,這是時間。我們講昨天、明天,時間!你不能再回到昨天,你現在也沒有辦法想提前入明天。但是到你功夫成就,科學家講這某種條件你已經取得了,你可以回到過去,也可以看到未來;遠近沒有了,空間維次突破了,這個時候你說多快樂!


 


  佛法用什麼東西來突破?『打破虛空』。「打破虛空」這一句話不是假設的,是事實,今天科學家為我們做證明。他說在某種條件之下,佛法這個條件就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心性裡面沒有遠近,心性裡面沒有先後,心性裡面找不到一樣東西是對立的,所以,心性裡面沒有生佛(眾生跟佛對立),無佛無眾生,一體。這裡頭沒有真妄,沒有邪正,沒有是非,沒有善惡,所以叫一真法界。這個「一真」從理上講,是你心性裡面真的達到清淨寂滅,一念不生,我們常講不起心、不動念,確實。既然不起心、不動念,哪來的分別執著?分別執著是起心動念的粗相,細相都沒有哪來的粗相!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清淨法身,你證得了。


 


  所以第二句說『玲瓏寶藏豁然開』,玲瓏是比喻玲瓏剔透,寶藏,「玲瓏寶藏」都是講的真心、本性。「豁然開」,見性了。心性裡面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德能,無量的才藝,無量的相好,無量的福報,統統現前了。這不是修來的,這是自性本具的,一切眾生平等平等。像山河大地美好風光,凡是住在大地上的人平等的享受,決定沒有絲毫分別執著。一切眾生是一家人,是一體,各個都知道,所以互相尊敬,互相敬愛,互相關懷,互相合作,你說那個世界多美好!那是一真法界。在這個裡面沒有煩惱,沒有災障,沒有苦難,只有天天增長智慧。天天消,還有一點點餘習,那就是什麼?無明煩惱,四十一品無明沒有斷盡。斷無明、開智慧、增福德,天天幹這個,一直達到究竟圓滿,就證得如來果地!「玲瓏寶藏豁然開」。所以這一句是講開悟。真正把自己找到,佛門裡面常講的回頭是岸,這真的回頭了。你找到岸了,才知道這個岸原來這麼樣的豐富,這麼樣的圓滿,一絲毫欠缺都沒有。


 


  第三句是講的果德,『直饒空劫生前事』,無量劫之前的事情你全都見到,無量劫以後的事情你也見到了。為什麼?時間沒有了。無量劫中迷惑顛倒,過去生生世世迷惑顛倒,造業受報,六道輪迴哪一道都去過。這個時候統統見到了,才知道從前愚昧無知,怎麼會搞這些東西!現在統統明瞭了,明瞭之後再仔細觀察,還有許許多多眾生還沒有覺悟,還沒有回頭,還在繼續搞這些事情,大慈悲心自然生起來。那就赴感應群機,這裡面的眾生有感,你當然就有應。應的時候不是起心動念,如果起心動念那你是凡夫,你已經迷惑了;沒有起心動念,自然的感應。


 


  感應非常奇妙,跟我有緣的眾生感,我就會應。跟我沒有緣的眾生,他感,我不會應,另外一個人跟他有緣的,他應,我不應。就像什麼?就像我們今天電視裡頭頻道一樣,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頻道,各個不相同。他的感是哪一個頻道的,那個頻道的相自然就顯現出來,這就是佛法裡面常說的,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。這樣一說我們這些眾生好像都沒有希望了,不是的。每個人都有跟你有緣的佛菩薩,跟你有緣的佛菩薩未必跟他有緣,他也有跟他有緣的諸佛菩薩,所以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得度。


 


  這個道理要懂,佛菩薩絕對沒有起心動念,絕對沒有我愛你,我喜歡你,我來度你;那個我討厭,我不喜歡去度他,不是的,這裡頭沒有厭惡,就是過去生中曾經跟你結過緣,那就叫有緣人。這個緣不管是善緣是惡緣都是緣。善惡不要緊,到這個時候善惡沒有了。就怕你不結緣,沒有緣就不行。你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你自自然然會跟一切眾生廣結善緣。為什麼?善緣最好度,結惡緣也是緣,但是我們不再給眾生結惡緣,從今而後與一切眾生結善緣!培養自己純淨、純善的心境,不生煩惱,不再起心動念,不再分別執著,要曉得這個道理,要曉得這個意思。


 


  最後一句,方法,『六字洪名畢竟該』,這是說一切法門總歸念佛。無量無邊的法門到最後都歸到這個法門,這在什麼地方看?在《華嚴經》上你就看到了。無量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,到究竟圓滿的成就都歸華藏。就是將來你離開六道輪迴,離開六道當然到四聖法界,離開四聖一定到華藏,一真法界。你見到毘盧遮那如來,見到文殊、普賢菩薩,這個時候文殊、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所以最後還是「六字洪名畢竟該」。我們在這個時候得到這個訊息,這個訊息太寶貴。如果善根深厚,福德圓滿,一聽就明白,一聽就接受,一聽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,死心塌地念下去,就成功了。


 


  世出世間法再好再多,到極樂世界去學去。在這個地方我們沒有那麼長的壽命,沒有那麼多的精力,學不了。學太多了對念佛法門產生障礙,所以徹底放下,這一句彌陀念到底,他就成功了。印光大師教我們這個方法,那是諸佛菩薩「一從心向」。他老人家教我們的方法,小道場,不要搞大道場,大道場你要操心,你要分心,小道場容易維持,搭個小茅蓬都行,那都是無比殊勝的道場。二十個人在一起共修,不化緣,頭一條。為什麼?化緣你沒有辦法離貪瞋痴,頭一個,不化緣,不做會(不做法會),不傳法(不收徒弟),不傳戒,不應酬經懺佛事,也不講經。為什麼?統統放下,世出世間法都放下,專一念佛。每天功課跟普通佛七相同,這就是真正懂得「六字洪名畢竟該」,這六字洪名統攝一切佛法,一切佛法的精髓!你還搞別的幹什麼?


 


  但是問題在哪裡?必須真正明瞭通達,他才肯修。要教人明瞭通達,不講經不行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了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講經的目的都是勸我們念佛。所以勸導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在世尊的經典當中,我們中文翻譯的大概將近有兩百種經論,都講到求生淨土。專講求生淨土的是三經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,專講。附帶講的,古人講千經萬論,我們千經萬論是沒有看到,但是看到現在中文流通的經典裡面將近兩百種。可見得佛勸導人往生淨土,常常講,常常說。


 


  佛一生所說的經大部分沒有流傳到中國來,這是因為當時交通非常不方便,路途這麼遠。無論是印度的高僧大德,還是中國的法師到印度去取經去的,總是精挑細選適合中國人口味的,中國人很愛好、喜歡的,挑這些東西先傳來。所以傳到中國來的很有限,不是完全傳到中國來。歷經將近三千年,許許多多典籍都失傳,很幸運的,傳到中國來保存下來了。以後一部分傳到西藏,傳到西藏比較晚,唐朝文成公主嫁到西藏,西藏的佛法是文成公主帶去的。所以它比我們中國差不多是晚一千年。


 


  西藏距離印度近,所以這些梵文經典傳到西藏。西藏是高山,運輸也非常艱難,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,所以也不是全部傳到那邊去的,也是一部分。藏傳的經典跟漢傳的經典,兩下比較大致相同。藏文有的,漢文也有,只有極少數,漢文有的,藏文沒有,藏文有的,我們漢文沒有。但是在過去通過互相翻譯,藏文沒有的從漢文翻譯,翻譯成藏文,漢文沒有的,從藏文翻譯成漢文,現在大致差不多平衡。


 


  最後你看看歸華藏,華藏歸淨土,特別在《華嚴經》上我們讀到的,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,「六字洪名畢竟該」!許許多多人把這一句阿彌陀佛忽略了,認為這個很普通,這個不希奇,三歲小孩也會念,老太婆也會念,「南無阿彌陀佛」有什麼希奇!真的不希奇。什麼原因?輕慢心!我們記住,世尊給我們講了一句真理、真話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你的心尊重,這一句名號產生的效果不可思議。你的心地很輕慢,根本沒有瞧得起它,隨便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它就不起作用。雖然不起作用,但是這一稱南無阿彌陀佛,你阿賴耶識裡頭落個種子,這個種子無比珍貴,這個種子永遠不壞。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,你遇到善緣,你的業障消得差不多了,這個種子起現行,你還是念佛往生淨土,不可思議!


 


  「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」,這一句話很多人聽得耳熟,但是並不懂。名號究竟有什麼利益,不懂!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講過不少遍,希望大家要記住,希望大家細心去體會。我們在這一生中無比的幸運,明白了名號功德。如果能夠信願受持,那你這一生超凡入聖,這一生永脫六道十法界,這還得了!你今天成就不了,是什麼?你對於六道十法界放不下,那你就去不了,這就把你這一生耽誤掉了!所以我常常給同學們說,發心講經好,難得,諸佛讚歎;發心進念佛堂,那你成佛去了。所以在念佛堂領眾念佛的功德超過講經法師。


 


  講經法師天天勸,人家未必相信。念佛堂是已經相信,不相信他怎麼會進念佛堂?只有信的程度差別不一樣,總有一兩個程度好的,念佛堂真往生了。一個往生就是一個成佛去了。你看大慈菩薩勸人念佛的偈子,你能勸兩個人念佛,就是兩個往生,你所勸導的人裡頭有兩個人真正念佛往生,那個功德就勝過你自己念佛。如果你所勸的人有十幾個人往生,你的福德就無量無邊。能有幾百個、上千人,你所勸的這些人往生了,你是真正的菩薩。能夠上萬的人,那你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大慈菩薩勸人念佛的偈子!茗山老法師,是我請他寫的,寫了我們印出來,現在在我們的齋堂前面掛了一張。


 


  講經是勸導、是接引,很重要。為什麼?沒有人講經沒有人知道念佛的好處,不知道西方世界跟娑婆世界的真相。講經的法師把它講清楚、講明白,讓大家省悟過來,省悟過來最重要的是要到極樂世界去。到極樂世界去不是在講堂,在念佛堂,所以大家千萬不能夠輕視;講經的法師好,我們大家尊敬他,念佛的法師瞧不起他,這顛倒!信、解、行、證,講經的法師是幫助人「信解」,念佛堂裡面這些法師是幫助大家「行證」。由此可知,信解行證要相輔相成。講堂跟念佛堂不能對立,對立兩面都破壞,要知道它是一體,所以要互相讚歎。若要佛法興,除非僧讚僧。若要淨土興,講經法師要知道讚歎念佛堂的法師,念佛堂的法師要懂得讚歎講經的法師,淨土就興起來了。信解行證,缺一不可。


 


  所以,這首偈二十八個字,義理、境界無窮無盡,這是理一心不亂的境界。諸佛菩薩、真善知識,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都能夠契入這個境界。


 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03/7/4


是心空寂念何依,故國云歸孰未歸。華外玉雞啼曉日,遠迎新佛奉慈威。

【是心空寂念何依,故國云歸孰未歸。華外玉雞啼曉日,遠迎新佛奉慈威。】


 


【是心空寂念何依。】


  「一念未萌」,一念不生,一念不生這個心是空寂的。你問還有沒有消息?念依什麼?實在說,這一句話裡頭意思很豐富。『是心』,我們讀這個地方要頓一下,「是心」。『空寂』是本覺,心是湛寂靈明,念,始覺;始覺合本覺,朗然大覺。真如理地,法爾如是,不能說它有依沒有依。有依沒有依你起了念頭,這沒有起念頭,一念未萌。所以這一句就是答覆前面這個問。下面完全落實到事相上來了:


 


  故國云歸孰未歸。】


  『故國』是你的老家,老家在哪裡?極樂世界。我們念佛不都是想往生極樂世界嗎?現在還沒有回去。可是現在我們總算是明白了。是不是真的明白了,這裡頭還有問號!真的明白了,積極著趕快要回家。我們旅遊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出了麻煩,這地方有動亂,連孔老夫子都說「危邦不居,亂邦不入」。現在這個地球上既危又亂,回去吧!這個話就是這個味道。


 


  華外玉雞啼曉日。】


  『華』是蓮花,七寶池裡頭的蓮花,這句話意思是破迷開悟。『玉雞啼曉日』是比喻,把破迷開悟比作天亮,天明了。什麼時候天明?我們在迷而不覺,就像在黑暗裡頭,一念迴光就好比天亮了。破曉時分雞叫了,比喻開悟了,比喻從迷妄裡頭回過頭來了。


 


  遠迎新佛奉慈威】


  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,『新佛』!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、觀音、勢至,還有一些菩薩、聲聞大眾來迎接你。迎接你的人都是熟人,他們在過去生中已經往生,早往生的。都是你認識的人,是你自己的家親眷屬,是你自己的同參好友,過去生中在一起修行。他成就了,我沒有成就,我還在輪迴裡打滾。總算不錯,今天我覺悟了,我成就了,他們跟佛一起來接引。


 


  所以要知道真正好朋友,知心的朋友,都在極樂世界。所以到極樂世界不孤單,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、親朋好友、同參道友,到極樂世界統統見面了。一問你是什麼時代,什麼時代,那個才有味道!而且怎麼樣?各個都成就了,沒有凡夫,那真是經上所講的,全都是阿惟越致菩薩,這個境界還得了!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就不會再猶豫了,真的,什麼念頭都斷了,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,「承茲上善,決定往生」。


 


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03/7/4


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

淨空老和尚講經影音及文字下載

各位學長好


常有同修反應要查詢某集老和尚講經的內容,


為方便同修們的查詢及修學,


所以整理了所有華藏衛視播出的內容索引如下:


 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
淨土大經解演義大乘無量壽經(黃念祖居士大經解)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2&web_rel_index=2241&sub_amtb_index=2836&Page=3



 


大方廣佛華嚴經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12&web_rel_index=149


 
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12&web_rel_index=1740


 


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34&web_rel_index=301


 


大乘無量壽經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2&web_rel_index=49


 

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9&web_rel_index=103


 


地藏菩薩本願經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14&web_rel_index=179


 


地藏經玄義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14&web_rel_index=176


 


十善業道經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30&web_rel_index=272


 


太上感應篇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32&web_rel_index=289


 


了凡四訓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32&web_rel_index=286


 


雍正皇帝上諭與多元文化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42&web_rel_index=720


 


學佛答問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38&web_rel_index=788


 

無量壽經菁華


http://www.amtb.tw/baen/jiangtang.asp?web_choice=2&web_rel_index=2152


 



 


 


 


資料來源:淨空法師專集網站


http://www.amtb.tw/


 


 


 


 


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

善惡因果的科學實證

佛家講三世因果,果報有時候在這一生就看到,這叫現報,現世果報就現前。第二種講生報,生報是來生,不是這一生,來生。還有更遠一點的,如果我們造的惡業很多、很重,來生還輪不到,來生還要受苦,這個福報到哪裡?到後世,第三生之後,只要你累劫的這個惡業消盡,你這個福報就現前。佛看得很清楚,一點都不會錯,這個因果的道理我們要懂。




      

我自己這一生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,很清楚,過去生中造的惡業肯定很重。我十四歲就離開家,初中念了一個學期就失學,要靠自己謀生照顧自己,沒成年,現在講的做童工,家境這麼困難,所以一生沒有受到好的教育。而且還短命,命裡沒有財、沒有地位,相命先生算的這是乞丐的命。所以以後學佛,看到釋迦牟尼佛一生乞食,這乞丐,跟釋迦牟尼佛學了,甘心情願,沒有欲望,你知道命運。一生不求名聞利養,以後得到佛經之後曉得,求名利不如求智慧。所以這一生追求的是戒定慧,把世間的名聞利養捨棄掉,才是方老師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,那是什麼?心地清淨。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,放下貪瞋痴慢,這是最高的享受。這個樂趣一般人不知道,一般人只看到我的表面,好像是很快樂,天天都有笑容。他們所要的我全不要,他們不要的我都撿回來了。天天讀聖賢書,讀佛菩薩的教誨,逐漸逐漸對於佛所講的這些道理、宇宙人生漸漸了解。雖然沒有證悟,這是解悟,明白了,明白才能生起信心,才能死心塌地向這個方向、向這個目標去邁進。這一生很幸運沒有白來,過得有意義、有價值。

 


        很難得,現在善惡報應的事情居然科學家也證實了。這是一位同學從網路上下載下來拿來給我看的,外國的科學家,叫大衛.霍金斯,是不是美國人我不知道,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,發現人的身體是物質,物質就是能量,振動的頻率有高低不一樣。振動頻率低於兩百,他是用一到一千做為一個數據,低於兩百,這個狀態會削弱身體,而從兩百到一千,這個頻率就會使身體增強。霍金斯發現,「誠實、同情和理解,能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,改變身體中粒子的振動頻率,進而改善身心健康。邪念會導致最低的頻率,當你想著下流的邪念,你就在削弱自己。惡念、冷漠、痛悔、害怕與焦慮、渴求、發火、怨恨、傲慢,這些全部對你有害」,為什麼?這是低頻率,振動的頻率很低。但是,「信任在二百五十,是中性的,信任有益於你,溫和、樂觀、寬容、理智、理解、關愛、尊敬、高興、安詳、平靜、喜悅,這是在六百。開悟是在七百到一千」,一千是最高的,沒有比這個更高的,「一千被稱為是神的意志或是精神。這是絕對力量的頻率,甚或更高」,後面這句話說得好,真有更高的。他說傳說耶穌在村子裡出現,讓圍上來的人們心裡除了耶穌其他什麼都沒有。這就是修行得道的人,我們現在講他的磁場不一樣,這是真的。我自己年輕的時候親身的感觸,章嘉大師的磁場跟別人不一樣,親近過他的人都知道,縱然一句話不說,你跟他坐在一個房間裡面,你會感到特別的安詳,內心產生喜悅,這就不相同。這是什麼?他的頻率我們感受到了。這個報告裡面說,他說「一個癌症病人如果比較樂觀,通常癌症都比較容易痊癒」。這是在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的,確實有這個現象,諸位也許看過「山西小院」,那些 癌症 的病患,醫生都放棄治療,但是他們一心放下對於疾病的這個念頭,不再想這些,專心讀經念佛,居然在很短的時間他的病就好了,再去檢查沒有了。社會一般大眾認為這是個奇蹟,現在我們讀了這篇文章,知道它有科學根據。他說「如果能夠在愈多的時刻保持樂觀、祥和、喜悅、感恩的心情,避免憤恨、不滿、妒嫉、不安、懷疑的情緒,久而久之,身體就愈來愈健康,免疫系統愈來愈強健,愈來愈不容易生病,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也會愈來愈發達,想法就愈來愈樂觀積極,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。很多疾病都是因為自身細胞不健康,而變得難以治療」。身體細胞的變化都在我們的念頭,我們念頭善,身體細胞都會變成很好,如果我們念頭邪惡,我們身體細胞就變成帶著病毒,這個道理要懂。所以他引用諺語,所謂「好人好自己,壞人壞自己。世上沒有損人利己的事情,損害別人就是損害自己。人要想真正健康幸福,要用愛、感恩和祥和的心,代替所有怨恨、不滿和憤怒的病態心理」。這是科學家給我們做出的報告。


 


      佛法裡面、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講的善惡因果的報應,我們很歡喜,看到科學家蒐集了這些證據,來給我們說明這個事情是真的。所以在《華嚴經》我們學了這麼久,常常看到經上佛告訴我們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相隨心轉,境隨心轉,我們的相貌,我們身體健康狀態,我們居住的環境是境界,都是隨著我們念頭在轉變。


 


恭錄淨空老和尚開示 華嚴經2083集


 


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

佛法是教育。佛、菩薩、阿羅漢是學位名稱

在佛法裡面講,無上正等正覺。是哪些人?是佛、是菩薩、是聲聞、是緣覺,這是佛教學佛人所追求的。現在人在學校念書,所求的是要拿到學位,拿到博士學位、碩士學位、學士學位。佛法裡面,佛就相當於學校的博士,菩薩相當於碩士,阿羅漢、辟支佛相當於學士,這是佛教學位的名稱。這個諸位要懂,這不是神,是學位的名稱。所以佛經裡面常常講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這句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
 


阿羅漢他成就了什麼?他成就了正覺。他怎麼成就的?他確實把宇宙人生的道理搞清楚、明白了,這是他學習的,他跟佛菩薩學習。真正通達明瞭,他把見思煩惱放下,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放下見思煩惱,他的覺悟就是正覺。有人也是聽經聞法,才華不輸給阿羅漢,但是他的見思煩惱沒放下,這叫什麼?這不叫正覺;不叫正覺,我們就知道,不叫正覺是邪覺,不能說他不覺,邪覺。他能說不能行,他做不到,說得天花亂墜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這個東西要懂,差別就在此地。看破一定要放下,才是真的,放不下,是假的。 


 


菩薩,這是佛門第二個學位的名稱,他得的是什麼?他得的是正等正覺,比正覺高,提升了。等是等於佛,當然他沒有成佛,等於佛,比阿羅漢高,正等正覺,他比阿羅漢放得多。阿羅漢放下見思煩惱,塵沙煩惱沒放下;菩薩把塵沙煩惱也放下,還剩下一個無明煩惱沒放下,所以他是正等正覺。他再進一步把無明煩惱放下,他就叫無上正等正覺,這就不叫菩薩,稱為佛陀,最高的學位他拿到了。


 


所以諸位要知道,佛法是教育,佛、菩薩、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,不要搞錯了。佛門拜的很多菩薩,那是科系不一樣,地藏菩薩,地藏菩薩主修的是什麼?孝親尊師。觀世音菩薩主修的法門是大慈大悲,文殊菩薩修的是般若智慧。普賢菩薩他所主修的是落實,真幹,也就是說他把孝親尊師、慈悲智慧統統都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這叫普賢菩薩。那麼你就知道,每一個菩薩有多少人?不曉得有多少人,太多了!它是個通稱。譬如在學校裡面教語文的教授,教語教授多少?教數學的教授,我們的菩薩名稱就是這個意思。不要把他當作神來看待,那你全搞錯了,搞迷信了。每個菩薩的名號是代表佛門裡面一個科系,凡是修學這個科系的,稱這個名號,教授這個科系的,也稱這個名號。你學地藏法門,你現在還沒有得果位,你是準地藏菩薩,為什麼?你沒有證得學位;證得學位,你就是真的地藏菩薩,你現在學地藏法門。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,不能搞錯。


 


如來的名號是果地上的名號,那是講性德,性德讚歎不盡,無量無邊;菩薩的名號是修德,是你在修學當中,這個過程當中的名稱。全是名號。我們真正懂得這個意思,就不會迷信,他不是一個人,不是說沒有真有其人,真有其人,而且很多,普遍融入在我們生活當中、社會之中。所以這是把修學的果報展示出來,大眾看了就歡喜。這就是「教之所至」,所至就是目的,佛家教學的目標達到了。這個目標也好像有小學、中學、大學,小學就是十信位,中學、初中就好像十住位,高中好像十行,大學好像是十迴向,十地好像是研究所,這是學校的一個序列。從小學一年級到博士學位,一共是五十二個等級,慢慢的一級一級往上修,最高的等級就是無上正等正覺,一個方向,一個目標。


 


念佛是個特別法門,先到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是什麼?極樂世界是諸佛如來辦的一個佛教大學,阿彌陀佛是校長,是這麼個意思。到那邊去上學,到那邊一定成佛,那個修學的環境太好了,所有的障礙都沒有,十方諸佛讚歎,十方諸佛介紹。你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,十方佛為釋迦牟尼佛做證明,釋迦講的話句句都真實,大家要相信。首先取得極樂世界,因為它很容易去,到那邊去學習就不難了,這是個果報。所以我們可以說,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成佛。成佛的早晚,看你修學勤惰,你要是勇猛精進,你很快就成就,你要是懈怠懶散,時間長一點,不會退轉,就是你進步得很慢,勇猛精進,進步得很快,


 


我們把佛陀教育,它是非常廣大,超過我們現在所有大學裡面的科系,包羅萬象,無奇不有。總的來說,不外乎倫理的教育,倫理是講關係。我們中國老祖宗教我們倫理只講五種,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。君臣就是領導與被領導,說這個關係;朋友就廣泛了,四海之內皆朋友也,全部都包括,只包括到人類。但是佛法裡面講的倫理講得廣大,除了人類之外,所有的動物,所有的植物,花草樹木,山河大地,再包括大自然的現象,再包括現在科學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,統統包括。所以這個倫理講得圓滿,遍法界虛空界都在這個範圍裡頭,講道德、講因果,範圍都是遍法界虛空界;講科學、講哲學,每一門都講到究竟圓滿。這是宇宙的佛教大學,太難得了!代表呢?代表就是這部《華嚴經》,它做為總代表,所有一切經那都是各個科系裡面主修的,《華嚴經》是概論,是總說。


恭錄自華嚴經2085集


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

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決定得生

到極樂世界,確實,這裡講的要發三種心,當得往生。這三種心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統統根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的,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,阿彌陀佛怎麼說他就怎麼說,一個字不加,一個字不減。


 


《無量壽經》世尊為我們介紹,「三輩往生」、「往生正因」,你就看這兩段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這八個字。發菩提心就是此地講的至誠心、深心、發願心,你要有這三心,然後一向專念,決定得生;單單念阿彌陀佛,這三心沒有發,不能往生。一天念十萬聲也不會往生,為什麼?沒有至誠心,還處處騙人,那怎麼行,這種心怎麼能往生!沒有深心,深心是好善好德,你是好名好利,怎麼可以,這要知道。


 


所以這個三心,我們看第一,「至誠心,至,專也;誠,實也。謂此土眾生,欲生彼國,當發專至誠實之心,正念真如,求願往生,故名至誠心。」正念真如,給諸位說,真如就是六字洪名,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真如,念念不捨,念念不忘,你心裡頭真有佛。這個世間什麼都要放下,不要放在心上,要學佛菩薩。我們還有這個身住在世間,住在世間幹什麼?做好樣子給人看,不為自己,為眾生。為自己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念六個字行,念四個字也行,四個字比六個字更簡單,愈簡單愈受用。我在蓮池大師《竹窗隨筆》看到一段記載,這段裡面記的是蓮池大師當年在世,有念佛同修向他請教:法師,你教人念佛怎麼念法?蓮池大師說,我教人念佛,念南無阿彌陀佛。人家問,你老人家自己呢?他說:我自己念阿彌陀佛。為什麼教人加南無,自己就不要南無?問得好!蓮池大師說,別人未必真心想求生淨土,他還留戀這個世間,加南無好。南無是印度話,意思是皈依的意思,恭敬的意思,禮拜的意思,加這個是好,皈依阿彌陀佛,禮敬阿彌陀佛,是這個意思。他說:我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,那個客氣話就不要了。這很有道理,愈簡單愈好。


 


這個說法很值得我們做參考,真正決心親近阿彌陀佛生極樂世界,你就抓最重要的、最簡要的,一點都不囉嗦,所謂是單刀直入,我們這一生就決定成就,要有蓮池大師那樣的真誠心,那樣的勇猛精進心。如果我們有這種像蓮池大師一樣的心行來念佛求生淨土,給諸位說,什麼災難都沒有了。自己個人的災難是病苦,身體的疾病是自己的災難,做事情樣樣不如意是自己的災難,你真心念佛,佛力加持,你這個沒有了。我居住的地方,這個地方的災難也能夠減輕、也能夠化解。為什麼?大乘經裡面講,依報隨著正報轉,我居住的環境是隨我的心情在轉變,我的心好、念頭好、行為好,外面環境哪有不好的道理。現在山河大地出了毛病,根本原因在哪裡?根本原因是我們居住在山河大地這些眾生念頭不好、心不好、行為不好所感召的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所以佛法真的能救世界,能救自己,救我的家庭,救這個世界。


 


第二,「深心。謂求無上佛果,必須心契深理;欲契深理,必須厚種善根。涅槃經云:深根難拔,故名深心。」《妙宗鈔》裡面這樣的解釋,解釋得多好,我們在前面看到《起信論》裡面的解釋是好善好德,深心是好善好德。這個地方講的意思更深、更圓滿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什麼都不求,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;我們只求一樣,只求無上菩提,只求回歸自性,佛果就是自性,回歸自性,無上菩提就是佛果。要真正能夠如願以償,那必須心要契深理,理太深了,這理是什麼?宇宙萬有生命從哪裡來的?這理可深了。為什麼會有世界?為什麼會有我?這都是科學、哲學裡頭的大問題,一直到現在,哲學家跟科學家都沒有法子解釋。我從哪裡來的?我為什麼要到這來?我來幹什麼?我將來到哪裡去?我又為什麼要去?問題一大堆。佛經上統統有解釋,給你滿意的答覆,你要能懂。什麼人能懂?心地清淨的人能懂,有耐心的人能懂;心浮氣躁的人聽不懂,沒有耐心的人聽不懂。


 


中國古人講得好,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你看註解,你讀經文,真的,念上一千遍,心定下來,定生慧,他就有悟處,不必聽人講就有悟處,那是真智慧現前。所以深心就是清淨平等覺,深理。厚培善根,那就是要養自己的耐心,要養自己的德行,像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一定要認真去學習,這是培養自己的善根德行。心地清淨,心地柔和,態度緩慢,決定有成就。現在的人,可以說他是深陷五欲六塵,很難拔除,這是我們要知道的,要警覺到的。


 


第三,「發願心。謂以真如實心、趣果善心,二心功德,善巧迴向,發願求生淨土,速證法忍,廣拔一切眾生苦惱,故名發願心。」這也叫迴向發願心。第一個,你是求無上菩提,求圓滿佛果的心,第二,你肯真幹,趣果就是向著這個方向、向著這個目標真幹,這兩種心的功德大!我要成佛,我要證果,為什麼?不是為自己,是為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這就對了。我早一天成佛,我就早一天幫助眾生,眾生就少受一天罪;我遲一天成佛,那他們就要多受一天苦。常常存這個心,你就不會懈怠,你就不會退轉。所以什麼人督促你?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,尤其是三惡道,你看到了,能不生憐憫心?能不生度脫他們的心嗎?我生這個心,我做不到,做不到先成就自己,你就會真幹了。一般人學佛功夫不得力,原因在哪裡?原因在他那個勇猛精進心發不起來,不知道眾生苦,把眾生苦都忘掉了。不但不知道眾生苦,也不知道自己苦,這真的叫迷惑顛倒。所以知道自己苦,也知道眾生苦,為求離苦,我決定要認真努力學習,發這三種心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決定得生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一生圓滿成就,你的願望就圓滿,你就真做到了。到西方極樂世界,自己就離苦,真的永遠離苦得樂,回過頭來,我再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句話不是空話。


 


 


摘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2074集


淨空老和尚開講於2009/11/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