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遇到挫折也是佛的加持



佛的願望,這是一切諸佛都是「欲令眾生開佛知見,使得清淨故」。回歸到清淨心,回歸到清淨身,回歸到清淨業,果報就清淨。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做這樣的示現,我們要會學,我們能夠向他學習,他知道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這個信息剎那剎那在往外面透露,這一透露,速度非常快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全收到。跟他同心同願、同德同行,他能不加持你嗎?肯定是這個道理,得三寶加持,這個佛事自行化他就格外的順利


 


我們遇到挫折怎麼辦?挫折也是加持,加持什麼?消除業障。心正、行正,為眾生,不是為自己,還有許許多多的困難,有意想不到的這些挫折,全是消業障,業障消除之後一帆風順。


 


這些事情,六十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他給我講的一個題目是「佛氏門中有求必應」,告訴我這些道理,告訴我許許多多不同境界現前無非加持。順境裡面,如果你心生貪戀,障礙就來了,業障,你業障現前;逆境、惡緣瞋恚心生起來,業障現前。必須在順境、逆境、善緣、惡緣得清淨故,那就對了,你在這個裡頭得清淨心、得平等心,境界自然就提升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08集


 


 



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每天幹的事是佛幹的事,那多快樂!



 


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憶是什麼?心裡想。我讀的這部經,常常想這部經,想這個經就是想極樂世界,我不想現在這個地球。我天天想極樂世界,心想事成,一切法從心想生,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。我只想佛、只想極樂世界,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方向、只有一個目標,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。


 


現在還有個身體在這個世間,在這個世間幹什麼?幹阿彌陀佛的事業。阿彌陀佛幹的什麼事業?幫助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,這是諸佛在世間幹的事情。我們學著幹,我們接著幹,鍥而不捨,自他不二。我每天都在學《無量壽經》,每天利用這個機會跟各地同學們分享,這就是利他,這就是阿彌陀佛開示悟入的大事,我們跟佛菩薩幹同樣一樁事,多快樂!


 


如果把這樁事情忘掉,你又去搞分別妄想,那是輪迴心造輪迴業,錯了。過去錯了,這一生當中又錯了,現在很幸運聞到佛法,下定決心不再幹錯事,不要再去想輪迴,改過來,想極樂世界、想阿彌陀佛。


 


在這個世間,一切隨緣,沒有執著,什麼都好,什麼都歡喜,為什麼?所有一切緣,善緣惡緣、順境逆境全是幫助我的,全是成就我的,幫助我看破,幫助我放下,成就我的德行,成就我的智慧,幫助我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。所以對這個世界上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就抱著一顆真誠感恩的心。


 


你知恩然後你才會感恩,你不知道感恩是因為你不知道恩。如果你說那些毀謗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、破壞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對我有恩嗎?有恩。為什麼?你們讀《涅槃經》、讀《金剛經》,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,忍辱仙人感他的恩,沒有怨恨他。感他什麼恩?感激他成就菩薩忍辱波羅蜜。忍辱波羅蜜圓滿了,忍辱仙人提前成佛,這是大恩大德。


 


 


蕅益大師在《靈峰宗論》裡告訴我們,境緣無好醜,好醜在自己的心。自己以善心面對這個世界,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。造一切重罪的人對我來說,對我全都是有恩,為什麼?看我還有沒有怨恨心,如果我還有怨恨心、還有不滿意,我不及格,這次考試沒通過。如果真的沒有怨恨心了,對我怎樣傷害都沒有怨恨心,我畢業了,我這關順利通過了。


 


今天這個世界不是一個人來考試我,學生就我一個人,除我之外全是我的老師,全是諸佛菩薩,全是善友,統統來考試我,我全通過了,能不歡喜嗎?生大喜樂心,這關通過了,真放下了,真的做到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跟大乘經教裡頭所說的相應了。經教所說的,不就是我面前的境界嗎?這才能契入甚深,真得佛法的利益。


 


如果不是佛陀的教誨,我們在這個境界當中怎麼會不怨恨?歡喜的,一定是眉飛色舞,感到喜樂;逆境的時候決定是怨恨,還得要發誓來報復,那就錯了。你看就在一念之間,一念轉過來,他是恩人,他是考試我的老師,我怎麼可以報復他,哪有這種道理?報恩都來不及,怎麼會有怨恨?不會了。


 


所以佛講的話破迷開悟,只要你悟了,你就無比的快樂,你要不悟的話,你是無量無邊的苦惱。你要懂,苦惱、造業、三途、惡報都是從迷來的,你不了解事實真相,了解事實真相你多快樂,你的問題全解決了。


 


現在有事情嗎?沒事!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有很多人替我悲哀,說我這麼大的年歲,旁邊一個照顧的人都沒有。我自己悲不悲哀?不悲哀。為什麼在這樣的年齡,一個照顧的人都沒有?上天給我好的身體,我自己會照顧自己。需要人照顧,說明什麼?我身體已經衰了,不行了。到我身體真衰了,不能照顧自己了,我相信佛菩薩會派人來照顧我。


 


什麼都能做!我前面有榜樣,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,我跟他的時候他七十歲,我離開他的時候他八十歲;他到九十五歲沒人照顧,我今年才八十五,還有十年。九十五歲那年,有兩個同學,姐弟二人發心照顧老師,老師同意了。九十五歲才有兩個年輕人照顧他,九十七歲往生的。身體健康何必要人照顧?每天幹的事是佛幹的事,幹佛所幹的事那多快樂!這叫學佛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09集


 




 


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

淨空法師:每天晚上睡前要做一個觀想



 


往生的時候,阿彌陀佛來接你,佛來接你首先是佛光注照,佛光加持你,把你的功夫就提升一倍。完全沒有功夫,生凡聖同居土,什麼都沒有放下,可是臨走的時候要一切放下。臨走的時候,臨終還放不下,你西方極樂世界沒分,再多人幫助你助念,你不肯去,你有留戀,你還是搞六道輪迴,這一生的機會錯過了,這事情不能不知道。


 


所以臨終要放下!臨終這個事情真難,平常要練,怎麼練法?每天晚上睡覺要做一個觀想,想到什麼?我現在睡到床上就往生了,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?什麼都帶不走,身體都帶不走。天天晚上做這樣想,養成一個習慣,到臨終的時候一定產生效果。


 


沒有一樣能帶走的,財產帶不走,權勢、地位帶不走,名聞利養帶不走,親情帶不走,你心裡要明白,你留戀這些全叫妄想。如果你能夠想,想的是真的,你還能帶走,那還情有可原;想了沒用,那又何必要想?


 


時時刻刻想著佛來接引我,我走了,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不聞不問,與我不相干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應有盡有,不用操一點心。這個世界上什麼好東西你都帶不去,極樂世界那裡最差的東西也比這裡好,不曉得好多少倍,所以極樂世界確實很誘惑人。


 


經要多念,別胡思亂想,不念經,他就胡思亂想,這個對我們產生障礙很大。不能不念,不能不聽,聽的遍數愈多愈好,堅定自己的信心,堅定自己的願心,也幫助你真的看破、放下。妄念多,止不住,聽經能止住,讀經能止住。可是聽經、讀經還不行,妄念還是好多,那不要緊,只要你有耐心,你認真去聽,一個字一個字認真去讀,二年、三年妄念自然減少了。妄念減少,證明你功夫得力了,你慢慢的就能夠契入境界。


 


不要害怕,好像我沒有讀經,好像妄念少,怎麼我一讀佛經妄念更多?我相信有不少人有這種現象。這不是你不讀經的時候沒有妄念,你不讀經的時候你不知道你自己有妄念,現在一讀經,發現妄念了,不是讀經讀來的,不是聽講聽來的,不是的。你本來就那麼多,沒發現,叫你靜下來的時候,突然發現了。所以這個不要害怕,這是正常現象,現在重要的,如何要把這些妄念減少,你得用方法。


 


我在初學佛的時候,人家叫我念佛,我止不住妄念,妄念很多;叫我打坐,妄念更多。我只有用一個方法,我發心出來講經,初學的時候講一個小時要預備四十個小時,才能講一個小時,預備的時候也很認真。慢慢就有進步了,半年之後,我的進步很快,我講一個小時大概準備兩個小時時間就夠了,你看從四十個小時變成兩個小時,半年的時間。一年之後,我講經一個小時,大概有一個小時準備就夠了。以後進步很快,我一天八個小時準備的經文,可以講一個星期,愈來愈自在。可這種情形之下不能放鬆,我每天還是要用很多的時間讀經,讀什麼?讀這部經不同的註解,祖師大德的。我學《楞嚴經》,同時看四種不同的註解,主要參考資料,案頭還有十幾種,我學這部經我找到二十多種註解,古註,在二十多種裡頭選四種,四種裡頭選一種為主修的,其他三種重要參考資料。再其餘的有時間我就看看,沒有時間就不看它。這樣的準備,再去聽老師講經不一樣,聽講經要有準備。這段經文老師講的,他優點在什麼地方,跟古人講的哪些不一樣。古人的註解時代不相同,我們就知道他的這些解釋,最重要的是對當代,當然也考慮到以後。所以你多看註解,能夠了解每個朝代學佛的思想,了解每個朝代學佛人的程度,能看得出來。後面人多參考前面人註解,你也就漸漸有能力應付現代人。中國古人講的話說「推陳出新」,從舊的基礎上你有新的發明。像我們在今天,科學提供我們很多最新的這些資料,讓我們來解釋佛經裡面一些大問題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華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,都是現在物理學家宏觀宇宙在討論的問題,幫助我們理解。量子力學家幫助我們解釋,宇宙源起、生命的源起、萬法的由來。佛經裡面講的微塵世界,科學還沒發現,精采絕倫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308




 


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如何讓大家相信佛法?


 


為一切眾生指示,這個示就是要做榜樣,你講給他聽,他不相信,你做出來給他看,他就相信了。


 


最普通的,素食,素食好,你勸他吃素,那就真的難為他,他做不到,沒有葷腥他吃不飽,可是他又希望身體健康。我這麼多年,參加了十幾次聯合國的世界和平會議,會議當中最特殊的一個現象,就是會友們都會找我聊天,問我養生之道,你怎麼保養的?我參加這個會議七十五歲之後,這樣的年齡在會裡面幾乎很少很少,不是沒有,也有,很少,一般年齡大概都是四、五十歲,不超過六十歲的。我們坐在一起,精神飽滿,沒有疾病,跟我們見面,覺得我們非常歡喜,沒有任何一樁憂慮的事情,快樂,給他們很好的好感。


 


怎麼保養身體的?很簡單,一個是清淨心,一個是素食,我就告訴你兩樁事情。快樂,中國古人講人逢喜事精神爽,我們六根接觸的全是喜事,沒有憂慮、沒有煩惱,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,我們的人際關係就好了。你要的,我全不要;我要的,你也不要,我們兩個很好相處。你要名,我不要;你要錢,我不要。所以你要的,我都不要,我要清心寡欲,你不要,我喜歡每天讀經,你不要,所以我們沒有衝突,跟任何人都沒有衝突,沒衝突就是好朋友。做出來給人看,別人就相信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308



 



淨空法師:把自己忘掉,什麼事都沒有;想自己的時候什麼麻煩都來了


前幾個月我訪問印尼,特別懷念瓦希德前總統,我們交情非常好,他過世了,我到泗水他的老家墓園去看他。從雅加達飛到泗水,從泗水乘車,路還算不錯,跟我們Highfield這個路差不多,往返五個多小時,身體還行。我看那些年齡至少還小我十歲的,他們不如我。


 


佛法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你的心真誠,你的心清淨,心裡頭有仁、有義,你就不會勞累了。


 


前些年,幾年前我在北京,回到安徽廬江,我選擇了乘車,離開北京的時候,在北京三環繞一圈,我一路念佛給中國大陸地神迴向,希望這個地方沒有災難。我一天乘車十五個小時,別人都以為很勞累,我很快樂,能有這個機緣為祖國山河大地來祈福,希望這個地區不要有災難。我告訴我們同車的人,包括司機都念佛,我說我們這個車就是道場,車裡面供的佛像,今天我們是做佛事,我們來做消災祈福的法會。十五個小時我帶著大家,當中好像只休息兩次,吃飯的時候休息。


 


沒有想到自己你就不會累,如果想到自己,長途旅行你就會很累。我們心裡只有祖國大陸冥陽無量無邊的眾生,能有見佛聞法這個機緣,這一句佛號古人講得很多,講得好,「一歷耳根永為道種」。平常沒有機會聞到,我們這個車念佛的車,一路上只有一處遇到堵車,大概半個小時,其餘的道路上暢通無阻,現在中國大陸高速公路做得很好。


 


所以學佛最好把自己忘掉,別去想自己,什麼事都沒有;想自己的時候什麼麻煩都來了,何必想自己?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08集


 






淨空法師:佛門交際的方法


 


在現在一般人名稱叫公共關係法,這個四攝法就是佛門的關係法,公共關係,交際的方法,與大眾接觸。菩薩行這個道,六波羅蜜用什麼方法展開?就是四攝法。布施要用四攝,持戒也要用四攝,忍辱還是要用四攝,六波羅蜜把它落實在生活,一定要守住這個原則。「四攝法者,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」,這就是四個方法。


 


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,我們團結九個宗教,做得很成功。新加坡有一位部長曾士生,好像現在退下來了,老部長。我們很熟,他問我,他說淨空法師,你用什麼方法把九個宗教團結起來?我說我沒有方法,我用的是佛陀教給我的方法。他耳朵就豎起來,佛陀教你的方法,什麼法子?四攝法。


 


什麼是四攝法?第一個「布施」,布施就是送禮,禮多人不怪。人還沒有到,禮要先到,人家生歡喜心,這是四攝法頭一個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人情世故要懂得這一套,釋迦牟尼佛懂得,時時刻刻用這個方法。九個宗教,我們每一個宗教都會送一份禮,禮物裡頭最主要的,我們送十萬塊錢。每一個宗教裡面都有慈善事業,有的人辦養老院、辦孤兒院、辦醫院、辦學校,伊斯蘭教還辦一個職業訓練班,一個培訓班,幫助人學一技之長,他有謀生的能力,好事情!都需要用錢,我們幫助他們做慈善事業,所以你得會做。禮物送過去之後,我們接著就拜訪他們,向他請教,向他學習。


 


拜訪他就愛語,他喜歡聽的話。「愛語」不是諂媚巴結,真正有利於他。這時候你要跟他談些什麼?這個要懂得。現在這個社會,已經沒有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安全感,沒有了,這是很大的問題。所以我們談話的焦點,是神聖的教誨,經典的教誨,宗教教學,互相學習,幫助這個社會化解衝突,希望我們能盡一分力量恢復安定和平,這是幫助政府。更遠一點的,得化解災難。談話淺深長短,分寸都要把握得好,歡喜!


 


接著是「利行」,利是利益,我們所作所為對他有利,對他有好處,他就很容易接受。我們說的話說得再好聽,我們幹的事情不利於他,人家不會跟你往來的。我們的行動,決定是對他有利,對社會有利,對國家有利,對世界有利,應該要做。這是常懷慈忍、勸諭策進的落實,要真正用行動去做。


 


「同事」,這是最難得的,我跟你做同樣的事情,你歡喜,我也歡喜。這個同事的範圍非常之大,我們初學的人,這個裡頭要加註解,同事是什麼?同聖賢之事,同神聖之事,那就沒問題。如果這個人喜歡賭博,你跟他同事,天天陪他一起去賭博,行不行?不行,這個太危險,他不是幹好事。可是真正的菩薩他幹,他要度這個眾生,度這個人,喜歡賭博,常常陪他去賭博。他去賭博都贏錢,人家一定向他請教,你有什麼高明的方法,你怎麼每一次賭都贏錢?他會告訴你,我念佛,我修禪定,我有神通,那大家都跟你來學了,是用這個方法,把人引入正道。沒有這個能力,我們一去,我們自己都保不住,讓自己陷在這個邪惡裡面,那就錯了。所以這個是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智慧跟定功,沒有那麼大的智慧,沒有那麼大的定功,這個不可以。


 


我們只能夠同事同善事,不同惡事。真正佛菩薩他跟你一同惡事,邪惡他都跟你同。目的幫助你改邪歸正,幫助你斷惡修善。所以佛菩薩沒有不現身到三惡道,現身到三惡道是與惡道眾生同事。現身在天道,是與善業眾生同事。我們今天只偏重在善的這邊,不敢向邪惡,怕自己禁不起考驗,這是必須要知道的。


 


四攝法裡面的布施,跟六波羅蜜的布施,意思完全不相同,這要懂得。六度裡面的布施,目的是放下我們自己的貪心,用這個手段,來把我們對一切事物的貪婪放下。所以貪戀的心斷掉,六度裡的布施波羅蜜就圓滿。四攝法裡面的布施,目的不在此地,是讓對方生歡喜心。但是也要顧忌到,不能讓對方生起貪愛的煩惱,所以這個布施要適可而止,不能太過分,也不能太小氣。這要智慧!所以四攝法是菩薩的智慧行,就是行般若波羅蜜多。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91集


 






 


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心存慈悲心,外顯歡喜相


 


菩薩行般若波羅蜜,著重在這個行字,《心經》第一句也是說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,這個行就是今天我們講落實,把般若智慧落實在生活當中。


 


怎麼落實?要把佛在此地教給我們的,我們要做到,視諸眾生,面門先笑。當然後頭講存心,你要沒有心,你怎麼笑得出來。曾無嚬蹙,這句話就是從來沒有不善的態度,我們講愁眉苦臉,菩薩從來沒有這種表情。你常常看到他的,一定是歡笑、歡喜。重要!學佛從這裡開始。


 


怎麼知道從這裡開始?寺院庵堂都把彌勒菩薩放在大門口,那什麼意思?你要學佛,你想進佛門來,就得學這個樣子。古人有兩句話,心裡面存著慈悲心,外面顯露歡喜相,這是學佛弟子處事待人接物第一個條件。古人的話是這麼說法的,「生平等心,成喜悅相」,這兩句是讚歎彌勒菩薩的,他教導我們。所以在門口,你一進門,你先看見他,這就是佛法。


 


所以然者,為什麼?下面就講心態,下面講存心。「心離穢濁」,穢濁是今天講的染污,心清淨,一絲毫的染污都沒有。「諸根清淨」,諸根是眼耳鼻舌身,叫五根。心清淨,根就清淨,這根是從身講的,心清淨,身清淨。「不染離垢」,不染是從清淨來的,離是遠離,垢是什麼?五欲六塵,這外面東西。五欲,財色名食睡;六塵,色聲香味觸法。


 


《般若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法尚應捨」,意根對的是法,前五根對的是色相,這個法是說佛法,連佛法都要離,都不染,「何況非法」,非法就是五欲六塵。這些東西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是不能離的,那佛教離是什麼意思?心裡頭不能有,事上需要用它,心裡沒有,那在事相上就懂得適可而止,知足常樂,決定沒有貪求,決定沒有情執,這就得自在。


 


學佛,佛菩薩他的心地永遠是清淨平等正覺,這是佛心!佛的心就是清淨平等覺。佛的行為就是「和顏愛語,勸諭策進」這八個字,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他們的行為。他們一生所造的事業,這八個字說盡了。前面一句常懷慈忍,存心。


 


如果有人問什麼是佛教,你用這四句偈去答覆,圓圓滿滿,一絲毫錯誤都沒有,佛教就是「於諸有情,常懷慈忍,和顏愛語,勸諭策進」,這就是佛陀教育。


 


「心不瞋恚,內無恨結」,要學!要認真學,決定心裡不能有怨恨。為什麼?怨恨是煩惱,而且屬於瞋恚的煩惱,這個東西會牽引你到地獄。內是心內,沒有怨恨。結是與一切怨恨的眾生念念不忘,結是這個意思。與你喜歡的眾生也有結,那是貪戀的結;與你的冤親債主,這個結是怨恨的結,這個結要把它解開,要把它化掉,不能有這個結。結是病,是三毒的病根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91集


 



 





淨空法師:於諸有情,常懷慈忍,和顏愛語


 


「於諸有情」,這個對象廣大沒有邊際。對一切眾生,「常懷」,念念當中有慈悲心,有慈悲、有耐心。「和顏愛語」是態度,這個態度能感動一切眾生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「上云惠利群生,慈也。忍力成就,忍也。」常懷慈忍這一句,總結前面兩段經文。惠是恩惠,布施恩惠。利益眾生,這是慈悲。忍力成就,這是忍,說了十種忍。「是故於諸有情,常以慈忍為懷」,真學佛了。眾生無論做錯什麼事,甚至於對我自己有什麼樣的傷害,譬如毀謗、侮辱、陷害,統統能夠忍受。


 


為什麼要忍受?我要消業障,業障障礙我的自性,我不能明心見性就是因為有業障,境界現前就是業障現前。善緣,好人,順境,好境界,稱心如意,這個境界現前,是不是業障?是業障。這種境界現前,你歡喜,歡喜就想控制,就想佔有,這不就是業障現前?你的清淨平等覺失掉了。順境裡面要用平等心去看待,不要放在心上,心裡只有如來的經教、只有阿彌陀佛,這就對了,你業障就消了。逆境、惡緣,環境不好,你在這裡受苦受難,惡緣,遇到都是惡人,都是憎恨你的、討厭你的、侮辱你的、陷害你的,這惡緣,你在這個環境你會生瞋恚心、生怨恨心,業障起現行。如何能在這個境界裡還是用清淨平等覺,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,這叫做真修行,業障真消掉了。


 


所以你懂得,無論什麼環境,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,會修的人天天在消業障,處處在消業障,時時在消業障,業障消盡了,智慧就現前,好事,不是壞事。不會修的,在這個境緣裡面,業障增長,性德完全被掩蓋,透不出來,透出來的全是煩惱習氣,這樣下去,來生果報在三途。會修行的人,無論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都不放在心上,都用清淨心看待,平等心看待,感恩的心看待。經教裡面學習到的東西要在生活上去鍛鍊,如果經教跟生活脫離了,煩惱習氣ㄧ絲毫沒有減輕,經教只是口頭上的一點知見,不起作用,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,跟了生死出三界、斷煩惱生菩提毫不相干,這是不會學。我這一生看過很多,會學的人真的不多,寥寥無幾;不會學的人,所謂盲修瞎練太多太多。不是佛法不靈,是你學錯了,你真的不會學。


 


這一句,於諸有情常以慈忍為懷,我們有沒有做到?它太重要,這樣才叫菩薩心腸。你原來的心腸都自以為是,別人都不如我,你這種優越感、傲慢的情緒輕視別人,那是什麼心腸?三惡道的心腸,學佛造三惡道的罪業,還是要墮三惡道。ㄧ生講經教學的法師,還是自私自利,還是名聞利養,沒有一點慈悲為懷,來生還是墮地獄。講經的法師怎麼會墮地獄?講經是另一碼事,心行所造的是三途罪業,你造的業當然受果報,不能因為你講經教學,你就可以不受果報,沒這個道理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學佛就要從這裡學起,要常以慈忍為懷。


 


「和顏,柔和之顏容」。《還源觀》四德裡「柔和質直」,講太多。在逆境惡緣裡更要和顏柔和,把過去、現前不善的緣化解。佛在經教上告訴我們,冤家宜解不宜結。不跟人結怨,要常常記住,化解。宿世今生我們跟眾生結了多少緣,有善緣、有惡緣,還有無記的緣,說不上善惡。要懂得如何把這些化解掉,把一切有緣的眾生都轉變成法緣,做為自己的同修伴侶。我們要在這些眾緣之中提升自己,不懂得提升,就會在眾緣當中墮落下去,那就錯了。在一切境緣當中要曉得提升,不要遇到境緣現前就墮落;善緣順境就起貪心,逆緣惡境就起瞋恚,那你錯了。貪心是餓鬼道,瞋恚是地獄道。緣是決定離不開的,牽涉太廣,時間太長,我們沒有宿命通,沒有天眼通,看不見不知道。從佛經裡面得到這麼多信息,知道生活在這個世間,跟大眾相處不是簡單的事情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90集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426





 


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忍不是輸給對方,忍是真正戰勝了


 


化解衝突確確實實最妙的方法就是忍辱,你能忍,問題立刻化解。


 


我們遇到這個情形,怎麼辦?沒有經過,學不到忍辱波羅蜜。我在這方面是在沒學佛之前,抗戰勝利之後,我在南京念書,我們同一個年級有三個班,甲、乙、丙三班,那時候我念初中三年級,同年級不同班,我在甲組,我這個同學在乙組,我們也很投緣,常常在一起玩。可是我年輕,很喜歡戲弄同學。學校裡面舉行圖畫比賽,題目是校景寫生,到學校去畫自己的校園,學校舉辦這個活動。我的作品,畫的這張畫得全校比賽第三名。有很多同學都來讚歎。我給同學們說,我說你們知不知道我為什麼會得第三名?我向大家問話,大家莫名其妙,你畫得好。我說不是我畫得好,每一個同學畫的內容都是靜態,都是畫花草樹木、學校建築,都畫這些東西,我不是的,我就畫我那個同學,那個同學在寫生,我就畫他。我說你們畫的是植物,靜態,我畫的是動物,我就這麼挖苦他。他聽到不但不生氣,所以我們沒發生衝突,他不名為忍,這個同學在背後都讚歎我。我常常當他面給他難堪,一年,一年的時間我被他感動了,我向他道歉,向他懺悔。很了不起!我從他身上,等於說他用ㄧ年的時間教會我忍辱波羅蜜,從此之後我就能忍。


 


我在台灣公家機關服務,有一次就遇到一個誤會,我完全沒有惡意,是在言語、態度上讓另外一個同事產生誤會。他對我破口大罵,拳打腳踢。我一句話不回,他打我就讓他打,不還手,把我打倒到地,我若無其事,他再打就打不下去了。旁邊有個同事拉起來,勸導,就走了。到第二天他來跟我道歉,說他太魯莽。我說你很了不得,你隔一天就知道道歉,我說我欺負同學,ㄧ年之後我才給他道歉,你比我強多了。不但不結冤仇,會變成更好的朋友。你看就是這一念之間,我如果沒有學到這個本事,肯定發生衝突,嚴重了,兩個人都會記過,這個傷害多大。遇到這種情形,要曉得一定要忍。忍不是輸給對方,忍是真正戰勝了。這是小事,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遭遇到。社會上大的衝突,族群的衝突、國家的衝突,往往都是小不忍而壞了大事,付出慘痛的代價,結下深仇大恨。如果不能化解,在佛法裡面講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這就大錯了。


 


我這些小故事也常常講給別人聽。學佛之後我得受用,我知道如何化解衝突。忍人之不能忍,為人之不能為,這是佛菩薩的好弟子。


 


前面古大德教我們的三種忍,那是總綱領、總原則。第一個要能忍苦,這是屬於外忍。不能吃苦,成就有限,無論你怎麼樣用功,你的成就想超出別人,非常非常困難。


 


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前留下來這兩句話,金玉良言。第一句話教我們,「以戒為師」。佛不在世了,我們依靠誰做老師?釋迦牟尼佛沒有指定哪一個人,只說以戒為師,戒律就是老師。換句話說,佛門弟子,無論在家出家,對戒律的尊重就像對世尊本人尊重一樣。你尊重佛陀,那你就持戒,你不持戒,不尊重佛陀,天天磕頭禮拜,沒用處,頭磕破了也枉然,不相應。如果真能持戒,不磕頭,你也是佛的好學生,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擁護你。


 


「以苦為師」,你心就是定的,你不會攀緣,老實修行,沒有必要去討好別人,這是正確的,你的道業才能成就。所以要常常記住,持戒、吃苦。吃苦是好事,決定不是壞事。能吃苦的人真正有慧、有福,福慧都在其中。不能吃苦、不能持戒,福慧統統沒有,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全都消盡了,享盡了,你這一生沒有繼續去修,福享盡了怎麼辦?到那個時候想修來不及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90集
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420&prev=-1&next=2410





淨空法師:原諒別人是利益自己


 


在順境裡面不生貪戀,在逆境裡面不起怨恨,無論自己受什麼樣的冤枉,受什麼樣的羞辱,受什麼樣的傷害,若無其事。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沒有一絲毫怨恨心,瞋恚沒有了,為什麼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,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之所生,還能計較嗎?被凌遲處死,心地清淨,若無其事,這叫功夫。我們今天受一點點小的委屈都斤斤計較,這是什麼果報?這是地獄的果報,瞋恚墮地獄!你那個斤斤計較是瞋恚心,怨恨心、不平心,你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?所以,原諒別人是利益自己,自己大幅度的提升。造作罪業的人,他有他的果報。決定沒有怨恨,守住自己的清淨平等覺,不被外境干擾,善緣、惡緣都干擾不了你,你念佛三昧得到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81集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410
 



 


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佛幫助眾生的條件



 


佛對一切眾生無條件,其實還是有條件,條件是什麼?他知道,別人不知道,他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。所以常說「無緣大慈」,底下一句「同體大悲」,同體!換句話說,幫助你是幫助我自己,不是幫助別人,自他不二。你受苦,我看到心裡難受,為什麼?一體,我不能不照顧你。譬如我們左右手一體,左手受了傷,右手要不要去給它包紮去救去?它為什麼要去幫它?一體,就這個道理。


 


眾生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這就錯了,這叫迷。什麼時候你覺悟?你能把眾生真正看成一體,你覺悟了;你還沒有把一切眾生看成一體,你在迷,你沒有覺悟。佛在這個世間,佛看我們是一體,我們不以為然,這就是我們迷,他覺。不覺悟的人還懷疑佛,佛為什麼對我這麼好?是不是有企圖?有什麼目的?全都給想歪了。可是佛知道,你要有這些想法,佛就遠離你,暫時不理你。你要是對佛有感恩、感謝照顧,佛真的來照顧你,就會照顧你很多;你要懷疑他,他就走了。


 


所以真正動力是這個一體,他要幫助你,肯定幫助你成佛。你成佛之後,你完全明白了一體,才真正明瞭事實真相。所以對於迷失自性的眾生、十法界眾生哀憫,生哀憫心。看一切眾生等同一子,等是等於,好像這個父母只養了一個小孩,獨子,他怎麼不疼愛!這是用這個來形容,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慈悲憐憫。像外國宗教裡面上帝的獨生子,《聖經》裡這個說法跟佛經,我相信意思是一樣的,等同一子。拯濟負荷,拯是拯救,濟也是救濟,負荷,擔負起這個責任,要把這些眾生教好,要令這些眾生回頭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268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409




淨空法師:受三皈依的條件



 


我們學佛,進佛門第一樁事就是受三皈禮。但是今天的三皈是有名無實,為什麼?它不重實質。


 


三皈是有條件的,不是沒有條件,不是什麼人都能受的。淨業三福裡面給我們說的就是條件,怎樣的人才能夠接受三皈?這經本上常常講的「善男子善女人」,那個善是個標準。善是什麼標準?十善業道,你要把十善業道做到,你才有資格稱為善男子善女人,你才有資格接受三皈。否則的話,三皈是假的。


 


十善業道前面還有「慈心不殺」,你有沒有做到?慈心不殺前頭還有「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」。你看看第一福是第二福的基礎,沒有第一福哪來的第二福?


 


所以諸位同學你細心去觀察,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怎麼落實?《弟子規》落實了。《弟子規》裡講了一百一十三樁事情,你做到沒有?那是一百一十三個原則,展開來無量無邊。佛家的十善業道,在小乘展開是三千威儀,在大乘菩薩展開是八萬四千細行,《弟子規》展開不會少過它。同樣的《太上感應篇》裡面講的善惡果報,舉例子一百九十五條,不多。這是十善業道的根,沒有這個十善就沒基礎,十善無法安立了。


 


佛教傳到中國,能夠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,超過印度。當年他的弟子們傳法,四面八方全世界都傳,唯獨在中國成就,什麼原因?中國的基礎太好,儒跟道的基礎。所以在全世界各地方所傳的,到後來逐漸都沒有了,有的傳二、三百年滅亡,有些傳五、六百年,七、八百年,很少超過一千年的。


 


唯獨在中國兩千年不衰,什麼原因?儒道扶持,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,佛法也進入主流。今天談到中國傳統就離不開儒釋道,離開儒釋道中國傳統就沒有了。我們想學佛,我們想在佛法裡得一點成就,你能夠疏忽嗎?


 


如果年輕的同修無論在家、出家,要發心弘護正法,弘法、護法都要紮四個根,第四個根是《沙儀律儀》,是佛法裡面所講的尊師重道。佛法是師道,儒家講的是孝道,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沒有孝就沒有佛,有佛一定有孝,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。我們離開孝親尊師,那你的根壞掉,你怎麼努力你都不能成就,像一棵大樹一樣,根壞了。


 


所以淨業三福把孝親尊師擺在前面,第一句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。現在人不講究這些,所以聖賢的根沒有了,佛菩薩的根也沒有了。這個時代沒有聖賢出世,我們就明白了,聖賢為什麼不能出世?根沒了。聖賢出生到這個世間來,父母不知道栽培,不懂給他紮根,雖是聖賢再來也是平平凡凡過一輩子,這就錯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268
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401



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

淨空法師:沒有怨恨,沒有恩愛,清淨心就現前


 


情妄從哪裡來的?情妄是從人來的,人有情,人有妄,所以法失掉了真實。是不是真失掉?沒有。如果真的失掉,佛菩薩看這個法純真無妄。法性身、法性土,他在諸法裡頭見性,在諸法裡頭明心,這個我們在禪宗語錄裡面看得太多。所以你離開情妄,你就看到真的法,所謂諸法實相你就看到;你帶著情妄,你就見不到一切法的真相,你看到一切法是幻相。


 


譬如我們戴一個有色的眼鏡,看到一切法全帶著顏色,我戴的是綠眼鏡,看的全是綠的,我戴的是紅的,全看是紅的。這個眼鏡就是情,這個眼鏡就是妄,眼鏡拿掉之後才看到本來面目。


 


我們今天戴的是什麼眼鏡?七情五欲、貪瞋痴慢疑,戴的這麼多東西,所以把宇宙之間一切萬象全都看錯了,智慧沒有了。這些眼鏡統統拿掉,你用真眼見外面的真法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不放下,永遠見不到真實,自己欺騙了自己。


 


妄不是別人給我們的,自己迷了,自己製造虛妄的見解、錯誤的思想,自作自受!所以我們今天修行,最重要的是離妄。經上講的是總綱領、總原則,執著、分別、妄想。


 


執著裡頭又分很多類,最嚴重的情執。情是什麼?七情,喜怒哀樂愛惡欲。欲又分五類,財色名食睡,大乘裡面講七情五欲。能不能享受?能,菩薩也享受,佛也享受,凡夫當然能享受。凡聖不一樣是用心,用心不相同。凡夫有染著,就是他享受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;佛菩薩享受,心上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他的享受是清淨的。


 


凡夫的享受是染污的,為什麼?他帶著有貪瞋痴,有情愛、有怨恨、有愚痴。佛菩薩沒有,佛菩薩對於一切法清淨平等,自他不二,佛菩薩認知宇宙之間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,這個不一樣!一體是真的,對立是假的,對立是錯誤的。


 


所以時時刻刻要能夠警惕自己離妄,離妄就是離妄念。如果這個外面境界對我誘惑很嚴重,我沒有辦法抵抗它,那就離相,我離開這個境界,不受這個境界的干擾。一般在初學要這樣做法,真有功夫的人不離,他是心離、身不離,事上不離、理上離,相上不離、性上離,這叫真離。那就是華嚴境界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不著相!如果著相就得要離。要練,練到即相離相,就在相裡頭不執著,這個功夫成就了,這就沒障礙了。要會修!要懂得修。


 


最討厭的人,最怨恨的人,在他身上修什麼?修離瞋恨心、離怨恨的心,修怨親平等,一般這都是最初入門的時候要修的。


 


最親愛的人對你是個麻煩,你這種親愛要不能放下,你輪迴就不能放下,你說多可怕。怨恨不能放下,來生來世的報復就放不下。


 


六道是什麼?看清楚了,看明白了,沒有別的,就是報恩報怨、討債還債,這佛在經上說的。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苦不堪言!所以佛教我們要看破。看破就是了解事實真相,還願意幹下去嗎?


 


真覺悟了,放下。這一放下,清淨心就現前,清淨心起作用是智慧。你那種恩怨的心,那是情執,那種心起作用是煩惱。煩惱是什麼?就是七情五欲,它生這個東西。生七情五欲,生生世世脫離不了六道輪迴。這個事情不能幹了。


 


我們要求生西方淨土,恩愛要放下,怨恨要放下,這兩個是最嚴重的。沒有怨恨,沒有恩愛,清淨心就現前。


 


要知道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因,心淨則國土淨。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念佛往生的,他那一念的心是清淨心,他十念的心是清淨心,如果這個裡面還有親情、還有怨恨,千念萬念都不能往生。


 


他一念憑什麼往生?他一念清淨,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,那是淨土。清淨心往生清淨土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,這個道理佛在經上常說。我們把這個疏忽了,將來不能往生,你要說是佛經不靈,那你造的罪業就重了,你會墮阿鼻地獄。佛沒有這麼說,你自己把佛的話聽錯了,會錯意了,那是怪你自己沒智慧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74集



 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74



 


淨空法師: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原因


 


現在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,我們迷了,迷在六道裡,六道裡面捨身受身什麼原因?還是感應。


 


我們跟父母有緣,沒有緣就沒有感應,有緣就有感應,佛說的有四種緣,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。過去不知道是哪一生跟你有這四種緣來了,來報恩的,孝子賢孫,你不必要求,他自然就孝順。為什麼?過去你對他好,這一生來報答,這小孩很好教,很聽話、很孝順。


 


如果是報怨的,這小孩也非常玲瓏、聰明可愛,就是不聽話,常常違背你。你要是以厚恩待他,他的怨會化解一些;如果你對他很凶,不知道好好的教他,那麻煩就很大,他記恨在心。本來就有怨恨,現在對他不好他更怨恨你,會搞得你家破人亡,他是來報怨的。


 


你欠他的財產,你將來賺得再多全是他的,他對你的照顧,物質生活可能給你很簡單、很少,能活得下去就行了。你能吃得飽、穿得暖,給個小房子遮蔽風雨夠了,沒有恭敬心,這是什麼?來討債的,所以是討債鬼。如果欠債欠得不太多,三歲、五歲他就走了,夭折,那是討滿了。欠得太多的,培養他到大學畢業,博士學位拿到走了,他沒賺錢養活你,還他了,他走了。


 


還債的,他來的時候,我剛才講還債的,他養活你。如果欠得多,他對你的生活照顧非常周到,沒有孝順心、沒有恭敬心;如果欠得少的,他給你的照顧就像家裡下人一樣。我們見過,兒子做大官,有地位,父母不住在一起,住在另外一個小屋子裡,有一個傭人照顧他,生活非常簡單,跟對待自己家人一樣,一個月給他多少錢生活費,很苦!


 


所以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就這麼四種關係,父子是這種關係,兄弟姊妹也是這關係,親戚朋友還是這個關係。懂得這個道理,這是六道裡的緣,六道裡面的感跟應,真正搞明白了,要以真誠心、愛心厚待別人,你厚待人就是厚待自己,一點都不吃虧。你能夠捨己為人,或是今生來世就有人他捨身為你,果報!


 


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心裡就有警覺,我起的什麼心,說的什麼話,怎麼對待別人,知道將來人家怎麼對待我,絲毫都不差。真正學佛了,不一樣,學佛藉著佛法的威神加持,自己認真修學,把這個報恩、報怨統統改變。改變什麼?同修伴侶,我們都是同學,把以前那個事情都化解,告一段落化解了,一心一意在一起同心同德修行,目的呢?目的是不再搞六道輪迴。


 


所以年輕的兒女真正明白了發心出家,父母歡喜,知道什麼?一子成佛,九祖生天。你家裡有一個人修行成就,你們看《地藏經》,婆羅門女、光目女修行有了成就,家親眷屬都得好處。母親雖然造罪業墮到地獄,一聽說菩薩的母親,趕快就送到忉利天去了,這就證明諺語所謂「一子成佛,九祖生天」。她看到的,母親生忉利天,她的祖父母、曾祖父母、高祖父母,再往上去九代都沾光,這多大的福報!這個福報是真福報,不是人間,人間福報是假的,時間很短。而且自己沒有福報享這個福,災禍就來了。


 


所以非分的福報,從前讀書人決定不敢要,無緣無故你請他去做官,你送他財富,他不敢。為什麼?他心裡有數,無功受祿後面決定有禍害,不是大病就是橫禍,他要這幹什麼?真正讀書人,明理的人一生求平安而已,平安就是福。一家和睦,鄉里和睦,這是真正的幸福,彼此關懷,彼此照顧,互助合作,這個家庭多美滿。他並不求有很高的地位、虛榮,不羨慕這些,財富都不在心目當中。平常能夠吃得飽、穿得暖,安居樂業,這是太平盛世的氣象。我們學佛更了解這些,學佛人不但不會浪費,懂得節儉,一生你都會規規矩矩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75集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73


 



淨空法師: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


 


「安住如如」,這個理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他心就是定的,心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。也就是說你那個七情五欲,沒有方法把它勾引出來,你心定了。如果沒有這個功夫,小小風浪一起,你的七情五欲馬上就發作,順著你的心,喜歡得不得了;不順你的心,馬上火氣就發出來。


 


如何能在順境、大的順境、善緣如如不動,嚴重的傷害還是如如不動?釋迦牟尼佛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不動心,安住如如。誰佔便宜?忍辱仙人佔便宜,身體被殺了,靈性提升,他提升到佛境界,等於考試一樣,他考試通過得滿分。順境、逆境都在考你,順境來了心裡一生貪戀、歡喜,馬上完了,不及格。逆境現前,一發脾氣也就完了,所謂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馬上就墮落了。


 


所以毀謗也好,羞辱也好,什麼樣的傷害,你如如不動,對方造作的業重。對於一個好人、善人、有修行的人應當尊重,你是修福;你對他沒有禮,你造罪業。


 


罪業結罪兩種結罪法,第一種結罪,你的性罪,你不應該這樣做法,你做了,你有罪。第二種結罪什麼?讓別人看見了,對正法不相信、對好人不相信,你斷了別人的善根,斷了別人的慧命,罪從這裡結。如果是個學佛的人更不應該,為什麼?人家看到你這種作為:學佛的人是這樣的,不要學了,別學了。把人學佛的念頭打斷了,這斷人家的慧命,那要負責任。


 


忍辱仙人那一套讓人家看到:真修行人,你看我們做不到,他能做到,一點怨恨沒有,一點瞋恨沒有,那麼樣的慈悲。所以結罪方方面面。


 


我們看到今天這個社會,今天世界上人你細心去觀察,他動什麼念頭?起心動念是什麼?他言語是什麼?他造作的是什麼?《地藏經》上一句話,「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」。你就曉得,他多可憐,他的前途是三惡道,夠可憐的,夠苦的,我們怎麼可以怨恨他?他為什麼這麼做?迷惑,迷在七情五欲裡頭,迷得太深了,我們得懂這個道理。能把七情五欲看破、看淡,這都是相當的功夫,沒有相當長時間的學習他做不到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275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72




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傲慢心一起,找麻煩的人就來



 


我在一九七七年,第一次到香港講經,暢懷法師就警告我。我住在他的道場,他說香港有一批居士研究佛學,他們有相當長時間研究,常常看到外地到香港來講經的法師,講完之後提出難題來問他,把法師問倒,問到無話可說。有這麼一批人,專門來找碴,叫我要小心。他說你還沒有什麼名氣,年歲還輕,沒有什麼名氣,要防著。我那一年去講《楞嚴經》,所以我就小心了,上台講經先謙虛:我學得很淺,學得不多,知道的很少,都是講古人的註解,我自己沒有東西。講古人註解講錯了,註解要負責任,我沒有責任,請大家多批評、多指教。先把話說在前面。果然沒有出事,在那裡講了四個月,沒人來找我麻煩。那些人在不在?常常在現場聽經。有一天,大概是講了將近兩個月,這一批人邀請我吃飯,在香港也是出名的,是專家學者,他們對我很客氣。自己一定要低姿勢,不可以輕慢人,要謙虛,要恭敬。最怕的是自以為是,那種傲慢態度起來,人家就來找麻煩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69集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65



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構造極樂世界的原始材料



 


普賢十願裡的,菩薩就恆順眾生,順著眾生什麼?順著眾生自性本具的空寂心、「妙圓心、無礙心、無住心、無作心、無外心、無內心、光明心、平等心,而莊嚴佛土」,這些話是讚美西方極樂世界。


 


你看這裡面講的空寂、妙圓、無礙、無住、無作、無外、無內、光明、平等,都是我們自性清淨心本來具足的,我們有,佛也有。阿彌陀佛是以他的性德,統統合起來就是性德,把眾生的性德引發出來。眾生性德被引發出來,眾生還不知道,這個妙了,眾生真不知道,為什麼?眾生沒見過,也沒聽說過,真的被阿彌陀佛引發出來,阿彌陀佛要不能把你性德引發出來,你怎麼能往生到極樂世界?


 


可見得到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就是你自己這些心造的,阿彌陀佛這個心,你也是這個心,心心相印,阿彌陀佛的實報土,也就是你自己的實報土。他用什麼東西引的?南無阿彌陀佛,一句名號。你只要肯老老實實的放下萬緣,念這一句佛號,阿彌陀佛就從這句佛號把你自性的性德引發出來,那就是構造極樂世界的原始材料。


 


極樂世界建造,我們自己有一分在裡頭,人人都有這一分,自己是真的不知道。什麼時候知道?到了極樂世界之後,一開悟就知道,原來是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。阿彌陀佛也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,就是圓滿的性德,叫阿彌陀。正報如是,依報亦如是,真的是妙,真的是不可思議!


 


所以像這些句子我們常常看,每天在心中過一遍,阿賴耶這些種子就多了,我們講印象深刻,你才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提起觀照功夫。空寂是我們自己的真心,妙圓也是我的真心,無礙、無住、無作亦如是,無內無外那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,光明是智慧,平等是佛性。


 


我們在這個地方終於是明白過來,覺悟了,四十八願是一條一條的細講,這個地方總的十句話是四十八願的總結。建築西方極樂世界的基礎之總結,心現識變,我們如果把它搬造我們此地,我們用這十種心來建築地球,我們用空寂心,空寂就是清淨,一絲毫染污都沒有,空寂是不生不滅,惠能大師見性第一句就說本自清淨,本不生滅,本無動搖,這都是空寂的意思。本自具足,能生萬法,那就是底下這個妙圓,我們能用空寂心、用妙圓心生活在現前的世間,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會有兩樣嗎?用無障礙心、無住心、無作心、無外心、無內心、光明心、平等心莊嚴地球,這就叫端正心念,這就叫改邪歸正。反過來就是邪,空寂的反面就是無量的染污,無量的垢穢,無量的業障!妙圓沒有了,妙圓變成什麼?變成妄想,變成分別,變成執著,就不圓了。於是底下無礙就變成無量無邊的業障,無住變成嚴重的執著、控制、佔有,無作變成造作,無內外變成嚴重的分別,光明變成愚痴,平等變成傲慢,那不是莊嚴國土,是毀滅世界。


 


所以我們要會,真正學會了,現前莊嚴地球,將來莊嚴極樂世界,往生就是莊嚴極樂世界,現在莊嚴地球。現在莊嚴地球是花報,將來往生莊嚴極樂世界是果報。現在沒有花報,希望將來有果報,那個果報有很大的問題;換句話說,你未必能往生。現前你用這些心莊嚴地球,你迴向求生極樂世界,你是決定得生。那是什麼?花好,你將來的果當然好。在現在怎麼個修法不就明白了嗎?


 


我要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的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恢復到空寂,心要乾乾淨淨,什麼都沒有。寂是不動,寂就是能大師講的本無動搖,空是能大師所講的本自清淨、本不生滅,我要回歸到空寂。這個事情說起來、做起來難,太難了,彌陀教給我們有方便,這就太難得了。


 


什麼方便?一切歸一句佛號,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,這就好辦多了。心裡一樣沒有很難,心裡有個阿彌陀佛,這是真正的善巧方便。用一念,阿彌陀佛這一念,把所有妄念都打掉,就用這種方法,用一念排除一切的妄念。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,就是當人自性,妙不可言。


 


自心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自心,用這個方法把空寂心找回來,空寂心找回來就妙、就圓了。妙圓是起作用,圓是圓滿,不僅是娑婆世界十法界依正莊嚴,它能擴展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十方諸佛剎土依正莊嚴。《還源觀》上講的三種周遍裡面的第二種出生無盡,這句話其實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能生萬法,出生無盡,妙!圓滿!一法不缺。


 


無礙就是得大自在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、工作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沒有障礙。無住,不能住相,不但相不能住,還不能住念,不住相就是《金剛經》上講的,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四相不住;念都不能住,那就是《金剛經》後半部,無我見、無人見、無眾生見、無壽者見。你的境真空寂、真清淨,就是什麼?在六塵而不染,眼見色而不染於色,耳聞聲而不染於聲,外面境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是智慧,內心如如不動是自性本定。


 


為什麼不染?因為知道所有現象都是假的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你怎麼會染污?為什麼會染污?你當真,你以為它是真的,你被它染污,也就是說你被境界影響,你被境界所轉了。不染污的人,不受外面環境影響,不但我不受它影響,我能影響它。它影響我全是假的,我影響它全是真的,這叫佛度眾生。


 


無作是作而無作,那天天幹,幹不著相,這就叫作而無作。著相就錯了,著相是什麼?著相就到阿賴耶去了,不著相就回歸自性,自性是空寂的。著相就是阿賴耶,阿賴耶落印象,落印象就是十法界流轉的種子,特別是六道。


 


無內無外,無內外是今天科學家在探討的一個命題,宏觀世界大而無外,微觀世界就是量子力學,小而無內。這兩個問題到現在還沒有最後的結論,還在探索,可是跟大乘佛法真的愈來愈接近。光明心是智照宇宙、智照法界,對於整個法界清清楚楚,一絲毫都不迷惑。平等心,沒有絲毫分別,才有分別就落在意識裡頭去了。意識是分別,意根是執著。意根跟意識,大乘教常用一個名詞叫意地,只要落在意地就迷了,即使成佛,天台大師判作相似即佛,你不是真佛,相似即佛。不落在意地,那就是真佛。


 


不落在意地是什麼?回歸自性,教下常講消歸自性。消是消化,像吃東西一樣,消化了,營養全被吸收了,這個好!落在意地裡頭沒消化,沒消化將來還會起作用,那就在六道裡頭搞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沒消化,消化就沒有了。所以你才曉得消歸自性有道理,完全消化了。


 


消化變成什麼?變化性德,善是性德,惡也是性德,淨是性德,染也是性德,無有一法不是性德。你一化就變成性德,不化,僵硬在那個地方,那就是病因。僵硬什麼?不是淨就是染,要不然就是善,再要不然就是惡,它變成這個東西。消化之後呢?消化之後是染淨善惡全沒有了,這叫功夫。


 


我們看經聽教,聽教就是聽講,在日用平常當中,眼見色、耳聞聲,你落不落印象?當然落印象,你這個印象是染、是淨、是善、是惡,有沒有?有,你沒消化。如果要是消化掉,消化掉之後,染淨善惡沒有了,變成什麼?變成智慧,全是自性裡面的智慧,你覺悟了。提升你覺悟更高的層次,這是莊嚴佛土。


 


古來祖師大德常常勘問學人,「你會麼?」意思是你會用心嗎?這裡舉得這麼清楚,就是這些心,你會用嗎?空寂、妙圓、無礙、無住、無作、無內外、光明、平等、覺,你會用這些嗎?會用嗎?會用的就是菩薩,不會用的是凡夫。自己的心,不是別人的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72集


 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64&prev=-1&next=2354




 


淨空法師:放下,真誠心才現前


真正明白之後,一切放下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自性全現,見性成佛。這裡面最難的是放下起心動念,最難,不要緊,能做得到你即身成佛了,做不到,咱們到極樂世界去。果然能夠放下分別執著,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生實報莊嚴土,一到就成佛了。


 


為什麼?彌陀四十八願加持你,你馬上就明心見性。因為你已經到了明心見性的邊緣,他一加持,你就見性。沒有得一心的,佛光一照,得一心不亂;功夫成片的,得事一心不亂;事一心不亂的,立刻就得理一心不亂。佛光一照,把你功夫提升一倍。


 


由此可知,我們現在功夫就在放下。功夫不是在每天念多少佛,念多少經,磕多少大頭,不是這個事情,功夫在放下。因為放下之後,你是用真心,真誠心念佛,那個ㄧ句佛號非常管用,一句佛號,就跟阿彌陀佛連上線了。沒有放下的人,怎麼念接不上,好像電信中斷,總是接不上。印祖說一分誠敬,那就是一分的接通,十分誠敬那是圓滿的接通。放下,真誠心才現前,放不下,真誠心不能現前。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,要把它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我們功夫就得力,什麼樣的災難也不在乎了,對我來說沒事,你說你多自在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306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54
 



 


淨空法師:修福不是大富大貴人的專利


 


《了凡四訓》裡有一個小故事,有一個年輕的女孩子,家境清寒,生活貧苦,只有兩文錢,誠心誠意到寺廟裡供養三寶,老和尚為她祈福。為什麼?她這兩文錢圓明具德,不在乎物品,在乎她那個心,那種真誠,那樣的恭敬。以後這個女孩子做了王妃,帶了千金,千兩黃金到寺廟裡來供養,老和尚讓徒弟接待就可以了,自己不出來。她覺得很訝異,找老和尚問,問為什麼?我年輕的時候兩文錢,你那麼重視。老和尚告訴她,那個時候的心跟現在的心不一樣,妳現在做了王妃,傲慢的心起來了,所以說今天千金這個功德抵不上過去兩文錢。論心不論事,心真,事雖少可貴,那叫最上之物,兩文錢是最上之物,千兩黃金不能跟它相比,你們想想這個道理就明白了。


 


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,無量無邊種種最上之物,我們人人手上都有。你有最上的恭敬心,物品就是最上之物,能感動諸佛菩薩。如果我們的心雜亂、妄念,拿到世間的七寶價值連城,也沒辦法感動佛菩薩,甚至於連鬼神都不能感動。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,你才曉得老天爺真公平。修福不是大富大貴人的專利,貧窮人連飯都吃不到的人,他也有能力修大福報。


 


我們在小乘經裡面見到,釋迦牟尼佛出去托缽,路上遇到一個乞丐很可憐,乞丐遇到佛很歡喜,佛的福報大,我討的這一碗,人家給的一碗東西,他就拿這個供佛。實際上這碗東西是很難吃,而且餿了,味道都變了,這是乞丐唯一一點點的財產,他把這個奉獻給佛陀,佛陀給他祝福。佛不嫌棄他,看他那種真誠恭敬心,接受了。真的培到福了,乞丐沒有幾天就過世了,靈魂生天,以這個供佛的功德,他到天上享天福去了。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決定沒有妄語,他講的話句句真實。所以最上之物就是最上之心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306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53


 




 


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佛菩薩應化實例



 


阿彌陀佛從自性生的,就是自性現的,他現報身在實報土,現應化身在十法界。


 


這應是什麼?應是眾生有感,佛的報身就有應,感的時間長這應身,這個示現跟世間人沒兩樣,他也來投胎、也出生,叫八相成道,這叫應身。


 


化身是突然之間你看到他的,他幫助你,事情辦完就沒有了,你再找也找不到,你不知道他到哪裡去,這化身。


 


像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從南方,他怎麼走的?三步一拜。你想想看,他一天能走幾里路?三步一拜,拜三年才到五台山。三年這麼長的時間,難免不生病,尤其是走到偏僻的地方,附近沒有人家,這時候生病怎麼辦?他是求佛菩薩保佑,佛菩薩也真照顧他。這種示現是教化眾生,教什麼?教化眾生對佛菩薩的恭敬,恭敬心能求得佛法;沒有恭敬心,佛菩薩來傳法給你,你也得不到,你沒恭敬心。所以世出世間法都是從恭敬裡頭求得的,教敬,用這個方法教人尊師重道,我們要曉得他的苦心。生病了,遇到一個乞丐照顧他,照顧了十幾天,把他的病養好。這個乞丐也很了不起,外面討一點東西來給他吃,到山上找一點藥草來給他治病。病養好了,他問這乞丐,你叫什麼名字?你家住哪裡?他說他的名字叫文吉,文章的文,吉利的吉,他叫文吉,住在五台山,你到五台山大家都知道我。他走了,別處去要飯,不見了。老和尚繼續三步一拜,大概又拜了一年多,路上又病了一次,又碰到他來了。兩次,兩次路上得重病都是他幫助的,所以他很感恩,到五台山去打聽,大家知不知道有個乞丐文吉?人家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。化身,你需要的時候他就來了,事情辦完他就走了,就不見了,感應不可思議!這個化身,你看照顧他十幾天,把他的病照顧好能上路,走了。《虛雲老和尚年譜》記這個事情,化身。


 


我還遇到過一次,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,那個時候學校是國立第三中學,現在是貴州銅仁第一中學,是我們老學校。我們的校長周邦道的夫人,我們的師母,抗戰勝利之後,學校解散了,交給貴州省地方政府去辦去了,我們離開學校都回家了,都流亡學生。校長一家人住在南京,他南京住宅,我去過,很大的院子,真是庭院深深。大門進去是庭院,再進二門是天井,像四合院一樣,天井,在第三層才是他居住的住宅,要通過三道門,走很長的路。師母告訴我們,她說有一天她在家裡,有個和尚到她家裡來化緣,問他:是哪裡來的?「九華山來的。」問他:要什麼?「五斤香油。」她沒給他,那時候不信佛!師母是個非常好的人,非常慈悲、有愛心,對學生的愛護超過她自己的子女。在學校那麼多年,照顧學生非常周到,子女不太關心,學生第一。所以我們學生對於師母就像對自己母親一樣,對校長就跟對老父親一樣,感情非常深厚。師母這五斤香油沒給他,沒給他這個和尚就走了,走了之後,她忽然想起來,她說奇怪,他怎麼進來的,我們家三道大門,大門沒開;走的時候門也沒開,怎麼人不見了?這一個疑團,好多年解決不了。到台灣之後都住在台中,李老師在台中講經,這麼樣就認識了,向李老師請教,把這個故事說出來,李老師說那個和尚是地藏菩薩的化身,非常後悔五斤香油沒給他。


 


這化身,你看這個化身告訴你,來去無蹤,沒有敲你家的門,來的時候三道門沒開,他怎麼來的?走的時候三道門也沒開,他怎麼出去的?而且在一塊見了面,談話時間很久,決定不是錯覺。文吉化身還十來天,地藏菩薩這個化身不到半個小時。菩薩,地藏是等覺菩薩當然是住實報莊嚴土,跟周師母有緣,所以他就有感有應。周師母從此之後,一生每天讀一部《地藏經》,心地清淨,一心念佛。她念的大悲水特別有感應,在台灣很多人知道,她的大悲水是真能治病。念佛往生,往生之後火化有三百多顆舍利,在家居士很不可思議!我們那個時候還沒有遇到佛法,不相信,聽她講像聽講神話一樣。可是我們知道,老師跟師母一生老實人,決定沒有妄語,只感覺得這樁事情很希奇,沒有法子、沒有辦法能解釋,真有其事,無法解釋,以後學佛才明白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275



 



淨空法師:要以什麼供養佛



 


世間修福報無過於供養佛,大乘經教裡佛常常用比喻,大千世界七寶供養,比不上法供養。什麼叫法供養?依教奉行,那叫法供養。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真幹,真相信、真聽懂了,真幹,這就是供養佛。供養佛要不要香花、供具?不需要。以為我們供香供花,佛就很歡喜,你錯了。供飲食,佛真吃了嗎?沒有。諸位,這些都是表示我們對佛的一點恭敬心,佛怎麼樣?如如不動。佛歡喜的什麼?歡喜你真做,你真的在修善根,不貪不瞋不痴,你真的在修六波羅蜜,佛歡喜這個。為什麼?你這麼幹,你跟佛一天一天接近了。你要只供這些形式上的,心裡還是貪瞋痴慢,還是自利自利,還搞是非人我,實際上你跟佛的距離是愈來愈遠,佛對你也無可奈何,你跟佛走的是反方向。順從佛教誨,我們是跟佛同方向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305


 




 


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如果現在阿彌陀佛在你面前,你的念頭是什麼?


 


今天最簡單、最殊勝,無比微妙的法門,無過於念佛,我講得很多。我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。試問一問,如果阿彌陀佛在你面前,現在就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,這個時候我們還有什麼念頭?如果還是我有親人,我想跟他見個面,我還有財產,我還沒有交代清楚,佛就走了,不理你了,你慢慢去搞去。那些是什麼?六道輪迴裡面的事。佛現在來接引我,歡歡喜喜我就跟他去,世間事與我不相干,沒事,什麼事都沒有,乾淨俐落,佛就帶你走了。我勸同學們,天天要作如是觀,時時要作如是觀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人命無常,在呼吸之間,一口氣不來,這一生就結束了。不要以為還有多少天,還有多少年,那是妄想。常作如是觀的人警覺高,那是真實智慧,真實之利,有高度的警覺,念念都具備往生的條件:善根、福德、因緣。真的是多善根、多福德,福德是放得下,善根是看得破,真清楚了,真明白了,真放下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05集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33



 


淨空法師:這個世間有什麼值得留戀?


 


這個世間有什麼值得留戀?親情放不下,那是你愚痴,你沒有智慧。再親愛的,能永遠在一起嗎?不可能!六道一流轉,不知道誰跑到哪裡去了。如果你真的有親情,你有智慧,趕緊到極樂世界,然後再度他到極樂世界。你們在極樂世界一起學習,將來在十方去弘化可以一起去,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,這才叫真實智慧。這個世間所有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所以不可以留戀,有一絲毫留戀的心,迷惑顛倒。要把這個世間看作一場夢,夢中境界。你能夠這樣看,這是看破,幫助你放下。真是一場夢!看破之後,一塵不染,你就放得乾乾淨淨,與道就相應了,道是自性,道是極樂世界,道是阿彌陀佛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05集
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32&prev=2333&next=2331



淨空法師:佛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。為什麼我們見不到他?


 


佛在哪裡?佛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。為什麼我們見不到他?我們沒有善根、沒有願力,如果有大善根、大願力你就見到了。見到佛你才能親近佛,你見不到佛你怎麼親近?初學佛的人,善根、願力都不足,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遵循經教。佛在大乘經上講過,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所在之處,我們展開經卷,面對諸佛如來,這樣經就會看得懂。展開經卷,跟佛沒有感應,讀誦的遍數再多,沒見到佛,不解如來真實義,你沒有見到。這就是印祖常說的,一分恭敬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十分利益,你沒有誠敬心,展開經卷沒有見到佛;如果有十分真誠,經卷一展開,佛就在面前。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,念到你真誠心中去了,是這麼回事情,真誠心就是佛。你的真誠心跟如來的真誠心心心相印,合而為一,那是真見佛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05集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31



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煩惱與菩提是一體的兩面


 


我們的心、一切眾生的心,本來就是光明的,本來就是清淨的,清淨光明並沒有失去,只是當下迷了而已,心性沒有絲毫改變,佛看見了,法身菩薩看見了,所以讚歎你本來是佛。你跟諸佛如來同樣的具足空寂心、妙圓心,無礙、無住、無作、無外、無內、平等、慈悲,菩提心,我們這個經題後半段所講的,清淨心、平等心、大覺心,只是迷而不覺。


 


這是一切諸佛如來對六道眾生,非常感嘆的說了一句話「可憐憫者」,他不是沒有,有,沒有丟掉,只是一念不覺,這就迷了,不認識自己的心性。可是自己心性依然起作用,覺有覺的作用,迷有迷的作用,全是自性起用。


 


覺了起用清淨光明,現出來的是極樂世界。迷了起作用,那就看迷的有淺深不同、有染淨不同、有善惡不同,這就造成十法界依正莊嚴。覺了的受用是華藏世界、是極樂世界,密宗講的密嚴世界,名詞不一樣,其實一樁事,自性真實受用。迷了亦如是,你迷的淺深不一樣,迷的大小不一樣,迷的真妄不一樣,迷的淨穢不一樣,迷的善惡不一樣,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看起來很複雜,出生無盡。其實再怎麼複雜,源頭是一個,像一棵大樹,非常豐茂,無數的枝條一點都不亂,條依附枝,枝依附幹,幹依附本,本依附根,一點都不亂。這什麼?這是性德,性德在覺的時候不亂,在迷的時候還是不亂,妙!真不可思議。你把迷理順了,它就覺悟,你不理會它,那就是一個亂象,理會它,它就變成很有秩序,向著回歸本覺的這個方向走,那就好。


 


佛教導我們,讓我們回頭,回頭就是遠離煩惱習氣。煩惱習氣盡了,本心本性就現前,真實智慧就現前。智慧做為你的導向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能夠順從,這個就是佛菩薩。這個順從是自然的,沒有絲毫勉強,也沒有起心動念。自性就是覺,自性就是智慧。本心就是覺,本心就是智慧。妄心沒智慧,妄心只會變成煩惱。所以大乘教常說「煩惱即菩提」,這個話我們能懂,煩惱跟菩提是一體的兩面,智慧用它,它就是菩提,痴迷用它,它就是煩惱,它是一不是二。正是《還源觀》上所說的「出生無盡」,智慧用它,它出生無盡的清淨莊嚴,痴迷用它,它就變成無量無邊的煩惱,就這麼個道理。


 


修行沒有別的,叫你持戒,叫你修定,教給你八萬四千法門,不會用的把它用錯了,依舊是世間法。為什麼?痴迷不破。痴迷是愚痴,愚痴心裡面長什麼?長貪瞋慢疑,長這個。所以八萬四千法門他還是開不了悟,因為他沒有智慧,他沒有把貪瞋痴慢疑放下,所以他不能成就。


 


法藏比丘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,念老在此地說得非常好,他所憑藉的是什麼?「住真實慧,勇猛精進」。這句話,他心裡是真實智慧,依真實智慧勇猛精進,他成就了。


 


我們今天不肯放下煩惱習氣,真實智慧有,不能現前。放下什麼?放下執著,放下偏見(就是見惑)。頭一個要放下身見,這是最困難的,頭一關,頭一關是最難破。這還不是放下我,放下「我」,你就成佛了。放下身,知道身不是我,不要執著身是我。接著放下對立,你看身見、邊見,邊見就是對立。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法沒有對立的。我們看到好像是對立,實際是一體,像我們看一棵樹,你從樹葉上去看,好像每個樹葉都是對立的,這個樹葉不是那個,那個樹葉不是這個;你看枝,這個枝跟那個枝是對立的;你看幹,這個幹跟那個幹是對立的,你再慢慢往下看,看到根,看到本,原來是一體,沒有對立。


 


我們一個人也是如此,你要不看到整個這個人身,你看到眼跟耳對立的,耳跟鼻是對立的,頭跟手足是對立的,右手跟左手對立的,都對立的,你看到全身,原來是一個人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看到了,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,那是根。所以佛在經上常講「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」,心是能生能現,法是所生所現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所以能所不二、性相一如,它是一體,你為什麼要對立?所以對立是絕對的錯誤,對立是一切衝突的根源,錯了。沒有對立就沒有衝突,宇宙是和諧的,生命是和諧的,大自然是和諧的。


 


我們人迷了,迷得很重,甚至於比畜生還厲害。我們細心觀察植物,孔子在《易.繫辭傳》裡面講,「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」,你看樹木、樹林,如果這一片是杉樹,它沒有雜的,它全是杉樹,這物以類聚,這是示現什麼?和諧。這個族群,你看一片森林,跟那邊森林它不一樣,雖不一樣,它們互相沒有鬥爭,互相沒有侵犯,和睦相處。你看花草樹木,在小範圍就像一個家一樣,和睦;大的範圍,你看一群一群的,就好像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,它也和睦,體現出一個和字,和為貴。一切眾生之類,迷得最嚴重的是有情眾生,六道裡頭有情眾生迷得最嚴重。人是六道裡頭迷得最重的,但是他也最容易覺悟。他的住處是染淨的臨界點、善惡的臨界點、迷悟的臨界點,所以他很容易迷,他也容易覺悟,人之可貴在此地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74集


 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wazantv/article?mid=2330&prev=-1&next=23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