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經典上一定要記住的三句話


 


 


我常常講,經上有三句話不能不記住。


 


第一句話佛說的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


 


這就是近代量子力學家講,意念主宰一切,佛法講一切法從心想生。禍福無門,你自己怎麼想,你想的是善,善就來了;你想的不善,災禍就來。不是有個主宰,自己主宰,這個不可以不知道。


 


另外兩句話非常現實的,「相由心生境隨心轉」。


 


這些道理、事實真相徹底了解,我們心安理得,道理明白,你在這環境裡心是定的、是安的,你不會被外頭境界所動搖。


 


知道相由心生,我們的身體,我們的健康狀態,只要心好、只要念頭好、我們的行為好,你一生不會生病,你年歲再大不會衰老,這相由心生。如果意念不善,裡面充滿貪瞋痴,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這是病根,這哪有不生病的道理!


 


一定要把這些念頭轉過來,念頭轉過來了,身心健康、家庭和睦、事業順利、社會祥和,連居住的地球災難都能化解,這有大道理在!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20集


 






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以佛心念佛,本來是佛,哪有不成佛之理!


 



最後這一條,念佛,「起隨念心。念佛之人,雖觀如來相好,而不生愛著之心;於無念中,常念彼佛,是名起隨念心。」


 


觀佛如來相好,如來這個相好,報身佛。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,這是應身,眾生有感,他來應。應身佛給我們所示現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也就是世間人所講的相術,裡面講的好相,釋迦牟尼佛統統都有,具足了。經上告訴我們,你在極樂世界看到的阿彌陀佛,身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。佛在世間是用相好來接引眾生,眾生喜歡相好,佛的相好第一,看到佛的相好就跟佛去了,就跟他學了,他的目的在此地。


 


報身如來是平等的,如果我們明心見性,生到佛的實報莊嚴土,我們的身跟佛的身沒有兩樣,為什麼?從自性裡面顯示出來的,那確實是無上的福慧莊嚴。可是不會生愛著之心,愛、著是煩惱,愛是分別,著是執著,哪有生愛著之道理?不可能。我們現前於無念之中要常念阿彌陀佛,彼佛就是阿彌陀佛,念佛,心就是佛心,就是經上所講的念佛作佛。本來是佛,現在又作佛,哪有不成佛的道理!


 


這是我們把《大寶積經》上這一句話,「何等名為發十種心」,我們學習了。這個十種只要有一種做到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就具足;如果十種心統統能做到,決定往生,決定見佛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4集


 


 


 


 






 


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遠離雜染煩惱

 

 


第九,「無雜染心。念佛之人,修習功行,種諸善根,心常遠離一切雜染煩惱,是名無雜染心」。


 


學東西要專,不能雜,最忌諱的是雜。可是現在的學習它就是雜染,現在學校的課程,大概從幼兒園到博士班都學習許多科目,而且學習排課都是交叉的。譬如小學,第一個小時學語文,第二個小時學數學,語文概念還沒有吸收進去換了題目,這就是雜,這就是染。我們中國古時候最忌諱這個教學法,中國古人守住老祖宗的原則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就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一門東西沒有學好,決定不可以學第二門。


 


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,李老師是用私塾教學法,就是一門一門的學,你不可以同時學兩門。老師很乾脆的告訴你,同時學兩門,你一門都得不到。為什麼?分心。時間也分散了,精神也分散了,你怎麼會學得好?只准學一門,一門學完,才可以學第二門。一門一門教,這個方法可以用在學校,我相信用在學校,學生的成績一定非常好,為什麼?他的精神集中。


 


譬如小學有四個主要的功課,語文、數學,或者是史地,另外還有外語,主要功課不交叉排。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,最重要的,時間多排一點,小學六年用三年的時間學語文,其他的課沒有,專學語文。數學,一年專門學數學。你這個樣子學,他這一年當中書包就一本書,很輕鬆,腦子裡想一樁事情,他不想第二樁事情,肯定他的精神好、身體好、學業也會好。這就是中國老祖宗講法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不能交雜,一交雜的時候,他就亂掉。


 


老祖宗有智慧,現在人瞧不起老祖宗,所以他不孝父母,認為現在人很聰明,都超過老祖宗。現在兒女都認為我們超過父母太多,父母那太舊了,舊東西了,沒用了,跟不上時代,連電腦都不會用,瞧不起父母。不知道父母、祖宗的智慧能解決問題,現在這些觀念帶來的是災難。我也跟許多從事教育工作者討論這個問題,包括一些大學教授、校長,他們聽了也覺得我這個很有道理,可以做實驗。如果有個學校採取這個方法來做實驗,實驗成功了,那功德無量,可以幫助許多學校來改變教學的方法,真的會救了下一代。我們要尊重、恭敬老祖宗,老祖宗的東西是真的,真好!不出事情;丟掉老祖宗,什麼麻煩都來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4集


 









 


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遠離染污,集中全部精力親近聖賢



 



下面第八,「生決定心。念佛之人,不著世間言論,於無上菩提之道,深生正信,畢竟不惑,是名生決定心」。


 


這一條不痴,你看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。世間這些言論,特別是現代,正論的愈來愈少,偏邪是愈來愈多。跟我長久的一些同學都曉得我有一個習慣,我學佛五十九年,最初的十年,有時候看看報紙、雜誌、電視,我把這些東西放下也將近五十年了,沒有看過電視、沒有看過報紙,這些雜誌信息我一概拒絕了。為什麼?染污。也有同學常常送一些書給我看,我拿到手上先看版權頁,後面印「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」,這書我就不看了,叫人拿走。人家問我為什麼?心量太小,心量很小他能寫得出什麼好東西?你看我們中國古人書出來的時候,它不是這樣的,「歡迎翻印,功德無量」,它不是版權所有。一個人心量大,量大福大,智慧也大,量小福也小,智慧也小,那何必浪費我們時間?


 


我們時間很有限,不願意浪費在這些地方。可是世間聖賢他們的言論可以看,可以涉獵。但是現在環境不一樣,災難太多了,讓我們生起高度的警覺心,我們怎樣應對,這是迫切在眼前的事情,那只有把全部的時間、精力用在佛法上。


 


佛法的經論也非常之多,救急的,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危機的,給諸位說,就是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真管用。尤其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現在在中文經典《無量壽經》九個不同的版本,這是九種不同版本裡頭最好的版本,我們有緣遇到,這是多大的福報!所以我今年決定把《華嚴經》暫停一年,把這部經講出來,我們大家在一起好好的來學習。我也像講《華嚴經》一樣,細說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,也是感恩我們晚年相遇知交的一場。他寫這個註解用心很苦,而且身上帶著重病,還是把這個完成了。我了解,我非常敬佩,這一次我把我讀這部經的心得感想與大家分享做成演義。所以這個經題叫「淨土大經解」,大經,夏老會集的;解,黃念祖老居士著作的;我們在末後再把學習心得做為演義,幫助現前跟往後淨宗的同學有一個完善的善本可以修學,這個意義很大。代表無上菩提之道,在末法九千年就是這個經本,就是這個註解。深生正信,畢竟不惑,這叫生決定心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4集


 


 





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透過教育轉識成智,平等現前,世界和諧

 

 


「無下劣心。念佛之人,常行平等之心,於諸眾生,尊重恭敬,不生輕慢,是名無下劣心。」


 


平等下面才有和睦相處。佛法跟中國古聖先賢有個共同的理念,教化眾生先說果後說因。為什麼?一般眾生都很現實,先要看到結果,他就明白了,善惡他看到了,然後跟他講因,他就相信,容易接受。平等是因,和諧是果,中國人稱和平,和是果,平是因。日本人學的是中國文化,可是我們說和平,他說平和,對不對?也對,平和先說因後說果。有平等後面才有和諧,所以今天我們要講世界和平、世界和諧,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平等,和諧只是個口號,做不到的。這個社會是很不平的一個社會,於是到處都有衝突發生,怎麼樣化解衝突?平等對待,和諧就出來了,衝突就可以化解。


   


這個話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可不簡單。那我們就得想想,認真去思惟,古聖先賢他們怎麼做的?他用什麼方法去做的?他用教育。教育的目的何在?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大眾覺悟。大眾真的覺悟了、真的明白了,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,平等心就現前。你看看法相唯識家,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,和諧就出現了。末那是意識,迷了就叫意識、就叫末那識;覺悟了,它就是平等性,自性裡面的平等性智。要幫助人轉識成智,除了教育之外,沒有別的方法。


 


在現在我們又發現了一個人,在中國的東北有一個居士劉素雲,用十年的時間學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學成功了。現在講《無量壽經》不必用經本,講得頭頭是道,法緣殊勝,走到哪個地方人家都歡迎。十年,一本書。她怎麼學的?她得到一套光碟,那一年她已經五十五歲了,五十五歲才開始,得到這一套《無量壽經》的光盤,六十個小時的。我們都不認識,我是今年才跟她見面的,她成功了,十年成功了。告訴我,她每天聽一片光碟,就是一個小時的,這一個小時她聽十遍。因為她聽我講經說過這麼一句話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她就記住這句話,她真幹。一門深入,就一部經聽到底,沒有第二個念頭,每天這一個小時重複聽十遍,第二天換第二片,也是聽十遍。六十天聽圓滿了,六十一天從頭再聽起,這樣聽了十年,不但經全背了,連我講的每個字她都背會了。一經通一切經通,她今天任何大乘經教一到面前,一絲毫障礙沒有。這是很好的榜樣,今年六十五歲,十年,成功了。我講經常常提起她,她在大陸上出名了,到處請她講經,這就是屬於孟子、蕅益大師這一類的人物。


 


有人問她,妳怎麼學成功的?她說,她的祕訣就六個字,第一個是老實,第二個聽話,第三個真幹。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她真幹!十年就成功了。我們試想想看,我們不是不能成就,把我們的時間浪費掉了,人家十年在一部經上,我們這十年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十年空過了。


 


然後我們想想古來祖師大德有福報,你看多少成就的人依止一個老師,在一個山上幾十年不下山。今天日本中西隨功法師到我們這裡參訪。我過去到日本去過六次,有一次我去訪問日本的比叡山,有人告訴我日本佛教十三個宗派開山的祖師都是在這個山上修行的,我上山特別打聽這些開山的祖師大德們在這個山上修行時間多久。山上的老和尚告訴我,最久的三十多年不下山,最少的十四年,他才有這樣的成就,成為一代祖師。法緣殊勝不是個好事,讓你一天到晚到處跑,把心都跑亂了、時間都跑掉,不能成就!成就的人定在一個地方,如如不動。


 


我是一個沒有福報的人,沒有辦法,沒有道場,所以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,但是我守住一個原則,我到任何地方都講經,不能講經的地方我不去。所以我能夠持之有恆到今年,五十二年講經不中斷,才有這一點成就。如果我像古來祖師大德那麼有福報,有一個山頭,五十二年不下山,我今年還得了,不得了!所以年輕的同學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誰成就你自己?自己成就自己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,絕對不是老師在身旁常常指點,沒有,都是自己成就的。把握著老師指導這些原理原則,真正能發勇猛心、精進心,持之有恆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劉素雲居士是非常好的榜樣,人家五十五歲才接觸到,你們五十五歲還不到的應該要跟她學,十年成為大法師,她要一剃頭一出家,升座講經就是大師。


 


所以轉末那識為平等性,這一條非常重要。真正轉過來了,一定是這個現象,於諸眾生,尊重恭敬,不生輕慢,對人也好,對自己也好,自他平等,生佛平等。你對人、對樹木花草、對山河大地、對一切眾生,你決定沒有輕視的心、沒有傲慢的態度,你所表現的尊重、恭敬,肯定是這樣的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4


 





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訓練自己時時刻刻都有阿彌陀佛的念頭


 



我們再看下面第六條,「六、無忘失心。念佛之人,求生淨土,成佛種智,於一切時,念念不捨,是名無忘失心」。


 


這一條的意思不複雜,完全歸納到淨土這個法門來了。不失意念,如來無量法門不失的,他教我們不要把念佛忘掉,正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。


 


所以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,災難很多!災難什麼時候來,沒人知道。我也聽到有一個人告訴我,他聽到通靈的人告訴他,說了很多災難,最後問他這災難幾時發生?問了很多遍,答案就一句話,天機不可洩露。有沒有?真有,什麼時候沒人知道。而且災難似乎是沒有預警的,說來就來了。


 


我在前兩個月,六月初,陪同馬來西亞的宗教訪問團到羅馬去訪問,訪問梵蒂岡,順便去看羅馬南面,開車大概是將近三個小時,一個古城龐貝城。這個城在兩千多年前被火山灰埋藏,整個城市聽說當時裡面居民逃出了一部分,還有一部分大概有四千多人沒逃出來,統統遇難了。多少時間?只有幾秒鐘的時間。我特別去看這個城,就是想了解當時的狀況。為什麼?這樣的狀況在現前這個世界是每一個地方都很可能發生,我們要做心理上的準備,怕來得太突然、來得太快了,就像我們看到那個「2012」的電影一樣,措手不及。任何念頭都不能起,在這個時候只要起一念念佛心,雖然都是死亡,每一個人去的地方不一樣。


 


所以講六道輪迴,每一個人去的地方不一樣。什麼人決定你到什麼地方?給諸位說,沒有人決定,這個時候不是天神給你決定,也不是閻羅王給你決定,是你自己的念頭。佛法裡頭說得好,最後你的一念是什麼?如果最後那個念頭是貪心,不管你想著是財產,或者是家親眷屬,你最後這一念想這個是貪,貪心墮餓鬼道;如果最後這一念是瞋恨,有埋怨、怨氣、心裡不平,那就到地獄道;最後一念是糊塗、愚痴,雖然沒有什麼妄念,但迷迷糊糊的,多半到畜生道;你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,你到極樂世界去了;最後這一念是真主,他到天園去了,就最後一念。這一世壽命終了的時候,來生到哪裡去是最後一念,那個是關鍵。


 


你明白這個道理,老天很公平,沒有厚此薄彼,完全是中國古人講的話「自作自受」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那麼從現在就要訓練,訓練什麼?訓練這個念頭,時時刻刻都有阿彌陀佛這個念頭。災難來不來沒關係,來了到極樂世界去,不來的時候我繼續念佛,這就對了,完全對了。自己的前途主宰在自己的意念,我們有理由相信,每一個宗教經典都是如是說,那些大聖大賢不欺騙人。


 


這個文字裡面,求生淨土這一句好懂,生到淨土去幹什麼、為什麼?是為成佛種智;換句話說,在極樂世界只有一個目標、只有一個方向,那就是只求成就佛的一切種智。這句話也就是說,到極樂世界,在阿彌陀佛的會下,求佛指導我們、幫助我們證得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,成佛種智就是這個意思,回歸自性。回歸自性,自性裡面圓滿的智慧就是一切種智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4集



 






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知足常樂,身心清淨


 


「念佛之人,能離世間雜染之法,復於利養等事常生知足之心,是名起淨意心」


 


佛在此地教導我們,這教初學,離世間雜染之法。雜染裡面的根就是前面我們所講的我執,執著裡講我執,執著身是我,這是一切禍患的根源。


 


所以佛家講無我,無我不是講真的無我,是講六道眾生執著身是我,這個錯了。有沒有真我?有真我。現在我們是真我不認識了,把假我當作真我,這假我是什麼?假我是我所有的,好像是衣服,衣服是我所有的。現在一個人居然有這麼糊塗把我忘掉了,把衣服當作我。六道眾生就是這種情形,把衣服當作我,真正的我忘掉了,一切都是為這個衣服去著想,你說冤不冤枉?所以佛說我們迷了,這是迷的根、迷的源,源頭。所以佛教我們首先要破我執,我執破掉,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那恭喜你,你真的入佛門,你是佛弟子,在小乘你證須陀洹果,在大乘十信位菩薩裡你入初信。


 


十信是佛教小學,初信是一年級,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這樣的人才是小學一年級。佛法門檻是高,你研究經典研究得再好,講得天花亂墜,你還是把這個身當作我,你沒入門,你學的那一輩子那叫佛學。佛學是什麼?知識,佛學的知識,佛教的知識,那個不管用。佛要求我們學什麼?學智慧,不是學知識。智慧跟知識是兩碼事情,智慧是你學到要做到,真正得它的受用。一個人到無我,多自在!


 


諸位曉得,無我自在在什麼地方?如果你證到無我,你永遠年輕,你永遠不會生病,身心健康,這是頭一個你得到的。你為什麼會有病?我才有病,沒有我,病誰生?病在哪裡?這沒有了,所以你全身每個細胞都是正常的、都是健康的。為什麼有我就會有病?有我就有自私自利、就有貪瞋痴慢。你看貪瞋痴,佛家稱為三毒,那是最原始的病毒,你的細胞裡頭有這些東西。細胞裡頭有貪瞋痴這種病毒,外面就很容易受感染;裡頭沒有病毒,外面不受感染,講這個道理。這中西醫不一樣,西醫不懂得這個道理,中醫懂得。一個人得到最嚴重的病,如果他心態好,醫生給他用一點醫藥,很容易就恢復健康。所以有了我執,你看連帶的煩惱這麼多。從煩惱就會生起五欲六塵,這外面財色名食睡,這是外緣,色聲香味觸法,這叫六塵,這是雜染。佛把無量無邊的雜染歸納這幾大類,這在教學上說話方便,這個東西要不離開,你的心怎麼能清淨?還有名聞利養,這都假的,帶不去的。佛菩薩、祖師大德教我們,凡是帶不去的不要放在心上,有,很好,沒有,也很好,根本就不在意,你的心才清淨。


 


復於利養等事,這個利養是講五欲六塵,現在人很重視,是你貪圖的對象。這些事,有身體,需要養它,可是後頭這一句話重要,「常生知足之心」。釋迦牟尼佛做出來給我們看,他老人家一生在世,不是貧窮出身,他是富貴人家出身的,父親是國王,王族出身的。他一生能過苦行僧的生活,表現出知足常樂,而且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,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求學,尋師訪道十二年。常念這個世間有許許多多苦難的眾生,他們過的是什麼日子?我們稍稍有一點,已經比他好得太多,還不知足嗎?不知足就是罪孽,不知足的人想佔有、想控制,那就造罪業了。如果在這個地方能夠有警覺心、能夠覺悟,我們在物質生活上就真正能夠做到知足常樂,你得清淨心。是名起淨意心,你的心愈來愈清淨,心清淨身就清淨。意裡面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貪瞋痴慢,我們這個物質的身體,細胞裡那些病毒的因素就沒有了、就化解了,恢復到正常。身心健康,永遠不會生病,這個人生多快樂,我們為什麼不幹?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4集



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執著而來,放下就沒事了



 



第四「無執著心。念佛之人,常以智慧觀察於一切法,不生執著,是名無執著心」。


 


無執著要什麼?要智慧,沒有智慧不行,要真實的智慧。智慧從哪裡來的?從清淨心來,清淨心生智慧。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有執著,為什麼?


 


佛在大小乘經教裡講得非常清楚,告訴我們六道輪迴從哪來的?就從執著來的。不再執著了,你就很容易超出輪迴;只要你有執著,你就超越不了輪迴,輪迴是執著變現出來的。


 


六道之外,佛告訴我們還有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比我們高。他是什麼原因有的?他是有分別心,沒有執著心,他有分別心,所以有四聖法界。


 


執著是煩惱障,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這裡生的,你放下就沒事了;分別是所知障,這兩種障礙都是障礙人明心見性。我們要回歸自性,這兩種障礙都不可以有。


 


所以在大乘教裡佛常說,我們放下執著(見思煩惱斷了)證阿羅漢果,成正覺,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。所以六道是個夢境,只要正覺現前六道就沒有了,醒過來了,從夢中醒過來了。醒過來之後還在夢中,六道是夢中裡的夢中,那是什麼?四聖法界,四聖法界還是個夢境。必須把分別放下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,分別心斷掉了,那個心比清淨心更殊勝。清淨心裡面沒有執著,有分別;平等心裡面不但沒有執著,分別也沒有了。我們今天講和諧、講和平難,為什麼那麼難?什麼人做到真正的和諧?菩薩。阿羅漢都還沒做到,為什麼?菩薩證得平等心,平等就和了。


 


所以中國人講和平,和從哪裡來的?從平來的,平等來的。我們中國人先把果說在前面,然後再說因;日本人講這句話他講平和,他把因講在前面,果說在後面,你看看日本文字。不平哪裡來的和諧?它比清淨高。所以在四聖法界,他們主修的就是修平等心,我們這個經題上「清淨平等」,菩薩修平等。分別放下了,平等現前,在佛法稱作你證得正等正覺,阿羅漢證正覺,菩薩證得的是正等正覺,那個等是等於佛。再往上提升破無明煩惱,無明煩惱是什麼?起心動念。你看不但沒有分別執著,連起心動念都沒有了,這叫無上正等正覺,這成佛了。


 


行人修行證果,行人就是學生,用我們現在話也可以說修行人,行人可以解釋做修行人,要常以戒定智慧。他說常以智慧,我上面加個戒定,因為智慧是從戒定來的,戒能得定,不持戒你心定不下來。持戒的目的,不是別的,是得定。禪定還是手段不是目的,為什麼要修定?開智慧,心定了智慧就開了。


 


智慧觀一切法,你才真正能夠把執著、分別、起心動念徹底放下。為什麼?那是假的,那是障礙,障礙你自己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、德相。你說我今天要發財,我想擁有一切財富,你能不能擁有整個地球?能。你能不能把整個地球變成黃金珠寶?能。你今天為什麼做不到?因為你有執著,把你自性的德能全部障礙掉,你過得這麼苦;你要是恢復了,你跟阿彌陀佛一樣。你看他住在極樂世界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萬分之ㄧ,哪裡能介紹得完!


 


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身體?金剛不壞身,真的是無量壽,不是假的,永遠不衰老。你想不想要?你所居住的環境是七寶宮殿,我們今天這些珍珠瑪瑙都做為首飾,寶貴得不得了;西方極樂世界是建築材料,遍地都是。黃金寶貴得不得了,極樂世界黃金是鋪馬路的,像我們這個世間柏油一樣,鋪馬路的。從這些地方你就想到那個富貴,那是什麼?那是你自己家裡本來有的。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,這個世間一點都不稀奇,就像你是個大富大貴的家庭,你今天到這個地方來旅遊觀光,看到這個地方的土著,戴一些銅的首飾、錫的首飾,你看他覺得美得不得了,你一笑了之,你明白。確實極樂世界的人,不要說極樂世界,諸天的天人看我們世間的人多可憐。我們如果一念回光,我們就追上去了。特別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看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是什麼境界?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絕對不是假話,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。這就是告訴我們,就怕你不到極樂世界,只怕不去,真正到了極樂世界,最低的品位到那邊去,你的享受、你的智慧,你的神通、道力、享受跟七地菩薩一樣。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,真難信!但是我們相信,佛不打妄語,佛不說假話,佛說的肯定是真的,不是假的,我們真幹,那你就真的得到。


 


這個機會不是千載難逢,千載時間太短了。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,「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」,我們遇到。武則天給《華嚴經》做個開經偈,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我們今天遇到了,如果當面錯過,那你真的是大錯了!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3集


 


 


 





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依照佛法修行,護持自然在其中


 



第三是護法,「樂守護心。念佛之人,於佛所說正法,當須不惜身命,守護愛惜,是名樂守護心」。


 


這條就是我們一般人常說的,正法久住,正法要怎樣才能夠久住?你一定要守法,守法才能夠護法。不守法你用什麼來護法?所以這四個字他沒有說樂護法心,他用守護心,這個守字是關鍵,能不能做到?


 


守就是受持。佛法今天衰了,我們想遵守佛法,依照佛法修行,護持自然在其中。可是於佛所說正法你信不信?你能不能理解?這是關鍵。真正理解了你才會有信心,沒有搞清楚那個信是迷信,迷信是很容易動搖的。所以佛法講正信,正信是什麼?你對於佛所說的,你明白,你搞清楚,這是正信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才真正依教奉行。


 


我真的是皈依,皈依就是拜老師,拜誰做老師?拜阿彌陀佛做老師,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師。皈依就是拜老師,皈依三寶,沒有說皈依某個法師,大乘教裡面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尤其在《六祖壇經》裡面,這禪宗的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,他說得簡單、說得清楚、說得明白,他給人傳授皈依,教人皈依覺、皈依正、皈依淨,他不說佛法僧。為什麼?我們能想像得到,他那個時候佛法傳到中國,大概有七百多年這麼長的時間,所以愈傳愈訛。一般人對佛法產生誤會,提到皈依佛,就會想到泥塑木雕的佛像;皈依法,馬上就想到經典;皈依僧,就想到出家人。你這樣皈依就錯了,皈依不是這個意思。


 


所以他不用佛法僧,他用覺正淨,然後再給你解釋,佛者覺也,佛是覺的意思,覺而不迷就是皈依佛,你看看這哪有迷信;正而不邪,正知正見,不是邪知邪見,這叫皈依法;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,這叫皈依僧,這個意思。所以佛是自性覺,法是自性正,僧是自性淨,講的是自性三寶,不是外頭的,這你才真正皈依了。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所表演的,身行言教,他身所表演的覺正淨,口給你們所講的也是覺正淨,完全幫助我們回歸自性。皈是回頭,依是依靠,回頭依靠什麼?依靠自性的智慧德相,不是靠外頭,這點同學們千萬要記住。要是皈依某個法師、某個和尚,那更糟糕,他有沒有大徹大悟?他有沒有明心見性?如果他要沒有大徹大悟、沒有明心見性,他是六道凡夫,我皈依他還不是一樣搞六道嗎?老師搞六道,帶著你還是搞六道,你出不去。


 


所以我們於佛所說的正法,不能不學習、不能不明白,明白之後要做到,不惜身命我也要把它做出來,身命是比喻,這就不怕苦。佛教我們放下,我們放,我們身命都不要,還有什麼放不下的?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3集






 


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開示:身心安靜,大悲心起


 


 



「無逼惱心。念佛之人,身心安靜,於諸眾生,常起大悲之心,深加愍傷,令得脫苦,是名無逼惱心。」


 


逼是逼迫,我們今天講壓力,惱是叫他生煩惱。都是屬於慈悲,這裡說得好,前一條是慈心,這一條是悲心,悲是憐憫心。


 


憐憫心的生起,這裡講得很好,身心安靜,身心要不能安靜,悲心生不起來,憐憫心、同情心,為什麼?身心安靜生智慧。慈悲是與智慧有關係,身心不安生煩惱,煩惱裡面哪來的慈悲?


 


有時煩惱裡面也有慈悲,那是佛經上講的四種慈悲前面的兩種,這個凡夫有。第一個叫「愛緣慈悲」,大概都是對自己的親朋好友,我愛他,他跟我有關係,我會幫助他,我會愛護他、會照顧他,但是不是親朋好友這個心生不起來,這叫做愛緣慈悲。


 


讀書人有德行、有學問,他心量拓開,也就是《弟子規》上講他已經達到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到這個境界,這個境界在佛法裡面叫「眾生緣慈悲」,把自己的愛心拓廣了,能夠慈悲一切眾生,這很難得。在我們中國人稱這種人為聖賢,大聖大賢,他的慈悲心能夠達到一切眾生,與他毫無關係。


 


第三個,這佛門的菩薩,叫「法緣慈悲」,他不是佛,他在學佛。佛說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,他在學習,他也把他的慈悲心像佛一樣廣被法界一切眾生,他的起心動念沒斷,分別執著沒有了,還起心動念。


 


到最後就是「無緣慈悲」,這是佛。這裡講的是無緣慈悲,無緣是沒有條件,緣可以用現在條件兩個字來解釋,無條件的。為什麼無條件?一體,一體哪有條件!


 


所以佛是無緣大慈大悲,菩薩是法緣,聖賢是眾生緣,一般凡夫只有愛緣。所以到聖賢,他的慈悲心、他的愛那就拓廣,真的是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看年歲跟我父母差不多大的,對他的禮敬跟自己父母就沒有兩樣;看到年齡小的跟自己兒女一樣的,他就會把他看作自己兒女一樣去照顧,這是世間聖賢。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,一步一步向上提升,決定沒有逼惱的這種心態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3


 


 





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開示:有了宇宙一體的認知,自然生出真誠的慈悲心


 



 


「念佛之人,於諸眾生,常起大慈之心,不加損害,令得快樂,是名無損害心」。


 


慈悲為首,這個心怎麼發?普通人發不出來,只有大乘菩薩,為什麼?大乘菩薩才真正知道,法界眾生原本一體。賢首國師《還源觀》上跟我們講宇宙的源起,這是大問題,哲學上的大問題,科學上的大問題,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法子解決,知道有這樁事情,但是這樁事情究竟是什麼樣子沒人能說得出來。


 


宇宙從哪來的?為什麼會有宇宙?人從哪來的?我從哪裡來?最重要是我,我從哪來?這些問題只有大乘佛法裡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,即使今天量子科學家也沒有辦法像佛講得這麼清楚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原來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,一體,一個身,這個身叫法身。不是這個業報身,法身,業報身是法身裡的一分子,像一個細胞、一根汗毛。


 


法身沒有生滅,這個沒有生滅道理講得很深,大乘經教上佛告訴我們本來不生。既然不生哪裡會有滅?現象有沒有?有,難懂,有現象它就有生滅,怎麼可以說本來不生?佛在講經的時候他很會用比喻,讓我們從比喻當中去體會。


 


比喻用得最多的是作夢,因為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,所以用夢來做比喻大家都不會陌生,古今中外的人都會作夢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上四句偈,佛就說「一切有為法」,一切有為法就是法身,「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。如夢幻泡影就是沒有生滅,本來不生哪有滅!為什麼?假的,不是真的,作夢的時候有,夢醒之後就沒有了,就一場空,作夢的時候不生,醒來的時候也不滅,根本就沒有這樁事情。佛用這個來比喻什麼?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夢境。有沒有時間長短?給諸位說,沒有,夢中有時間,醒來之後時間沒有了。不但時間沒有了,空間也沒有了,空間是什麼?即在當下。


 


經裡面講的這些話,講的這些意思,我們要很細心去觀照、去體會,才能夠發現佛講的話沒錯,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自己,除自己之外什麼也沒有。就像在夢中一樣,夢中所現的境界全是自己心變現的,夢裡有許多人、許多事、許多物,全是自心變現的。確確實實像佛所說的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;心外無夢,夢外無心。


 


你慢慢去體會,真正體會得,你的慈悲心發出來了,為什麼?人沒有不愛自己的,知道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是自己,大慈悲心才能生得起來。這是真心,這不是虛妄的,真誠的愛心。


 


其實這個道理,佛法沒傳到中國之前,我們中國老祖宗也曾經說過,但是沒有說得像佛經那麼詳細。老子就講過「天地與我同根,萬物與我一體」,不就是這個意思嗎?老子跟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,沒有通過信息,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,釋迦牟尼佛見到,老子也說到。他要沒有見到,他怎麼能說得出來?必須有這樣的認知,宇宙一體的認知,真誠的慈悲心才生得出來。


 


然後怎麼樣?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損害心,你愛護他,不但你不會殺他,連傷害他都不可能,這是自性性德圓滿的透露。不但沒有傷害,你看一定有成就他的心,令得快樂,真有心去幫助他、去成就他。如果那個人我又不認識他,與我又不相干,做的是好事,我又何必要去幫助他,跟我無親無故。這沒覺悟,這是凡夫心;真正覺悟,他不是這種心意識。他只知道根性有利鈍、有生熟,根性熟了、根性利的,先幫助他、先成就他,他要成佛了普度眾生。我的至親好友根沒成熟,我可以暫時少幫助他一點,沒成熟!一個原則,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,這一定要懂。所以無損害心,對一切眾生、對山河大地、對樹木花草沒有損害心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3




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禮教是裝模作樣嗎?


 


我們看到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這十願諸位要記住,就像十層大樓一樣,禮敬是第一層,稱讚是第二層,供養是第三層,懺除業障是第四層,愈是後面就愈往上面發展,後後一定包含前面,前面不包含後面。第一層樓不包含第二層,它能獨立,第二層一定有第一層,沒有第一層它建不起來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,如果沒有禮敬,這個恭敬心生不起來,那你什麼都沒有了,你第一層沒有了,全部都沒有了,千萬不能疏忽。


 


這個恭敬馬虎一點就好了,不行,馬虎不得,這一馬虎全完了。所以你看看世間法裡頭,中國人自古以來禮義之邦,我們翻開《禮記》第一句話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你看看把禮敬擺在第一,就知道這個法門是多麼重要。


 


人與人之間太熟,馬虎一點,何必那麼裝模作樣?殊不知那不是裝模作樣,是從內心發出來,性德自然的流露。而且要永遠不衰,世出世法才能建立;這個禮敬稍微衰了一點,肯定後面問題出生了。明眼人很清楚,禮數稍微衰一點,這就是信號來了,這要散夥,要準備走路了,有變數出來了。所以這個我們要明瞭,次序不能夠顛倒。


 


同樣的道理,菩薩修六波羅蜜第一個是布施,第二個是持戒,第三個是忍辱,第四個是精進,如果沒有布施後面全沒有了。不肯布施的人他怎麼會持戒?不可能。不能持戒他怎麼能修忍辱?佛法裡頭許許多多的德目,修行的德目次第決定不能顛倒,次序一顛倒就亂了,到最後一事無成。


 


禮敬,普賢菩薩告訴我們是「禮敬諸佛」,從這個基礎上修成無上正等正覺,這才是稱性圓滿的功德,怎麼能疏忽?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所建立的,一定有大道理在,我們對他要深信不疑,要認真學習,遵守教誡才能成就。普皆迴向是十層樓的頂樓,是寶塔的頂尖,普皆迴向是什麼意思?就是四弘誓願的第一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普度,基礎在禮敬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3



 



 


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用身行言教來幫助苦難眾生



 


現在這個世間眾生,他遭的苦難太多了,苦難從哪裡來的?從迷惑來的。那就曉得了,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他?幫助他覺悟。用什麼方法幫助他覺悟?身行言教。


 


釋迦牟尼佛一生做的榜樣,我們要能看得懂,要能向他學習,他身行的就是他所說的,他所說的他全都做到,一點都不假,表裡一如。佛有沒有為自己?告訴你實話,就是為自己。一切眾生是自己,自他不二,為他才是真正為自己,為自己是不知道為自己,那就錯了。所以教我們覺悟,覺悟什麼?覺悟不二法門。整個宇宙是一體,


 


《華嚴經》上佛給我們說的,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同一個心、同一個願、同一個智慧,乃至於十力、四無畏、十八不共法,沒有一樣不相同。這是大乘教裡面,佛教導我們真正認識自己,自己跟整個宇宙是一不是二,永遠分不開,眾生有難是自己有苦難,眾生離苦是自己離苦,眾生得樂是自己得樂,自他不二。


 


所以你如何能入佛門?你看看經論裡面所說的,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你就入門。八十八品見惑分為五大類,頭一個是身見,執著這個身是我、那個身不是我,錯了。諸佛如來明心見性,明心見性是證得法身,什麼叫法身?法是一切法,一切法都是我的身,這叫法身。執著這個身是我,把別的身都丟掉,好像你身上一樣,你執著一根汗毛是我,其他的都不是我,我們說這個人迷了。我們現在就是個迷人,不知道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,一心一智慧。


 


見性的人他才真正明瞭,再沒有分別了,照顧一切眾生跟照顧自己一樣,把一切眾生看作自己的家親眷屬,那還隔一層,實際上是照顧自己。法身菩薩每個人都是這樣看法、都是這個想法,為什麼?事實真相。


 


我們以前曾經學過賢首大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,對這樁事情不就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嗎?從一體起二用,那個一體是自性,你看這個經上頭一個列名的了本際,憍陳如尊者。本際是理體,《還源觀》上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,那就是本際,依正莊嚴都是從自性變現出來,一體,你怎麼能說不是自己?哪有這種道理!


 


大乘教上佛常常講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是自己,識是自己,心是自己的真心,識是自己的妄心,真妄不二。佛說眾生迷了,迷在哪裡?就迷在此地,不知道一切法是自己性識所變現的,在這裡起了分別、起了執著、起了對立,產生矛盾,錯了,大錯特錯。佛經當中講的這些道理、講的這些事實真相,今天這些科學家如果能夠涉獵佛經,我相信他們會大幅度的提高境界,那就入佛菩薩境界了。量子力學裡面已經講到阿賴耶,只要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,他就圓成佛道。怎麼個轉法?放下就轉了,放下起心動念,於一切法通達明瞭,這就是如來果位,這就是佛法講證得。


 


願大,不能沒有大願,想到自己一定要想到眾生,尤其是正在迷惑顛倒的眾生,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他覺悟。眾生今天貪著,貪財、貪色,我們自己能把這些放下,把自私自利放下,把名聞利養放下。是很想放,就是放不下,這原因是什麼?


 


佛法裡面常講,自己的業障太重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第二個,對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。業障深重是煩惱障,真相沒搞清楚是所知障,叫二障。


 


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身行言教,身行幫助我們破煩惱障,言教幫助我們破所知障。佛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,問題是我們要善學、要會學,會學你進步很快。怎麼會學?會學是你明瞭就真幹,這就叫會了。


 


什麼是真幹?放下是真幹,看破是明瞭。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,他有哪一樣沒放下?他給我們做榜樣是一輩子,真放下了。你在他身上有沒有看到自私自利?你在他身上有沒有看到名聞利養?他身上有沒有帶著貪瞋痴慢的習氣?還有沒有貪戀五欲六塵的這種現象?我們細細看,全沒有。世尊當年在世常住在樹下,沒房子住。全都做給我們看的,得大自在。這個自在用我們現在的話說,心裡沒有憂慮,精神沒有壓力,身體也沒有壓力,身心健康,得大自在。


 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91集


 



 



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經典不是拿來念的,是把經上的道理變成我們的思想見解



 


 


我們如何挽救宗教?必須要宗教回歸到教學。要知道,經典不是念的,為什麼?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他沒有寫過一部經典。經典怎麼來的?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,弟子們在一生當中,接受過釋迦牟尼佛的教誨,從記憶當中,也是會集,請阿難尊者複講,大眾在一起來聽,看阿難講的有沒有錯誤,五百阿羅漢做見證,把它寫成文字流傳給後世,這是經典的由來。


 


我們就明白了,經典是教我們明理,教我們守規矩,教我們怎樣生活,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工作、待人接物,提升自己的靈性,佛是教我們這些,沒有教我們念經,更沒有教我們超度。超度是要把自己真實的功德,對社會、對一切眾生真實貢獻的功德,迴向給你的親人,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是這種方法超度的,沒有經懺佛事,這理上都講得通。所以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覺悟。


 


我們每天教學,每天在一起學習,經上所講的道理變成我們的思想、我們的見解;經典裡面許許多多的勸告,都變成我們自己生活行為,它對我們的貢獻太大了。我們從經典當中學習會做人,會做一個好人,自己會做了,影響到我一家,我這一家是真正幸福美滿的家庭,這幸福美滿是佛教給我們的。再推廣,我們有個和諧的社會,有個和諧的世界,那諸佛菩薩對於世界、對於人類有真實的貢獻,一點都不假。佛教如是,其他宗教亦如是。宗教與宗教之間互相學習,只有互相學習才能夠提升自己,就像中國儒跟道接受佛法,學習經典,提升我們本土的文化,一個道理。


 


防止雜亂,廣目天王為我們示現;防止污染,多聞天王為我們示現。天王殿上四位天王,一位彌勒菩薩,給我們上第一堂課。非常可惜,現在大家把這個意思都疏忽、都忘掉,把彌勒菩薩、把天王都當作神仙看待,燒香膜拜去求福,哪有這種事情?這十足的迷信。這樣下去,佛教慢慢也會衰滅,也會沒有了。佛教在我們這一代滅了,我們這一代人能有成就嗎?念佛能往生嗎?在我想不可能,統統都下地獄。老師這麼好,你們讓社會大眾對老師產生這種嚴重的誤會,你有沒有罪過?我們怎麼對得起老師?


 


唯一的方法,回頭,真的回頭是岸,認真學習經教,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,提升我們生活品質,做出真實的貢獻,這才是佛法久住人間,這正法久住。告訴大家,這裡頭有圓滿的倫理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因果教育、哲學教育、科學教育,現在世間大眾所追求的,佛經裡面全都有,這是真正的大慈大悲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92集


 



 



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學佛如果死在書本裡,怎麼會開悟!


什麼人是善知識?除我之外每個人都是善知識,善財童子就這麼成就的。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統統是善知識。五十三參,清涼大師說得很清楚,歷事鍊心,鍊什麼心?鍊清淨平等覺。環境有順有逆,人事有善有惡,環境跟人事全部都是善知識。


 


善財童子心目當中的善友,那個善友是佛,不是菩薩,諸佛如來示現來教導我的,這是活的道學,不是文字上的。他表現得很好,善人,我們看他們,心裡喜歡,完了。喜是什麼?喜是感情,七情五欲,喜怒哀樂愛惡欲,你怎麼動心?動心就被染污了。看到善行,內心真正起效敬之心,不能有貪戀。


 


那個人表現得很可惡,見了你恨你、罵你、揍你,那是善知識,不能有怨恨心。一有怨恨心,完了,你又動了七情五欲。所以在環境、在人事裡面斷什麼?七情五欲斷乾淨,你不就成佛了嗎?你有七情五欲的話,你出不了六道,連小聖都不能證得。七情五欲斷了,證小聖,出了六道。出了六道,還有四聖,四聖還得磨鍊,那是微細的,微細的磨鍊。


 


微細的這個都不動心了,真的永遠就住在《無量壽》,《無量壽經》講的修因就是清淨平等覺。你常住在清淨平等覺,這個就是我們剛才念的處所,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它就代表這個意思。


 


真正能把心常住在清淨平等覺,成功!你才會真的對一切環境感恩,對一切人事感恩。你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是什麼?全是佛菩薩,你見佛了,你成就了。佛經上寫的是教科書,這是什麼?這是引導你、指引你。真正的功夫在哪裡?在生活上。你成就,你斷煩惱,你證菩提,是在生活上證得的,與書本不相干。


 


所以六祖大師講的,他聽無盡藏比丘尼念《涅槃經》,念完之後跟她講道理,講得比丘尼非常歡喜,捧著經本來問,向他請教。他說我不認識字。不認識字,怎麼講得這麼好?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。活的!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什麼?你們要看到經本,這是《華嚴經》,錯了,那不是《華嚴經》。《大方廣佛華嚴》就是整個宇宙,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,活的!活生生的生活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》,大方廣是自性的體相用,哪裡是在書本裡頭?哪有這種道理!


 


我們學佛,死在書本裡,你怎麼會開悟?所以書本是個引導,好像我們走路一樣要看地圖,這個地圖不是那裡,你想去的地方不在那裡,只要你看著,你就到了嗎?你把地圖丟掉,走出去才能到達。現在的人講求活學活用,這話很有味道,咱們要活學活用。


 


佛法在哪裡?佛法在生活,在穿衣吃飯,在待人接物。大乘在哪裡?大乘在工作。所以釋迦牟尼佛在當時被那麼多人尊敬,你看這個法會兩萬多人,兩萬多是人,人之外我們眼睛看不見,還有不同維次空間。不同維次空間的,那就是諸大菩薩,聲聞也算,聲聞阿羅漢,這不是六道裡面的;六道裡面還有諸天,欲界天、四禪天,梵眾是四禪天。不說四空天,四空天他不來了,四空天叫長壽天,他不會來聽法的。八部鬼神,這也是欲界的,這都是我們看不見的。看不見的眾生比我們現前看得見的不曉得多多少倍!來學,都是來學活的佛法,不是學這死東西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


 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86集




 


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一心歸命淨土法門的因緣


 


下面這個八句偈,是普賢菩薩發願求生淨土,在《四十華嚴》第四十卷,我們把這幾句偈念一念。


 


「願我」,這個我是普賢菩薩自稱,「臨欲命終時」,壽命終了的時候,「盡除一切諸障礙」,走的時候沒有障礙,為什麼?統統放下了。有一樁事情放不下那就是障礙,再微小的事情都很麻煩,障礙你不能往生,障礙你繼續搞六道輪迴,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?「面見彼佛阿彌陀,即得往生安樂剎」,沒有障礙,所以你才能見佛生淨土。「我既往生彼國已,現前成就此大願」,十大願王要做到究竟圓滿,在什麼時候?在極樂世界。所以你把十大願王真正做到究竟圓滿,極樂世界就現前,為什麼?極樂世界是你的意念變現出來的。正是此方即淨土,淨土即此方,是十大願王的意念變現出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。「一切圓滿盡無餘,利樂一切眾生界」,自己成就了,成就一切眾生界。這是怎麼樣利益?教化。普賢菩薩也是一切時、一切處與一切有緣眾生起感應道交,眾生有感他就現身;跟觀世音菩薩一樣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。這八句是普賢菩薩發願的。


 


下面我們再看文殊菩薩,普賢菩薩發願再看文殊,文殊的願文幾乎跟普賢菩薩完全相同,「願我命終時,滅除諸障礙,面見阿彌陀,往生安樂剎」,安樂剎就是極樂世界,「生彼佛國已,成滿諸大願,阿彌陀如來,現前授我記」,如來授記菩薩圓滿成佛。「如是兩大士,發殊勝大願,求生極樂,可勸一切菩薩,皆仰信文殊之大智,入普賢之大行,普導眾生,同歸極樂」。


 


我早年,大概三十年前講《華嚴經》,也用了很長的時間講了一半。我那個時候一個星期講三天,兩天講《八十華嚴》,一天講《四十華嚴》,一個星期講六個小時,一次兩個小時。講到一半有一天心血來潮,突然想到文殊、普賢修什麼法門?善財在華嚴會上是文殊菩薩的得意弟子,也可以說是文殊菩薩的傳人,他修什麼法門?這個在後面,經還沒講到,剛才跟諸位說,這一段文,剛才念的這一段文,都是《四十華嚴》第四十卷。我就翻到後面看到這一段,這恍然大悟,這才真的相信淨土了,一心歸命淨土法門,也像菩薩一樣願生極樂國,親事阿彌陀佛。


 


在這之前,李老師很多次的勸我,我都沒法子接受。我學佛是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入門的,而方老師特別把《華嚴經》介紹給我,告訴我這本書是大乘佛學概論,他用這個名稱介紹給我的。他說這本書寫得好,在全世界哲學書裡頭,沒有任何一本能超過它。這個書裡頭有圓滿的理論、有精細的方法,後面五十三參還帶表演,表演什麼?把這個理論跟方法如何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所以方老師才說「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


 


方老師沒有勸我修淨土,他教我從法相宗入門,這對一般知識分子應該都是這樣介紹,知識分子好學多聞,法相唯識是非常合他的口味。所以對淨土排斥,認為是什麼?老太婆教,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,看到這些愚痴的人沒有辦法學習,去勸他念阿彌陀佛,是這樣心態看淨土看錯了。


 


章嘉大師是密宗的上師,他是勸我密教一定從顯教下手,叫我要依大乘經論,也沒有勸我修淨土。


 


以後遇到李老師,李老師是跟印光大師學的,淨宗大德,他知道淨土殊勝。可是勸我很多次,我不排斥淨土了,不輕視淨土了,他把印光大師的《文鈔》叫我看,我看了一遍,對淨土稍稍有些印象,不再毀謗,也讚歎,但是自己不肯學,學大乘經典。老師在台中講《華嚴經》,我在台北講《華嚴經》,講到一半突然想到這樁事情,看到這段文這才回頭是岸,真正發心了。所以我學佛回歸淨土,前面大概二十年沒有真正用心讀淨土的經,二十年之後才開始認真讀誦淨土的經論。


 


我相信,佛菩薩所說的叫難信之法,對我來講實在是難信。如果沒有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,我就回不了淨土,這些大經引導我回歸淨土。


 
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93

 






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世間事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,好壞都在自己一念之間

 


 


 


我記得劉素雲居士有個報告,她的光碟諸位可以看,她裡面講了一樁事情,這事是真的不是假的,一個女同志在她面前告狀說她先生有外遇。她告訴這個女同志,她說「那是妳的丈夫,有外遇,你要曉得丈夫兩個字怎麼解釋?丈是一丈遠,一丈之內是你的丈夫,一丈之外就不是的,妳管他幹什麼?」這是勸人放下,不要自尋煩惱。


 


 


同樣一個道理,我們把它引申出來觀察,你這個身體,一口氣沒斷活著,是自己的;一口氣不來了,不是我的。你穿在身上的衣服是你自己的,你放在衣櫃那裡那不是你的。你住的房子,你今天住在這個房子是你自己的,你離開房子,那不是你自己的。你口袋裡裝的多少錢,在你口袋是你自己的,銀行不是你自己的。如果我們能作如是觀,清淨心很快就現前,這都是跟你講真話,不是講假話。


 


 


放下,叫你時時刻刻觀想,你自然就能放下。這些拉雜東西放下之後,佛號才提得起來,那是真的,為什麼?帶得走的,我在這裡命終的時候,那個地方到極樂世界去了。最後這一剎那如果把佛號忘掉,還迷戀這些東西,你就又搞六道輪迴了,往生西方的機會不就錯過了嗎?那才叫真可惜!


 


 


我也遇到這個事情,像那個女同志在劉居士那裡告狀,我也遇到過。一位女居士向我告狀先生有外遇,問我怎麼辦?我說正好幫助妳念佛,妳就不操心了,妳讓他去多好!不但沒有怨恨,感謝她,要不然妳要照顧妳的先生,妳念佛功夫不得力,有這麼一個好人來幫助妳,好事,菩薩!世間事情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,沒有,都在自己一念之間,一念覺悟了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都在一念之間,就看你念頭怎麼個轉法。


 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九十三集




 



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真信淨土法門,對世間毫無牽掛,肯定往生!


 


我們信了這個概念是不是真的?這信有等級的,你看我們一般人講迷信、正信、真信,這就三個等級。迷信的人多,看到別人信,我們也信,這個淨土經論裡到底講的什麼,不知道,不知道這叫迷信。


 


你真正把經教搞清楚、搞明白了這叫正信,正信還不是真信,雖然搞明白、搞清楚還不想去,對這個世間還很留戀,這不是真信,不能說是你迷信,你真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
 


什麼時候你能把對六道,對天上人間情執統統放下了,那你是真信,只有真信的人一生才能成就,為什麼?他肯定往生。


 


你要問說他為什麼能肯定往生?他對這個世間毫無牽掛,就這麼個道理。沒有人障礙你,自己障礙自己。你對這個世間為什麼還貪戀?說實在話,習氣!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習性,本性本善,習性不善。這個習性是無始劫以來,生生世世養成的,不是一生,生生世世很麻煩。所以要有勇猛心,才能把這樁事情斷掉,一刀兩斷。對西方極樂世界真有認識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,決心先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。


 


親近幹什麼?一個目標,在阿彌陀佛會下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到極樂世界去幹這個的。徹悟,那你在西方極樂世界,你就生實報莊嚴土。可是極樂世界這個地方很奇妙,它四土沒有障礙,四土融會在一起,這是不可思議的地方。我們的釋迦世尊他也有四土,他四土空間維次不一樣,他住在實報土,實報土裡面的法身菩薩知道我們存在,我們不知道他在哪裡,這就是有障礙,不但理事的障礙,事事都是障礙。可是在實報土裡面完全突破了,方便土裡面理事無礙,事事有礙,到實報土一切障礙都沒有了。


 


我們這一生當中有這樣殊勝的緣分,就說明過去生中善根深厚,如果不是很深厚的善根,你怎麼會遇到這個法門?學佛的人太多,幾個人遇到這個法門?遇到的時候他認不認識?他了不了解?認識了、了解它,真了解沒有不發心的。發一念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心就叫做無上菩提心,這個話是蕅益大師在《彌陀經要解》裡面講的。印光大師看到這句話,佩服到五體投地,不是再來人說不出來。菩提心我們曉得了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具足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一念真心嚮往淨土,這個五種統統具足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89集  




 


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什麼都不要計較,萬緣放下,咱們極樂世界才去得了!


 


 


有的時候他跟你借錢,借去不還你了,可能是什麼?前世你向他借錢,借了之後你不還他,他也同樣的方式拿回去。怎麼樣?歡歡喜喜,不要再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,是欠他的,給他,不是欠他的,來世他要還給你了。


 


那我們要不要?不要。為什麼?如果要,你還得搞輪迴,你不搞輪迴,你們兩個碰不到,這個結解不了。你願不願意再搞輪迴?再不願意搞輪迴,現在到極樂世界作佛去,那就一筆勾消。


 


是欠他的還給他,不是欠他的不要了,送給他,這個好!什麼都不要計較,萬緣放下,咱們極樂世界才去得了;只要有一樁,絲毫牽掛就不行。


 


所以今天我們在這個世間上,無論什麼人跟我們怎麼樣,叫我們的時候統統要接受,不要有一點意見,什麼都好,什麼都點頭。這是什麼?這是我們走西方成佛大道。點點事情還要跟人計較的話,一天十萬聲佛號也靠不住,到時候你去不了。最後一念還得跟人計較,那怎麼行?學佛我們說有進步,什麼叫進步?一切都不計較,什麼都看得慣,什麼都好這是進步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89集


 






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了解,這多快樂!




 


我們這一生當中,真的是無比的幸運,遇到佛法,遇到佛法這一生沒受苦,這一生過得很幸福、很圓滿,這是方老師最初把佛教介紹給我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學到明年六十年了,我講經教學五十二年,明年五十三參,五十三年,真得到幸福美滿,他的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

 


佛法講什麼東西?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宇宙人生真相是哲學學習終極目標,也是科學的終極目標,但是這個終極目標,現前的科學技術跟佛經比還落後很多。佛的智慧從哪裡來?佛說,佛的智慧是我們每個人共同都有的,一點都不稀奇,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。所以佛的教學沒有別的,是把你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相恢復,他講的是這個。


 


我們這個東西怎麼丟掉的、怎麼迷失的?他說就是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,這三種煩惱障礙住了。


 


所以佛教人放下,放下見思就是不執著,無論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沒有對立的念頭。你有對立就錯了,沒有對立的,它是和諧的,自性是和諧的,沒有對立的,沒有控制、沒有佔有。起心動念為別人想,不要為自己想,為什麼?自他不二,利益別人就是真正利益自己,利益社會就是真正利益你的家庭,這是佛法講的福報,你修福。這個道理很深,我們學了五十九年,才搞清楚、才搞明白,吉凶禍福有,自己的因、自己的果,與別人毫不相關。


 


所以今天我們讀到這個地方,教你念阿彌陀佛,念阿彌陀佛的好處太多了,說不盡!頭一個給你講的好處,身心健康,這是中年以上,真正幸福就是身體健康。


 


你錢多、地位高,你身體不健康,常常有病,這是苦。富而不樂,貴而不樂,不如貧而樂、賤而樂,快樂,人生在這個世間要快樂。快樂與富貴不相干,與什麼相干?智慧,你對宇宙人生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都徹底了解,這多快樂!我生從哪裡來,我將來死了到哪裡去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一點不糊塗,這是一般世間人沒法子的。佛告訴我們,這是真的是假的?千真萬確,一點不假。你說這門學問多好,多圓滿,值得學習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79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