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如何與冤親債主調解


 


在佛門我們在其他宗教,在這個世間現在很普遍,附身,所謂有緣眾生附身。這有緣眾生是什麼?都是來討命的、討債的,這個現象到處都看見。


 


這個問題,用佛法來化解、來調解很有效。許許多多的病痛都是冤親債主惹的禍,他來報復你,過去你欠他命他來討命,你欠他的債他來要錢。只要我們心地冷靜,煩惱少,妄念少,你能看得出來。


 


有人問我,為什麼現在會這麼多?他問得很好,他不問我們沒想到這樁事情,一問就明白了。從前的社會,這社會上有倫理道德教育、有因果教育,所以人有正氣,這些冤親債主不敢靠近你,你有正氣。如果你的惡業做多了,你的正氣沒有了,正氣沒有的時候邪念就出來,這是不善的氣,他就很容易靠近你,就找到你身上來了。學佛的人持戒、念佛、修定,有護法神守護,他不敢貼近。


 


你看《慈悲三昧水懺》的故事,不就很明顯嗎?悟達國師十世高僧,你看他那個冤家,那深仇大恨非報不可,生生世世在等,等到第十世他做了皇上的老師,國師。皇上送一個太師椅給他,這個太師椅是沉香雕的,沉香價值高,藥店是一兩一兩賣的。他接受了,皇上是他的弟子,供養這個沉香寶座,他那個傲慢心一生起來,覺得很榮耀,天下的這些出家人那麼多,沒有人跟他相比。這個念頭一生,護法神就走了,他的冤親債主找上身,就得了個人面瘡,幾乎送了命。迦諾迦尊者給他調停,這個冤親債主接受,離開了。這個活生生的例子,我們要記住,我們如果心裡還有邪念、還有邪思,你就知道冤親債主很容易找上身,找上身那你就得有病苦。


 


如何能夠跟冤親債主調解?實在說這個世間任何一個人都有一大堆的冤親債主,無論是過去今生,你有心殺的、無意殺的,他都不會饒過你。


 


還有一般人哪裡懂得因果真相,在家庭肉食成了習慣,你天天吃牠,你沒有感覺到。可是這些眾生的肉,牠不甘心、不情願給你吃,佛經上講「吃牠半斤還牠八兩」,牠要來跟你討債的。我們學了佛,明白這個道理了,不敢再吃眾生肉,這好事情。


 


可是已經結的那些怨,這些冤親債主得化解,每天自己做的這些功德迴向給他們,自他兩利,希望他不要干擾我們修行,我們修行成功了,一定先度他們。這個願心、這個條件要真實,他會接受;如果你是假的、騙他的,他會再上你身上來,會來找你麻煩。這個事情不是迷信,鬼神這個事情真有!


 


  我們看了這個故事,《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》,這就是附身。這樁事情二千一百多年前,羅馬帝國凱撒大帝派了一個軍團十萬多人,軍團的統帥是他第三個兒子,來侵略中國,想強佔中國。地方太遠,從羅馬走到新疆花了一年兩個月,都是騎馬、走路,一路上水土不服,士兵死亡就很多。所以到達中國,從新疆走到河西走廊,在新疆跟中國人接觸到,打了一次仗。這戰爭非常激烈,這一次大戰他們就損失九千人,死了九千人,對征服中國的信心就喪失了。走到河西走廊的時候,只剩幾千人,一萬人都不到,最後全軍覆沒在中國。你看二千一百多年這個鬼神,這些鬼,這個軍團現在還很活躍,附身附在當地母女兩個人身上,三王子統帥附在這個婦女身上,他的軍師附在她女兒身上,附身的時間很長,二十七年。所以她們的身體就像神經病一樣的,瘋瘋癲癲的胡言亂語,把這個故事說出來了。


 


寫這本書的人,是他們當地政府統戰部的一位科長,他聽到這個事情好奇,不相信,多次接觸之後他相信了,真的,決定不是假的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人沒死,死是身體,靈魂沒死,還在受苦受難。他們這些靈鬼沒有宗教信仰,在二千一百多年前那個時候還沒有基督教。他們在中國遇到一個菩薩,利賓菩薩,看他們可憐,這批遊魂,常常布施他們飲食,告訴他們,「中國不是你們的地方,你們來幹什麼?」這句話很重要,我們會聽的人馬上就覺悟,說明戰爭奪來的這些土地,都是你命裡有的,你命裡沒有你拿不到,不是你的。


 


  所以因果這門學問、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,人要懂得命運是有一定的,命裡有決定會來。命裡沒有不要去強求,人心是定的,不會造業;命裡有,不用這個手段你也會得到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35集


 





 


 


 



 


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

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


 


 


念佛功夫淺深,不是時間久、老修行,不是的,功夫確實在這一念純不純。


 



古人講淨念相繼,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就是那一念能不能相應?什麼叫相應?淨念就是相應,大勢至菩薩所說的「淨念相繼」,淨念是清淨心,這一念相應。


 


我們今天念佛,念得再多,心還是不清淨,那我們是,淨反過來是穢,我們是穢心念佛、染污心念佛,所以那個效果跟淨念就差得太遠了。


 


還是我們放不下,還是我們捨不得這個世間,經上明明告訴你,「於一切世出世中無有倫匹」,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總是牽掛著,總是不能放下。沒法子,真放不下,為什麼?


 


我天天要生活,我還有明天,我還有明年。你想得太多了!要怎麼個想法?


 


我在前面跟同學們說過,印光大師每天想到「死」,我從這個地方有一點領悟。我每天想到,今天是我在這個世間最後的一天,沒有明天。明天早晨醒過來,怎麼又有一天?這是最後的一天。決定不去想明天的事情,只有今天,今天我該做什麼?應該念佛求生淨土,其他的事情應該放下得乾乾淨淨,為什麼?


 


假的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無論是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平等的放下,我們回歸到淨念相繼,這個效果就大了。為什麼?


 


每一念跟阿彌陀佛都相應。真的,古人講得沒錯,「一念相應一念佛」,「心作心是」。心本來是佛,我今天念阿彌陀佛就是作佛,我本來是佛,我現在要作佛,豈不當下就是嗎?


 


所以這個跟禪宗一樣,原理相同的,宗門老師常常勘問學生,你會麼?淨宗也不例外,你會念嗎?會念跟不會念差距很大。


 


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很多大眾,提出很多問題,這些問題什麼?都是廢話、都是妄念、妄想,都應該放下。你修淨土了,你還會有這麼多妄念,你沒修。


 


我為道場、為眾生,還是假的,為什麼?如果是淨念相繼,你肯定得諸佛如來加持,阿彌陀佛護念,龍天善神幫助你處理這些雜務,不用你操心。一心專念,我們也相信,不出三年,你成功了,你作佛了。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,經上講的字字句句是真理。


 


「心作心是」這一句是淨宗理論的核心,你為什麼往生能成佛,道理在此地。
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43集


 


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

太上說百病崇百藥#1(喜怒無常、忘義取利)


 


我們看到道教太上老君說過百病,也說過一百種藥,我們看看這些病,我們有沒有?


 


先說百病。第一個說「喜怒無常是一病」,我們有沒有犯這個?喜怒無常,如果要有就要警惕,這一病是什麼?是我們得病的因由。凡是人生病了、不正常了,情緒他不能控制。


 


我們自己親見的例子,過去韓館長護持我們三十年,她的女兒二十八歲過世了,留下兩個小孩,在過世的前半年就是喜怒無常,以前她不是這樣的。所以說這是疾病產生前面的預兆,顯得特別的心浮氣躁。如果我們有這種情形,需要檢查身體;學佛的人應當冷靜下來,應當多念佛號,多拜佛消業障。


 


第二「忘義取利是一病」,利現在是人之必爭,不但不能爭,還要想一想我應不應該得到?應該得到的可以取,不應該得到的不能取。


 


為什麼?如果你要是念《了凡四訓》,你就知道,《了凡四訓》裡面告訴我們,任何一個人他一生當中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換句話說,你命裡有你決定可以得到,只是時間有早晚不一樣;命裡沒有,你想盡什麼方法你求不到。如果求到,你不是生病,就是有災難來了;換句話說,你沒法子享受,沒這個命。這些事情也都擺在我們面前,諸位如果細心去觀察,你會恍然大悟。


 


我初出家,我一出家就開始講經。台北有一個也算是大富長者,現在講企業家,他在陽明山建一棟別墅很豪華,建一棟別墅,我曾經在那裡住過一天,他的親戚帶我去玩,住過一天。以後我聽說,這位企業家過世了,年齡很大過世了,聽說他一生當中在那個別墅也只過一個晚上。平常也沒人去,他用了三個人在看管別墅,打掃清潔,那三個人在那裡享福,長年住在那裡。你看他一生就住一天,產權是他的,你看沒有辦法享福。那三個佣人他們有使用權,他們享福,這命裡定的,這樣的事情在全世界到處可以看到。


 


 


中國古人講得好,「一生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。何必?你一個人,都是你自己貪欲、欲望,蓋那麼大一個別墅,又沒有時間去享受,一生只住一天。我相信還有些人,一生一天也沒住過的,何苦來?而不能夠拿他這些錢去多做一點好事,去幫助一些苦難眾生,這個他沒想到。幫助苦難眾生這個功德可以帶得走的,那個別墅帶不走。


 


佛有智慧,常常提醒我們,帶得走的事情多幹,帶不走的不要幹。所以我們想到,什麼可以帶得走的,什麼帶不走的。在今天在這個世界裡頭,第一等好事是什麼?什麼好事?是教一切眾生做好人,這才是最大的好事。釋迦牟尼佛幹一輩子,從開悟之後就講經教學,勸人不但做好人,好人裡面最好的人,作佛、作菩薩,佛是個究竟圓滿的好人,沒有欠缺。菩薩是覺悟的有情眾生,雖然他煩惱習氣還沒斷乾淨,他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他做到。


 


所以我們要以釋迦佛做榜樣,對於取捨一定要小心謹慎,合不合乎道義?這個義通常講法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這個可以取;如果情理法有一樣相違背,就不可以取。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,我們在因上謹慎,果報就殊勝,避免苦果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24



 



太上說百病崇百藥#2(好色壞德、專心繫愛、憎欲令死)


 


 


「好色壞德是一病」,這個病在現前社會非常普遍,人不懂,太上老君重視因果。你看我們三個根裡頭,有太上老君的《感應篇》,頭一句話說得多好,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」。沒有人在管你,是你自己的因感得的果報,善因善果、惡因就有惡報,因緣果報絲毫不爽,任何人一生都無法擺脫的。


 


現在這個社會,男女關係很混亂,每天墮胎有多少?墮胎是殺人。因果律上常常警惕我們,是真事情,欠命的要還命,欠債的要還錢。佛告訴我們父子四種緣,沒有緣你不會變成父子,不會變成一家人。這四種緣,第一個是報恩,這個小孩好,好教,孝子賢孫他是來報恩的,你過去生中對他有恩。第二種是報怨的,前世有過節、有怨恨,他來報仇的,長大會叫你家破人亡。第三種是討債的,討完他就走了;第四種是還債的。沒有這個緣不會成為一家人,這佛在經上給我們說明,這家人有什麼關係。所以家要有道、要有規矩,如果沒有道、沒有規矩,這家就亂掉。墮胎不得了!


 


我聽一個同修告訴我,不是他自己,別人,他的一個朋友好像墮胎二十多次。有通靈的人看到,她後面跟著一群小鬼,所以她自己也苦不堪言,身體非常不好,很多病痛。那些病痛是什麼?病痛就是那些冤親債主找她麻煩的。所以,懂得因果的人,決定不敢幹這個事情,為什麼?將來還命!你這一生殺一個,你來生要還他的命;你殺二十個,要還二十多條命,這不是開玩笑的。所以害命的事情,怎麼可以幹?


 


好色,墮胎那就是殺人,這個罪可重了。不但壞德,現在人不講道德,但是懂因果的要還命,你敢不敢造?這是病。這個病我們看見,身體衰敗痛苦不堪,她自己不知道原因,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。


 


「專心繫愛是一病」,這個專心繫愛,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講的寵愛,你寵愛一個人,在一般人講偏心。如果是在一個家庭當中,你偏愛,其他的人服不服?引起別人的嫉妒,甚至引起別人的報復,這麻煩就來了,所以這些事情很可怕。


 


「憎欲令死是一病」,憎恨他,不歡喜,希望他趕快死,這屬於怨恨、屬於詛咒,自然結下冤仇。古聖先賢勸導我們,人在世間冤家宜解不宜結,冤要想辦法化解,不能結怨。


 


為什麼?冤結下去之後,會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這一世是冤家,來世可能冤仇更深,你說這個多麻煩,彼此雙方都痛苦。所以覺悟之後就把它放下,雙方只要有一方覺悟,這個冤仇就化解。覺悟的這一方總會想種種方法化解,或者在物質上,或者是精神上,做補償、彌補,不再結怨,這個很重要。


 


譬如別人對我們毀謗、羞辱,甚至於陷害,我們遇到這些事情,心裡要覺悟,他對別人為什麼不是這樣,為什麼對我?我們學佛的人明瞭,必定是我過去生中對不起他。他今天這樣對待我,我甘心情願就受了,沒有報復的心,沒有怨恨的心,這個好,消自己的業障。我們沒有怨恨、沒有報復,對方慢慢他也就淡下去了。我們看到對方,對方有好處,我們讚歎他;對方有缺點,我們不批評,一昧以善意去回應,時間久了這個結就化開。決定不能報復,決定不能有怨恨,那個麻煩很大,那不是解決問題,那叫製造糾紛,種下生生世世的禍根,這就大錯特錯。


 


怎樣培養自己這些德行?讀聖賢書、讀佛書,你念多了你就有智慧,你就知道怎樣處理。菩薩有這種智慧、德行,能在一生當中,把無量劫來這些冤親債主全都擺平,都給他化解了。菩薩生大慈悲心,跟諸佛如來一樣捨己為人,成就一切眾生,為一切眾生做好樣子,幫助大家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這是智慧行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24



 


太上說百病崇百藥#3(縱貪蔽過、毀人自譽)


 


「縱貪蔽過是一病」,這個貪欲已經是錯了,還要放縱,那還得了嗎?無止境的貪婪,這愈陷愈深。過要懺悔、要改過,不能掩飾,這個蔽是掩飾,過失掩飾不讓人知道,這是病,你那個過愈積愈深,先是小過,慢慢就變成大過,錯了。


 


我有過失,別人批評,好事,為什麼?報掉了,現前就報掉。我們對批評的人要生感恩的心,這是對的;如果是怨恨,那麻煩大了,那到來世都解決不完。學佛最大的好處就是警覺性高,眼光看得遠,不是看這一生,更能看到來生後世,知道因果,知道禍福是怎麼來的。


 


「毀人自譽是一病」,這個也是常常發生的,最重要的我們自己有沒有犯?有沒有毀謗別人?有沒有讚歎自己?自己有一點好事,唯恐別人不知道,這一條在佛法裡叫「自讚毀他」,意思完全相同。自讚毀他在菩薩戒裡是重戒,佛是嚴格制止的,不許可的。


 


對別人要讚歎,普賢菩薩教我們「禮敬諸佛、讚歎如來」,別人有好處,我們要讚歎;別人有缺點,有不善的地方,決定不能說,決定不能批評。


 


規過好朋友,有這個責任,要在什麼時候?沒有第三者看見、聽見的時候勸導他,勸他改過自新。而且勸導最多是兩次,不可以有三次,兩次不聽不能再說,再說就變成冤仇,這點很重要。


 


一個歡喜接受別人勸告的人,聽了之後真能改,那這個人你要好好照顧他,要常常規勸他,他能成聖成賢。別人批評心裡面不高興,這就不能再說,不要跟他結冤仇,這做朋友之道。同學之間、師生之間亦如是。


 


早年我跟李老師學教,我們經學班上的同學,都是學經教的、學講經的二十多個人,有幾個同學老師好像從來沒有好臉對他,有打有罵。好學生能接受,打了、罵了,感謝老師,對老師感恩,老師真教。還有二、三個同學,老師對他們很好,從來不說他們,什麼原因?第一次老師批評他臉上顏色就很難看,就很不高興,老師以後不再批評他了,把他看作旁聽生,歡迎你來聽,絕不批評你。


 


我們那個時候年輕,心裡有疑惑,老師對待我們同學不公平,時間久了老師也看出來了。有一天叫著我到房間裡告訴我,說明為什麼有些人嚴厲教訓,他能接受,我要不這樣教他,對不起他。為什麼有幾個同學不能說,從來不說話?他不能接受,何必結冤仇?我這才明瞭。教學當中的時候,也教導我們怎麼做人,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都有分寸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24





太上說百病崇百藥#4(擅變自可)


 


下面這一條,「擅變自可是一病」,這個問題也非常嚴重,古聖先賢立下來的規矩,我們自己把它改變,要不要負因果責任?肯定要負。中國古聖先賢立的這些法則,就是現在一般宗教裡面講的真理,不能改變。


 


《三字經》裡面前八句,幾千年來,老祖宗、古聖先賢對後人教學的原理原則,能改嗎?一改問題全出來,這擅變自可是現在人的大病。


 


古人教學最高的指導原則,「貴以專」,現在人都沒有照這個原則去做,學得太多、學得太雜。特別是有些年輕的父母沒有教小孩的經驗,望子成龍心切,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出人頭地,什麼都會、什麼都學,這小孩很可憐,他負擔不了,他學得很痛苦。現在我們常常聽到小學生自殺,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事情,他為什麼會自殺?他太可憐、他太苦了。這都是什麼?父母的過失,不會教。


 


在古代小孩上學只學一門功課,「貴以專」,幾千年來都是這樣的,這一門功課沒有學完,不能學第二門。現在可以同時學七、八門,這還得了嗎?這不得了!中國古人學東西是一門,一門學好了才可以學第二門。


 


我們在李老師經學班裡學經教,老師規定也是一門,明白告訴你,你決定不能同時學兩門。老師講的話很不好聽,他說兩門你決定沒有這個能力,說得非常肯定。一門學好了,好到什麼程度?要老師承認,老師說可以,才可以學第二門。可是老師的標準並不是很嚴格,也很寬鬆,他的標準,譬如學一部經,這一部經你能夠上台去講,他在底下聽,聽得點頭不錯,這就算通過了。


 


可是我跟老師的時候,我就把我的標準要更嚴謹一點,我覺得講一遍不夠,至少要講十遍,我才會學第二部經。十遍到哪裡去講?到同學家裡,同修,星期一到張居士家裡,星期二到王居士家裡,星期三到李居士家裡。都是講一樣的,就這一堂課裡面,我一個星期至少找三、四家,我是這樣講法的。聽眾一個、二個、三個都行,學講,練習講遍數愈多愈熟,熟能生巧。不熟怎麼行?所以我說一遍不行,我給我自己的標準,我說十遍。《無量壽經》,這部經過去我講過十遍,這一次講特別選的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,我們大家在一起學習、一起分享。


 


所以古聖先賢定的規矩你遵守,一定有好處,你要把它改變肯定出麻煩。你看在中國幾千年來沒有人敢改變,老祖宗定的是什麼?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不多。古時候的教育教什麼?就教這四樣東西。這四樣東西是做人的標準教育,都能做到你才像個人。


 


五倫是講人與人的關係,這個很重要,不能不知道,父子有親、君臣有義、夫婦有別(不同的任務)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。而中國教育的核心就是父子有親那個親愛,所以中國教育是親愛的教育。後面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都是這個親愛延伸出來的,那就是從親愛擴張,核心是親愛。


 


五常是仁義禮智信,仁者愛人;義者循理,就是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禮是節度,處事待人接物都要有分寸,不可以太過分,也不能不到,一定的節度,人與人之間相處不能無禮。智是理智,不可以感情用事,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理智,不用感情。要講信用,人無信就不能立足於社會,信這個字非常重要。四維是禮義廉恥,八德是孝悌忠信、仁愛和平,就這麼些綱領,這是祖宗定的,不能變,一變整個社會秩序就亂,家不像家、國不像國。老祖宗的規矩在中國行了幾千年。太上老君說病說了一百條,我們舉這幾條就夠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24



 



 


太上說百病崇百藥#5(體弱性柔、動靜有禮、近德遠色、除去欲心、推分引義)



 


再看看他講的藥,頭一條講「體弱性柔是一藥」,這個不是太上老君叫我們身體要衰弱,不是這個意思。


 


這個弱是對於面對著強,我們表現得太剛強這個不好,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和諧,性情要柔軟。實在講佛法裡面,你看《還源觀》上講的四德,第三條講「柔和質直」,體弱就是質直的意思,待人接物要柔和,質直就是真誠,對人要有誠意。不能夠用強勢的態度對人,要用柔弱這樣的態度,別人歡喜。


 


現在的話說,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姿勢都應該低一點,弱勢是這個意思。不能用剛強,言語忌諱用命令式的,這人家聽了很刺耳;縱然是自己的下屬,你能謙虛,別人會把事情辦得更好。最忌諱的是大聲叫喚,不好,別人表面上服從你,心不服;你要能叫人心裡服你,所謂心服口服那就成功!


 


「行寬心和是一藥」,實在講這些藥對我們來說,修身有利益,修身養性,身心健康、家庭和睦、事業順利,這些藥統統能幫助你,社會的和諧、世界和平,它真好。行要寬,寬厚,行是行為,叫寬宏大量,心要和諧,這講和平。平等它才有和,平是因,和是果,待人不平,這個和是決定做不到。


 


「動靜有禮是一藥」,禮非常重要,有禮,別人尊敬你、別人敬愛你,真正得利益、得好處是自己。


 


「起居有度是一藥」,生活有規律這是藥,這健康長壽之道。


 


「近德遠色是一藥」,親近有德行的人,遠色,男子對女子要遠一點,女子對男子也都要遠一點,這是藥。


「除去欲心是一藥」,這個欲是欲望,欲望人都有,沒有欲望你就不會到人間來了。人間這一界,在佛法叫欲界,所以他沒有欲不會到欲界來,他到色界去了、到無色界去了。欲怎麼辦?愈淡愈好。人最重要的欲望是生活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表演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真的把欲望減到最低的限度,守在這裡他就不動,一生不改變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七十九歲圓寂在樹林裡面,不是在房子裡頭,與大自然為伍、為伴侶。


 


「推分引義是一藥」,這個好,特別是對財物,在分財物的時候能夠退讓,不要去爭。


 


我們現在看到的,很多老人過世了,子女多,兄弟姊妹分家常常鬧到法庭,這個不義,怎麼對得起老人?老人要是看到這個現象,怎麼不傷心?古人從小受過好的教育,倫理的教育、道德的教育、因果的教育,他們在分家的時候個個謙讓,都希望別人多一點,自己少得一點;雖然分家,他的親情永遠團結在一起,這個好!所以古人分家不貪財,怎樣將自己同胞兄弟姊妹都照顧好,能力強的,財務少分一點,他有工作能力;能力弱的,希望多分一點給他。他有道義、有愛心,彼此互相照顧,這是對的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24




 


太上說百病崇百藥#6(不取非份、雖憎猶愛)


 


「不取非分是一藥」,非分是什麼?不應該得到的決定不能取。非分之財也叫不義之財,你要是貪得會有災難,眼前沒有看到災難,禍根種下去了。在因果律裡面講,你現在有福,所以種的這些惡因,現前不會有報,等到你福享盡,災難就現前。


 


實在說人人都有冤親債主,冤親債主從哪來的?過去生中結的,我們現在不記得,他沒走,他跟在後面。這一生所造作的,佛法裡的警告很多、很嚴重,你吃牠八兩,你將來要還牠半斤。我們吃肉,不能不負因果責任,尤其是自己殺的,被殺的動物牠也是一條命,牠能夠甘心情願把肉供養給你嗎?那就沒事,甘心情願。如果不甘心、不情願,牠能沒有報復的心嗎?


 


我們看到過,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,農家都養這些畜生,養雞、養豬這是最平常的。你看逢年過節殺雞,那雞情願嗎?到處亂飛,那逃命!殺豬的時候,你說豬喊的聲音多悽慘、多可憐。那是什麼?不懂得因果報應,幹這種傻事。


 


佛知道眾生肉食斷不掉,所以勸人吃三淨肉,這是不得已!三淨肉是什麼意思?沒有看到殺,這頭豬被宰殺的時候沒有看到,也沒有聽到牠叫的聲音,第三個牠不是為我殺的,這叫三淨肉。我們到市場去買來的,都屬於三淨肉,絕不能宰殺。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常說,「聞其聲不忍食其肉」,聽到殺的時候,牠那個叫喚悽慘的音聲,怎麼忍心吃牠的肉?所以不取非分這是應該的,非分之財、非分之物都不可以隨便佔有,乃至於控制都不可以的。


 


 


下面一句說,「雖憎猶愛是一藥」,雖然厭惡他、討厭他,可是依然能夠愛護他,這是慈悲心、憐憫心。這個人不討人喜歡,這裡頭因素很多,最重要的是他的業報。造的這些業報,明白的人、有修養的人應該要原諒他,凡是這些人在社會上得不到別人幫助,因為不討人喜歡。所以真正仁慈的人,他看到不忍心,還是憐憫他、幫助他、照顧他,這是德行,我們一般人講積德這個很重要,應該要學習。


 


這一篇可以說是彌補《感應篇》,讓《感應篇》更圓滿,我們修學得真實利益。這是這個文字裡面,「欲治諸病,當備種種眾藥」,我們看到太上老君這篇文章,我們深有所感。老君教導我們,能用這篇文章來反省,我們有沒有病?再看看他講的這一百種藥,我們有沒有?這一百種都是幫助我們身心健康,幫助我們家庭幸福、工作美滿,利益太多了,應當學習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24




 



 


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

淨空法師:你真的會念佛嗎?


 


我們看今天修淨土同修很多,念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不多,甚至於念佛還墮地獄。


 


我是早年跟李老師學經教,第一次看到慈雲灌頂法師的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》,是清朝初年乾隆年間的慈雲灌頂大師。這一位老人也非常了不起,通宗通教,顯密圓融,著作等身,日本《卍續藏》,蒐集他的註經跟論述有二十多種,非常豐富。那本小冊子是他老人家對《楞嚴經.圓通章》的註解,我們知道,「圓通章」文字不多,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,比《般若心經》還少,《般若心經》是二百六十個字,它二百四十四個字,註解得非常豐富、非常詳細。


 


末後,到末後的一章,它講念佛人,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,第一個就是墮地獄。我看到這個結論,我懷疑,念佛不管怎麼樣念得再不好,總不至於念到地獄去了,怎麼想也想不通。我就拿著這本書去見李老師,向李老師請教,李老師一看:這是大事,這不是小事,我不跟你一個人講,我在講經的時候給大家講。


 


念佛的心態重要,跟禪宗宗門的義趣是相同的,你會念嗎?今天念佛,實在講會念的人太少了,不會念的人太多了,凡是真正會念的沒有一個不往生,不會念的三途六道統統有分。


 


我這才明白,瞋恚心念佛,念佛還發脾氣、還生氣,這是地獄道;念佛不斷貪心,餓鬼道;念佛愚痴,邪正不分、是非不明,畜生道;能把五戒十善做好,這念佛才能到人道,這我們才恍然大悟。


 


所以我們今天看到《無量壽經》上的,那個往生的條件是什麼?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菩提心是什麼?經論上解釋得很多,我們綜合經論上的解釋,用十個字來表明它,菩提心的體是真誠心。我們有沒有真誠?念佛的心是真誠,待人接物都是真誠,一片真誠這個才行。我念佛的時候用真誠心,我不念佛的時候就用虛偽心,怎麼行?那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你不明教理,你不了解諸法實相,所以你的真誠心顯不出來,你所用的心全是妄心,全是自私自利的心,這個跟阿彌陀佛不相應。


 


淨宗的殊勝稱為最勝之道,實在講就是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彌陀的本願。我們自己想想,我們起心動念跟四十八願對照,你跟哪一願相應,可以說一條都沒有,你怎麼能往生?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忘了我,只要有我,連帶的就是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這些東西障道因緣。不是佛不慈悲不來接引你,這些東西障礙,沒障礙佛那邊,障礙自己這邊。所以自己縱然有感,佛有應,佛是來應沒錯,但是佛的應你感受不到,統統被障礙障住了。


 


所以世尊滅度之前,教導我們兩樁事情非常重要,阿難尊者所問的,其實是代我們問的。佛陀在世我們依佛為師,向佛學習,佛陀不在了我們依誰為師?佛說了兩句話,「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」,這就說得很清楚,一定要持戒,一定要能吃苦,不怕苦。為什麼?持戒就跟佛陀在世沒兩樣,願意吃苦增長道心,你不會迷於世俗,你不會墮落。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內有三毒煩惱,佛法講貪瞋痴是三毒,我現在講五毒,根本煩惱貪瞋痴,後面還有慢、還有疑、還有惡見,我講五個,貪瞋痴慢疑。這個疑問題很嚴重,我們對佛菩薩懷疑、對經教懷疑,那你怎麼能接受?


 


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學佛研究經教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現代的人絕大多數心浮氣躁,這樣的心態即使諸佛菩薩慈悲來教導我們,我們都不能接受,為什麼?誠敬心沒有。由此可知,絕對不是佛菩薩不慈悲,佛菩薩非常慈悲,慈悲到極處。而是怪我們自己,我們自己錯了,不是在別人身上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44




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我們每天念佛就像練兵,臨終最後一念是打仗



 


這個法門它無比奇特之處叫帶業往生,你煩惱斷了沒有?沒有,只要你能夠把煩惱控制住,它有,但是它不起作用。在什麼時候控制?往生最後一念,這一念你能夠控制,你就往生了。


 


帶業往生是最後一念,不是講平常,那是個關鍵的時候,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沒想別的東西,他就去了,他就成功了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知道,無論是善是惡,果報現前一定要具四種緣,善惡的因你有,這叫帶業,但是緣,我們這個世界有,極樂世界沒有,有因沒緣它不會起現行,獨特在這個地方,這真正是稀有。


 


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,像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所講的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,大概多半都是像我們這些人,念佛往生的。生到那個地方,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你看智慧、神通、道力都跟阿惟越致菩薩平等,這是講凡聖同居土,換句話說,凡聖同居土的待遇是實報土的待遇,這不可思議。凡聖同居土都是實報土的待遇,那方便有餘土就不必說了。我們也能這樣說法,西方極樂世界是阿惟越致菩薩的世界、是普賢菩薩的世界,這講得通。但是裡頭還是有三輩九品,不礙事,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華嚴的境界在極樂世界完全出現了。


 


這麼樣一個好的地方,我們現在明瞭,能不能去是最後一念。每天念佛是在幹什麼?像練兵一樣,臨終那一念是打仗,就是希望念熟了,這佛號不要忘記,到臨命終時還是阿彌陀佛,這就成功了,就這麼個道理。為什麼要時時刻刻念?就不要有其他的雜念,到臨命終時起了個妄念,那就麻煩了,隨業流轉。


 


念阿彌陀佛也是業,隨業流轉講得通,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的話,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。最後一念貪心起來,不管貪什麼,貪名、貪利,只要貪心起來,餓鬼道去了;如果瞋恚心起來,最後一念是瞋恚心,地獄道去了;愚痴,糊裡糊塗,那就到畜生道去了;最後一念念的是仁義道德、是五倫五常,人道來了,上品十善業道生欲界天,你看都在最後一念。


 


這就是讓我們在平常去修養心態,也要像極樂世界的人一樣,在日常生活當中,無論是什麼環境,順境也好,是逆境也好,我們周邊的人,善人也好,惡人也好,都能保持一個正念,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,你就決定得生。那是什麼?無論什麼環境裡頭,都是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。也不要想著這是善人、那是惡人,都不想。善人,阿彌陀佛,惡人,也是阿彌陀佛;順境,阿彌陀佛,逆境,也是阿彌陀佛,你就快樂無比了。這種念佛叫功夫成片。念佛人還會隨著境界轉,這個事情麻煩就很大了,順境你生歡喜心,逆境裡頭有怨恨,這樣念佛,極樂世界去不了,念一輩子佛,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,這不能不知道。


 


所以經上的標準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在經題上,標準是什麼?清淨、平等、覺。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。所以我們念佛要把自己的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而不迷念出來,這就能往生。要多久的時間?每個人根性不一樣,利根的人,幾天、幾個月他就成就;根性差一等的人,我們從《往生傳》、從《淨土聖賢錄》裡面去看,一大半以上,不超過三年,能到這個境界。


 


尤其現在,同學們你們知道比我多,我不接觸媒體,很多事情不知道,我都聽你們說的,這個世界上到處災難很多,有什麼值得留戀?在現在講移民,為什麼不移民到極樂世界去?好事情!阿彌陀佛歡迎我們去,沒有拒絕。


 


這一部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,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,依照這個裡面所說的,你就決定去得成。而且時間不會太長,我們在災難沒有爆發之前肯定就能去得成,它不需要很長的時間。


 


記住,清淨平等覺,記住,把這個世間逆境、順境、善緣、惡緣統統放下。


 


我們的念頭放不下,念頭叫它統一,叫它歸一,就是無論見到什麼人,都真的阿彌陀佛,無論遇到什麼事,也是阿彌陀佛,我們把心態轉過來了。阿彌陀佛在前面跟諸位介紹過,這是什麼?這是真如自性的德號,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同號,都有這個名號。


 


這個名號翻成中國意思就知道了,阿翻作無,彌陀翻作量,佛翻作智慧、覺悟,阿彌陀佛合起來是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覺悟。你想想看,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?都是。所以他真的是阿彌陀佛,不是假的。現前我們面對的,也是真的是阿彌陀佛,不是假的。為什麼?他自性是無量覺,現在是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,他迷了,迷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一時糊塗,他會覺悟的。所以諸佛如來心目當中看所有一切眾生,沒有一個不是阿彌陀佛,這不是講的空理,這是事實。


 


我們要了解,從今把心態換過來,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彌陀佛,遇到蚊蟲螞蟻也是阿彌陀佛。我們這個心態達到尖峰,達到圓滿,哪有不成佛!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42


 


 



 



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西方極樂世界的稀有奇特之處


 


 


「生難遭想」,這個法門是太難得遇到,「依教奉行,求生淨土」,這一生成就了。這個成就是保證的,是真實的。


 


實際上我們的煩惱一品都沒斷,只是念佛的功夫把煩惱伏住了。任何一個法門,伏煩惱不行,不能成就,要斷煩惱,這個法門伏煩惱就能往生。


 


如果是斷煩惱往生,那至少是方便有餘土,有小乘的功夫。在我們大乘教裡面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,你有十信位的功夫,從初信到十信都是生方便有餘土,方便有餘土裡頭有三輩九品。


 


見思煩惱沒有斷的人,通常都是生凡聖同居土。我們這個地球就是凡聖同居土,釋迦牟尼佛的,六道輪迴。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只有兩道,沒有六道,凡聖同居土裡面三輩九品是人天道,極樂世界沒有畜生、沒有餓鬼、沒有地獄。


 


而且非常奇特,真的是「住奇特法」,這個奇特是什麼?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人,最下品,下下品往生的人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也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阿惟越致菩薩最低的位次是《華嚴經》上初住菩薩,等於什麼?等於在我們這裡修行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等於這個功夫。


 


這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頭都沒有說過這種話,只有這個經上有,這是奇特法。換句話說,同居土裡面下下品往生的人就成佛了。他是不是真的成佛?不是真的。


 


所以蕅益大師講得好,講凡聖同居土裡面這些往生的人,你要說他成佛了,見思、塵沙、無明一品都沒斷,他是道道地地的凡夫;你要說他是凡夫,他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薩相等,這個奇妙!這在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找不到,只有極樂世界有,這才叫稀奇。


 


這對我們這類的人吸引力很大,為什麼?煩惱習氣很重,知道很難,遇到這個法門我們就有救了,這多開心!


 


可是你真的想一生成就,成就智慧、成就德能、成就相好,經上的話一分折扣都不能打。這經教我們怎麼修?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。你夾雜著別的這就不行,你就把你的功夫破掉了。


 


印光大師勸導我們,勸念佛的人,最好每天在早晚課的時候加念一千聲觀世音名號。這算不算夾雜?不算。為什麼?這一千聲佛號不是為自己,是為這個世間苦難眾生,為他們念的,這是你的慈悲心。不是求觀世音菩薩保佑我,不是的,求觀音菩薩保佑這地球上苦難眾生,也保佑現在這個災變的地球,希望地球恢復正常,不要有這些災難,特別為他們念的。所以你還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符合經上所講的一向專念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38集


 


 





 




 


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在這個世間就像住在旅館,過兩天走了,什麼也不是我的,對它毫無留戀



 


我們學佛,在平常用功夫,那就是發菩提心、一向專念。菩提心是什麼心?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起心動念決定與這個相應,那你就是住菩提心;與這個相違背,你的菩提心沒發出來。


 


菩提心沒有發出來,念佛就不能往生,念佛是種善根。真正念佛往生的,菩提心一定具足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


 


知道這個法門殊勝在什麼地方?確實保證我們一生圓滿成就。所以勇猛精進不是別的,勇猛精進就是徹底放下,起心動念再不為自己了。為自己是什麼?為自己是你貪戀輪迴,你還捨不得離開六道輪迴,你為你自己。


 


我們要求生西方淨土,頭一個,把自己放下,不要這個身了,再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了,這個東西要放下。這個不放下,生生世世念佛沒有往生,為什麼原因?就這個道理,生生世世不肯把我捨掉。只要有我,那一大堆的麻煩都來了,我的家親眷屬、我的土地房舍、我的財產,麻煩多了,全是你的,樣樣都捨不得,這個東西你能帶走嗎?你想想看,連身體都帶不走,何況身外之物?


 


所以念佛人常常要有一種心態,我到這個世間來是旅遊的,這世間我住的地方是旅館,過兩天我走了什麼也不是我的,我對它毫無留戀,我住一天,我用一天,用得很自在,用得很舒服,明天走了就什麼念頭都沒有。真的,是來住旅館的、來旅遊的,到這裡來觀光、來考察的,看看這個世界,增長智慧,增長三昧。看看這個世界什麼樣子,你明白了,這增長智慧,看了之後如如不動,那就是定功。沒有一樣東西想佔有,沒有一樣東西想得到,也沒有一樣東西想去控制,什麼念頭都沒有,這種人往生就太容易,在佛門裡面稱這種人是有大善根的人。這個也想要,那個也想要,這個人沒有善根、沒有福德。大乘經教裡面,佛這樣的開示,處處都可以看到。


 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26





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如果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每天都可以回來看你的家親眷屬


 


佛告訴我們,極樂世界的人每天都到他方世界去供佛、聽法。《彌陀經》上告訴我們,他每天去供養多少佛?十萬億。


 


古大德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,十萬億是表法的。為什麼說十萬億?佛在經上講,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過去十萬億佛國土,那個地方就是極樂世界。


 


所以佛說這個話的意思,知道我們對娑婆世界很留戀,這個地方家親眷屬、朋友很多,這一去不回頭那多想念!人情在此地。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,說什麼?距離十萬億佛國土,如果你到極樂世界去,你每天都可以來看看你的家親眷屬,就這麼個意思。實際上不止!十萬億太少了,你看看這個地方講的,無量無邊,哪止十萬億!


 


所以經文上,我們聽釋迦牟尼佛講話得會聽,他都是在誘導我們,到極樂世界好,天天可以回來看看,想什麼時候回來看,就什麼時候回來看,很方便,是這麼個意思,說十萬億,實際上是無量無邊一切諸佛。


 


你看看活動量這麼大,到十方世界,他化身去,他能夠化無量無邊身,無量無邊諸佛在那裡講經說法,他統統都到那裡親自去聽,有這個本事,分身。供佛修福,聞經修慧,福慧雙修,所以到極樂世界成就很快,道理在此地。


 


我們在此地修福修慧都非常困難,只有造業很容易,修福修慧都不容易;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不會造業了,你天天所幹的都是修福修慧,福慧與自性統統相應,不離自性。你看不失定意,這樣的活動他依舊沒有起心動念,這個不失定意就是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還得了嗎?


 


所以我們讀了這些經文,知道諸佛如來不妄語,句句話都是真實的,如來是真語、實語、如語,我們真誠的仰信、仰慕,深信不疑,能不去嗎?這個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,今天遇到了。彭際清居士講,這個因緣很難遇到,他說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」。這一天我們碰上了,無量劫來稀有難逢,這一生要不往生淨土你可冤枉了,那你是真錯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26集


 





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快樂不是外面刺激來的,是內心湧出的法喜


 


 


一下放下談何容易?說得簡單,放下真不容易。可是不能不放,不放下,菩提道上就寸步難行,你沒辦法往前進,這個東西累贅。


 


所以學菩薩修布施,讓你漸漸的學著放下。我們每個人根性不一樣,有人把財看得很重,你就先布施財,把這個放下,其他就容易了;有人把名看得重,好名,最嚴重的煩惱先放,先對治它。像治病一樣,這身上病很多,哪一種病最嚴重,它會要命的先治它,把它治好了,其他的、其次的、不太嚴重的慢慢再治。


 


所以我們自己要想,我們對於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哪一種嚴重,從嚴重的下手,得要真幹。有許多人修學非常困難,問我要怎麼辦?初學不妨把我們的愛惡做個調整、做個轉變,比較上容易。


 


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,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,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。世間五欲六塵的滋味,好像是給人帶來快樂,但是這個快樂是假的,我們冷靜的去觀察、去思惟,就發現這種快樂好比什麼?好比吸毒,打嗎啡,過後之後你得不償失,嘗到一點甜頭,付出代價太多,不值得,你冷靜觀察能看到不值得。


 


中國醫學裡講得就更多,損失是什麼?傷身,傷身體;敗德,把倫理道德敗壞,一點都不假。看起來這東西真的是魔,它不是假的,不是好東西,偏偏跟它做朋友,偏偏不能夠捨離它,你的道業怎麼會成就?


 


古人比今人好,因為古人從小就學,學習聖賢的教誨,防微杜漸,從小就知道提防,不要養成這些壞習慣。讀聖賢書,從聖賢書裡面嘗到味道叫法味,你看儒家的《論語》,《論語》第一句話說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那個悅就是法味。學習聖賢,學了之後要把所學的這些道理、教訓,都能夠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,全用上了,現在人所說的活學活用,這個裡面有快樂,這就是不亦悅乎。這種快樂不是外面來的刺激,不是財色名食睡,不是這個東西,那是外面的刺激,這種快樂是從內心裡面發出來的。


 


尤其是佛法,在中國古時候講三教,這個教不是宗教,是三種聖人的教誨。儒是以孔孟為代表,道是以老莊為代表,佛是釋迦牟尼為代表,叫三教聖人。這三教都能帶給你法樂、法喜,佛家講「法喜充滿」,你能在經教裡面得到喜悅,你就能夠把世間這些五欲六塵就把它斷掉,為什麼?


 


你知道那些東西不好,裡頭有毒不乾淨。聖人教誨的典籍裡面好,這裡頭有道它沒有毒,它能幫助我們提升,幫助我們開智慧,幫助我們成就德能、成就相好。所以佛法講法喜充滿、常生歡喜心,就在此地。


 


學佛沒有能學到常生歡喜心,可以說他距離道還有一段距離,他沒有嘗到味道,嘗到味道的時候法喜充滿。


 


我是不看報紙也不看電視,跟媒體信息斷交大概有五十年,所以別人問我,我都是很好,天下太平,沒事,我都不知道。可是也有些好心同學,他們把許多重要的信息來告訴我,重要信息是什麼?災難,到處都有災難。同學們多半是從網路上看到的,下載拿來給我看看。不知道的好,不知道天天天下太平;知道了,知道怎麼樣?天下還是天天太平。為什麼?


 


我們每天生活在佛法裡頭。要是離開佛法,我們看到這些狀況,你自然有憂慮、你會有恐懼;得到法喜之後,看到這些問題,確實就像看夢幻泡影一樣。這裡頭理事、因果,學佛的同學如果稍稍契入經藏,你心裡就明瞭,為什麼會有這些災難出現,這個災難出現之後有沒有辦法把它化解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了,聽到、曉得了,自己加倍的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老實念佛求生淨土。所以,這些信息對我們是有利益的,沒有害處,督促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有成就。


 


有同修把這個2012瑪雅的這些預言告訴我,還拿了光碟給我看,我真看了,看了二十多遍。看了之後我跟同學們說,我們念佛準備在什麼時候往生?二0一二。我們不要看到災難,我們有本事在災難沒有爆發之前,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了,早一點移民過去。再跟諸位說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的,死了就去不了!這一點要知道。


 


往生的人在臨走之前頭腦清楚,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,向家親眷屬朋友告別:我走了,你們好好幹,也幹成了,將來極樂世界再見面。要是修不好呢?將來你墮在惡道,我在極樂世界成佛,我來幫助你們,我再來度你們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絲毫憂慮、恐怖都沒有,這是佛法給我們現前的利益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05





 


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簡單過日子,生活大自在!



 


我們現在世間迷惑顛倒的眾生,這是我們很容易能體會到的,先要找個住處,希望的住處愈大愈好,最好是住皇宮。諸佛菩薩,你要知道,沒住處,這才聰明!無住處是什麼?沒負擔。你曉得你有個住處,你住的房子愈大,你多辛苦!


 


早年我在美國到處講經,都住在同學們家裡,房子都很大,人又很少,夫妻兩個帶一個孩子、二個孩子,沒有傭人,傭人太貴了,雇不起傭人。星期天找臨時的傭人,在美國找臨時傭人,那個工資是用鐘點付的,一個小時多少錢,讓他來幫忙給你做幾個小時,可憐!所以那個時候我在那裡講經,我就問他們,到底是你住房子,還是房子住你?多少人已經變成房子的奴隸,天天去照顧它、打掃它,時間都浪費在這上面。這不是中國人,中國人不幹這個傻事。


 


古時候的中國人喜歡住什麼?住茅蓬,茅蓬簡單,冬暖夏涼。我小時候十歲離開老家,換句話說,我十歲之前住茅蓬。茅蓬是自己建的,不需要找什麼,鄉下幾個人都會做。土牆,用兩塊板子架起來當中填土,土牆很厚,冬暖夏涼。上面蓋茅草,很簡單、很舒服,小屋子。家裡多了一個人,旁邊再多蓋一間,多省事!


 


科學技術帶給人的麻煩、累贅、辛苦,身心不安。你看小茅蓬住得多舒服,睡得多暖和;那個大房子睡得不舒服,每天操心,妄念很多,這心定不下來。


 


吃東西愈簡單愈好,愈健康。每天吃那麼多菜,吃得一身都是病,尤其現在的飲食很可怕。我看到東北這一個淨宗同學劉素雲居士,她給我們講,她請朋友吃飯,好朋友,請到家裡來吃飯,就一個菜。那個朋友說,這一個菜夠吃嗎?不夠吃再多炒一點。還是這個菜?是的,就一個菜。她講得很清楚,她那天招待客人,一個菜是什麼?豆芽炒干絲,就一個菜,真省事!


 


我在澳洲,有一天我大學校長請我吃飯,格里菲斯大學校長,很難得請我到他家裡吃飯。他夫妻兩個下廚房,我們是兩個客人,兩個主人,多少個菜?兩個菜。你說多簡單,吃得多舒服。我們校長他自己燒一個菜,太太燒一個菜,兩個菜。這叫過日子!生活當中要得大自在才好,才舒適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15集






 



 



淨空法師:我們禮敬佛菩薩,決定不能迷信!


 


 


我們淨宗同學一定要懂得,決定不能迷信,迷信是錯誤。你看許多無知的人進入寺廟去燒香,聽說燒頭一炷香價錢很高,那是迷信。


 


燒香求什麼?求佛菩薩保佑,賜福給他。佛菩薩是貪官污吏,為什麼?你跟他談條件,你看菩薩,你保佑我發財,我今天賺一百萬,我拿一萬塊錢來供養你。你看看,很厲害,我賺一百萬,我拿一萬塊錢給你,把佛菩薩全都當作貪官污吏,你怎麼能求到福?你在那裡造罪業,你起心動念就錯了,怎麼可以這樣侮辱佛菩薩?以為佛菩薩跟你一樣都貪財,佛菩薩要有那個本事,要你幹什麼?他為什麼不要一百萬,要你的一萬?他一百萬拿,一萬都不給你,哪有這麼傻的佛菩薩?所以我們的心態全錯了,全是迷信。


 


我們供養佛菩薩、禮敬佛菩薩,表示我們對他的尊重、愛戴,我們對他有沒有求?不能有絲毫去求,為什麼?那是假的,俗話說「泥菩薩過河,自身難保」,他怎麼能保佑你?


 


真正能保佑你的是表法,你一看到佛菩薩形像就想到我應該學些什麼,得懂這個道理。我見到阿彌陀佛的像、聽到阿彌陀佛的名,名有意,你反觀它的意,你就得利益。


 


阿彌陀佛的意思是無量覺,我拜阿彌陀佛、我尊敬阿彌陀佛,我要學阿彌陀佛的無量覺,樣樣我都能覺而不迷,阿彌陀佛給我的好處就得到了。我不聽他的名、不看他的像,把這個事情忘掉,所以它是提醒我,是這麼個意思。


 


拜觀音菩薩,觀音菩薩表的是大慈大悲,見到觀音菩薩、聽到觀音菩薩名號,我就知道我要用大慈大悲待人接物,這就是菩薩保佑我,不是保佑你升官發財。可是我以大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,能不發財嗎?能不升官嗎?肯定的。你人有善心,你積德,積功累德,你會得這個果報,是這麼個道理。千萬不要搞迷信,搞迷信,不但沒有福,你在那裡造罪業。


 


你們建富麗堂皇的宮殿、這些寺廟,把佛菩薩像塑成金身供養在那裡面,你都不知道,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是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上頭沒有房屋,他過的是什麼生活,我們要清楚、要明瞭,他的生活非常簡單,有個小茅蓬他就足夠了。佛的心是為一切眾生「調眾生,宣妙理」來的,是幹這個的!我們真正把他老人家所講的聽明白了、聽懂了,依教奉行,這叫真供養。


 


所以經典裡面不曉得講了多少遍,大千世界七寶供養都比不上四句偈為人演說。佛經裡面的四句偈,演,我做到了,表演給別人看,我講給別人聽,那個功德超過大千世界七寶的供養。這個話不曉得講多少遍,我們都把它忘得一乾二淨,還塑造金身、造這個大寺廟,以為有福,以為自己有功德,錯了。


 


當年梁武帝為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寺廟,供養十幾萬出家人,見到達摩祖師,他在炫耀他的功德。跟達摩祖師說,你看我做的這些事情,功德大不大?達摩祖師說了一句老實話,跟他講,並無功德。這一下把他氣壞了,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,就送客,以後再不見面了。達摩祖師講的是真話,不是假話,他沒聽懂。他那個修法是人天福報,與功德不相干。功德是能幫助你了生死、出三界,那個修福只是來生後世人間福報而已,這不能不懂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08集


 






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:處處忍、處處讓,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自在!






 


我們現在是凡夫,學佛是起步,從哪裡學起?


 


從和學起。別人跟我不和,我們要跟他和睦,這才是解決問題之道。別人跟我不和,我要跟他對抗,這個問題就嚴重了,這結冤仇。冤仇結下之後,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那真叫苦不堪言。痛苦不是一方,雙方都痛苦,那又何必!


 


我們能忍一忍,雙方都得好處,我也無煩惱,你也沒有災害,真的叫雙贏。所以古聖先賢、諸佛菩薩教導我們,不能跟人衝突,處處要學忍讓。


 


古人告訴我們吃虧是福,吃虧的人沒錯,吃虧的人不吃虧,佔便宜的人有災難,他真的沒有佔到便宜,吃虧的人真佔到便宜了,這個道理很深。


 


佛在經上常常提示我們、教導我們,處處忍、處處讓,不要跟人爭,海闊天空,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自在,為什麼不肯讓?


 


他要這個地球,咱們就讓開、就讓他,這宇宙當中星球太多了,找一個比地球更殊勝的地方去住,肯定有。為什麼?因為你讓,讓是性德,與性德相應,你去處愈去愈好。


 


爭得來的不是好事情,縱然他完全得到,他後頭不是生病就是災難,日子還是不好過。古聖先賢、佛菩薩教給我們正道,我們不能不感恩,不可以不依教奉行。宣是示,宣是宣揚,用什麼方法宣揚?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,我們要能學會。


 


我這一生,很多同學跟著我的、看到我的,我讓了三次。在台灣,我們有個小道場,不大,有人想要,送給他,我們到新加坡;在美國也有道場,也有人要,送他,想要都給他;在新加坡住了三年,各地同修幫助我們買下一棟公寓房子,大概一千多萬,有人希望我們離開新加坡,我們就離開了,都贈送了,歡歡喜喜,我們移民到澳洲,到澳洲快快樂樂。澳洲的土地很便宜,土地不值錢,澳洲人太少了、土地太大了。我們愈讓愈殊勝,愈讓愈自在,愈讓愈快樂。


 


老祖宗、佛菩薩教我們忍讓,這有無窮的樂趣在裡頭,沒人知道,你能依教奉行,你就能嘗到。能夠讓才能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,你不能讓,那個和睦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,一定要能夠忍讓。


 


初學的時候,多少還有一點情執,要忍,真正讓過幾次了,那就不是忍讓,是樂讓,讓得很快樂!別人佔有了,佔有了我們還感恩,為什麼感恩?自己能讓,境界提升了,德行提升了,智慧也增長了,怎麼能不感恩?


 


同時要想據有的人,他在那裡給我們做示現,示現有正面的、有負面的。正面的我們要頂禮、要恭敬供養,他據有這些財物弘法利生,比我做得更好,我怎麼能不讓?


 


這讓有大德。如果是負面的,他不是做弘法利生,他是去搞名聞利養的,他演出業因果報給我們看,我們也要感恩。就像他在演戲,負面的演得很逼真,他不善的業行後面是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的果報。這對於我們、對於一切社會大眾,這是什麼?上課,上了一堂因果報應的課程,細心觀察明白了,會把我們內心一切不善的念頭止住,不敢做了。


 


就像當年佛陀在世,提婆達多所表演的,都是菩薩、都是大善知識,他從負面表演給我們看,釋迦牟尼佛是從正面表演給我們看,我們能說提婆達多不是佛菩薩嗎?


 


所以把事理看透了,得到一個結論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一切善惡業因果報都在我們自己一念之間,我們的心行正,沒有一樣不正,妖魔鬼怪在我面前表現的都是正法;如果我們心裡邪,十方諸佛如來所表現的也邪,這叫什麼?這叫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自己的意念主宰一切。


 


正是蕅益大師所說的「境緣無好醜」,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裡都沒有絕對的是非邪正,沒有,是非邪正是自己的念頭,自己念頭正,沒有一樣不正,邪也是正;自己念頭不正,正也變成邪,這個道理要懂。明瞭之後自己才知道,從修因到證果完全要自己負責任,與別人不相干,這是佛菩薩悲智療苦的大根大本。


 


我們通過這個教學真正體會到,你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,永遠離苦、永遠得樂了,什麼環境裡面你都快樂、你都自在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