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看看過去這些修行人,老一代的,我們這一代已經不行了,我們向上看上面那一代,再上面那一代,真有個修行的樣子。我們這一代不足以為人師,也就是不能做別人的修行好榜樣。
我總算還是很幸運,遇到三個好老師,方東美教授、章嘉大師、李炳南老居士,包括黃念祖老居士,可以給我們做榜樣。
人家是怎麼修成的?根底紮得好,根底就是戒律,是三昧的根。諸位要記住,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,智慧絕對不是說你學了多少東西,你背了多少經書,那個開不了智慧,沒有戒定,你所學的是佛學、知識,不是智慧。知識跟智慧得搞清楚,兩碼事情,智慧是從戒定裡頭成就的,知識不需要戒定,也就是說知識裡頭沒有戒定;有戒定,知識就變成智慧。
我們深深去思考,到底什麼原因,為什麼現在人不如古人?現在人疏忽紮根的教育。這個不能怪你,也不能怪你父母,也不能怪你祖父母,就像世尊在這部經上所講的,「先人無知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不能怪你們,這有歷史的因素。
滿清亡國之後,到今年九十九年,明年就一百年,一個世紀了。在這個世紀,我們中國這塊大地都是動亂的局面,沒有安定下來。早年軍閥割據,接著跟日本人八年抗戰。八年抗戰,我們損失最大的是傳統文化裡面的教育疏忽了。我這個年齡,生長在農村,傳統文化還沾一點邊,都市裡就沒有了。農村還有私塾,我們沾一點邊緣,城市裡就沒有了,改成學校,對於中國傳統舊的東西不念了。而傳統東西,紮根教育就是些老東西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,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。
在古時候,小孩從出生父母就教,不是教他念,父母做出來給他看,嬰兒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,他所看到的、他所聽到的、所接觸到的,他全都學會了,根深蒂固。過去,不但是父母,大人在兒童面前表現的都是好樣子,怕把小孩教壞,凡是負面的絕不會讓兒童接觸到,這是愛護下一代。這些抗戰之後再也看不到了,不但看不到,也沒人講了,聽都聽不到,你怎麼會知道?這是世出世間成聖、成賢、成佛、成菩薩的根基。
現在我們知道這個東西重要,根基在此地,所以要想有成就,不能不補習這門功課,儒釋道的三個根。這三個根,用佛法來說叫根本大戒,《弟子規》是我們的根本大戒,《感應篇》是根本大戒,《十善業道》,佛的根本大戒。這三個根紮穩,出家再學《沙彌律儀》很輕鬆,為什麼?根紮得好。我相信這三個根紮好了,《沙彌律儀》頂多兩個月這門功課就畢業了。然後要遵守祖師大德的教誨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
經論,在我們這個時代最好選擇淨宗,淨宗的典籍不多,只有五經一論。選擇一門,把心定下來,定在這一門上,那就叫三昧,就叫三摩地。至少十年不改,心要定這麼久,十年不改,一門深入。
怎麼個學法?譬如這部《無量壽經》,你就專門念《無量壽經》,每天至少念兩遍,當作早晚課,早晨念一遍,晚上念一遍。要盡量找時間去聽講,現在講經的光碟很多,多聽,天天聽,每天至少不能少過四個小時。天天聽經,十年不中斷,就這一部經,那就恭喜你,你要真能這麼做,大概三年到五年你就得三摩地,你就證得,這叫念佛三昧,得念佛三昧了。再有個二、三年你就開悟了,開悟是這經裡面的意思你自然就貫通,你來講這部經講得頭頭是道。
根紮下去了,一經通了一切經通,你沒有學過的,你只要拿到手,你一看就明白;聽別人念,一聽就明白,確實像六祖惠能大師那種能力。他不認識字,你看聽別人念經,聽完之後他給別人講解,把別人都講開悟了。那是什麼?智慧開了,智慧是這麼開的。
所以學佛不難!難在有信心、有恆心、有耐心,難在這些。所以三個根紮穩,你這個心就定下來了,不會心浮氣躁,你的言談舉止就會很穩重,能看得出來,像《智度論》所講的「善心一處住不動」。你的心是《弟子規》、是《感應篇》、是《十善業》,起心動念都不離,都與這個相應,這叫善心一處,這一處就是根本戒。總得要記住、要肯定這三樣東西是戒律的根本,沒有這個根,生不出戒律出來,五戒、十戒都是以這個為基礎;沒有這個基礎,五戒、十戒都落空。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21集
各位學長 阿彌陀佛
回覆刪除信心 對佛及歷代祖師大德與善知識 正法經典 要有絕對的信心 方能有入門取寶的機會
恆心 取到寶之後 有些信心 就較有智慧 判斷是非善惡 遇到任何逆境現前 就比較不容易退轉
耐心 耐心就是每當在生活當中 隨時遇到障難 是否有能力伏得住 就看我們取到多少寶啦
願共勉之
阿彌陀佛
妙音 淨光 頂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