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不能輕視戒律


 


戒是根本,戒是無上菩提本,大經大論都這麼說法,不能輕視,不能小看了它。


 


今天學佛,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,都把戒疏忽了。尤其知識分子,我們自己是知識分子,不是高級知識分子,有那麼一點知識,就起障礙的作用。我最初學佛,方東美先生介紹的,我跟他學哲學。他在哲學概論裡頭最後一個單元給我講「佛經哲學」,我對佛經才認識,生歡喜心。但是受方老師的影響,方老師知識分子,哲學家,對於大乘經論特別愛好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、《大智度論》、《瑜伽師地論》,真的很喜歡。對戒律,真的是疏忽了,看都不想看它。而且自己還有充分的理由,戒定慧,為什麼不去學戒律?我說戒律,這個東西是生活規範,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所講的,古代的生活。我們是現代人,怎麼能去過三千年前古人的生活?而且又是外國,這印度的,地方隔了一萬多里,時間三千年前,所以這個東西可以不必要了。你看,還認為自己很有理由。


 


老師真了不起,他用的方法叫善巧方便,以後讀大乘經,讀了這四個字,真正想到章嘉大師對我用的方法,太巧妙了。大師知道我不喜歡戒律,可是知道我是個好善的,好善的心有,好善的行為有,就是這個觀念扭轉不過來。他跟我就很少說這個問題,教給我都是經典裡頭非常重要的、關鍵性的這些理論,喜歡研究這個東西。可是我每次離開他,他都送我到門口,送到門口的時候,一定會跟我說一句話,「戒律很重要」,五個字。所以這句話我聽了幾十遍,我跟他三年,每個星期見一次面,至少三年當中有一百多次見面。這句話聽得耳熟,我雖然聽了,我也沒在意。可是他每次送我出門的時候,最後這一句話送給我。


 


到他老人家圓寂,我跟他,他老人家六十五歲,六十八歲走的。我非常感恩,很多今天講佛教的知識,都從他這裡來的,沒有人給我講,他給我說。火化之後,甘珠活佛,他的弟子,出家弟子,在火化場搭了兩個帳篷。他們在那個帳篷裡面住了七天七夜,誦經給大師迴向。我也請了三天假,在帳篷住了三天。這三天三夜我在想,我跟老人家三年,老人教了我些什麼。這一想,第一個印象就出來了,戒律很重要。這個時候才很認真,為什麼他要老講這句話?這句話正是我不想聽的,但是說的次數太多,印象太深了,所以我就認真去想。想了兩個星期,得到一個結論,這沒人告訴我。應該是什麼?佛法是出世間法,不是世間法。世間法,我常常想,拿世間法比佛法。世間法,三代的禮都有興革,禮跟戒律是差不多的意思,夏商周都有修訂,不完全相同。因為一個時代,那一個時代都幾百年,夏四百年,商六百年,周八百年,它們這些法律制度都有改變,這是世間法。那出世間法沒有辦法改變,改變就出不去了。我就想到這個道理,這個我對戒律重視了。


 


所以我那時候想,老師圓寂是為我,他要不圓寂,我永遠不會想這個問題,不知道這個重要性。他這麼一示現,讓我想到這個問題,把這個問題重要性找到了,這是出世間法,斷煩惱,證菩提,戒律是幫助我們斷煩惱的、消業障的。如果不持戒律,你煩惱斷不了,煩惱斷不了,煩惱會增加、會增長;業障消不了,業障愈積愈多,到最後,雖然學佛,可能還是到三惡道。這一想,就害怕了,就後悔,老師在的時候為什麼不多問問戒律。戒律,我是一句話都沒有問過他,所以他知道我不喜歡聽。用的這麼個善巧方便,送我出門的時候就送一句話給我,老人慈悲到極處,對於晚輩的愛護真叫無微不至。所以,我對老師念念不忘,沒有老師三年的基礎,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。跟李老師學的人很多,為什麼成就人很少?沒有我這個三年基礎,我學佛,基礎是章嘉大師奠定的,李老師成就的。三個老師缺一個都不行,我都不能成就。


 


所以我才常常告訴大家,戒律重要,決定不能疏忽。疏忽是搞假的,不是搞真的,八萬四千法門肯定你不能成就,為什麼?它不帶業的。淨宗帶業是帶舊業,不帶新業,你現在天天還繼續在造業。可能你把經裡頭的意思解錯了,認為彌陀十八願講得很好,臨命終時,一念十念都能往生。我現在造業不要緊,臨命終時,我一心念佛,可以帶業往生。這個想法就大錯特錯了!你臨終敢保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嗎?你有這個把握嗎?沒有這個把握怎麼辦?那就得繼續搞輪迴,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!這不是兒戲的事情,這是關係了生死、出三界,成佛作祖的事情,怎麼可以兒戲看之?那你怎麼會有成就?


 


一定要認真,要非常認真,不能有絲毫含糊。從哪裡學起?從《弟子規》學起。你不從《弟子規》學起,戒律肯定不能成就,為什麼?我們遵循的是淨業三福。淨宗學會當年在美國成立,我寫了個緣起,緣起裡面寫了行門五科,我們必須遵守的。第一就是指導原則,淨宗最高的指導原則,《觀無量壽經》裡頭的淨業三福,三條。第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頭一條。頭一條是人天善,這一條做到,你來生不失人身,你不會墮三惡道。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,人不孝父母,不敬老師,他全毀掉了,全都是假的。就像種樹一樣,沒根,插在土裡頭活不了。你說這個多重要。


 


所以我們提倡儒釋道三個根,也就是第一福,孝親尊師落實在《弟子規》;慈心不殺,這因果教育,落實在《感應篇》,道家的;後面是佛,修十善業。有這個基礎,這第一層樓,才有第二層,第二層,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二乘根,聲聞、緣覺的根。再向上提升,大乘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得要有次第,最後這是大乘菩薩根。所以這個淨業三福,佛在後頭講得很好,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的大根大本,「三世諸佛,淨業正因」。這一句不僅是淨土,所有宗派,八萬四千法門統統包括在其中,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離開這個指導原則。這是佛法,正法,不依這個怎麼能成就?所以我們把這個擺在第一條,必須要遵守的,常常要念,要記得很熟。


 


第二個,六和敬,不論在家出家,人與人在一起不能和睦相處,這完了,這全是假的,這哪是真的?今天世界之動亂,毛病出在哪裡?不和。人人都自私自利,都只有自己,沒有別人。和,要先替別人想,別人也替我想,和睦就現前。所以,三福(淨業三福)、六和、三學、六度,三學是戒定慧,六度是六波羅蜜,最後一條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。我們就根據這個修行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決定不能夠違背。不要太多,太多記不住,就這幾樣夠了。淨業三福那是最高的指導,真正落實就是六和、三學、六度、十願。


 


中國古聖先賢傳下來的也很簡單,也四科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說盡了。把這個做好了,你就真幹;這個東西沒有做好,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你看人是不是真學,他是不是真幹,你就拿這個做標準你來看。別看別人,先看自己,別人能成不能成於我不相干,先要把自己管好,我這一生要成就,我這一生要離開六道輪迴。我想通了,六道我再不幹了,你們喜歡,我都讓給你們,我到極樂世界去。我認識極樂世界,我了解極樂世界,我歡喜極樂世界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五0五集)  2012/9/10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