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

淨空老和尚:教育能夠把孽緣轉為法緣


 


我們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,這是緣,因是什麼?基本的因是一個、是相同的,心現識變,這是完全相同的,一切法都不例外的。可是我們到人間來投胎找這個父母,這都是緣分,你為什麼找這一對夫妻做父母?你為什麼不找別人?佛在經上給我們解釋,父母跟子女有緣,如果沒有緣,當面也看不見、也找不到。


 


什麼緣?佛給我們講有四種緣,第一個報恩,過去生中你跟他有緣,這父母對你有恩惠,你遇到了很歡喜,你來報恩的。來報恩的小孩好,很省心,孝子賢孫,他就那麼聰明、就那麼乖、就那麼聽話。你要是懂這個道理,我們對人要廣結善緣,要廣結恩惠,報恩的人才多。


 


如果是第二種報怨的,過去生中你們是冤家對頭,他到你家來,來報怨的、來報仇的,這個麻煩大了,這個小孩將來是敗家子,會搞得你家破人亡,來報怨的。所以現在這個社會,好的小孩少,壞的小孩多,什麼原因?你父母對人是布施恩德多,還是自私自利想佔別人便宜念頭多?道理就在此地。


 


第三種是討債的,你欠他的錢,但是不欠他的命,他也不會要你命,你所賺的錢就得還給他,討債鬼。欠得少的,小孩養了三、四歲死了,為什麼?你花了那麼多錢,就那麼多,他討完就走了,他跟你沒什麼感情,不管你怎麼喜歡他,他對你沒感情。如果是欠得多的,他可能要討個一、二十歲,供到大學畢業,拿到博士學位走了,這是討得多的。


 


第四種就是還債的,是他欠父母的,所以他對父母物質生活會照顧很好。也要看欠多少,欠得多的,那他多還,對父母物質照顧很優厚;如果欠得少的,對父母生活勉強供你夠吃就可以了,不會給你多餘的,不會給你日子過得很好的。這我們都親眼看見的,把父母當作什麼?傭人差不多一樣,年歲大了也有一個傭人去照顧他,但是看得跟傭人一樣,每個月生活費用扣得緊緊的。沒學佛不知道,一學佛知道這還債的,過去父母欠他的不多,所以他還他的很少。佛說,沒有這四種緣不會到一家來。


 


學佛之後,這一家怎麼辦?佛告訴我們,把這些孽緣轉變成法緣。教,你要好好的教他,教倫理、教道德、教因果,把過去這個冤債都給它化解變成法緣。你看看不都在念嗎?沒有定法,法無定法,看你會不會轉變。這個道理,佛法沒到中國來,咱們中國老祖宗知道了,所以老祖宗重視紮根教育,紮根教育就是轉變這個緣。所以緣不是不能變的,能變。你這一教一轉變的時候,你對他就布施大恩大德了。為什麼?他本來是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的,你現在一下轉變的時候,教他變成賢人、變成聖人、變成佛菩薩,這個恩德多大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66集


 




淨空老和尚:隨一切眾生緣,心裡不變只有阿彌陀佛


 


自己怎麼救自己?只要心裡有阿彌陀佛,口裡有阿彌陀佛,口不重要,心最重要,真有阿彌陀佛就救了,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。


 


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都放下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然後我們才真正能做到隨緣妙用。隨緣妙用是什麼?隨緣不變,能隨一切眾生緣。不變的是什麼?阿彌陀佛,如如不動,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其他東西裝不進去,這叫隨緣妙用。


 


威儀有則,那就是我們今天學六和敬,威儀有則做給別人看的,希望大家回頭是岸。從哪裡回頭?從迷惑顛倒回頭,從錯誤回頭,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,我們做給他看。做的方法沒有別的,只要把《弟子規》做出來,《感應篇》做出來,就是好榜樣。就能夠救這個社會、救這些苦難眾生,就能夠拯救地球。六和敬裡面,身同住、口無諍、意同悅,那是要做出樣子出來的,這三條就是四德裡所講的威儀有則。


 


我們身體怎麼做?隨時隨地養成這個習慣,真正的、真誠的熱愛一切眾生,關懷一切眾生,照顧一切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,我們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都是在幫助一切眾生,沒有為自己。


 


為自己,這一念真誠心隨時可以往生,因為你對世間沒有留戀,就隨時能往生。念佛功夫念到這裡是純熟了,在淨宗裡面講你是根熟眾生,這決定往生的。我們還有緣分,我們遲幾天走沒有關係,希望大家看到這個好樣子能回頭,這樣就好。為什麼?眾生跟我們是一體,不辜負阿彌陀佛普度眾生的大願,這個我們要想到。


 


我們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天,是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大眾,這個工作做圓滿,什麼叫圓滿?你住在這個地方沒用處,大家不相信,不聽你這一套就緣沒有了,這個時候可以走。還有一個人能相信、能發願,佛氏門中不捨一人,為這一個人我也多住幾天;一個都沒有了可以走了,沒有多住的必要。


 


因無限要懂得。我們今天發這個願,真誠的願、懇切的願,非去不可!我告訴你,你今天修這殊勝的因是圓滿的因,過去生中修得少,你這一念就補足了。所以法無定法,可增可減,如果對這個世間一念貪著,還不想去的話,你這個因馬上又少了,又減少了,念頭懇切的話立刻就增加,加減乘除,不是定法。不要懷疑,大概我過去修的殊勝因少,沒有人那麼多,你要是常常想這個,愈想愈少,為什麼?念頭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聽明白這個道理,不要有負面的思想,有負面的思想你就墮落在負面,有正面的思想你就提升成正面。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,沒有先後,沒有多少,一念堅定圓滿具足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誰搞清楚了、誰明白了,信願成就他就具足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十九集


 





淨空老和尚開示:放下,不是事上的放下,是放下錯誤的念頭


 


放下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。放下不是事上的放下,為什麼?做事沒有障礙,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。障礙是你錯誤的念頭,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錯誤的念頭,與做事不相干。


 


真的是意念主宰一切,你看看你有這種分別執著,一天要吃三頓飯,一頓不吃就餓得慌,這執著。如果你一天吃一餐,你就沒有想到還有什麼早飯、晚飯,沒有了。餓不餓?不餓,沒這個念頭。佛經上說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也看到,這是最近看到的新聞,好像是一個印度人,聽說有六、七十年沒吃東西、沒喝水,他也沒有大小便,人活得很正常,可不可能?可能。為什麼可能?法性融通,性相不妨礙。他為什麼能做到?他沒這個念頭。這個在我們現在講,他清淨心現前。


 


佛也對我們六道凡夫了解得很清楚,叫你完全不吃東西你做不到。所以佛給我們示現的一餐,佛當年在世每天吃一餐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一餐夠不夠?夠。我們現在夠不夠?不夠,你們決定不夠。什麼原因?你們消耗能量太多,必須要補充。消耗能量最多的是什麼?不是勞心也不是勞力,而是妄念,妄念消耗能量最多。


 


我早年,那時候二十幾歲,學了佛,我就練習晚餐這一頓斷掉。我的方法是減食,一天減一點、一天減一點,大概兩個多月晚上東西斷掉了,是慢慢減就變成習慣。省很多事,省很多時間。我是三十一歲跟李老師,跟李炳南老居士,知道李老師日中一食,好像在台中住了一段時期之後,我就跟他學習,我把早餐這一頓也斷掉,不難。我吃一餐吃到第八個月,我才告訴他,我說「老師,我已經一天吃一餐。」他說:多久了?「八個月了。」怎麼樣?「很正常。」桌子一拍,「永遠保持下去。」


 


簡單的生活可以不求人,中國古人講「人到無求品自高」,我們生活簡單,需要量很少。可是我的一餐跟他一餐比,他吃得比我少,他是山東人喜歡吃麵食,告訴我印光大師也是如此。你看《文鈔》裡面講,麵食的營養比米飯營養高,持午、日中一食最好是用麵食,這印光大師講的有道理!所以李老師日常生活都是麵食,非常簡單。都是在意念,你有這念頭,問題就出現。


 


我出家之後受戒,受戒好像是一個月零三天在戒壇。很多同學要發心持午,受戒很累,課程很多,要操心勞力。我在受戒的時候完全開緣吃三餐,為什麼?需要體力來應付這個佛事,這三十三天的佛事,所以我不幹。我看他們初發心根本沒有基礎,吃了不到兩天就餓得不能動,要再吃東西,我說那又何必?我說我持了這麼久,我遇到這個事情我不幹,這是我的開緣。


 


所以一切事情要看狀況,狀況許可,生活正常,我們過正常生活;生活不正常,那我們有變通的辦法,不要固執,固執就錯了。所以這世出世法都告訴我們,通權達變,在有變化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怎樣來處理。你身體、精神不好,你在這一個月當中密集的課程,你怎麼樣學習?學佛,老師常常告訴我們,學佛是學智慧,不是學迷惑。佛法講得很清楚,特別是大乘法,法無定法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六十九集






 



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

淨空老和尚:無論起什麼念頭,第二個念頭換阿彌陀佛



 


我們念佛是不是修定?是的,用這一句佛號把你心定下來。所以無論起什麼念頭,善念也好,惡念也好,這個就不去管它,只要有念頭,心就動了,不是靜的;念頭息掉,心就靜了。


 


我們用什麼方法?這也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,我們用持名念佛的方法,這個諸位要知道。無論什麼念頭起來,古人講的,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覺是什麼?要把念頭壓下去,這就覺了。我們念佛人,無論起什麼念頭,念頭才起,就警覺到我起了念頭,第二個念頭換過來,換阿彌陀佛,只許有一個阿彌陀佛的念頭,不許有其他的雜念,這叫會念佛,這叫會用功。


 


一直用這一句阿彌陀佛來壓,把所有念頭都壓平了,最後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沒有了,就見性。如果還有這個阿彌陀佛的話,見不了性,為什麼?他還是個波動,還是個小波浪。不過這個波浪是很有秩序的,很平靜的、很溫和的、很有秩序的,它不是亂來的。見性,我們修行就圓滿了。


 


 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七十集




淨空老和尚開示:放下親情,是不是無情?



 淨空老和尚開示:放下親情,是不是無情?


 


超情離見,你才會開悟。你要有情執,不能開悟;你還要有見解,不能開悟。你有見解是所知障,你有情執是煩惱障,這兩樣東西沒放下,放得不乾淨,都沒有辦法開悟。所以開悟的那個條件就是超情離見。


 


要超越情執,這很難。實在講的是,這個煩惱障最困難的就是親情,如何能夠把親情放下。親情放下是不是無情?


 


不是,這個親情放下之後有真情。親情沒有放下,那個親情是假的,叫虛情假意,哪裡有真的?情多變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


 


真情永恆不變,為什麼?


 


自性裡面的,它不變的。我們迷失了自性,真情就變成虛情假意,現在大家所執著的就是虛情假意,你不是真的。真情出來的時候,那叫大慈大悲,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那是真的,永恆不變。所以諸佛菩薩,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關愛,超過母親太多太多了,沒法子比。為什麼?他是自性的,從自性流出來,永恆不變的。


 





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

淨空老和尚:應該放下的全都放下,不應該放下的就堅固的執著


 


佛為什麼要這麼樣強調放下?因為這世間一切全是假的。你現在想回歸真性,真裡面沒有假,所以假的東西帶不去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貢高我慢是假的,嫉妒這個念頭也是假的,貪瞋痴還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為什麼不放下?


 


放下,我們念佛有把握;放下,我們知道品位很高。三輩九品往生,善導大師說得好,「總在遇緣不同」,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特別原因。我們凡夫,博地凡夫如果遇緣殊勝,你就很可能在這一生當中實報土上品上生,跟釋迦佛、跟六祖惠能大師沒兩樣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。


 


放不下,放不下是什麼?沒有真懂。怎麼辦?這個經多讀、多聽。如果真正把古人修行這一招學到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你就成就。


 


所以念佛人,這真念佛人,這不是搞假的,應該放下的全都放下,不應該放下的就堅固的執著。


 


這個法門教我們執持名號,執就是執著,持就是保持,也就是只執持一樣東西,六字洪名,你就決定得生淨土。心裡面有佛,心裡面憶念,口稱名,身禮敬,恭敬心不能中斷。


 


我跟佛像不對面,恭敬心還有沒有?還有。怎麼能生起?你不知道;你要真正知道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他是哪尊佛?我們念阿彌陀佛他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在你面前,阿彌陀佛就在你左右,就在你周圍。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阿彌陀佛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這是事實真相。


 


你要問這什麼道理?經典裡佛講得很清楚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阿彌陀佛也是一法,他也從心想生。我們如果真正知道,一切眾生、一切人、一切動物、一切植物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,全都是阿彌陀佛的報身,你肯定、你認識,你就證得報身,阿彌陀佛的報身。禮敬諸佛,普賢菩薩這一願你就圓滿。如果你還有分別,這是阿彌陀佛,那個不是的,你這一願沒有圓滿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就大圓滿!


 


我沒有修淨土,我修其他的法門,能不能往生?能。淨土法門太大了,「三輩往生」裡最後一段就是講修大乘者,這句話重要。


 


修小乘不能往生,跟西方極樂世界條件不符合,它是大乘,不是小乘,學小乘的不能往生。什麼是小乘?只求自利,還沒想到要利他,那就是小乘。


 


大乘,大乘心,想到自己同時就想到一切眾生,這是大乘,我要成就自己,我同時要成就一切眾生。一多不妨礙,何必嫉妒?嫉妒,你嫉妒的那個人,對他妨害不大,他念佛照樣可以往生;可是你自己決定不能往生,這個傷害太大了。如果你要懂得的話,你把嫉妒改變為讚歎,隨喜功德,那你了不起,你自己修行的、別人所修行的,都有你的一分功德在你修持裡頭,為什麼?隨喜功德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3集






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

淨空老和尚開示:拿不應得到的錢財去做好事行不行?



 


曾經有人問我,我們得到不應該得到的錢財,我們把它拿來,拿來做好事行不行?諸位好好想想這個問題。


 


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,永明延壽大師,他做了這樁事情,給諸位說,他能做,我們不能做。他在沒有出家之前,他是個小公務員,管財稅出納,地位不高,他手上常常金錢經過,那是國庫裡面的財物,不是他自己的,他就把它拿出來去放生。長年累月,大概在國庫裡就拿了不少錢,這叫不與取,不與取是偷盜。統統拿去放生,沒有自己用一分錢。最後被人告發,告發他完全承認,他沒有妄語,你問他,幾時拿的?拿了多少?大概不少。按照法律處死刑,他接受。所以這個案子很奇怪,這些法官從來沒有遇到這麼一個案子,這個人偷盜國庫的錢財,來幹什麼?放生去了,所以他判死刑。最後還算不錯,這個案子送到皇帝那裡去,皇帝一看,也好笑,怎麼會有這麼一個人?就吩咐下去,把他帶到刑場,刑場是斬頭的、砍頭的。告訴監斬官,看他害不害怕?他如果害怕,殺掉算了;如果不害怕,把他叫回來,我要問問他。這皇上也很聰明,結果到法場他一點恐懼都沒有,法官問他為什麼?我一條命換千千萬萬條命值得。他一點恐懼都沒有,遵照皇上吩咐把他帶回去。帶回去,皇上問他幹什麼?他就說明,替國家做好事,給皇上積德。皇上赦了他,赦他無罪,問他想幹什麼?他想出家,以後就是永明延壽大師。皇上很歡喜,做他的護法。


 


你說這一類的事情,我們現在可不可以幹?這都是貪污,但是自己確實沒有一絲毫名利在裡頭。如果自己有一絲毫名利在裡面,你就墮落了。他真的一絲毫名利沒有。這些我們今天講到隱密顯了,不能不知道。永明延壽大師這個例子是個非常的例子,不是正常的,非常的手段。而且這裡面,自己真的是清白,沒有絲毫名聞利養。只有一個願望,普度眾生,看到這些動物要被人吃,要被人殺,放生救牠的命,他只有這一條,根本就沒有自己摻入在裡頭。


 


我們今天做個好事,我還做點功德,錯了,你還是有目的。永明延壽這句話是代眾生苦,我用一條命換千千萬萬這些畜生的命,你看這是代眾生苦。我們是不是這樣的用心?要真正是這個用心,可以學永明延壽。如果不是這個,夾雜絲毫名利在裡面,你就是有罪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
 


尤其是諸佛菩薩,包含的佛門弟子,我們時時要想著為佛教增光。從前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,我們要給佛像貼金,莊嚴佛法;不能給佛像上面去塗糞,那你幹的是滅法。這個意思很深,告訴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我們給佛法是增光,是正面的,還是幹負面的?負面的,最明顯的一個地方,破壞佛教的形象。我們知道五逆罪裡面有出佛身血,這是地獄罪。還有一條重戒,破和合僧,僧團,破壞僧團,這是地獄罪,五逆罪裡頭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十六集 



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

淨空老和尚:我們遇到的所有境界,都是佛菩薩給我們的考試


 


我們的冤親債主。這些人來,不一定是什麼原因,他毀謗你、他侮辱你、他破壞你、他陷害你,你能不能忍?你要不能忍,你不是修菩薩行。


 


害到極處的時候,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,叫忍辱仙人,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,把他凌遲處死,用刀把身上肉一片一片割,割死,不叫你好死。那是歌利王怨恨心,你是修忍辱,我看你能不能忍?用這個手段把他處死。割到快死的時候問他,你有沒有怨恨?佛說沒有怨恨,而且還告訴他:我將來成佛,第一個來度你。佛說話算話,釋迦牟尼佛成佛了,第一個得度、成阿羅漢的是憍陳如尊者,前世就是歌利王。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典範,沒有一絲毫怨恨,不但沒有怨恨,還有感恩的心。


 


為什麼?他是來考試的,看看你忍辱到什麼程度,你畢業通過了,成佛了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原本成佛是賢劫第五尊佛,在彌勒佛之後,因為忍辱波羅蜜圓滿,他提前了,在彌勒菩薩之前他先成佛,彌勒菩薩退後了。提前成佛,你說要不要感謝歌利王?


 


所以我們遇到別人來毀謗、侮辱、陷害,要感恩這些人,不能有一絲毫怨恨,他來考我,我知道我程度提升了。如果還有一點沒放下,那不行,還要重新來經過考試。一次考試就及格,你就不會有第二次,可是你境界不斷向上提升,就參加不斷的考試,你在菩提道這個路上不是一帆風順。如果真正修忍辱,是一帆風順通過,好事,不是壞事,問題就是你用什麼眼光去看,你用覺悟的人眼光去看就是好事。仁者無敵,仁者是菩薩,菩薩對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是敵對的,菩薩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,就對了。佛菩薩來考試我的,他表演的做種種惡事、造種種罪業,也是給你看的,看你能不能忍受?看你是不是能看得慣?你還看不慣,你還不行,功夫差遠了。


 


這社會是個大舞台,每個人都在考你,每個人都在測驗你。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歷事鍊心。五十三參是我們現實的社會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有善的、有惡的,都讓你看,關關通過,以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恭敬心看待,都是諸佛如來的示現。所以一生圓滿成就,就這個道理。


 


我看到人,我這個看不慣、那個看不慣,不是他做錯,是我們自己有問題,他做的是對的。善財童子看那些行惡的人,他恭敬、供養,沒有讚歎。表演是善的、正面的,他有讚歎;表演是負面的、反面的,他只沒有讚歎,恭敬、供養、請教樣樣都不缺,他在學習。善的我要跟他學,不善的我看到我也要反省,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統統是善知識。夫子講的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」,三人行是自己一個、一個善人、一個惡人,兩個都是我的老師,這成就你自己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十九集





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

淨空老和尚: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,但要如理如法


 


佛教給我們,要想健康長壽,物質生活也能夠獲得自在,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,這是我當年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告訴我的。但是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,有求必應,要如理如法的求,如果不合理、不合法,就沒有感應,如理如法。理是性德,法是與性德相應的方法。


 


求財,財從哪裡來的?這都是老師當年教給我的,財是從財布施來的。我們在現前看到這個社會上,有很多擁有億萬的財富,這是人命裡有的,他為什麼會有?過去生中歡喜修財布施,他這一生就得財富。為什麼這一生貧窮?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不肯修,你命裡沒有財,無論你做什麼樣的行業,你都不會賺錢,命裡沒財。


 


命裡沒有,現在我修因行不行?行,現在懂得,你就修財布施,歡喜布施,首先要有這個心,歡喜布施,歡喜幫助需要財的這些人,你都歡喜幫助他,愈施愈多,真的一點都不錯。老師教給我的方法,我用到今年用了五十九年,真的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你那個財源就沒有止境,像潮水一樣。絕對不能把財守在那個地方,一守就壞了,就變成死水,死水就不流通,你那個財就有限,這邊來了,那邊走。所以財叫通貨,它要流通,源源不斷,這多自在!


 


聰明智慧是法布施,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。無畏是看到眾生有困難的時候,不安的時候,有恐怖的時候,你能夠幫助他,你能夠化解他的恐懼、他的憂慮,這一類都是屬於無畏布施。


 


特別是我們的飲食,中國佛教提倡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,讓一切眾生見到我都不會害怕,我們會保護他,都能得到安穩。


 


能夠真正發心照顧老人,孝養父母,跟父母年齡相當的人,都要把他看作是父母一樣的來照顧,這是健康長壽之道。


 


現在這三樣東西誰都羨慕,誰都想,但是他不肯修因,那就得不到。所以你希望得到,你要真幹,捨財得財。所以「捨得」,這是佛學裡面的術語,你捨得愈多,你得到的愈多。可是捨得是兩重意思,第一個,你捨一定有得;第二個意思,捨得,把你得到那個也要捨掉,你可別保留,你要保留,那你就很有限,你就那麼多。如果你得到的也能夠捨掉的話,你得到就更多,後續來的沒有止境。


 


這是佛教導我們,生財有大道,養生有大道,從哪裡修?一定得從根本修,像樹木它得有根,根要深,根深蒂固,那你以後的發展前途無量無邊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根本是什麼?根本實在講就是兩個字「孝敬」,世出世法所有一切德行都是從這裡發生的,從這個地方衍生出來的。


 


在中國,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都是以孝敬為核心。佛教導我們,淨業三福是大乘法裡面的總綱領,最高指導原則,開宗明義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這兩句擺在前面,根,大根大本。


 


這兩個字怎麼去落實?怎麼去做?那個方法就多了,大小乘經裡面講得很多很多。菩薩很會學,能把十善展開為八萬四千細行,真的把十善做得無微不至,做得真正圓滿,他成佛了。我們開頭,十善展開來就是《弟子規》、就是《感應篇》,我們真正能夠把《弟子規》跟《感應篇》做到了,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你就有根,在世法裡面講,聖賢之根;在佛法裡面講,是佛菩薩的根,得真做到才行。真正做到,世間法裡面你是善人君子;出世間法裡你是真正的善知識,經上講的「善男子善女人」,你跟菩薩一樣,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。我們現在講人緣好,佛法講你法緣殊勝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十集


 





 



淨空老和尚:活在當下,不要想過去,也不要想未來


 


一切眾生、諸佛如來沒有例外的,活在當下,這才是事實真相。


 


《金剛經》上講的三心不可得,那個意思講得很深,過去心不可得,過去已經過去了,再也找不回來;現在心不可得,說現在,現在也過去了;未來心還未來,還沒來。這都是給我們講時間,時間是一個概念。我們明白了,善於運用,才知道,你不會著急,我這個功夫要什麼時候才能夠成就?我求往生,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往生?


 


你能把時間搞清楚之後,你把這個念頭就放下了,能不能往生在一念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得很好,臨命終那個時候,最後的一念是求生淨土,你就決定得生。那我們應該怎麼學法?我就把現在一念當作最後一念,那我就念念在求生,哪有不生的道理!那些念佛往生的人就是這麼個道理。


 


不要等著,還長,這眼前還不要緊,到我臨命終時再念吧!那你就錯了,就在當下。真正會用功的人,真正成就的人,抓住今天,不要想過去,也不要想未來,這叫活在當下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十集


 






淨空老和尚:我只要求自己,不要求別人


 


今天災難現前了,我們提倡修六和敬,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學,要求別人學你就錯了,自己學。別人對我不和,我對他要和。


 


和的標準是什麼?這六條,第一個見和同解,當然這他跟我不一樣,見和同解裡最重要是講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我是同一體,同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,憑什麼和?就憑這個和。我是自性現前,他也是自性現前,一切畜生是自性現前,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統統都是自性現前。我不但跟一切人和、一切有情眾生和,跟花草樹木也和,跟山河大地也和,跟整個宇宙統統是一片和氣,一體。我不要求他,我要求我自己。他沒有明瞭,我明白了。


 


戒和同修,根本戒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,我一定是要把它落實,真正做到,我不要求別人做到;你要要求別人做到,那你跟他就不和。我只要求自己,我不要求別人。我見到人,我一定是九十度鞠躬禮,我不要求他們對我九十度鞠躬禮。我這次在巴黎跟天主教教皇見面,我看到天主教裡面這些樞機主教們見教皇,行禮,多少度?看大概五度,頭點一點,頭點一下。可是我們見他一定是九十度的,我不要求他對我,我要要求我怎麼樣對人。


 


底下,身同住,口無諍,意同悅,都要在自己身上。


 


末後一條利同均,這條很現實,我得到的供養能不能分給他?一定要分,他有需要就要幫助他,他沒有需要就不必提;有需要的時候,雖然他沒有說,但是他需要,主動要幫助他。我們自己才能做到,不要要求別人。你在一個家庭裡,你自己做到,我相信不會太久的時間,你家裡面就受感化,你這個家庭就變成六和敬的家庭,六和敬的家庭最現實的還就是經濟、財富。你家裡面擁有的財物,看到別人有欠缺的,你能不能幫助他?這是很現實的一條。其他的,我覺得都很容易做。真的,所以人家講共產主義,諸位要曉得,六和敬是真共產,沒有私財,我自己有的財物是大家共享。共產主義不是馬克思發明的,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已經提倡共產主義。馬克思那是以後之後,他沒有真正做到,跟釋迦牟尼佛相比,他差遠了,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。


 


學了之後,如何來落實?我們這樣做,成就自己的德行,圓滿自己的福德。圓滿福德不是為自己,為什麼?為今天苦難的眾生,真正有個福德的人住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縱然有災難,災難不能化解,我們一個人的德不夠,不能化解,但是可以把災難減輕,這肯定做得到的。減輕多少,那是我們的功力,我們的念力,這個意念的力量非常大。我們做的、行的力量,這統統都有關係,我們能做到幾成?我們真正幫助了這個地方,災難能夠減輕,災難時間能夠縮短,大災難能夠變成小災難,小災難就化成無災難。


 


心地清淨平等慈悲,也要像永明延壽大師一樣,不夾雜絲毫自己的名利,這才行。夾雜一點點名利心在裡面,就把你的功德破壞了。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


 


你真做,人家看到你是很苦,苦行僧,你自己是無比的快樂。世尊教導我們,學佛是學什麼?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。你要是到這個境界,你所看到的世間人,誰快樂?自己快樂;誰苦?你所看的芸芸眾生,他們苦。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現在人講壓力,你看看現在的世間人誰沒有壓力?連小學生都有壓力,他沒有壓力,他為什麼會跳樓、會去自殺?誰沒有壓力?真正學佛的人沒有壓力,身體沒有壓力,精神沒有壓力,你多自在!你多快樂!真的離苦得樂,不是假的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十六集







 


淨空法師開示:人與人之間相處之道


 


淨空法師開示:人與人之間相處之道


 


人與人之間怎麼相處?世尊教導我們有四法,人跟人的相處叫四攝法,這就好像現在講的公共關係法。


 


這四法,第一個是「布施」,我們一般講結緣。這個布施跟六度裡布施意思不一樣,六度布施是斷煩惱的,是把慳吝的心布施掉,是這個意思。四攝法裡的布施,就是今天講的送禮、請客,禮多人不怪,跟人建立關係這是第一個手段,非常重要的。你要常常送禮,常常請客,這個關係就好了。


 


第二個「愛語」,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,最重要的是交流。現在人講交流,真誠的相待,要多為對方著想,不要想自己。你能夠想到對方,這是真正的愛語,替對方來著想,對方要有過失,要知道規勸,這裡面都有善巧方便。


 


所作所為是為眾生服務的,當然我們所接待的對象,也就是服務的對象。


 


最後一條是「同事」,菩薩才能做到。我們現在不是菩薩,不是菩薩,那我們的同事只能夠說是同學,我們一同向佛菩薩學習,向聖賢人學習,這就對了。真正菩薩的同事,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了,但是那個不能學,我們學不到,我們學了,會被他拉跑掉,會墮落。


 


所以這四攝法,我們做前面三條,布施、愛語、利行;同事,僅限於跟聖賢一起學習,跟佛菩薩一起學習,這個沒有問題,這是接引眾生。我們如何能跟人相處得和睦,世間人講的是相親相愛,互助合作,這非常重要。一定要學著真正能夠尊重人,自己一定謙卑,尊重別人,關懷別人,照顧別人,幫助別人,這非常重要。


 


特別是別人有需求的時候、有困難的時候,要照顧,真誠的照顧,沒有自利的念頭,沒有要求別人回報的這個心,這才是真誠心。我們對別人好,希望將來別人對我好,錯誤了;沒有這個念頭,只有付出,不求回報,為什麼?因為眾生跟我們是一體。所以這個「見和同解」重要,這才是真正的基礎,這是一體,比一家還要親切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十集


 





 



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

淨空老和尚敬勸淨宗同學:落實六和敬,每天念佛迴向十方剎土微塵法界

 


淨空老和尚敬勸淨宗同學:


落實六和敬,每天念佛迴向十方剎土微塵法界


 


科學家,量子科學家告訴我們,只要八千人就能救地球。


 


所以我就想到,我們這次提倡六和敬的修學,應該把這個理念擴大。我們在全世界,首先希望淨宗學會響應,我想在全世界大概有兩百個淨宗學會,應該有這個數字。每一個淨宗學會能夠有六十個人,六和敬,六十,六十個人真正發心斷惡修善,改過自新,轉迷為悟,認真來學習經典,先把三個根紮好,然後在經教裡頭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真正發心這樣的修學。一個淨宗學會六十個人,兩百個學會就一萬二千人,超過八千人。


 


我們以這個功德來迴向給全人類,迴向給我們居住的地球,肯定會有非常好的效果。真正明白橫豎萬法是一大緣起。


 


我們每天念佛迴向一定要記住,最後要迴向十方剎土微塵法界,不能把這個忘記,十方剎土微塵法界跟我們是一體。我們希望地球上的災難,大災難化成小災難,小災難就化成無災難。


 


佛法裡面講念力創造了世界、創造了宇宙,今天被量子科學家證明。這是稀有難逢的機緣,我們遇到了,希望大家發心。這個發心要從內心裡發,不能勉強。發心的認知還是在學習,所以教學比什麼都重要。


 


我們在湯池做實驗,雖然時間不長,湯池這個地方的風氣確實轉了,非常明顯,大家能看到的是,犯罪率降低,離婚率降低,人民和諧,人民懂禮了,真是在那裡看到禮義之邦。變得和諧,整個地方磁場不一樣,在三年當中,這個地方沒有災害。


 


最明顯的,剛好那個時候我還在,我住在實際禪寺講《華嚴經》,就是遇到四川大地震,汶川大地震。這個地震它波動的範圍確實很大,我們曉得的是,震央是在四川,北方河北有感到地震,山東有,江蘇有,江西這邊統統都有,安徽也有。可是我們廬江這個地方沒有測到,它這裡有測地震的一個站,沒有測到地震。所以那時人很奇怪,為什麼周邊都測到地震,這個地方沒測到?是不是量子科學家所講的,我們湯池小鎮有四萬八千人,回心轉意了,大家都想學好,不想做壞人了?同時我們在那邊也是講了一個月,講了一個多月的《華嚴經》,所以我們沒有測到地震。還有就是周邊有些小的災難,我們那個地區沒有。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。


 


原來講佛經,大家認為這是宗教、是迷信,現在量子力學也這麼個說法。我們老老實實去做,做總比不做的好。


 


二零一零年六月十九日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六十二集






淨空老和尚:把自己忘掉,落實六和敬


 



我告訴我們這些同學們,我們大家發心,真正要拯救這個災難,能不能?答案是肯定的。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真正如法的道場出現,咱們整個地球上的災難都沒有了。什麼道場?僧團。什麼叫僧?僧的意思是六和敬,裡頭有六個條件,這六樁事情都做到了。就是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行,這叫眾,這就是一個團體,遵守佛陀的教誨。


 


「見和同解」,這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說的建立共識。我們在一起修學的人,思想一致,見解是一致的,沒有矛盾、沒有對立,這是六和裡最重要的一個條件。


 


第二「戒和同修」,大家在一起一定要守規矩,規矩是什麼?規矩是戒律。


 


第三個是「身和同住」,我們住在一起。


 


「口和無諍」,大家是一團和氣,沒有爭論。


 


「意和同悅」,在一起修行、在一起生活歡歡喜喜,法喜充滿。


 


最後一條「利和同均」,也就是我們在物質生活上的待遇是平等的,沒有哪個人有優越的。


 


這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他僧團裡面有這麼簡單六個規矩,他的僧團很大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,人人都能夠遵守這六條。現在能出現這麼一個僧團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一切諸佛護念,一切天龍善神擁護,你這個地方不會有災難。


 


但是這樣的僧團,我在三十年前第一次,一九七七年到香港來講經,我遇到洗塵法師,我們非常投緣,很談得來,他也是香港佛教領袖之一,也早幾年都往生了。我就跟他談到這個問題,我說我們能不能發心,找五個出家人,志同道合,五比丘,我們來落實六和敬,來組這個僧團?他聽了很歡喜。我在台灣,他在香港。談得很歡喜,沒法子落實,不容易!現在道場,兩個人住在一起都吵架,那怎麼行?真能出現這個僧團,這一個地區災難就化解了。有沒有人肯真幹?


 


怎樣才能落實?做到無我就落實了,起心動念想別人,如果起心動念第一個念頭想自己就不能落實。


 


入佛門,頭一關破我執。見思煩惱裡面的見惑,五種,頭一個就是身見。認定這個身是我,一切都是為我身去著想,壞了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全起來了,怎麼能跟人家和合?


 


所以,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不再跟別人對立,不但不跟人對立,跟一切事不對立,跟天地萬物不對立,那叫破邊見。


 


然後再破成見,我們講某人成見很深,我以為怎樣;我以為怎樣,就不能修隨喜功德,就不能恆順眾生。必須把成見放下,你才能修隨喜功德,才能夠修恆順眾生,這才是入佛門的第一步,小乘是須陀洹,大乘是《華嚴經》上初信位的菩薩。


 


雖然才入門,那個功德就不可思議,所以一切諸佛護念,你是真的佛弟子,佛怎麼會不照顧你?龍天擁護,鬼神尊敬。這樣一個僧團出現,這個地方就有福了。有沒有四、五個人真肯幹?捨己為人,起心動念為釋迦如來正法久住,起心動念為這個世間一切苦難眾生,不要想自己,把自己忘掉,才能做到六和敬。


 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七集


 


這個世界人人都希望和平、都希望和諧,可是人人沒有認真去做和諧,和諧從哪裡做起?要從自己做起才行。希望別人跟我和,我不要跟他和,這行嗎?這能辦得到嗎?這做不到的事情。佛教導我們,教導的是所有的弟子們要修六和敬,要從自己做起。


 


六和敬第一條是理論的依據,「見和同解」,見和同解裡面最重要的是什麼?實在講,就是賢首國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前面的三段。宇宙從哪裡來的?星球從哪裡來的?萬物從哪裡來的?它跟我有什麼關係?這個東西搞清楚,我們的見解就相同,我們的看法就一致,見和同解要從這裡做基礎。


 


佛在大經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的,首先就幫助我們建立這個基礎,顯一體,顯示出來,遍法界虛空界整個宇宙跟我是一體,自性清淨圓明體。我們說整個宇宙跟我是一家,一家還是有距離,還有好多個別不同的分子,不是一家,是一體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十二集


 


 


 



 


淨空老和尚:空間和時間都是從一念出生的




 


空間跟時間在唯識裡都稱為不相應行法,抽象概念,沒有事實,從哪裡來的?都是從一念出生的。


 


宇宙從一念出生,現在的科學家慢慢對這個有興趣了,逐漸逐漸大家也都肯定了,宇宙是非常非常短暫的時間,一念出生的。現在量子力學講這個東西,愈講跟佛法愈接近。所以無量劫跟一念沒有區別。


 


無量劫是怎麼顯現的?是一念一念累積的,實際上只有一念,這是真的。有沒有過去?沒有。這一念有,有這一念,從一念裡面有過去、有現在、有未來。這一念如果要是斷掉、停止了,一念停止了,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了。


 


真的,就像我們看電影,我們在銀幕上看電影,我們知道銀幕上的畫面是一張一張獨立的幻燈片,在燈光之下的投影,一秒鐘它的速度二十四張,張張不一樣。你現在看的畫面,畫面就是現在這一張的影子。如果這個畫面斷了,也沒有過去,也沒有未來,都沒有了。因為有這一張,它繼續不斷在那邊連續的現相,你知道有過去,知道有未來,它是個幻相,它不是真的。

 



離開這一念,無量劫沒有了,哪來的無量劫!因為有一念才有無量劫,因為有無量劫才有這一念,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。

 


這一念那個力用不可思議,現在講功能,它的功能太大太大了,那一念。《還源觀》上給我們講「三種周遍」,一念!首先我們要知道,精神跟物質是一體的,這個觀念非常重要。整個宇宙是一體,我在宇宙裡頭,你也在宇宙裡頭,我們都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不但你我在這裡面,所有一切人物都在裡面,所有一切動物都在裡面,所有植物花草樹木也在裡面,山河大地也在裡面,包括無量的星球,還包括許多不同維次的空間,都在這一念裡面,這一念可不得了!


 


這三種周遍,第一個講「周遍法界」,這是什麼?能量、信息周遍法界。第二「出生無盡」,你能夠見得到的,你能夠聞得到的,你能夠接觸得到的,你能夠想像得到的,全在裡頭,無量無數無盡無邊際,就是那一念。


 


所以宇宙從一念當中生出來的,全是一個共同體。這一念斷了,什麼都沒有了,斷掉就回歸自性,用《百法明門》來說,回歸到無為法。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,有為法是阿賴耶為主,阿賴耶變的;轉八識成四智,就回歸到無為法。


 


四智是什麼?四智就是釋迦牟尼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講的智慧德相,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如來智慧德相就變成四智菩提,但這四智是什麼?隱而不顯,就是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所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所以它能生萬法。萬法回歸到自性,它不生萬法,那就是本自具足。


 


本自具足的時候是隱,你不能說它沒有,它什麼都不是,不能說它沒有;能生萬法的時候,顯,顯示出來了,顯示出來,你不能說它有,為什麼?剎那生滅,不是真的。


 


你一定要曉得,有就像電影銀幕上的畫面一樣,有沒有?有。是不是真有?不是真有。畫面上的現象跟自性沒有妨礙,自性是什麼?我們把銀幕比作自性,銀幕不礙現象的發揮,現象發揮不礙銀幕的如如不動,銀幕上真的什麼都沒有。


 


這什麼都沒有,要從畫面上看出銀幕上什麼都沒有,相是假的,銀幕是真的,真假在一起,真妄不二,妄不礙真,真不礙妄,沒有障礙,我們要學會這一點,這叫真修行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十集




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

淨空老和尚:現在的電視和網路是魔王的道場



 


六道從哪來的?自己造的。所以佛在經上講得好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又跟我們講「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」,相不但是包括我們的面相,包括我們身體健康狀況。為什麼有人身體健康、相貌好,有人相貌不好、身體不健康?念頭不一樣,這個念頭就叫善惡的念頭。


 


今天我們的社會動亂,每個人活在這個世間活得很辛苦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幾乎沒有例外的,普遍的現象就是沒有安全感,這個煩惱就嚴重了。這什麼原因?迷得太深了,迷得太重了,這是重病,不是輕病。所以人是三善道,現在好像我們這個人間不是善道,好像佛在經典裡面講的鬼道、魔道、地獄道,差不多了。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人道、天道也是有病,比較輕。但現在怎麼會搞這麼嚴重?這怎麼回事情?


 


不要說多,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,一九七七年,我在香港講經講了四個月,那個時候的香港很可愛,跟現在不一樣,差太遠了。現在人心浮氣躁,確實沒有安全感。那個時候這個現象沒有,生活當中他有樂趣,現在沒有樂,只有苦,沒有樂。愈往上面去推,社會就愈安定,縱然物質生活比較清苦,他有樂趣。原因在哪裡?原因是過去有人教。教什麼?教倫理、教道德、教因果,所以他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善多惡少,道理在此地。


 


現在沒人教了,沒有善人教了,沒有好人教了,可是還是有人教你,誰教你?魔王波旬。魔王波旬今天掌握著全球的教化的權,掌在他手上。他來找過我,問我沒有得到他的同意,侵犯他的道場。我當時不懂,我說我沒有侵犯你的道場。他也沒有辯解。以後我忽然想到了,他的道場是什麼?電視、網路、衛星是他的道場。這些年來,我們用講經,我們也有一個衛星電視台,也有網路,就侵犯他的道場。原來電視、衛星、網路是他一手包了。他教什麼?教暴力、教色情、教殺盜淫妄,我才懂得。


 


小乘裡面有降魔,大乘裡頭沒有,為什麼?魔也是佛,他有佛性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只是他貢高我慢,好勝心太強。所以我也給他立個牌位,把他當菩薩看待。的確,當年沒有跟他商量,我們就搞電視、搞網路。所以現在誰在教?電視在教,網路在教,把人全教壞了。


 


這裡頭的因素非常複雜,不能怪任何一個人,我們也不能責怪波旬。而是什麼?而是世世代代我們太大意,沒有把普世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掌握住,我們疏忽了,太大意了。過去的一個世紀,一百年當中,一代不如一代,到今天,整個崩潰了。就好像江河的堤防一樣,幾千年來古人這個堤防守住了,有一點點漏洞,趕快要補,從清朝滅亡之後,民國成立,疏忽了,到現在幾乎是整個崩裂了。


 


現象呢?對每個人來講,就是許許多多的疾病,特別是這些傳染病,我們身心要受苦。居住的環境呢?現在大家所說的自然災害,地震很頻繁,火山爆發,嚴重的海嘯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4集


 



 



淨空老和尚:災難的預言真的會發生嗎?


 


古今的預言,還有科學家提出的數據在判斷,大家都關心這個災難,到底是有還是沒有?


 


我說:在佛法裡面所講的,任何預言提出來都是不確定的,可能有也可能沒有,佛法的回答絕不是模稜兩可,它有道理,跟量子力學裡頭道理是相同的,因為人的念頭是剎那剎那在變。預言家他那個時候所說的話,是他那個時候所看的這個地球上居民的那個心態,造成一個什麼樣的環境,但是他要一個轉變,轉變就沒有了。


 


好像你走路一樣,到一個三叉路口,那一條路很不好走,有災難,有豺狼虎豹,你走到這個地方,突然想起來我從這邊走,那不是馬上就變掉了嗎?這就不確定。如果你還循著這一條路走,那可能就有災難。


 


這些災難怎麼形成的?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、五欲六塵,搞這個東西。我們中國古人常講的,這個人做人不忠、不孝、不仁、不義,那他就是走絕路,肯定災難就發生。


 


如果看到眼前這個災難的時候,馬上就回頭,就覺悟到我不能再做壞事,再不能有惡念頭,那個念頭一轉的時候,它就沒有了。


 


所以很多預言,有,很準確的,現前了,還有很多講的沒有了,它不是沒有,它是你念頭改的。


 


所以那個禱告它有起作用,在禱告的時候他念頭都是正的,它不是邪的,所以他有能力把這個災難讓它終止不發生。但是我們常講它治標不治本,禱告時間很短,禱告完之後惡念頭又生了,所以那個境界它又現前,就這麼個道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0集







淨空老和尚:我們過去生生世世修了這麼多次,為什麼都沒成就?


 


我們有理由相信,我們在一起學習的同修,電視機面前、網路面前,歡喜來學習這個,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善根福德因緣。


 


以前修了這麼多次,為什麼都沒有往生、沒有成就?兩個原因,一個是情執放不下,第二個是所知障,研究放不下,總是打破沙鍋問到底。以為你知道了,沒錯,你知道是常識,現在人叫佛學,因為你沒有學佛,所以西方淨土沒分,學佛就有分。


 


所以我們要真學佛,不要搞佛學,對於如來世尊所說的一切法,字字句句都是自性流露,深信不疑,這個人有福,這個人有定功,定是福。定久了,你那些煩惱習氣,你不想放下自然沒有了,你在定中自然就沒有,悟門就開了。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悟門開不了,往生到極樂世界肯定悟門開了,大徹大悟,這都是事實真相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3集



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

淨空老和尚:阿彌陀佛就像慈母一樣,天天念著我們回家

br>



 


如果對這個世間,虛幻的這個世界,你捨不得離開,你就沒有法子,你要繼續去搞六道輪迴。真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再想搞六道輪迴,雖然現在身還在六道裡面,我們念念的信息阿彌陀佛接收到,才動念頭就周遍法界,阿彌陀佛怎麼會不曉得!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都知道。


 


你立下這個弘願,願生淨土,願成佛道,願度眾生。願度眾生,這一願非常重要,因為這一願才是真正的大乘,大乘不為自己,自己成就為什麼?自己成就為眾生。我們修行,為一切苦難眾生而修,不為自己,所以能精進不懈怠,沒有自己。


 


為諸佛如來,為什麼要為他?諸佛如來念念念眾生,也包括我在當中,我要怎樣報他的恩?怎樣不辜負他的期望?那就是生到極樂世界。


 


佛看到歡迎你,你終於回來了,你在外頭流浪,六道流浪辛辛苦苦,這次你能回來,太好了。《大勢至圓通章》裡面所說,形容「如母憶子」,阿彌陀佛就像個慈母一樣,天天念著我們,我們真的發心回家,歡喜。這一歡喜,佛光加持你,寶香加持你,從來沒有中斷過的,自性法爾如是就不可能有中斷。我們真正明白,你說得多大的安慰!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3集








淨空老和尚:與蚊子菩薩溝通



 


 


淨空老和尚:與蚊子菩薩溝通


 


我們要不要愛護眾生?要愛護,決定不能殺害眾生,你愛他,他也愛你。我昨天從馬來西亞回來,晚上房間裡面有一隻蚊子,我就趕快跟牠溝通,我說「蚊子菩薩,你從哪裡進來的,我不知道,你還從那個地方出去。」我跟牠溝通之後,我自己看我讀的書,可是第二天早晨起來蚊子不見了,就是今天早晨,半夜睡覺的時候也看不到牠,不曉得到哪去了。決定不能動念頭殺牠,這不可以,牠很可愛、很聽話,一溝通牠自己就走了,我們門窗都關著,不曉得牠從哪裡出去的。


連花草樹木,我們都跟它溝通,我們在澳洲院子很大,所以種個大菜園,我們對於這些花草樹木,裡面有很多水果,種了有三十多種不同的水果,跟這些樹木花草。我們對它禮敬、對它讚歎,要對它供養,照顧很周到,草特別綠,花特別香,果特別甜。小鳥要吃,小蟲也要吃菜,小鳥要吃樹上的水果,我們跟小鳥也約法,指定幾棵樹,那幾棵樹是供養你們,我們照顧都很周到,你到那邊去吃。真聽話,好鄰居和睦相處,互相尊重。菜園裡面的小蟲,這個我們做了十年,我們劃一個小區專門供養小蟲的,牠們吃菜到那邊去吃。所以我們不必再加別的方法去防護,用不著。你看農夫種的水果樹,水果長大都用個小袋子把它包起來,我們不需要,為什麼?蟲不會到那裡吃。我們一部分供養牠,牠也尊重我們,牠要留一部分給我們。


 


統統有靈性,山河大地有靈性,確實有山神、有土地神,所以對山河大地要愛護,不能隨意破壞。佛家《戒經》對出家人說,「清淨比丘不踏生草」,這草長得很活潑,你要走近路,你去踐踏它,這是對它不尊重。有路一定要繞路走,除非是緊急狀況不得已,可以,不是緊急一定要遵循規矩。這是禮敬諸佛,花草樹木都是諸佛,山河大地都是諸佛。我們只有真正明白,才曉得自己應該怎麼做法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3集


 




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

淨空老和尚:為一切眾生做再大的好事,心裡也不能有絲毫成就感


 


佛教學,把你教了你也成佛,佛不居功,「你要感謝我,你看我成就了你」,佛沒有說這個話,為什麼?你本來是佛。你成功了,佛心裡痕跡都不著,他保持清淨平等覺,毫不受影響,這是真的,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


 


我們對這個社會,對一切眾生做最大的貢獻,做再多的好事,心地要清淨,不能有絲毫痕跡,叫「三輪體空」,這就對了。


 


如果你自己有成就感,你是凡夫,是做了很多好事,你脫不了六道輪迴,你還要在三善道受報。為什麼?你心裡頭有,你有這個業因,當然受果報。佛菩薩不受果報,他做再多的好事,心裡沒有,乾乾淨淨的,所以他不受報。這個道理要懂,你要是不懂,還著這些相的話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那就錯了。


 


人做再多的壞事也不是真的,是他迷惑顛倒,幹錯了事情。他心裡面有,有這些念頭,他在六道裡頭三惡道受報。如果他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,果報就沒有,他超越六道輪迴了。


 


所以我們對這個世間大眾,他行善也好,他作惡也好,行善我們讚歎他;他作惡,我們看到了決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壞了。我們的心本來是善心、清淨心,把他那些惡念、惡行裝在我們心裡面,我們的心豈不變成他的垃圾桶了嗎?我們的心不就變壞了嗎?那你就大錯特錯了!


 


應該怎麼樣?應該要學習像佛菩薩一樣,看得清清楚楚,心裡不落痕跡,乾乾淨淨,根本就沒這回事情。也不可以放在口裡常常談「他做什麼」,那就錯了,那不是他造業,是我們自己在造口業,與他不相干。


 


各人造各人受,我們不要被他所轉,他影響我們了,錯了,不可以。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經題上這五個字太好了,這叫真學佛。今天大家都盼望著、都期待著和諧,和諧要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1集




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

淨空老和尚:接觸六塵境界 -離心意識,如鏡子照物,不落痕跡


 


交光大師在《楞嚴經正脈》裡面就講,那是講高層次的修行人,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沒辦法,達不到那個境界,他說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教導這些大眾,那個層次都相當高,教他們什麼?「捨識用根」,那就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。


 


捨識是什麼?不用阿賴耶。不用阿賴耶,眼能不能見?能見,那是什麼見?見性見;耳朵能不能聽?能聽,聞性聞,不是耳識、不是眼識。這就是什麼?離心意識。禪宗裡面最講究這個離,他為什麼參禪能開悟?就是他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,他不用心意識,這個高,這能開悟、能見性。


 


首先我們要問,心意識是什麼?心是落印象意是執著識是分別;換句話說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嘗味、身體的接觸、意裡面的知,統統不用,那就變成什麼?完全是直接的,而沒有間接的。


 


不用分別就是不用第六識,沒有執著就是不用第七識,不落印象就是不用阿賴耶識,這是什麼情形?這像鏡子照外面的東西一樣,不落痕跡。這是什麼?法身菩薩才有這個本事,這是法身菩薩境界。


 


交光大師提倡的「捨識用根」,非常符合《楞嚴經》的教義。《楞嚴》不是對一般人說的,是對哪些人說的?將要開悟還沒有開悟,他已經達到開悟邊緣那個境界,用這個方法向上一提升,他就入門,就入《華嚴》境界。


 


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也知道這個方法,我們真修行,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盡量少用分別執著,這叫真功夫。你才能夠真正把你本來的,你的真心,你的真心是清淨的,從來沒有染污的,我們這個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,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悟的心,清淨平等覺你才能恢復。


 


恢復到清淨心,你就是阿羅漢;恢復到平等心,你就是菩薩;恢復到大覺,你就成佛。清淨心,是四聖法界裡面聲聞、緣覺證得的;平等心,還是四聖法界菩薩、佛證得的;覺呢?覺就出了十法界,圓教初住以上,那是真佛不是假佛。


 


所以真修行,無論修哪個法門,那是方法、門道不一樣,八萬四千無量無邊,理是一個,決定不能搞分別執著。你只要有執著就有六道,六道怎麼來的?六道是執著變現出來的。所以你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,佛教我們隨緣,不要攀緣,隨緣就是不執著,什麼都好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點都不糊塗,真實智慧,明瞭。


 


明瞭而沒有分別執著,這是阿羅漢、這是菩薩。如果你阿賴耶也不用了,心裡面痕跡都不著,那他成佛了,他比菩薩高多了,菩薩還不到這個程度。這在法相宗裡面叫捨識用根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集


 





 


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

淨空老和尚 :學佛如果沒有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,那就白學了!



 


自己這一生能夠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,就像方老師為我介紹的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我們要沒有得到最高的享受,那你叫白學了。


 


最高的享受,不是有財富,不是有地位,與這個絲毫不相關。最高的享受是什麼?快樂!一天到晚歡歡喜喜,佛家講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你這一生沒白過。快樂從哪裡來的?不是外面刺激來的,是從內裡面發出來的,像泉水一樣,從內心裡頭往外面湧,叫法喜充滿。


 


儒家有,道家也有,你看儒家《論語》頭一句話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那個悅是喜悅。孔子有個最得意的門生,顏回。顏回沒有地位,貧民,沒有財富,學生當中物質環境最差的,簞食瓢飲,過這樣的生活。簞是吃飯連飯碗都沒有,用什麼?用竹子編一個簍做飯碗;喝水沒有水杯,沒有杯子,用葫蘆瓢,瓢飲。那樣的生活,夫子說得很好,要給別人,沒有人能夠受得了,可是在顏回?顏回一天到晚歡喜,「回也不改其樂」,學生當中最快樂的是顏回。他樂什麼?把聖賢人所教的那些理論他明白了,教誨他都落實,他都做到了,他怎麼會不快樂?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能跟五常五倫、四維八德相應,你說他能不快樂嗎?


 


世間人縱然有很高的地位,有很多的財富,不快樂!生活得很痛苦。現在的人大富長者,我也遇到不少,有億萬財富的,晚上不吃安眠藥不能睡覺,你說他多苦,他哪有我這麼自在!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4集





淨空老和尚:把別人的過錯放心上,自己的清淨心就成為別人的垃圾桶


 


我們的心要好,一個不善的念頭也周遍法界,別以為沒人曉得,知道的人太多太多了,沒有一個不知道。所以不能有不善的念頭,不能有不善的言語,不能有不善的行為,自己要認真修。


 


看到別人不善,不要放在心上,不要批評,不要放在口上,為什麼?保持自己的清淨心。你要是放在心上,你的心不清淨了,變成一切不善的垃圾桶,你願意這樣做嗎?把自己的清淨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,天天找別人的麻煩,找別人的過錯,一動念、一開口全裝進去,裝得太多,裝得太滿,所以現在想恢復清淨難!其實呢?其實它全是虛妄的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3集




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

淨空老和尚的養生之道


   淨空老和尚的養生之道


 


最近這十幾年,我參加過許多國際會議,這些會友們對我也很恭敬,幾乎都問一個同樣的問題,問我用什麼方法來保養身體?我說什麼都沒有,什麼補品我都不吃,生活很簡單,素食,而且吃得很少。怎麼保養的?清淨心。


 


我的思想很單純,每天除了讀經,讀聖人的東西之外,其他的都放下了。幾十年不看電視,不聽廣播,不看報紙,不看雜誌,為什麼?那些是魔,造成一個像網一樣,他有能力製造,我也有能力拒絕,不受他的誘惑。我們天天接觸的大乘經教,跟諸佛菩薩做朋友,跟諸佛菩薩交流,你心才能清淨。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邊都不沾,多快樂,多自在!這個就是我養生之道。


 


學了佛法之後,大乘經典是理論的依據,只要心行能夠跟清淨平等覺相應就正確了,這是諸佛菩薩養生之道。這樣的存心,然後老師教導我們看破放下,看破是明瞭,對於宇宙萬有性相理事因果明瞭,要看破;明瞭之後,你當然就放下,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。


 


善中之善的一個念頭,淨中之淨,純中之純,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。時時刻刻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你平安了,在佛法講你就得度,這是外國宗教講你得救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
 


所以意念主宰一切,意念是在自己,不在別人。自己主宰一切,主宰自己身心健康、家庭美滿、事業順利、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,全在你的意念。這是經上常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《華嚴經》上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心是真心,就是自性。


 


遍法界虛空界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,誰的自性?自己的自性。自己的自性跟別人的自性是一個性,跟諸佛如來也是一個性,跟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一個性,跟山河大地、自然現象都是一個性,所以它通的。你真的見性,全通了,你才曉得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。覺悟了,你能轉境界,不被境界轉,你才能得大自在。


 


要不被境界轉,你首先要曉得,把假的統統放下,把真的掌握住。真的是自性、是性德,你能把這個掌握住,這個裡頭有真樂。古人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,說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,世間是什麼?人間天上,那種快樂,那種滋味,比不上法味。法是什麼?法是自性,自性裡有!


 


自性雖然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,惠能大師給我們透了信息,「本自具足」,它具足什麼?釋迦牟尼佛在《華嚴經》上給我們說出來了,他說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就是具足的內容。具足什麼?無量智慧,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,本有的,無量智慧;德行,無量的德能,德能包括才藝;末後一個相好,相好就是世間人講的福報,都是圓滿的,絲毫欠缺沒有。只要你能把障礙除掉、放下,自性的智慧德能它就現前。這是真正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的根源,他能不樂嗎?


 


佛法所標榜的,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他不是教你受苦的,是教你離苦得樂的。世間人以為名聞利養樂,五欲六塵樂,佛告訴我們,那些樂是什麼?是吸毒,打嗎啡,是那種樂,你要付出多少代價!


 


佛給我們講的樂是自性裡面透露出來的智慧德相,是自然的、永恆的,再跟諸位說,那是不生不滅的。虛妄的、假的要捨棄,你把永恆、真的找回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54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