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開示:智者大師五品真修



五品是天台家講的五品位,五品位是帶業往生,生凡聖同居土。當年,這唐朝初年智者大師圓寂的時候,他是修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用的是十六觀,修這個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弟子們問他老人家的品位,他說「他是五品位往生。」非常謙虛,意思就說了,我們能夠五品位往生那就很不錯了。也有很多人說,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,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,這個傳說日本、韓國都相信,我到日本去問日本出家人,他們都說自古相傳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佛菩薩到世間跟我們做種種示現,給我們做榜樣,根性不相同,時代不相同,風氣不一樣,所以佛沒有定法可說。佛菩薩所說的自在圓融,契機、契理,這個非常重要。我們如果不懂這個道理,拿著佛法也會害人,佛說的,沒錯,佛是為誰說的?什麼時候說的?為什麼人說的?佛如果生在今天,佛會怎麼說?這個要懂。這要是不懂的話,你用佛法也會誤了很多眾生。


 


所以佛法一定要開智慧,開智慧一定要煩惱輕,我們煩惱斷不掉,要煩惱輕可以做得到,沒有很嚴重的。貪心才一動,第二個念頭是不應該,就收回來了,瞋恚發脾氣不好,脾氣上來,一想這個東西對身體傷害很重,是地獄的因,就算了,原諒別人也不傷害自己。所以煩惱一現前,馬上自己就覺知、覺察到,就能把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方法,能用得上,這就算不錯了。這個不動,最重要就是心不動,再說得淺顯一點、明白一點就情緒不動,在順境、善緣不動貪心,自己能控住;在逆境、惡緣,很不好的環境不生瞋恚。換句話說,無論在什麼時候、在什麼境界當中,都能保持自己的心情平和,這就叫安,就叫安忍。我們學這個經,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,那就是我們修行的目標、修學的宗旨。如果心不平靜,我們就錯了,不平等就錯了。常常想到心地的清淨平等,與清淨平等相應,就是與道相應。


 


五品真修,不能中斷,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,第一個「隨喜」,也就是說,在日常生活當中,不要執著自己的成見,能夠隨順別人,最好是放棄自己的成見。但是隨順裡頭要有智慧,它是善的、好事隨順;它是惡事、不是好事,我們可以不隨順。他要是堅持,我們就離開,不參與就好了,也不必去批評他。中國古聖先賢,《論語》裡面說得好,「成事不說」,不管是好事、是壞事,特別是壞事他已經做成功了,不要再說了;「遂事不諫」,事情雖然還沒做成功,肯定他會做成功的,你就不必勸告;「既往不咎」,已經過去了,不要再放在心上,不必再追究,你看看寬宏大量。饒恕別人,不跟任何人結冤仇,要用德行去感化人,這是佛菩薩。決定不以自己的勢力、財富、聰明智慧,都不可以;用道德、用謙卑、用真誠去感化別人,懂得隨喜好!


 


第二個「讀誦」,讀誦不是廣學多聞,而是什麼?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修淨土的,我們讀誦只限於淨土五經一論裡頭,只限於一種,不要多。或者事情繁忙,應酬很多,那我們早晨早一點起來,讀一部《無量壽經》;晚上可能應酬多,晚課的時候就讀一部《阿彌陀經》,《阿彌陀經》短,這樣也行。如果你退休,你不繁忙了,讀誦的時間愈長愈好,早晨讀兩部經,《無量壽經》,晚上讀一部,這個好。多讀經是什麼?對極樂世界熟悉這很重要,極樂世界熟悉了,對極樂世界就生起感情,就真想去。為什麼有些人提起極樂世界,還沒有往生的念頭?他對極樂世界不認識,他要真認識的話不會有這個事情,太陌生了。對這個世界太熟悉,極樂世界太生疏,所以他對這個地方有情執,對極樂世界沒有。我們現在就聽古人的話,祖師大德教給我們一個方法,把熟處轉生,把生處轉熟,這是個好辦法。生處轉熟,那就是必須《無量壽經》要多讀,每天當然能讀十遍是最好的。讀熟了之後,讀一部大概五十分鐘,讀十部經應該八個多小時就差不多,所以這不是做不到的。讀經之外就念佛,佛號念得愈多愈好。每天如真修淨土,每天至少要十個小時,才能把生處轉熟、熟處轉生。對於我們居住的娑婆世界,愈來愈生疏這個好,極樂世界愈來愈熟悉,就是用讀誦的方法。


 


「說法」,這個說法,遇到人談話的時候,所謂是三句不離本行,就勸人修淨土,就勸人念佛。無論在什麼時候,無論在什麼場所,一個人、兩個人、多數人都可以;不是講登壇講經說法,不是這個意思。念念都希望幫助別人認識淨土、認識極樂世界、求生淨土,得有這種心。


 


「兼行六度」,是隨時隨地遇到就做;「正行六度」,這是把六度擺在功課裡頭,必修課。


 


早年應該是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國,遇到黃念祖老居士,老居士告訴我,夏蓮老就是會集這部經的,他的老師,當年這是民國初年,提倡淨宗學會,只是提倡名字喊出來了,沒成立。現前大陸的環境,要成立淨宗學會有困難,他就勸我在海外建立,我聽了也很歡喜。所以我們第一個淨宗學會,是在溫哥華成立的,加拿大淨宗學會,那個時候是一些台灣的華僑請我去講經,在那裡成立第一個。以後從加拿大回到美國住在舊金山,在舊金山一個小鎮,庫柏提諾小鎮,這個小鎮很有名,一般人稱它作矽谷,我在那個地方住也買了房子。所以就在那個地方成立美國淨宗學會,會長是楊一華,現在這個會還在。洛杉磯成立,每年都到美國各地巡迴講經,所以美國、加拿大,我住在美國的時候大概有三十多個會,很難得。


 


既然成立淨宗學會了,我寫了個緣起,提出我們淨宗修學五門功課,這必修的功課,就跟這個五品的意思差不多。第一門,淨業三福,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的,這是世尊對淨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。它的內容不僅是淨宗,可以說是各宗各派,八萬四千法門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,離開這個原則就不是佛法。


 


三條十一句,第一條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這第一條;第二條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;第三條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。佛在後面說得很清楚,這個三福是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」,你看看這個話說得多重。三世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修行人成菩薩、成佛這是根,正因;那你要不依這個三福的話,就不會成就。頭一個「孝養父母」,不孝,人就完了,在道家講不孝父母的都是三途,果報是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在三途。怎麼個孝法現在沒人知道,自己做了不孝的罪,將來墮落三途,這糊裡糊塗墮到那裡去,冤枉,這沒人教。所以在最近這十幾年,我們特別提出《弟子規》,孝親尊師就學《弟子規》,《弟子規》做到,孝親尊師做到了。「慈心不殺」,我們學《太上感應篇》,因果教育,真的殺人償命,欠債還錢,你懂得這個道理,懂得因果,起心動念都不敢做非法的事情。最後一句「修十善業」。所以這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,我們是從淨業三福第一條的教誨裡面,選出來的。


 


所以頭一個修學的,就是根本的根本是《弟子規》,第二個《感應篇》,第三個《十善業道》。今天為什麼學佛十善業道都做不到?他沒有《弟子規》、沒有《感應篇》,《十善業》就做不到。古時候不說遠,一、二百年前在中國這塊大地,歷朝歷代修學佛法的人根都好,三個根都有。倫理教育、因果教育,家庭教育就把他培養好,從小就教好,學佛的時候,他再學《十善業道》,是輕而易舉的,五戒十善提出來,哪個人做不到!現在不行,現在在家學佛《十善業道》做不到,出家學佛《沙彌律儀》做不到,所以全都是假的不是真的。要真學佛,真能做到,佛教有救了,社會有救了,地球有救了,你說它影響多大。淨業三福第一福做不到,第二就沒有分,第一不是出家人的,第一是世間法,「孝親尊師、慈心不殺、修十善業」,這是世間法。佛法是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,世間法,人都做不好,你怎麼能作佛?哪有這個道理?世間法能做到,佛才稱你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你有資格學佛。


 


你不具備這個條件,佛法跟你沒分,你怎麼學都學不好,沒根。那你所學的是佛學常識,我們今天講是知識,聰明智慧的人,在佛教經典裡面,學一些佛教知識,戒定慧三學他完全沒有,所以他不是學佛的人。用今天的話,他是佛門的學者,把佛教當作一種世間學術來研究這種人,佛法裡面真實的利益,他完全得不到,他不能了解,他不能契入。有前面,前面第一條修好了,有這個根了,才能夠接受三皈五戒、菩薩戒,出家的是比丘戒、沙彌戒,才能夠真正學得好。所以現在我們根壞掉了,沒有根,我們明白了,不補習,不從這上下功夫,那就沒有辦法。念佛往生,必須要靠過去生中的善根,為什麼?這一生我們善根太薄太薄了。一定要靠宿世、累世的善根福德,在這一世的時候,遇緣成熟了這才能往生。這就是這個大時代裡頭,念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很少,原因在此地不能不知道。有前面這兩個,後面第三個是大乘,大乘的根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」。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,善有善果、惡有惡報,這是普通的因果,人人都知道。那菩薩裡面的因果是什麼?實實在在講這個話是出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,是淨宗的經論,「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」。這很多菩薩都不知道,菩薩要知道了,馬上歸到淨土法門裡面來,他一生就成就了,那太快了,不要轉那麼大的彎路。無論修學哪個法門、哪個宗派,只要把功德迴向給淨土,沒有一個不能往生。這我們在這個經上後面會講到,淨宗法門太大太大了,無一不包容。不是修淨宗的,只是修學大乘,因為它大乘法,只是修學大乘的無論哪個法門,迴向統統能得阿彌陀佛的加持,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。這淨業三福裡第一個科目,必須要學的。


 


第二個是六和敬,無論是居士團體、出家人團體,一個小道場總有些人大家一定要和睦相處。真正一個六和敬的僧團出現,佛經裡頭講得好,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保佑。我們這個道場,在這個地方十年了,表面看是不錯,實際上呢?我們的道場六和敬沒做到,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、他自己的做法,不合作。這個道場,四眾同學如果能夠真修六和敬,這個道場就很殊勝,就很如法。修六和敬一定是捨己為人,如果樣樣都是自私自利,把自己擺在第一,別人擺在第二、第三,六和是永遠做不到。我每天講經講這麼多年,這個光碟、錄像帶都在此地,沒聽懂,為什麼沒聽懂?他沒放下。所以我學佛我的經驗也常常講給大家聽,可以給大家做參考。我跟出家人見面頭一天,第一次跟章嘉大師見面,我向章嘉大師請示,我說「我知道佛門殊勝,佛門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能契入?」他教我六個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,就契入了。」我向他請教,「從哪裡下手?」他告訴我,「布施,三種布施是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你得的果報是財用不缺乏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。」這是我跟出家人接觸第一天他傳給我的,我真幹,學著什麼?放棄自己的成見。我這個人從小成見就很深,主觀觀念特強,一般人跟我辯論,很少能勝過我的。我學佛慢慢的才把這個毛病改過來,能夠聽別人的,不再給人找麻煩,不跟人抬槓。才曉得過去行為錯誤,言語當中、態度當中得罪很多人,自己不知道。學佛這些毛病要不改的話,你法緣斷絕了,障礙你的善法,障礙你的智慧,障礙你修學的成就。


 


換句話說,這些毛病不改掉,你這一生的結果,還是搞六道凡夫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這是多麼悲慘的一個事情。為什麼聽經聽不懂?誠敬心沒有。印光大師講的我也常常提醒大家,但是大家不覺悟,提不醒。印祖常講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今天我們大家對於經教的誠敬心生不起來,對什麼誠敬心能生起來?對名利。心裡頭只有名利,名聞利養,對教沒有誠敬,對道德沒有誠敬,對倫理沒有誠敬,對一切都沒有誠敬。只是對名聞利養這就完了,名聞利養放不下,學佛是墮三惡道、墮地獄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自己晚上睡覺之前好好想想,我這一生走的是哪一條路?佛講的十法界,我走的是佛法界、是菩薩法界,還是人天法界,還是地獄、餓鬼法界?經典不熟悉,前面我們所學的位次不清楚,自己確實不知道在學什麼,自以為在學佛,其實全都錯了。我學佛,確實跟章嘉大師三年沒有白跟,我要不跟他三年的話,問題就很多。我的佛學基礎他老人家奠定的,叫我學釋迦牟尼佛,叫我不能離開經教。遇到李老師,李老師更進一步,在經教裡頭一定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不能學得太多,不能學太雜,學太多、太雜,安忍就沒有了。所以修行人,頭一個就是心要清淨,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,不受外面環境影響,不受外面誘惑,就叫安忍;禁不起誘惑,會受外面境界影響,你就不會成功。


 


我們修行的五個科目裡面,頭一個是淨業三福,第二個就是六和敬,我們在團體當中把人處好,希望這個團體,是個清淨和睦的僧團,不破壞僧團。我們要不合作,我們就在僧團裡頭破和合僧,破和合僧的罪,你們在戒律裡面去查,阿鼻地獄,這是五逆罪的一條。五逆罪五種,殺父親、殺母親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。我在這個僧團,我不修六和敬,就是破壞僧團。和合沒有別的,處處忍讓修忍辱波羅蜜,行行尊重別人,自己學謙卑,真有用。


 


《影塵回憶錄》裡,給我們講了個小故事,修無法師在黑龍江哈爾濱極樂寺,極樂寺剛剛建成的時候。極樂寺是倓虛法師建的,倓虛法師很難得,東北這些大的寺廟全是他老人家建的,這跟東北特別有緣分。寺建成了他是方丈,他請他的老師諦閑老和尚傳一堂戒,做個大法會傳戒。傳戒需要許多義工,當時修無師來報名參加戒壇的義工,他的職務,分配的職務是照顧病患。受戒期間,像傷風感冒這些小病,他專門來照顧這些人。去了沒幾天他就告假,老和尚有修養隨喜,可是當家師定西法師就沒有老和尚的修養,責備他,「你看你發心,這出家人怎麼沒有長遠心,來了幾天就要走了。」教訓他,他就說了,告訴兩位法師: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,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。這兩個老和尚一聽,這個不容易,難得,預知時至,「真的嗎?什麼時候?」「不出十天,請常住給他準備兩百斤劈柴,準備火化。」都答應給他準備了,到第二天又見老和尚,「老和尚,我明天就要走了。」趕緊替他預備,他真走了。


 


修無法師不認識字,沒有出家之前是泥水匠,這個人老實、隨喜,非常隨和。在大眾裡面人家都歡喜他,叫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,從來不拒絕的,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統統他幹,無怨無悔。他也不懂得什麼修行,念經都不會,就念阿彌陀佛,你看看走的時候走得那麼瀟灑,預知時至。要求常住派幾個人送他往生,到第二天真的盤腿坐在床上,大家念佛念了一會,他就告訴大家:「佛來接引我了。」這些人都還找他,你得留個偈子,留幾首詩給我們做紀念。他說,我是老粗出身,也不會作偈子也不會作詩,不過我有一句話留著給你們做紀念:「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。」就留這麼一句話,極樂寺第一個往生的,諦閑老和尚對他非常讚歎,認為他是出家人最好的榜樣,他做到什麼?持戒吃苦。釋迦牟尼佛說「以戒為師、以苦為師」,他做到了,老實念佛,除念佛之外,除為常住服務之外沒有念頭,心清淨。


 


所以第二個是六和敬,第三個是戒定慧三學,第四個科目是六度,第五個科目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所以這很好記。我們提出來,希望修淨土的同學們,我們淨宗道場無論在家、出家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都要與這五個科目相應,真正淨宗學人。如果說是只掛名,這五個科目都做不到,那因果各人承當。真修行人好壞都不批評,只是一味真誠恭敬,各人因果各人承當。


 


那我們這個經天天講,講得這麼起勁,沒人學講什麼?有,鬼神在學,我知道鬼神在聽,他們聽得很認真,他們真幹,往生的不少,生天的也很多。大乘經教冥陽兩利,我們講堂旁邊供的這些牌位,他們的聽眾密密麻麻,我就不能不講了。這也是這麼多年來講經,講經的興趣沒衰,原因在此地。偶爾有時候他們也來找我,所以我了解他們。這就是兼行。正行就排上課程,大家一同來學習,看我們當前的環境哪一個最需要。我們在這段期間當中,一個星期,佛家講七天,一七、二七、三七或者是七七,這七七專門著重在修布施,因為我們放不下。再底下一個七七的時候,我們專門來修持戒,特別提醒、特別加強,這就屬於正行,正助雙修。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42集


 




 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