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放不下自私自利,無論再精進努力,菩提道上也寸步難行



 


我在這麼多年當中,常常勸導大家,修淨土、學大乘務必要放下自私自利。為什麼?有這個念頭菩提道上是寸步難行,無論你怎麼樣的精進努力,你是原地踏步,你沒有向外邁出一步,這要懂。


 


這個自私自利是多麼害人,頭一個要放下這個,要放下名聞利養,要放下五欲六塵,對名利、對財色名食睡、色聲香味觸法真放下了,不再控制、不再佔有,心稍稍向著清淨的方向去走了。還得放下貪瞋痴慢,這很難放下的,放下貪瞋痴慢,不容易放下,但是要把它淡化,這是不是初信位?不是的。這是什麼位次?這叫初果向,你向著這個方向。


 


怎麼叫初果?也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初信位的菩薩,五種見惑斷了你就證得。


 


第一個就是身見,決定不再執著身是我,我常說了,身不是我它是什麼?是我所有的,這是身見,記住,還有我所有的。


 


放下了邊見,邊見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,對立,別人跟我對立,我不跟人對立了,對立的念頭沒有了。諸位要曉得,人在世間煩惱無量無邊,煩惱的根在哪裡?就在對立。這把煩惱的根拔掉了,跟一切人不對立,跟一切法不對立,跟一切萬物不對立了。


 


對立是錯誤的,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一體怎麼對立!你細心去思惟,在我們這個身體上,眼睛是個器官,耳朵是個器官,不一樣。身體裡面五臟六腑各有各的功能,心臟不是肝臟,肝臟不是腎臟,我們想想,它們有沒有對立?眼睛跟耳朵有沒有對立?耳朵跟鼻子有沒有對立?心肝脾肺腎有沒有對立?沒對立,沒有對立這就健康的。為什麼?那是一體。如果一對立,誰都不服誰,這五臟六腑不就打架了嗎?打架是什麼狀況?打架就是生病,病到嚴重就死亡,死亡就是同歸於盡,不如此嗎?一個道理!


 


我們居住在這個地球上,就不能把這個地球看成一體。有沒有人把地球看成一體?有,太古的時候,那個時候的人看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,祥和。在中國歷史上記載,堯王、舜王、大禹,他們心念當中宇宙萬物跟自己是一體。所以後人尊稱他們為聖人,他沒有自私自利,沒有名聞利養,沒有貪瞋痴慢。我們讀史書上記載,周文王是一國之君,日常生活他吃的、穿的、居住的,跟一般平民完全相同,沒有兩樣,這真平等,本來是平等的,沒有特殊。典籍記載,我們相信那不是假的。


 


不平等怎麼造成的?從自私自利造成的。自私自利裡面有不平等的種子,這個只有佛法說到,這個種子就是末那識。你看末那裡頭,四大煩惱常相隨,第一個就是我見,就執著身是我,這是末那起的作用。除了身見之外,跟著身見同時起來的貪瞋痴,它的名字,第一個叫我見;第二個叫我愛,我愛是貪;我痴,愚痴;我慢,我慢就是瞋恚,貢高我慢我總比別人高一等,別人總要比我矮一等,這就是慢。這是俱生煩惱,從一念不覺那個時候它就起來了,所以我跟貪瞋痴同時起來的。佛以後特別加了兩個,三毒煩惱再加上個慢、加上個疑,疑什麼?對聖賢懷疑,這個不得了。不知道聖賢都是明心見性的人,大乘教裡講明心見性的佛,佛陀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佛常講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他本來是佛。懷疑諸佛菩薩,懷疑自己是佛,懷疑一切眾生是佛,這個障礙太大了。障礙什麼?障礙你永遠不能見性,你永遠找不到回家的道路。所以這五個字貪瞋痴慢疑,叫根本煩惱。加上前面五種見惑,把它合起來總稱它為惡見,這個惡是錯誤的,錯誤的見解,合起來是六個根本煩惱。從六個根本煩惱生起二十個隨煩惱,《百法》裡面講二十六個煩惱心所,展開無量無邊的煩惱,四弘誓願裡面說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就指這樁事情。


 


不斷煩惱你怎麼能見性?斷煩惱多麼困難,你想想能斷得了嗎?斷不了煩惱,你就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迴。在六道輪迴裡面,肯定你在三途的時間長,你在三善道的時間短暫。這是一切經教裡面所說的,「可憐憫者」,這眾生可憐,誰給你受的這些苦難?自作自受。沒有人在那裡設計、在那裡建造、在那裡執行,沒有,完全沒有,是自己業力所感的。善業,三善道受生;惡業,三惡道受報,這是事實真相。佛幫助我們、勸導我們不要造業,不但惡業不能造,善業也不能造,為什麼?出不了六道。善惡業全放下了,心清淨,六道就沒有了。今天佛常常勸我們斷惡修善,那善還要不要修?善要修,惡要斷。這裡面問題就是你會不會,會斷的人斷惡不著斷惡的相,修善不著修善的相,大乘法裡面所謂「三輪體空」,這樣修法你的進步就快,你可以把修學的時間大幅度的縮短,你超越了。如果著相,斷惡著斷惡的相,修善著修善的相,你的進步非常緩慢。經教裡面有所謂修行人,從初發心修成十信位要多少時間?要無量劫,你看多可怕。無量劫不是一個定數,它是活的,完全看你什麼時候覺悟,覺悟是什麼?不著相就覺悟。放下不是從事上放,是從心上放,事沒有障礙。清涼大師在《華嚴經》上,告訴我們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礙在哪裡?礙是在你念頭上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這是障礙,這個東西要放下。


 


日常生活當中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你就是佛。佛陀應化在世間、法身菩薩應化在世間,真相如是,他們生活起居工作跟我們沒有兩樣,我們著相,分別執著。他有能力,他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所以他有沒有造業?沒造業。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就造業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沒造業,不但六道的業沒有,四聖法界的業也沒有。這是修行的正理,我們不能不懂。


 


如何把這個正理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、工作當中、待人接物表演出來?行行,就是每個舉動、每個造作,都與性德相應。性德是什麼?賢首大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跟我們講四德,這個重要,這是性德,無量無邊的性德歸納為四大類,講得太好了。第一個是「隨緣妙用」,也就是說普賢菩薩十願裡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妙,真妙!妙在哪裡?妙在隨緣恆順,他裡頭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妙就妙在這裡。起心動念我想怎樣怎樣,那就不妙,那就造業了。你看善財五十三參,五十三位善知識男女老少各行各業,善財去訪問他們,向他們請教,他們都把這個四德不但講出來,演出來了,表演出來做給你看,就是隨緣妙用,他做出來給你看。


 


賢首國師雖然給我們講分四大類,四大類是一體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因為隨緣妙用裡有學為人師、行為世範,給一切眾生做榜樣、做好樣子,這個不能不知道,這叫妙用。它的名詞叫「威儀有則」,就是學為人師、行為世範,則是規矩、榜樣,表演出來給大家看,這性德自然的流露。第三個是心態,今天科學家也講端正心態,心態是什麼?「柔和質直」。外面要像彌勒菩薩一樣,滿面笑容,無量歡喜,裡面質直就是真誠,內心真誠,外面歡喜。末後一句,「代眾生苦」。諸位要曉得,這十六個字是一樁事情,性德。在中國古聖先賢講的是一樁事情,也是講這四句,但是說法不一樣,中國古聖先賢怎麼講?講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。你們想想這四科,四個科目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是不是隨緣妙用?是不是威儀有則?是不是柔和質直?是不是代眾生苦?完全相同。你懂得這個道理了,你再看世間,每個族群他們的聖賢,每個宗教裡面的聖人,我們就恍然大悟原來完全相同,這跟大乘講的就一個意思,全是自性流露,教化隨意無不圓滿。


 


我們於是就體會到,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,隨順性德一切真,違背性德就一切是虛妄。我們的疑,就煩惱裡頭貪瞋痴慢疑,疑就斷掉,對於聖教、聖賢再也不疑惑了。斷疑就生信,信心才真正現前,有這個信心,菩提心就建立了。這個信心要是生不起來,菩提心怎麼發都發不出來,都是假的不是真的,所以修行永遠停留在六道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我們把話講清楚,真正的原因著相修行,就出不了六道輪迴;離相修行就超越六道,離就是放下,放下就是離。可不能有絲毫執著,不能有絲毫貪戀,有絲毫執著、有絲毫貪戀,你就在造輪迴業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240




 


1 則留言:

  1. 很少有部落格--不,應說沒有過---的文章,讓我訂閱後留著,有空還是要回來看的.只有這個,不能錯過.

    今人不能錯過的有韓劇、偶像劇、星光大道....還是什麼...
    我不能錯過的,就是這個
    同樣是人,證明了境隨心轉,自己決定了自己的道路

    [版主回覆03/29/2011 20:24:49]很感恩學長一直以來的支持肯定與莊嚴此地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