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捨了之後才曉得捨了的自在


 


四德是四大行門的最高指導原則,第一個是「隨緣妙用」。你看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夢,這就隨緣了。妙用是什麼?妙用是不執著,知道它是假的,不是真的,就像舞台表演一樣,做得很逼真,知道這假的,不是真的。可是要演得很逼真,演給觀眾看的,不是給自己看的,與自己不相干,演給觀眾看的。我們的觀眾是什麼?是十法界跟六道眾生,他們是觀眾。


 


學佛一定要把十善業道表演出來,六和敬表演出來。入了佛門,要把三皈依表演出來,把五戒表演出來,最起碼的條件。這些做到了,要向上提升大乘,大乘是要把六波羅蜜表演出來,最好也能把普賢菩薩十願表演出來,那你要求往生,你的品位就高,這個經上所講的,你是上輩往生。能把普賢十願做出來,上輩往生;能將六度、六和做出來,中輩往生;十善業道、三皈五戒做出來,這是下輩往生,生凡聖同居土,中輩生方便有餘土,上輩生實報莊嚴土。


 


事在人為,能不能做到?真正肯放下的人做到。為什麼做不到?放不下,原因就在此地。果然能放下,哪有做不到的道理?這一點同學們要記住,真可以做得到,而且不難。難就難在自己迷惑顛倒,以為身是真的,以為自己享受這是真的,殊不知全是假的。享受是什麼?造業,美其名為享受,實際上是造業。好吃,口業,沒有一樣不是業。


 


你想想看,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捨得那麼乾淨,他為什麼那麼做法?他為誰做的?為我們做的。當年跟釋迦牟尼佛學習的學生,無論在家出家,出家跟佛一樣,都是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跟佛完全一樣。在家同修,你只要在佛教僧團裡面修行,他是短期的不是長期的,你住一個月,你的生活就跟釋迦佛一個月完全相同,住兩個月,兩個月相同。


 


沒有捨不知道,捨了之後才曉得捨了的舒服、捨了的自在,你才真正能夠體會到佛菩薩生活的美滿、快樂。這些人有智慧,他不是傻瓜,不是說有福不知道享。那種清福不是一般人能夠懂得的,一般人體會不到。清福,清涼自在,智慧充滿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42


淨空法師:佛像不能保佑你,你可不要迷信!


 


佛陀在世的時候,三寶佛寶第一,佛寶最大。為什麼?這種教學是佛創辦的,佛陀教育釋迦牟尼佛是創辦人。佛不在世了,佛滅度了,法最大,我們對三寶的恭敬特別著重在法寶。


 


佛不在世了,我們供泥塑木雕佛像那是紀念他。佛像這個東西它不能保佑你,你可不要迷信,所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,你怎麼能依靠它?末法時期我們皈依怎麼辦,皈依誰?皈依法,這個要懂。


 


法是什麼?法是佛當年在世所說的這些經教,他的學生,他的弟子們把它整理,用文字記錄下來,流傳到後世。我們今天看到的經典,這叫法。所有一切理論、方法、修持、境界,你所證得的果位,統統在經典裡面,你要不認真修學經典,這不是學佛。學佛要從經典下手,經典只要一契入,你一定會欲罷不能,我一天不吃飯可以,不睡覺可以,不讀經不行。為什麼?不讀經就生煩惱,讀經快樂!這真正是寶,你嘗到味道了,叫法味。


 


你現在來聽經,讀經讀不下去,聽經也聽不下去,什麼原因?味道沒嘗到。就好像吃東西一樣,囫圇吞棗,吞下去什麼味道不知道,如果嘗到它的味道,你就欲罷不能。所以佛法有很大的攝受力,讀了怎麼?還想讀,一遍讀完還想讀第二遍。世間的文學,再好的文學,讓你能念十遍就不錯了,十遍以後怎樣?不想念了,味道就沒有了。古聖先賢的典籍味道濃,像中國四書五經,你可以念上一千遍都還有味道,一千遍以後你不想讀了。可是佛經一萬遍也止不住,為什麼?因為遍遍有新意思出來,這個是世間學術裡頭沒有的,也就是說它字字句句意思、義理深廣沒有邊際。世間典籍有邊際、有範圍,你達到最高峰,你沒有辦法再向上提升。唯獨佛法攝受力量是永遠沒有止境,這是真的。


 


十年一部經,你想他念了多少遍?算是一天念一遍,我相信一天決定不止念一遍,開頭是念一遍,味道嘗到之後就不止一遍,你可能一天讀十遍。《無量壽經》一天讀十遍不難,讀熟了之後,讀一遍大概四十分鐘,遍遍味道不一樣,天天味道不一樣,月月味道不一樣,愈念愈有智慧,愈念心愈清淨,愈念愈歡喜,你得受用了,然後你才曉得經上講的真實利益,這個在世間法裡頭決定找不到。


 


我念這個經書念了六十年,我告訴諸位的話是非常堅定的,為什麼?我通過這個學習,每天什麼事情不幹都可以,不能不讀經。我讀經沒什麼儀規,就跟讀平常書一樣,這是早年老師告訴我的,佛法,真正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。形式是什麼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重實質。實質就是什麼?幫助你開智慧、幫助你斷煩惱,斷煩惱開智慧這個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


 


所以學佛得會學。佛在世皈依什麼?皈依佛,佛法僧三寶;佛不在的時候,三寶當中是皈依法,法給我們真實利益。佛是我們報恩的對象,我們供養佛像,或者供養佛菩薩一個牌位,這是最簡單的,那是報恩的意思,那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的意思。真正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接受佛陀的教誨,佛陀的教誨全在經典。


 


佛經真的要是契入,世間的哲學、科學,任何一種學術,你不必要學,你一聽就明白,一接觸就知道,為什麼?佛經這個境界高過它。他們的研究報告,那是一看、一聽馬上就明白,也知道他們的研究水平到什麼階段。佛法包含世出世間一切法,一切法不離佛法,《華嚴經》上說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圓融自在。了知一切,這是真的,一切無非是個假象而已,就像夢幻泡影,你看破了,這是智慧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42


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開示:阿彌陀佛跟我們同是一個身體


 


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,這還不是一家,一體,那個關係多親切。我們才真正體會到,阿彌陀佛為什麼要發四十八願,為什麼要建立極樂世界來幫助這些六道眾生,為什麼?就是因為孝,就是因為是一體。孝好比我們一個人的身體,我們身體外面眼耳鼻舌身,裡面五臟六腑,這個裡外不一樣,就好像整個大宇宙形形色色不相同。實際上,實際上這些形形色色都是這一體裡面的一個細胞、一個原子、一個粒子,組成這一個身體。


 


阿彌陀佛跟我們同是一個身體,中國人有句諺語說,心肝寶貝,我們大家統統是阿彌陀佛的心肝寶貝,你知不知道?十方世界一切如來、一切菩薩是我們的心肝寶貝。這叫一體,他怎麼能不關心?怎麼能不發大願?建造西方極樂世界,照顧這些六道眾生,這應該的,沒有什麼條件可以講的;父母對於嬰兒的照顧談什麼條件?不談條件的,完全是真性的流露。


 


所以,佛法講到極處,是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。什麼時候知道?明心見性就知道了,沒有明心見性你不知道,你是迷而不覺,你不知道。真正開悟、明白了,曉得是一體,一家,比一家還要親,一家不是一體,一體是最親。


 


我們這才明白,真正把阿彌陀佛認出來了。認得阿彌陀佛,你同時就認到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。其實惠能大師講的一句話我們沒悟過來,你看他開悟最後一句話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阿彌陀佛是能生萬法裡面的一法,極樂世界是能生萬法裡頭的一法。阿彌陀佛從哪來的?極樂世界從哪來的?華藏從哪來的?遍法界虛空界從哪來的?自性生的,自性是一個共同體。講得很清楚,我們得要通過這麼多年才認識了這句話,才真正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2


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

淨空法師:對這個世間若有留戀,那麻煩就大了!


 


世間人貪財,愈多愈好,你知道貪財的果報在哪裡?貪財的果報在餓鬼道,他將來去作鬼去了。瞋恚的果報是地獄道,作威作福,脾氣很大,地獄道去了。愚痴是畜生道,貪瞋痴感得最後的果報是三惡道。不到極樂世界去成佛,去搞三惡道,這叫顛倒,真的顛倒了。貪瞋痴這三樣,禍根,這是錯誤到了極處,覺悟的人應當先把它斷掉,把它放下。


 


放下之後,我生活怎麼辦?你想到這些,你就不敢放下。如果你要想到放下之後,我就往生了,再不要想明天了,你就敢放下了。所以真正學佛的人,真正求往生,那種熱情、那種勇猛,就要把今天是我在這個世間最後的一天,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去想,不要想還有明天、還有明年,你就真能放下了,不再有任何留戀,往生才有把握。


 


我們每一個念頭跟阿彌陀佛熱線交流,什麼時候去,他真來接引,絕對不會耽誤。可是你對這個世間有留戀,那麻煩就大了,這個當中造成障礙。一點障礙都沒有,跟這個世間人很好處,為什麼?他要的我不要,我要的他不要,我要西方極樂世界,他不要;他要名聞利養,他要我不要,好處,沒有利害衝突!他要名聞利養,我也搞名聞利養,那衝突來了。所以這個世間在我們心目當中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你說這個日子多好過!一切時、一切處,歡歡喜喜,這就得大自在。所以就是把什麼是真的、什麼是假的,搞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4


淨空法師:念佛不能當作副業,是我們這一生第一樁正經大事


 


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,這種加持我們無法想像,真正叫不可思議。為什麼?你想不出來,也講不清楚,講了你也不懂。用比喻來說能夠有一點彷彿,好比你到人道來投胎,你投胎到帝王家,生下來你就是小王子,你就受到皇家那種富貴的待遇。那是你的能力嗎?不是,老子是皇帝,享的是老子的福,不是他自己的,就這麼個道理。你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地方阿彌陀佛是教主,那個世界是他的四十八願五劫修行所成就的,你到那裡去就享受到,四十八願條條你都享受到,一條都不漏,這個福報多大,十方諸佛如來都比不上。


 


所以我前面講的時候曾經說過,念佛的人福報最大,世出世間沒有人能跟你相比。為什麼?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就好像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欲界第六天天人。第六天天人福報最大,他需要的東西是第五天化樂天,化樂天是變化,他所需要的他自己會變化,化樂天變化供養第六天,第六天都不要自己去變化。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變化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享受來供養我們,不就是變成第六天人!用這個比喻諸位想想,你能夠知道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關係。彌陀對我們的恩德不可思議,要知恩報恩。


 


如果你要沒有知恩報恩的心,你還是迷惑顛倒不覺悟,你決定到不了極樂世界。為什麼到不了?他不來接引你,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,你就去不了。往生極樂世界第一個條件,就是你親自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,這是真的。


 


所以,我們必須要具備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條件,這個條件是真信、切願、真念佛!念佛不能當作副業,當作我們這一生第一樁正經大事,我們來幹什麼?我們就是來念佛的。我們這一生只有這一個目標,西方極樂世界,只有一個願望,親近阿彌陀佛。


 


所以一生到極樂世界,你要想我到極樂世界得什麼好處?你把四十八願從頭到尾念一遍,那個好處全得到。是阿彌陀佛修成給你享受,十方世界沒有的,找不到的!這個經以前我講過十遍,像這樣的話前面十遍沒講過,不是我不講,我前面十遍是沒看出來。所以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大有道理!熟,熟透了,你就看出裡面東西。我們的信心真堅定了,什麼力量都障礙不了,現前就得佛力加持。過去佛力加,加不上,是因為自己有障礙,現在這個障礙放下,通了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7


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開示:學佛求的是什麼?


 


學佛求的是什麼?經題上就是的,我們修行最重要的是修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心。所以這個東西與世間的榮華富貴不相干,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

 


世間人心目當中希求的是榮華富貴,學佛的人心目當中所希求的是清淨平等覺,你得到了,你怎麼能不歡喜?清淨心裡頭就有定,平等心定的功夫就深,覺是大徹大悟,定慧圓滿。清淨心現前,真樂!妄念少了,心定下來,不再向外境攀緣,這裡頭有真樂,叫知足常樂。


 


你看一般人他還有希求,你沒有了,億萬富翁他還想賺錢,還在患得患失,跟你相比差遠了。為什麼?他不知足,他沒圓滿。我這裡,我這圓滿、滿足了,我不再求,滿足了。我圓滿了,他沒有圓滿。圓滿的人離苦得樂,沒有圓滿的人他在苦當中,他患得患失,他有憂慮、有煩惱,怎麼能跟你相比?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9


淨空法師開示:現代學佛人疏忽的功課


 


《十善業道》是佛說的,這是入門,初學必修的功課。現代學佛人疏忽了,沒有從這修,這一條是淨業三福的第一條,十善業道。第一條裡面四句話,第一句是孝養父母,第二句是奉事師長,第三句是慈心不殺,第四句修十善業,這四句我們疏忽了。所以學佛學了幾十年,功夫不得力。冷靜認真的去反省,我們每一天是在造罪業,不是在學佛。你要不認真反省不知道,以為自己還修得不錯。


 


為什麼十善業道做不到?前面三句沒做到,頭一個孝養父母沒做到,不孝,第二個奉事師長也沒有做到,中國諺語所謂尊師重道沒做到。為什麼不敬老師?對道不重視,因為不敬老師,當然就不重視你所學的道,如果對所學的非常重視,你自然就尊重老師,老師指導你。如何落實孝親尊師?這個是要做的,給諸位說,都在《弟子規》裡頭。能夠把《弟子規》做到,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,你就有了根。這個根是什麼根?世間法成聖成賢的根,出世間法成佛成菩薩的根,你有了,你才會成就。如果沒有這個根,怎麼成就法?


 


我們今天修學,根不要了,要好看的。花果很好看,這個大乘經論是花果,四書五經是花果,好看,做不到。為什麼做不到?因為沒根。有根,這些東西都是智慧,沒有根,這些東西都是知識,知識跟智慧完全不相同的。知識解決問題是有侷限的,而且有後遺症;智慧沒有,智慧是圓滿的,解決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。西方極樂世界是智慧,我們今天的社會是知識,這個是佛弟子要認識得清楚,世間人搞不清楚,學大乘的人很清楚。


 


《弟子規》、《十善業》,你說不學能行嗎?一定要認真的去學!「父母呼,應勿緩」,這頭一句,父母叫你,趕快答應,引申任何人叫你都要趕快答應,這是用父母來代表,為什麼?這是禮貌,這是人與人建立關係的開端,這個關係是善是不善,開端是最重要。人與人見面首先打招呼,他有親切之感,陌生人也會變成親人,這個世界才有和諧,才不會有衝突、不會有猜疑,你說這句話多重要。


 


大乘菩薩戒經裡面佛給我們說的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,我們從這幾句話裡頭就能體會到,佛陀是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一切眾生。佛是什麼樣的人?佛是一個究竟圓滿的人,純淨純善,沒有絲毫缺陷的人,這個人的心態我們應當學習,我們的心態跟他本來是一樣,迷了,迷失了。所以佛菩薩的心態是正常的心態,我們今天心態是反常的心態,是錯誤的心態,我們不從這裡學、不從這裡紮根那怎麼行?


 


淨宗同學,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,緣起裡面就提出五個科目,我們日常生活必須要學習的,要把它做到。第一個就是淨業三福,淨業三福的根就是《弟子規》,我們如果把《弟子規》疏忽了,淨業三福就等於零,你就學不到,你才曉得這個東西多重要。要是不要儒跟道這兩樣東西,那就學小乘,小乘太多了,不好學。《弟子規》是儒家的這些大德,把儒家紮根教育蒐集在一起,也是集大成,三百六十句,一句三個字,一千零八十個字。儒家紮根的教育,完全是人道。《感應篇》裡面就擴大,不但有人道有天道,《十善業》裡頭有佛道,所以淨業三福第一福,儒釋道三個根都在裡頭。


 


不從這裡下手,所以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,以為自己修得很不錯,到臨命終時依舊搞輪迴不得往生,你的怨恨心就生起來,我修得這麼好,為什麼不能到極樂世界去?自以為是。佛菩薩把標準擺在你面前,看看條條不及格,你沒話好說。佛菩薩不會做這個事情,閻羅王會幹這個事情,會把這個東西擺在面前給你看,你服不服?閻羅王有,不是假的,哪裡來的?你自己的業力變現出來的,所以他不是假的,你的不善業就會變成那個樣子。


 


人為什麼不能作佛?不知道利益眾生,天天打妄語,你說你造業多重。不學佛沒造這個業,學了佛之後天天打妄語,打什麼妄語?騙自己、騙佛菩薩、騙眾生,每天都幹。打什麼妄語?你早晚課誦裡頭不是念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嗎?眾生無邊誓願度是要利益眾生,還是自私自利,還搞名聞利養,口頭裡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,實際上沒有度眾生的心,只有佔便宜的心。念念想佔眾生的便宜,念念在欺騙眾生,在把自己養肥,不就幹這個事情嗎?起心動念損人利己,這個跟利益眾生供養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。


 


念佛人到最後不能往生,你能怪誰?統統怪自己錯用了心。要認真去反省,每天早課,早課的目的是提醒自己,我今天一天不要忘記佛陀的教誨;晚課就是反省、就是懺悔,我這一天當中哪些做對了,哪些做錯了。做對了,要鼓勵自己,明天繼續幹;做錯了的事情,明天決定不能幹了。要斷惡,要修善,要承認自己的習氣重。煩惱重,習氣重,自己一定要承認,有意無意全犯錯了。佛經天天讀,境界現前就忘掉了,他不是不知道,知道,是不是明知故犯?也不是,習氣在做主,習氣在操縱,自己無可奈何,這講業力,習氣就是業力,業力不可思議。


 


依教奉行就能夠對治業力,《弟子規》是戒律,根本戒,有《弟子規》、有《感應篇》,十善業道就做到,就不難了。今天十善業道做不到,就是因為沒有《弟子規》、沒有《感應篇》,所以十善業你做不到。這不能不重視,不重視這一生決定空過,那真可惜。在六道輪迴下一次再遇到這個緣,不知道到哪一劫。在六道裡頭輪迴,不知道受多少苦,不曉得到哪一劫才遇到。所以佛說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是真話,得人身聞佛法不容易!我們這一生抓住、抓緊,一生就成就了。這是人身、佛法之可貴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9


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開示: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伏住煩惱?


 


我們除淨土,走別的門我們走不通,我們沒有這個能力,我們求往生這個門,這個門我們走得通,我們有把握。為什麼?那些門真的要斷煩惱,斷煩惱難!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,帶業往生,只要我們有能力把煩惱伏住就能往生。伏比斷容易太多了,怎麼個伏法?一句阿彌陀佛。所以會念,當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,不管是歡喜、是憂慮,還是恐怖,還是怨恨,這種念頭一生,阿彌陀佛把它壓住。什麼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,這就把煩惱伏住,這就能帶業往生。所以阿彌陀佛需要這個條件,你伏不住那就沒法子。


 


伏住煩惱,臨命終時才伏的時候遲了、來不及了,平時要訓練,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訓練。順境、善緣不起貪心,不起貪戀心,喜歡那個心、那個念頭一起來,阿彌陀佛,用阿彌陀佛取而代之。逆境惡緣、衝突瞋恚生起來的時候,阿彌陀佛,都把它打掉,統統歸這一句阿彌陀佛,這叫會念。


 


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像練兵一樣的,臨命終時是打仗,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你就往生了。四十八願第十八願,臨命終時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,可是平常你不練,到臨命終時,你那個五欲七情要是出來,你怎麼辦?立刻就到三途去了。能不能往生是最後一念。平常不用功不行,平常不放下不行,平常什麼都看得很淡,樣樣能放得下,我們的煩惱就大幅度減輕,沒有那麼嚴重了,這句佛號很容易把它換過來。


 


所以一定要放得下,要知道這個世間什麼東西全是假的,一場空。真的,你把它看成作夢,夢裡得到黃金不會喜歡,起來的時候一樣也沒有;夢裡遇到那些冤家對頭要殺害你,沒事,醒過來的時候也沒有了,全都沒有了。把這個世界看作夢境,把這個世界看作什麼?看作我們旅行觀光來玩的地方,這個地方一樣東西都不是我的,過兩天我又走了。


 


日本我這一次來是第七次,第一次來住的時間最長,住了二十一天,其他的大概都是一個星期到十天。把世界當作旅遊的地方,觀光旅遊,不是老家,老家在西方極樂世界。所以這個地方將來我們一樣都帶不去,連身體都帶不去,你何必要執著?何必要佔有?這種什麼都據為己有,這個念頭是最糟糕的,這個念頭是三途的念頭,有這種念頭的,沒有不墮餓鬼、畜生、地獄的。這叫真正愚痴,沒有智慧,有智慧的人怎麼會幹這種傻事?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7


 


淨空法師開示:用心如鏡


 


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要起心、不要動念。所以古人有個比喻,教我們用心如鏡,像鏡子一樣,心像鏡子,照到外面清清楚楚,裡頭沒有起心動念。


 


諸佛如來是用心如鏡,我們現在用心是什麼?用心像照相機底片一樣,照一下錄個影子、照一下錄個影子,所以心就髒了,就被染污,就這麼個意思。我們今天這個照相機、錄影機就是凡夫,六道凡夫,那一面鏡子那是如來,它照得很清楚,它不著痕跡。每天早晚我們洗臉去照照鏡子,那就是照照自性,我們心像不像鏡子?不像,心真的像照相機、像錄像機,那就壞了。


 


有許多地方供佛像,佛像後面一個圓光,用一面鏡子代表圓光,很有意思,代表大圓鏡智,這表法的。我們供佛,供佛裡頭最重要的是供一杯水,其他的什麼都可以不要,一杯水不能不要,這是最簡的、最重要的供具。水代表什麼?代表清淨心,沒有染污,沒有波浪,表這個意思。看到水就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樣,不動,乾淨。就是我們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,清淨它沒有染污,平等它沒有動搖,覺它能照,覺是照的意思。所以這一杯水的作用不得了!不是供給佛喝的,錯了,佛不要喝水,它是表法的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7


 


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開示:不取相、不著相、不讓情識當家作主


 


「亦不取著」,現象在面前,你沒有起個念頭說我要控制它、我要佔有它、我要享受它,你不會起這個念頭。為什麼?自他都不可得,我自己自性空寂,外面所有現象自性也是空寂,所以這個念頭不會生。這叫亦不取著,不取相、不著相。這是什麼?這是智慧。換句話說,智慧是什麼意思?智慧就是不著相,對於現象清清楚楚、了了明明,不執著,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智慧。著相是什麼?著相不是智慧,著相就叫做情識,你在這個幻相裡頭起了情執,執是執著,情是迷,情不是智。六道凡夫肯定生起來是情執,它不是智慧。


 


情執一定要知道,以情執為心,就是你心裡想的、心裡念的,情執這個心是輪迴心,無論幹什麼事情,天天念阿彌陀佛都叫造輪迴業。不過念阿彌陀佛是輪迴業裡頭最好的業,不墮三惡道,來生可以得人天福報,出不了六道輪迴,出不了六道輪迴你的麻煩就大了。


 


你想想,你一天念多少時間佛號?不算數字,你一天念幾個鐘點佛號?還有幾個鐘點胡思亂想?你自己好好的去算算這個帳。一天如果真正能念四個小時佛號,還有二十個小時胡思亂想。算你每天四小時的佛號功夫很得力,你果報到天堂,你去享天福。人一享福就糊塗,把佛號都忘掉,福享盡了,你那二十個小時的胡思亂想罪報就現前,讓你到三惡道去了。



我們想到這個事實真相沒有不恐怖的,沒有不害怕的。怎麼辦?我把它調過來,我每天念佛二十個小時,打妄想就四個小時,你就肯定到極樂世界去了。那四個小時是什麼?四個小時睡覺,念二十個小時佛,四個小時休息。這是什麼?這釋迦牟尼佛定的,佛陀在世,他們僧團一晚睡覺四個鐘點,中夜是睡眠休息。中夜是晚上十點鐘到兩點鐘,四個小時,是僧團裡面休息,安息的時候,兩點鐘就要起來做早課。一天吃一餐飯,吃一餐飯是中午,中日分。印度把一晝夜分作六個時辰,白天是初日分、中日分、後日分,晚上是初夜分、中夜分、後夜分。我們中國用子丑寅卯十二個時辰,印度是六個時辰,現在外國人用的二十四個時辰,所以叫小時,比我們中國小。不想不知道,糊裡糊塗過一輩子,想起來是真可怕!


 


經天天聽、天天念、天天在講習,可是放下經本馬上就迷惑,依舊是情識當家做主,都還自以為是,這個問題嚴重。你要不冷靜細心去思惟,你自己不能發現,還認為自己修得不錯、修得很好,到最後不能往生還搞六道輪迴,這個時候埋怨佛菩薩不靈、佛菩薩騙了我,那就是罪上加罪,這個念頭一生,地獄去了。為什麼?謗佛、謗法、謗僧,不知道錯在自己,還得怪別人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7


淨空法師開示:保持平常心


 


對於一切人,善人、惡人,對我有恩的人,對我有仇恨的人,統統用真誠對待,什麼都不要計較。


 


這些人,對我有恩的人好,曾經幫助過我,對我有仇的人,他毀謗我、他侮辱我、他陷害我,也是恩人。


 


為什麼?要不然你怎麼知道你的煩惱斷了?通過考驗了。他來欺負你、他來騙你、他來害你,你一點怨恨心都沒有,不生煩惱,功夫成就了。


 


如果碰到境界,心裡面就不高興了,就發脾氣,你完了,你什麼功夫都沒有,境界風才動就被吹倒了,你怎麼會有成就!


 


順境善緣沒有貪戀,都是來考功夫的。順境善緣你歡喜,歡喜是七情之一,是煩惱。


 


順境善緣沒有貪戀,逆境惡緣沒有怨恨,你在這個境界裡頭不受外面干擾,永遠是平靜的,這平等心。佛經上常講平常心,平常心是真心,真誠,平是平等,常是永遠保持,這個心就是至誠心。


 


恭錄自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2


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開示:簡單的生活


 


貪餮就是貪吃,這是人身很大的毛病,誰不貪吃?你去找,找不到一個,哪個不貪吃!


 


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做了個榜樣,他不貪吃,他到外面去托缽,托缽是什麼?給什麼吃什麼,沒有選擇的。日中一食,一天吃一餐,樹下一宿,所以他不貪睡,他不貪吃。財色名食睡,說財色名還可以斷,吃睡不容易,這怎麼個斷法?佛教給我們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一食行嗎?我年輕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師學經教,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,我跟他學,他老人家日中一食,而且幾十年了。我向他老人家請教,他告訴我,他三十多歲開始學佛就日中一食,我跟他那一年他七十歲,我跟他十年。我在沒有跟他之前,好像我學佛六個月,我把晚上這一餐就斷掉了。一般人叫持午,我不是持午,我晚上斷掉是因為太窮,三餐飯吃不起,所以一天吃兩餐,這我老實告訴大家。我省下一餐,為什麼?修一點福報,就養成習慣了。所以到台中跟李老師,親近他老人家,他吃一餐,我想我也應該可以。他七十歲,我才三十歲,我跟他那一年是三十一歲,他老人家七十歲,他已經吃了那麼多年,我開始想早餐斷掉,我中午吃一餐。我吃到第八個月,我才向他老人家報告,我說老師,我現在也吃一餐。吃多久了?我說八個月了。身體怎麼樣?我說身體很正常。他桌子一拍,永遠這樣下去。我說:為什麼?「一生不求人,人到無求品自高」。生活簡單容易,我只要一點點就能夠活得下去。這是從他老人家那裡學來的。


 


我跟他老人家討論這個事情,我自己有一點體會,我向他報告,我說人身體像一部機器一樣,飲食是能量的補充。身,機器有耗油的機器,有省油的,你們開車不是有耗油、有省油的。這個消耗,它消耗到哪裡去?我的體會,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。妄想多,他消耗量就大;妄想少,他消耗量就少,很正常。消耗量很少,一點點他就夠了,他不需要多;消耗量多,你給他少了不行,他肯定會生病,他受不了。老師同意我這個看法,他說沒錯,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。所以妄念愈少,消耗就愈少。經上告訴我們,阿羅漢七天吃一餐,他消耗就更少,就是說妄念更少了;辟支佛比阿羅漢的功夫深,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餐,托缽一次。


 


那我們就知道,佛菩薩不需要飲食,為什麼還示現有飲食?那是跟眾生在一起,和光同塵,是來表法的。如果佛菩薩示現都不要吃東西了,我們都不敢親近他,你是神,我做不到,我沒有辦法跟你學。所以他也一樣跟我們吃飯,說明他跟我是一樣的,我可以學他,可以能學得到,是這麼個意思而已。


 


 


離開台中,在台北講經教學也遇到很多障難,最後遇到我們韓館長,也是東北人,大連人,他們夫婦兩個發心護持,讓我講經不至於中斷。每天有講台練習,這個很重要。飲食這一方面她就提出條件,她說一定要吃三餐,不吃三餐,萬一生病,說我們照顧不周到,她說我們對聽眾沒法子交代。我想了一想沒法子,盛情難卻,我就把一餐分做三餐吃。本來吃一餐就是普通小碗三碗飯,分做三餐,一餐吃一碗,就分成三餐,就用這個方法。


 


可是最近我又把晚餐斷掉了,人家問我,我說我不是過午不食,因為科學家給我們報告將來會有糧食危機,我說我應對糧食危機,我現在少吃一餐,真正糧食危機爆發了,我就恢復日中一食。我們心裡要預先有準備,要把它養成習慣,少吃,沒有妄想,心裡面想的全是阿彌陀佛,每天所看的全是《無量壽經》。我現在每天講經四個小時,我讀經也是四個小時,沒有妄念。


 


過去還參加聯合國一些和平會議,我兩次在岡山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和平會議,就在這邊開的。所以過去六次到日本,兩次在這邊開會,所以我也很喜歡這個地方。現在這個工作不參加了,佛門裡面的活動也不參加了,專門講經教學,除這個之外全放下了,愈來愈簡單,愈來愈歡喜,也愈來愈自在。我們現在真正知道世間第一等的好事,就是學《無量壽經》,念阿彌陀佛,沒有比這個再好了,其他的統統放下了。所以在生活上的需要就更少,愈來愈少,愈來愈簡單。財色名食睡,五樣都可以減少,我們不能斷,前面三個可以斷,後面吃跟睡減少,盡量把它減少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1


淨空法師開示:為什麼現在人活在這個世間感到很辛苦、很累?


 


為什麼古老的社會人心安定?人生活在這個世間,他快樂、他幸福,你在什麼地方看到他,他滿面笑容,他身心都沒有壓力、沒有憂慮、沒有畏懼、沒有煩惱。現在這個社會跟過去相比,那叫反常。


 


我們常常在新聞裡面看到,老人自殺,住在老人院裡,他為什麼自殺,自殺的原因何在?他人生的目標沒有,人生的希望沒有,他活得很痛苦,活不如死,這自殺了。還有小孩自殺,小學生自殺、初中學生自殺、大學生自殺,這已經不是新聞了。這些小朋友、年輕人他為什麼?都值得我們去反思,應當把原因找出來。


 


人活在這個世間沒有方向、沒有目標,這個活得就痛苦。有地位、有財富,造孽!有財富是福報,沒有智慧他就不知道享福,福報全變成造孽。


 


今天的社會,大家都知道問題太多了,總的來說,從根本上講是教育出了問題。現在的教育,從幼稚園到研究所,沒有教倫理,沒有教道德,沒有教因果,而這些是古代,無論是中國、是外國,是教育裡面的核心,最重要的一部分,今天人不講了。


 


中國人,年歲大一點的人都知道,孔子教學四個科目,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個是言語,第三才是政事,最後是文學。現在教育只講後面兩樣,前面兩個不要了,社會出了問題。古時候教育德行在先,德行學好了之後再教你說話。語言是一個人一生禍福之門,你跟人往來,言語是個管道,不會說話,有意無意得罪人,跟人家結下冤仇。多數結怨的人他都會引起報復,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你說多可怕!所以言語是大學問,是要以德行做後盾。好的言語,帶給自己的幸福,帶給家人、帶給社會幸福,帶給世界和平,那是功德;不善的言語,引起家庭衝突、社會衝突、國際之間的衝突,絕大多數都是語言有問題。現在這兩門東西不講了,只講政事。政事是什麼?就是技術,現在講的科技教育。學成之後,將來在社會上可以謀生,幫助你物質生活,可是你沒有精神生活,精神上你是空虛的。物質上,你有豐富的物質生活,精神空虛,所以你活在這個世間很辛苦,活得很累。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在西方,宗教教育沒有了,東方,古聖先賢傳統的教育沒有了,這就是今天社會,包括地球上的災變真正的原因。


 


那怎麼辦?只有回過頭來去找老祖宗。中國古人有一句諺語說,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」。老人是我們的祖宗,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聽老人言?認為老人已經過去了,他們的智慧沒有現在人這麼高,現在人科技的發明,古時候人沒有。他不明瞭,中國古人有智慧,有沒有知識?有知識,有智慧的人必定有知識,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智慧。智慧能帶給人生幸福美滿,知識不可能。為什麼?智慧的根是道德,是倫理道德,知識可以不要倫理道德。


 


這是我們今天在研究探討,為什麼社會會變成這個樣子?古聖先賢東西好,今天沒有人提倡,沒有人學習。東西真好,我們沒看到,沒聽說過、沒看到好在哪裡。我這一生如果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,我跟一般年輕人一樣也不知道。好在我喜歡哲學,這門學科學的人不多,因為今天一般年輕人他們追求的是財富,哲學是求智慧的。所以,希望得到財富的人很少去搞哲學,沒想到哲學的最高峰是佛學,佛經哲學。佛經不但是哲學的最高峰,從現代三十年科學的成就,讓我們理解了,佛法也是科學的最高峰,科學跟哲學不能解決的問題,佛法裡頭有。這個是我這一生當中,不幸當中的大幸!


 


老師教我放下世間工作,專心去研究這門課程。我從二十六歲開始,到今年六十年,鍥而不捨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才有今天這一點成就。這成就是什麼?對於傳統,對於倫理、道德、因果跟宗教認識了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肯定這些東西能救社會、能救地球。對於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一生講經教學,才真正體會到他用心之苦,他的大慈大悲真實的流露。留下來這麼多經典,這叫法寶,真正稱得上這是寶,為什麼?它能幫助我們得到一生究竟圓滿的幸福。這是小的利益,不是大的,大的利益,幫助我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,證到像他一樣佛菩薩的地位,那是大利益!而且任何一個人都能夠爭取得到的。這不是世間法,世間法,命裡有的你才能得到,命裡沒有的很不容易得到;佛法大家都有,為什麼?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這都有。大乘經裡面佛常說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你看你本有!中國老祖宗也常說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是你本有的。本善是什麼?本善就是佛性,這不是命裡有的,個個都有。所以你一定要明白、要覺悟、要回頭。


 


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,物質生活就變得不重要了。孔老夫子不是富有,他的生活也很清貧。學生當中是夫子最讚歎的顏回,物質生活是更可憐,簞食瓢飲,居在陋巷。夫子常常感嘆說,一般人處在他的生活環境那很憂慮,而顏回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他,他都是歡歡喜喜。所以「回也不改其樂」,他樂在什麼?樂在道,他對於宇宙萬有的真相明白了,他快樂。佛給我們表演的是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中國古人也說過,說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最大的快樂是什麼?「得天下之英才而樂育之」。教學,你學生當中有英才,這是無比的歡樂!這些道理我們要懂。


所以,我們活在這個世間,我們有正確的方向,有正確的目標。無論是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都變成我們自己好的增上緣,幫助我們提升境界,你說這個多快樂。這不是一般世俗人能理解的。追求世俗出不了六道輪迴,追求世俗的,肯定造業多,惡業多、善業少,死了以後麻煩大了。


 


人絕對不是說死了一切就了了,那我們這些學問可以不必學了。實實在在,我們現在真的是明白了,死了就不得了!這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不可以死。我們修淨土的人,修淨土的人不死,修淨土的人,極樂世界無量壽,你現在就無量壽。往生極樂世界,不是死了以後才去的,這句話同學一定要知道。你往生的時候,你看到佛來接引你,活著去的。你跟佛去了,這個身體不要了、丟掉了,你沒有死,你是活著往生。死了以後就麻煩大了,不好搞了。所以,這個佛法叫一生成就的佛法,什麼成就?一生成佛。我們今天是一生往生,生到極樂世界是一生成佛,他不是第二生,沒有第二生。這個跟輪迴不一樣,輪迴確實那不知道輪迴多少遍,不斷在重複,往生不是的,往生是清清楚楚成就的。所以,我們把這些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該捨的要捨,該取的要取。


 


恭錄自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32


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:是否需要在不同的時機,誦持特定的經典?


 


問:常聽人說在不同的時機,應選擇誦持某部經比較有感應,請問這樣是否如法?


 


答:亦如法,亦不如法。怎麼說如法?對於信心不堅定的人,如法;對信心堅定的人,不如法。信心堅定的人,他一部經、一句名號就到底,決定不改變,如果你沒有這個信心,你生病要找藥師佛,消災要找地藏菩薩,那也如法,不能說不如法,這要看自己的信心跟願心。大家看到「山西小院」有了感動,你要誦《地藏經》,我並不反對,所以我告訴你,誦《地藏經》是化解冤親債主,目標在此地。你如果很有信心,阿彌陀佛、《無量壽經》也能化解,就不必再找這個麻煩,如果沒有這個信心,那你還是用《地藏經》,也可以。


 


問:第二個問題,有不少居士看了「山西小院」影片,原來誦《無量壽經》的,改誦《地藏經》,原來持念阿彌陀佛的,改念南無地藏王菩薩,請問可否這樣做?二者有何不同?


 


答:念《無量壽經》、念阿彌陀佛的功德殊勝,比念《地藏經》、念地藏王菩薩名號殊勝多了,但是你得不到感應。為什麼得不到感應?是你誦經、念佛不誠心,你裡面有懷疑、你有夾雜、你有間斷;不是那個經不靈,那個經是非常之靈,你沒有信心。你真有誠心,你看了「山西小院」心裡不會動搖,一動搖就知道你沒有誠意。但是改念《地藏經》、念地藏菩薩名號也行,還是要有誠意。念《地藏經》、念地藏菩薩目的是消業障,你念《無量壽經》、念阿彌陀佛那是往生淨土,是去作佛的!怎麼會一樣?這是消業障。


 


「山西小院」看了你很有感動,就是說你念《地藏經》、念地藏菩薩名號那個誠心、那種誠敬超過念阿彌陀佛。好不好?好,可不可以這樣做法?可以,你把《無量壽經》、阿彌陀佛暫時收起來,《地藏經》、地藏菩薩名號念三年;三年業障消了之後,你再念《無量壽經》、再念阿彌陀佛會更殊勝,這就是兩全其美。修行第一是消業障,業障不消總是障礙,所謂業障就是障礙,所以業障一定要消。這是一個方法,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。


 


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

淨空法師開示:觀世音菩薩憑藉什麼能救苦救難?


 


佛菩薩教人斷惡修善、改邪歸正,起心動念與大慈悲相應。如果能念佛更好。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或者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,真能消災免難。這裡頭有大道理、有大學問,不是迷信。佛在這個經上也教我們,我們遇急難的時候,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。觀世音菩薩憑什麼能救苦救難?憑他無量劫來修行積累的功德,這個功德力量太大了。佛在經上常說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觀世音菩薩制心一處無量劫了,你說這個能量多大,我們要借他的光、要借他的能量,來幫助我們解決現前的問題,這是可能的。


 


日本江本博士做了一個實驗,在日本琵琶湖湖畔一個小灣,這個小灣是死水,二十多年來髒亂,氣味很難聞。他找了三百五十個人,請了一位老和尚,九十歲的老和尚,帶著大家來祈禱。三百五十人集體的意念,時間只有一個小時,在這一個小時裡大家把所有的念頭都放下,什麼都不要想,只想一句話,這就是他們的咒語。這句話是什麼?「湖水乾淨了、湖水乾淨了」,就念這一句、想這一句,三百五十個人一個小時,到第三天湖水真乾淨了,居然乾淨了半年。這個實驗震動日本的媒體,電視、電台、報紙都報導這個事情。


 


我們能夠把這個念頭集起來,大家共同在同一個時間,不同地點沒關係,同一個時間,我們起一個念頭,「災難化解了,災難解除了」,會有效果!善的意念。參與的這些人,最好的,講自己修行功夫,修行的功夫是什麼?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聞利養、放下五欲六塵,將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落實,以這種修行的功德來做這個集體意識,求觀世音菩薩、求阿彌陀佛。江本博士的實驗只是三百五十人集體意識,沒有加上佛的功德,如果我們求觀音菩薩、求阿彌陀佛,他們都是無量劫修行的成果,這個力量集合起來,力量就非常大!可以做。


 


這些年,沒錯,我們是也在做,不能說沒有好處,我們提倡的一百個七做三時繫念的佛事,這也是集體的力量。有沒有效?肯定有效。可是災難現在愈來愈多,一次比一次嚴重,這什麼原因?我們做的人自己沒有修行的功德,如果自己真有修行的功德,不一樣!那效果就非常顯著。


 


換句話說,我們今天為什麼修行的功德沒有?大家不認真修行,對於佛的經教真的不明瞭,這不是假的。為什麼真的不明瞭?沒有好老師。即使是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來教我們,我們還是聽不懂,還是不會。這原因在哪裡?我們不具足接受聖賢教誨的基本條件,我們沒有。這個基本條件是什麼?真誠心,我們沒有,我們的心是散亂的,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一般世人所說的心浮氣躁,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,沒有把自私自利拔掉。真正學佛的人,起心動念為一切苦難眾生想、為正法久住想。


 


正法要怎麼樣才能久住?古大德有一句話說,「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讚僧」。今天有沒有出家人互相讚歎的?各立門戶,《菩薩戒經》上所講的自讚毀他,這個現象在全世界幾乎到處都能看見,這樣的心態,佛法是決定不能興旺。孔子所說的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餘則不足觀也」,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說的。我們想想有沒有?有沒有傲慢?有沒有嫉妒?有沒有自讚毀他?同修一個法門的人,彼此不相容。為什麼?為拉信徒、為名聞利養,沒有為佛法,正法滅掉沒有關係,我名利得到就好了。誰能夠放棄名利,我們希望正法能久住,佛法能真的利益眾生,有幾個人有這種想法?別人道場舉行的法會,我們能不能願意去幫忙?是不是自動去支援?我們有沒有去讚歎它?這些問題普遍存在社會,怎麼辦?佛看到只有流眼淚,沒話說。這樁事情最後誰來裁決?因果來裁決,善因善果,惡因惡報,到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。


 


不但佛門要互相敬愛、互相關懷、互相照顧、互助合作,對世間所有一切正教,這宗教,所有宗教裡面,這四個根本戒統統都講,無論哪個宗教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,這四條你去看看,所有宗教經典裡面都有,能夠遵守這四條戒的,這就是正法,不管是哪個宗教。


 


恭錄自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55集


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:如何放下過往的傷痛?


 


問:下面一個問題,他說弟子於兒時,就是童年時代曾經掉進池塘,親見弟弟淹死的屍體,受到嚴重的驚嚇。自此以後常於夢中驚醒,感到莫名恐懼;至今通過念佛修行,偶爾還有這個現象。幾位同修都說我還有一部分靈魂在水裡,請教老法師,此說法是否可取?應當如何克服?


 


答:沒這個道理,哪有你的靈魂一半在你身上,一半掉在水裡,這是講不通的。你這個問題,確實是童年經過這個驚嚇,所以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,是這種現象。


 


你念佛了解事實真相之後,就應當把這些妄念放下。縱然這個境界現前也無所謂,根本不理會它,慢慢它就不會再有。


 


你要好好念佛,為什麼佛的境界、西方極樂世界境界不現前?這道理是什麼?你念佛的功夫薄,西方的境界很薄,你這個印象太深,兩個比較起來,你敵不過你早年受驚嚇的印象。所以它會常常現前,佛境界不能現前。


 


曉得這個,我們要加深念佛,聽經,念佛,在這上加深,把那個逐漸把它忘掉,你就換過來。以後夢中有境界,就是夢到佛菩薩、夢到極樂世界,不會再有這些惡夢。這就是古人所講的,「生處轉熟,熟處轉生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我們念佛太生疏,要把它轉熟;你小時候的印象太熟,你要把它變成生疏,要做一個轉變,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。


 


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:身心沒有壓力的修行方法


 


問:第三個問題,在念佛堂念佛,如果感到極度疲倦,是否繼續堅持,或者做充分休息,讓自己在良好的精神、體力下用功?


 


答:過去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,諸位都知道,鍋漏匠念佛三年,站著往生,非常難得,太殊勝。他也是預知時至,他也是有壽命不要,捨棄掉了。他教的方法好,非常適合於現代人修行,念累了就休息,什麼時候念累什麼時候休息,讓你身心都沒有壓力;休息好了接著就幹,這樣就叫不休息,就叫做不間斷。因為你沒有精神、沒有體力,你不能不中斷,而且生煩惱。所以諦老法師這個方法確實善巧方便,無論對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都有利益。


 


在日常生活當中,如果我們的工作不是用腦力,是用體力的,佛號都可以不間斷,一面做工心裡面念佛,不要念出聲音,什麼事情照樣幹。要用思考,那就不能夠不放下,但是在不用思考的時候,你佛號能想得起來,時時刻刻能提得起來,好事情。決定不要勉強,勉強很不好。


 


我在早年沒有出家之前,做居士,跟懺雲法師住茅蓬。那時候住茅蓬很辛苦,是真正的茅蓬,四周圍的牆是竹籬笆編的,糊上一點水泥,遮蔽風雨,上面蓋的是茅草,名符其實的茅蓬。山上沒有電,所以晚上睡覺就睡得很早,晚上我們八點鐘就睡覺了,早睡一定起來得早,兩點鐘起床。我跟他過了半年這樣的生活,感覺得也很舒服。


 


早課的時候點一支小蠟燭,當然不能看書,那叫燈光如豆。五個人住茅蓬,早課就是拜佛,很好的運動,兩點鐘起來,拜兩個小時佛。他老人家也很好,各人拜各人的,也不記遍數;有人拜得快,有人拜得很慢,所以他不敲引磬。敲引磬大家一樣起,同時起來同時拜,體力強的覺得你太慢,身體衰弱的覺得你太快,都讓人生煩惱。他讓各人自己拜各人的,這個不生煩惱,這方法好。到天亮的時候,陽光出來之後,我們就大家在一起做一個共同的早課,就是三皈依。平常誦經,各人是做各人自己的。


 


那時我在山上最年輕,我三十一歲,三個出家人,還有個老居士,六十九歲的,當然我要照顧大家的生活。所以我在山上做義工,燒飯、洗衣服我替他們幹,清潔環境都是我做,這是修福,那點福報的基礎是從那兒修的。所以初進佛門五年學戒,就是為常住工作,修福。福慧雙修,福在前,慧在後,你沒有福報,那一點福報享完了怎麼辦?一定要先修福報。


 


早睡早起的確對養身體就好,我看到北京劉教授那篇文章,我想你們大家都看了,我有很大的感觸。我離開茅蓬之後就沒有再像那樣規律的生活,就沒有了。跟李老師學教,常常晚上搞到一、二點鐘,有的時候到天亮還不曉得睡覺。但是身體很好,我想那個半年的訓練非常重要,早睡早起。


 


懺雲法師大我一輪,我們都屬兔的,大我一輪,今年九十二歲,還在!他年輕的時候身體不好,是個藥罐子,他的房間裡面,藥瓶大大小小總擺了幾十瓶,能活這麼大年歲。所以我想想什麼原因?早睡早起,非常有道理。晚上八點鐘睡覺,早晨我想現在不會兩點鐘起來,應該在三、四點鐘就起來,這肯定的。


 


所以養生之道,好的睡眠比什麼都重要,可不能疏忽。子午覺很重要,就是子時,晚上十一點到一點,最重要的時辰。你能夠在十點鐘以前睡覺,工作再多,把它移到早晨。我現在晚上都是十點鐘睡覺,很好,養成習慣,我早晨四點鐘起床。你看四點,早晨八點鐘吃早飯,四個小時,四個小時做很多事情,又很清淨,又沒有人打擾,主要的功課都是在這四個小時完成。


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:怎樣懺除業障?(俞淨公遇灶神記)


 


問:有人說淨土宗的「帶業往生」是帶舊業,不帶新業。吾等罪逆凡夫,染心易熾,淨德難成,請問如何不帶新業?


 


答:帶新業,我今天要念佛往生,我今天還要殺生,行不行?講不通,決定講不通。帶業往生的法門,在佛教八萬四千法門裡頭只有這一門,除這一門之外沒有第二門。你要曉得西方世界是清淨世界,你心地不清淨根本就不能往生,道理在此地,心淨則佛土淨。最重要的就是你在往生最後那一念,那一念心是清淨心就能往生,那一念心不是清淨心這一生就錯過了。


 


所以帶舊業,什麼是舊業?昨天幹的都是舊業,這個你要曉得。可是你舊業太多、太重,決定障礙你往生,為什麼?往生的時候冤親債主都來了。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,家親眷屬病重的時候,你到醫院去看他,在臨危的時候他會告訴你,我看到什麼人在那裡在那裡,所說的都是些死去的他的一些冤親債主。那個看到是真的,那不是假的,但是不是那個人?《地藏經》上給我們講得清楚,不是,是你的冤親債主變現家親眷屬來引誘你,讓你跟他去,去了之後他再跟你算帳,絕對不是真的你認識的親人,不是的。


 


你學佛,他也會變現佛菩薩的形像來引你,你也很容易上當,所以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。我們念佛的人一心求生淨土,臨命終時只有看到阿彌陀佛、西方三聖才可以跟他走。如果臨終時候看到釋迦牟尼佛來了,藥師佛也來了,那是假的,那是魔冒充的。魔可以冒充其他的佛菩薩,不能冒充本尊。我修淨土,西方三聖是本尊,他不可以冒充,他冒充護法神不會饒他,他不敢。他冒充別的佛菩薩,你要跟他去,那你活該。這些都是常識,都很重要。


 


所以懺除業障,在真正懂得佛法就要非常認真努力去學習。養成一個習慣,不但沒有惡的行為,惡的念頭都沒有,我們才有把握往生,還有惡的念頭,這是障礙。


 


怎樣懺除業障?現在我們這裡出了一套光碟,「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」,好像現在用DVD只有一片,我聽說好像有七個小時。可以把這個東西當作功課來學習,你認真去學習一年,認真懺除自己的業障。不要以為自己很好,俞淨意他就是以為自己很好,天天都做好事,沒有做什麼壞事。結果灶神爺給他一批評,一身的病,沒有一樁是好事情,他才服了,這才痛哭流涕,認真的求懺悔。


 


他跟袁了凡先生是同時代的人,袁了凡小他十歲,他大了凡先生十歲,同時代的人。他的業報非常淒慘,到中年,差不多將近五十歲的時候,真正是家破人亡。自己有九個小孩,只剩一個,有一個小男孩丟掉了,走失了,剩一個女兒,是現在講弱智(痴呆症),太太兩個眼睛瞎了,苦不堪言。自己想到自己一生沒有什麼過失,真是存好心、做好事,為什麼老天不保佑,給他這樣的懲罰?年三十的晚上,感動灶神現身來看他,來安慰他,把他一身毛病,起心動念,所造的善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心真意做的,把他的毛病全部說出來,他服了。


 


灶神講,你要不認真悔改,你所遭遇的災難不止這些,還有大難在後頭,這生恐懼心,認真改過。他改過的勇猛精進超過了凡先生,後來的果報也超過,他後來丟掉的那個兒子找到了,晚年的時候中了進士。真正回心轉意做個真正的好人,社會大眾讚揚讚歎。


 


這很值得我們參考,因為一個人最大的毛病,是不知道自己的過失,他怎麼改?對人、對事、對物心總是不平,怨天尤人,這個罪就大了。佛法如果真正契入,心平氣和。


 


這些年來我們在國際上參加很多和平活動,我告訴大家,凡是參與這個工作的人,一定首先從自己內心放下對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的對立,不能有對立。你有對立,對立就是衝突,對立裡面一定有誤會,你怎麼能化解衝突?所以聯合國搞了三十多年沒效果,天天開會,世界是愈來愈亂。


 


我們人與人當中也是如此,化解衝突不能要求對方,要求自己;他不跟我化解,我跟他化解,就沒事了。他見到我,批評我、責備我;我見到他,恭敬他、禮拜他,這樣才能化解。人一定要知道別人的長處,不要看別人的缺點,還能看到別人的缺點,我就不是個好人。你看六祖大師說的多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我還看到世間有過失,我就不是個修道人。這話講得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白,為什麼記不得?什麼時候你真正能夠看到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你才能有機緣契入,你才會覺悟,你才會回頭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


 


不改過、不自新決定不能往生,改過難,難還要認真的幹,多看看這些因果報應的書籍。所以印光大師一生在提倡,他有他的道理在。像「山西小院」可以做一門功課,把它當作功課來做,天天看,看上個一年半載,自己的警覺心就提出來了,才能提得起來。


 


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要是天天看,一天看一遍,你看上一年三百六十天,我相信你就知道自己有過失,知道應該怎樣改過自新,這叫真修行。所以說凡是講要帶新業,這是造作惡業的念頭還沒有放下,這個要知道,要懂得道理才行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線上觀看


 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 「俞淨公遇灶神記」(電視劇)

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:如何能做到心裡沒有絲毫瞋心?


 


問:第二個問題,他說佛說,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。只要心裡有絲毫不高興,就會火燒功德林。請問如何能做到心裡絲毫瞋心都沒有?


 


答:這個問題問得很好,這是很大的功夫,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。在修行來講,這是上乘功夫。你要問如何能做到心裡面沒有絲毫瞋恚?從哪裡做起?還是從《弟子規》做起,從《太上感應篇》做起,從《十善業道經》做起。淘汰瞋恚,先從事上。警覺心很高,遇到境界現前,瞋恚心動的時候,馬上就能覺悟到,我不可以發脾氣,要警覺到。念佛人的方法,就是趕緊念阿彌陀佛,用佛號把瞋恚的念頭打掉,這是個很好的方法,用念佛,佛號把它壓下去。這是依照古聖先賢的修學方法去做。


 


另外,現代的醫學發現到,瞋恚是疾病重要的一個因素,心平氣和的人不容易生病。常常脾氣很暴躁的,決定有病,那是一種病態的反應。常常發脾氣的人,他如果到醫院去檢查的話,一定有毛病。而且有疾病的人常常發脾氣,他的病一定會加重,很不容易治療,就是再好的醫藥也很難達成效果。


 


諸位看看「山西小院」,你們就知道。凡是得重病的人若無其事,不把它放在心上,天天歡歡喜喜的,病就很容易治好。所以貪瞋痴,佛給我們講叫三毒,這個三毒是我們自己內心,我們的本身已經有三毒,那是病根,自己生病的根源,所以外面有一些病菌感染,裡外一合,疾病就產生。如果裡面沒有貪瞋痴,外面什麼樣惡的細菌都感染不上,這就是現代醫學上常講有免疫的能力。免疫能力是什麼?斷貪瞋痴就是最高免疫的能力,這我們要懂。你懂這些道理,你平常在任何環境當中,保持著不發脾氣。


 


常常能夠讀誦大乘,佛在大乘經上教我們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既然是虛妄,你何必認真?要學的像佛菩薩一樣,什麼都看得慣,什麼都好。看到人做好事,很好;看到他做壞事,也好,與我不相關!各人因果,各人受報。他要那樣做,我們能勸他,就勸勸他;不能勸他,就隨他去。人會不會回頭?會回頭,但是回頭,他要遭輪迴,他要受惡報,甚至他要墮餓鬼、他要墮地獄、他要變畜生。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回頭得人身,遇到善友勸他,他一下就回頭。所以,回頭是肯定會回頭的,時間搞很長,這我們要曉得。


 


知道這些道理,對於造作惡業、受惡報的人,你也不敢輕視,我們對他就像對佛菩薩、對父母一樣的尊重。普賢菩薩教導我們,「禮敬諸佛」,就是這個道理,不可以輕慢任何一個人。你修這些法,瞋恚心自然就淡薄;要想真正絲毫沒有,這是阿羅漢以上。貪瞋痴一個斷,三個都會斷,它有連帶關係,貪瞋痴斷掉,證阿羅漢果。在《華嚴經》裡面,十信位是第七信位,貪瞋痴斷掉是七信位的菩薩。他斷煩惱的功夫跟阿羅漢一樣,但是智慧、德能、福報,絕對不是阿羅漢能相比的。阿羅漢是小乘,這是大乘,所以智慧、福報之大,我們以一般的講法,超過大梵天王,超過摩醯首羅天王。這就是三界之內,富貴達到頂點的,也比不上阿羅漢。


 


佛說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這兩句話要常常記住,所以一發脾氣,所有功德都完了。功德不容易修,你天天在那裡修,你想想看哪天發了脾氣,發脾氣以前的全都完了。你修行到今天,什麼時候沒發脾氣到現在,你就這麼一點點功德。如果臨命終時發一頓脾氣,全都完了,這要曉得。功德是什麼?功是功夫。但是福德有,你脾氣再大,發脾氣,福德有,福德可以帶走,不一定在什麼地方享受。畜生道,畜生有福,你看看富貴人家養的寵物都有福報,我們一般人怎麼能跟牠比?畜生,牠是前世修的福。餓鬼道也有有福報的,像城隍、土地,這是民間祀奉的這些神明,都是鬼道裡面有福報的。他也有徒眾,有很多人拜他、供養他,鬼道裡面有福的。福報,修的福不一定在哪裡去享,在天上享福的、人間享福的,畜生、餓鬼享福的。福報不影響,功德有影響,福德不影響,這一定要懂。


 


在佛門裡面,在古代,梁武帝修的福德就大。你看他是佛門大護法,他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廟,四百八十座的寺院規模都很大;供養出家人,長年供養,不是短期的,十幾萬人。達摩祖師來的時候,見面,他就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好事,感到很榮耀,就問達摩祖師,我做這麼多事情,有多大的功德?達摩祖師說了老實話,「並無功德!」梁武帝聽了就很不高興,瞋恚心沒斷!就不再護持他。達摩就跑到少林寺去面壁苦修,九年才等到慧可,才得到一個傳人。這就是功德跟福德不一樣。如果他要是問「我的福德有多大?」達摩祖師一定說,你的福報太大了,來生是天人的福報;功德沒有。功德跟福德一定要分清楚。


 


所以有人來惹你發火、發脾氣,學佛的人應該就馬上警覺,他叫我燒功德林,我要是發了脾氣,那就很聽話,把功德就燒掉了。我的功德任何人都燒不掉,只有自己會燒掉。所以他就讓你發脾氣,讓你自己把它燒掉,你不就上大當!所以常常有警惕,你就不會上當,無論怎麼樣挑釁也不會發脾氣,絕不上當,這就對了。


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:「相夫教子」的現代意義


 


問:請問「相夫教子」的「相」字,應如何理解?


 


答:這個「相」就是幫助,做太太的人一定要幫助先生教兒女。因為在古時候,社會的制度是「男主外,女主內」,換句話說,我們在講席裡頭曾經做過多次的報告,五倫裡頭,「夫婦有別」,那個「別」是什麼意思?別是不同的任務。夫婦兩個人組成一個家庭,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組織,是基本的一個組織。家庭裡面兩樁事情,一個是家庭經濟生活,另外一個就是培養下一代,這是兩樁大事。中國古人所謂是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。那教育下一代,這是大事,這不是小事,教育下一代這個事情比出去賺錢謀生還要大,就是比你的經濟生活還要大。所以婦女所負的責任超過男子。


 


在中國歷代,這婦女確實是最偉大的,你沒有賢母,這個社會上就沒有賢人。教子重要,教女一樣重要,所以講相夫教子,這就是責任分得很清楚。先生負責家庭經濟生活,太太負責的是教育兒女。


 


教育兒女怎麼教法?身教,所以《弟子規》給諸位說,不是教小孩念的,不是教小孩做的,小孩他哪懂得,嬰兒剛生下來,你怎麼教他?是做父母的人把《弟子規》每天落實,做到了,讓小孩看,身教。天天做給他看,在小孩面前決定沒有負面的;你夫妻不好鬧意見,可不能讓小孩看見,可不能給他聽見,為什麼?那個壞的印象他就學壞了。


 


所以三年當中,他看不到一點不善的,他所看到、所聽到、所接觸到的,純淨純善,這還得了,這就是聖人,聖人的根就從這生的。所以做母親的人非常辛苦,怎麼樣裝也要裝個好樣子給兒女看。這是真正負責盡職,你的兒女才變成真正好人。這社會上雖然是不好,他不會被染污,所以你從這裡紮根,小孩就好教。


 


現在為什麼說小孩不好教?你從小沒紮根。這最重要的,你看連西方人都曉得,他們講兒童教育最重要的是五歲之前。五歲之前能夠紮根的話,往後就很好教;五歲之前沒有紮根,以後就很難教。


 


可是西方人現在才談到,像湯恩比博士他們才談到這個問題,但是中國是在五千年已經做到了。所以這個國家民族了不起,這是湯恩比所說的,這二十一世紀整個世界的動亂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救,除這個之外,沒有辦法,他看得很準確。


 


那中國的孔孟,孔孟是什麼東西?實在講就是《弟子規》。你不從《弟子規》上,那四書五經沒用,做不到,學了做不到!一定要從《弟子規》上紮根。大乘佛法,像《華嚴》、《楞嚴》,這能做到嗎?一定要從《十善業道》,你要不在《十善業道》上紮根,不在《弟子規》上紮根,就都落空,這大經大論全都落空,都變成佛學。學佛的人變成佛學,學儒的人變成儒學,社會一樣亂、一樣動,無法挽救。


 


今天你要真正挽救這個世界,就是勸人真正要學儒,真正要學佛,不能搞佛學,不能搞儒學,不可以把它當作一門學問來做,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日常生活,你才真正得受用。你想教小孩,你自己這樣做,不知不覺,你就變成聖人。你變成聖人,你的兒女從小都是看父母的,都是向父母學習的,上行下效,中國教育這「教」字,教字的本意就是上行下效,所以諺語所講「上梁不正下梁歪」,你做父母做得不像,你的兒子會比你加倍壞,你說這個多重要!他不是跟你學的一模一樣,學的要加利息的。所以你好,他比你學得更好;你不好,他比你學得更壞。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

 


這是古人經驗之談,在中國五千年的經驗,你不能不服。所以《弟子規》是要自己學,現在我們提倡的方法,連外國都是一樣,男女老少,各行各業,大家一起來學,你才能收到效果。


 


你現在就叫小朋友學,你做父母的人不學,他學了幾天之後,他看到你父母,你看你們都做得不對,你們做得不對,為什麼叫我做?他不相信你。所以你完全都做對的,他沒有話說,他自自然然喜歡跟你學習。


 


所以父母永遠是兒女心目當中的偶像,真的五歲之前。現在的麻煩太大!夫妻兩個都去上班,小孩交給傭人,或者是天天教他去看電視,去玩電腦,那個一接觸就壞了。再回頭太難了!你要想到回頭,可不是容易事情。你們在社會上做再好的事業,再成功的事業,你後代沒有了,你要不要後代?你要要後代,那你就放棄工作,回家去認真的相夫教子。


 


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:善巧方便的表演


 


問:他說因為另一半不信佛法,其性格不易溝通,淫欲較重。弟子為避免伴侶對佛法產生誤會而有損佛的形像,弟子心中一句阿彌陀佛,外形是表演,請問這樣是不是欺騙眾生,如何才能夠如理如法?


 


答:這個表演是正確的,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是表演,表演是一種善巧方便。對於業障深重的人,一定要有耐心,長時間做給他看,這是用身教,不是用言教。我都做到了,慢慢之後他會感悟。同時也應當要求佛菩薩加持,求佛菩薩加持不是感情能求得到的,是我們真修行,真修行就有感應。


 


我們同修當中也有位老同修,在中國大陸,自己修得很好,兒女當中有一個是非常不孝順,他自己也知道。這是來討債、來報怨的,對他父母學佛是非常反對,時時刻刻找麻煩。在外人面前都說,父母沒有把錢給他們,都送到寺廟去了。可是母親是真修得好,真的虔誠,居然十幾年之後有了感應。她的小孩遇到一位善知識,這個善知識常常跟他講佛法,所以人是有緣,他跟這個人有緣,這個人講話他聽,聽了一段時期他真的回頭了。


 


所以他母親很歡喜,這個小孩現在一百八十度的回轉,不但不再惹事生非,現在還挺孝順,也吃長素,這不容易,不喝酒,吃長素。看到家裡人要是買肉食,他就生氣,要罵人。她說我連作夢都想不到!來告訴我,我說這是感應,從這個地方就看到你學佛的成績,這是成績單拿出來了。


 


所以感動一個人,能令一個人回頭,要長時間,不能著急,要自己非常認真努力。你自己會感動他,佛菩薩也會來幫助你。所以這種做法是如法的,心裡面這句佛號不能間斷,外面處處隨順,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。再過若干年,年歲愈來愈大,想法、看法會改變。然後看到自己造的業很重,看到你很幸福、很快樂,輕安自在,他就會認真想想。想通了就知道自己做錯,你是對的,他就回過頭來向你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