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在這花花世界當中,心常被境界所轉。想找一處專心念佛早日求生,但被學業與家人所障礙。請問除了求佛菩薩感應之外,還有什麼可做?
答: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個方向、有個目標,你的生活無論是順境、逆境,你就不會被境界轉動。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你肯定有成就,在你的生活當中縱然是很辛苦,你也會很快樂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方向跟目標各人的選擇不一樣,我們看在兩個星期之前,深圳黃忠昌居士的往生,他那也是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。他做的是什麼?是做個榜樣給大家看,念佛三年,真正念佛三年,真能往生嗎?做個試驗給我們大家看看。果然是真的,不是假的,可是那個三年要如理如法的修學。他真放下,身心世界確實放下,三年不說話,這是很好的助緣。說話心裡就有了雜亂,他不跟別人說話,人家也不跟他說話,這樣子修清淨心比較容易。
往生第一個條件,西方是淨土,大乘教裡頭講得很多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你心不清淨,怎麼能往生?念這句佛號,佛號的功德是什麼?是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,得清淨心。妄念多,習氣重,念頭才起來,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,天天在幹這個。如果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、分別執著還放不下,那就沒法子。這邊壓住那裡就起來,別說三年不能成功,三十年也不能成功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必須是徹底放下。那你壓的是過去的習氣,習氣上來的時候,佛號把它壓住,控制住。有個二、三年的時間,確實控制住了,控制住了就有感應,跟阿彌陀佛就有感應,你的心清淨了。
所以用什麼感?不是求,不必求,我心清淨,佛就知道,那邊是淨土,肯定往那邊去。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,這個感不是說我天天求他,這裡太苦了,求佛來幫助,來救我,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享福去。這個念頭不行,這個念頭去不了,這個念頭不清淨,心地不清淨。一定要知道,心清淨就是感應,一念相應一念佛,道理就在此地。所以一定我們要修清淨心,用念佛的手段把心裡面的妄想雜念除掉,這就是念佛的功夫。所以念佛不能懷疑、不能夾雜、不能間斷,你只要能做到這三點,功夫就會成就。
年輕人,你的方向、目標在哪裡?看到這世間太苦了,想早一點求往生,你這個心理是不是逃避?你來到這個世間,佛講得很清楚,你是來享福的,還是來受罪的,這是你的業報,人生酬業。當然,我有福我也不想享,我有罪也不想受,真的兩邊都放棄,求往生,這也是一條道路。可是你看到這個世間這麼苦,你如果能發大乘心,我要做個好樣子來幫助這個世間眾生,這就是菩薩發心,不一樣。
凡是社會大眾,無論是在見解、思想、言行有錯誤的地方,我們知道了,再反省我自己有沒有。如果沒有,很好,要好好保持;如果有,趕緊把它改過來,從自己做起,這就是修行。修就是修正,行就是錯誤的行為,把錯誤的思想、錯誤的見解、錯誤的言行修正過來,真修行,你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。世間人心不清淨,世間人天天造業障,我在這個世間修清淨心,不被他干擾,我造善業,不造惡業,久久他就會產生影響。到那時候,自己想生西方極樂世界,什麼時候想去就去得成,為什麼?你心清淨。對這個世間確實沒有留戀,沒有希求,真正做到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,做個好樣子給世間人看,這叫真正學佛。在學校裡面,不但給同學做好樣子,給老師、給社會都做好樣子,這無量功德!
淨宗是大乘,不是小乘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用小乘的方法,只求自利而不能利他,這個心行不能往生,念佛也不能往生。真正能念佛往生的,一定要發願,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見到阿彌陀佛,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一定要回到娑婆普度眾生,這個條件才行。所以,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避難所,不是去享福,是到那裡去成就道業的,這個要懂。如果在這個世界上有成就道業的機會,你可不能放棄,為什麼?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娑婆世界修行一天,抵得西方世界修行一百年。
所以修行真正成就,在娑婆世界快速,西方世界修行很緩慢。那個地方修行的環境好,沒有什麼障礙,進步很慢。娑婆世界這個地方叫大起大落,你要是起來,一下就提得很高,你要是被淘汰,也淘汰得很快,這個地方叫大起大落。你如何能保持大起不落?所以你曉得西方淨土有四土三輩九品,為什麼我們不取最高的那個境界?為什麼不立志去求實報莊嚴土,上上品往生?在我們這個世間一生可以修成,到極樂世界那就要很多劫,不是短時間,這個道理要懂。佛都跟你講清楚,要不跟你講清楚,到極樂世界你會怪阿彌陀佛,「娑婆世界有那麼好的機會,你為什麼叫我到這兒來,讓我要花這麼長的時間?」佛統統講清楚,由你自己選擇。不過極樂世界是穩當,它只有前進,沒有後退,但是進步很慢,這個事實狀況都要曉得。
像《華嚴經》裡面就講得很清楚,尤其是現在講的「淨行品」,剛剛講過。「淨行品」裡面,為什麼順逆境界到菩薩面前,就是修行人面前,全都擺平了?那就是心能轉境,這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,這個很重要。所以會修行的人,就像《華嚴經》末後五十三參一樣,這是善財給我們示現,我們要知道學習。他在順境、善緣裡面修什麼?不生貪戀,這會修行;在逆境、在惡緣修不生瞋恚。你的貪瞋痴從哪裡斷?要在境界上斷,那是真斷。境界不現前,你找個深山,找個洞去住、去修行,跟外頭不接觸。修上三十年,心地很清淨,覺得很不錯了,再下來逛一圈,馬上就亂掉了。為什麼?沒有經過考驗。你到深山裡面,那是躲避,躲避不行,你要勇敢面對現實,在現實境界裡面斷貪瞋痴慢,這是斷煩惱。
於一切地位低的人、貧賤之人,不生傲慢,那些人到面前,我要不生傲慢。無論什麼境界,決定是對治你煩惱習氣,問題就是你能不能覺察,你能不能受益,這個太重要了。一般凡人,習氣很重的,順境他就起貪心,生煩惱,惡緣他就生瞋恚;見到地位高的人,他就覺得自己很卑微,我們講他的自卑感就起來了,覺得不如人;見到比他低的,他就傲慢,這就叫造業!佛教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面修平等心,修一心不亂,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一心不亂」。那是淨宗修行的標準,無論是誦經、念佛、拜佛,統統一個目標,一心不亂。二心就亂了,二心,起心動念就亂了,一心是清淨心,三心二意就染污了。我們在境界裡頭要知道用功,用什麼功夫,怎麼個用法,一定要清楚、要明白。
所以年輕人應當要發大心,要真正好好的學佛。學佛無論是什麼身分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統統都是菩薩,都可以行菩薩道,不一定要出家。五十三參裡面很多菩薩現的都是在家相,甚至於都不是學佛的,還有學外道的。那全是菩薩,都是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,告訴我們大乘法應該如何修學。那我想想我們是什麼身分,現在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,你就可以找跟你相似的,你跟他學,你就知道怎麼學法了。五十三位善知識,性別有男女老少,職業是各行各業,你看哪個行業他表現的是怎麼個學法。
問:後面一個問題,他說聽到瑩珂法師因恐墮地獄,發心念佛三日往生。弟子自知身處花花世界中,絕無定力。欲效仿此人,應如何做?
答:你才十六歲,你也沒有出家,你如果念個幾天佛就往生了,會嚇得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敢念佛。不能念佛,一念你看看,這還得了!你一個人是往生了,叫千千萬萬人都不敢念佛,都不能往生。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?瑩珂法師那個示現是對的,是出家人,而且出家時間很久。出家不守清規,常常破戒犯規,做些不善的事情,那是自己煩惱習氣太重。在出家裡面做這個示現,這是正確的。所以一定要想想自己現前的身分,自己現前的生活環境、修學環境,是哪個時候。你能學瑩珂嗎?這一定要知道,一定要想到。
瑩珂給我們做了個證明,《彌陀經》上說的,若一日到若七日能往生,他做了這個示現。黃忠昌給我們試驗的是三年,這就是過去曾經很多人問過我,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裡面很多人念佛三年、五年就往生。有很多讀過這些書的人問我,他說他們是不是剛剛好只有三年壽命、五年壽命,念了就到了?我想如果是一、二個人,或者可能有這種狀況,那麼多人念佛,這不可能,絕對不是這個情形。那應該是怎麼講法?他有壽命,他念佛功夫到了,他不要了,這才能講得通,不願意留在這個世間。
如果功夫成就了,願不願意留在世間也不是他自己意思。因為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我們很清楚、很明瞭,功夫成片上品就得自在,就可以自己做主。功夫成片之後,要不要住在世間?看這個世間的法緣。如果眾生跟你有緣,有緣就是你講經說法他相信,他能聽得進去,他能依教奉行,這就是有緣,那你一定要幫助他;如果說沒有緣,你縱然好心勸他,他不相信,他對你沒有信心,就是沒有緣。沒有緣就可以去,有緣總要多帶幾個人去,這是一定道理。
緣有淺有深,善根有厚有薄,這裡頭狀況都不一樣。當然最重要的,善根深厚,緣也深厚,這一生遇到你,他一定得度,肯定是往生的。勸一個往生就是幫助一個人作佛,大慈菩薩偈子裡面說得很清楚,這是好事情。善根不夠深度,要幫他提升,這一生能不能往生?那不一定,總而言之,在這一生當中他善根提升了;沒有善根,跟你有緣,你要給他種佛法的種子,所謂是「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」,這是好事情。
今天你看到這個花花世界,花花世界很可憐,民國初年蘇曼殊講這個世界是悲慘世界。他跟我們距離差不多將近一個世紀,現在這個世界跟一個世紀以前來比那就更淒慘、更可憐了。所以最難得的,我們在這時候要覺悟、要回頭,要學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是來幫助苦難眾生。學釋迦牟尼佛,我沒有智慧,我也沒有福報,我用什麼幫助?佛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句話換句話講,你、我、他跟佛的福報是平等的,智慧也是平等的,為什麼說沒有智慧、沒有福報去幫助眾生?有!有不能現前,不能現前是自己有業障,你只要把業障放下,你的智慧、福報就現前。
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大家,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執著,你就小悟,那個小悟智慧也超過人間天上,在佛法講你得正覺。這什麼人?阿羅漢、辟支佛。只要你自己肯放下,正覺是本有的,福報也是本有的。你能放下分別,你就是菩薩,放下起心動念,你就成佛了。大乘教裡常講,凡夫成佛一念之間,那一念徹底放下。古人有例子,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好榜樣,他二十四歲,徹底放下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那一年是二十四歲。他能做到,我們為什麼做不到?做不到的原因沒有別的,貪戀五欲六塵,所以你做不到。你能夠把五欲六塵看清楚,看穿了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你就不會貪了。如果你把因果看清楚了,你就會知道貪瞋痴慢不是好東西,肯定要招來生的惡報,你還敢嗎?所以因果教育雖然不能帶人到徹悟,它給人很大的警覺心,教你起心動念都是業,造作就更嚴重了。這個事情《了凡四訓》裡面都有。
所以因果教育在現前這個世間裡非常重要,印光大師給我們做的示現,他老人家一生可以說是全心全力在提倡因果教育。所以我們把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安士全書》都想把它做成電視劇,用電視劇的方法來弘揚因果教育,讓大家覺悟。你現在用別的勸導他,他不相信,很難接受;你講到報應,他看到這個事情他會害怕。
所以人生在世要確定方向、目標,真正能放得下,往生就有把握。往生沒有把握,還是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,不能一刀兩斷。真能放下,什麼障礙都沒有,無論做什麼事業都會圓滿成就,為什麼?不為自己,為社會、為眾生。做成功了,眾生有福,做不成功,眾生沒福,與我無關,你說你多自在!有我在裡面就不自在,你就有得失,就有好惡,這就造業;無我不造業,無我所修的,佛法講叫淨業。佛都勸勉我們,在這個世間要學像菩薩一樣,做淨業,不造染、惡業,這就對了。斷惡修善,不為自己,為別人。自己要做得很認真,為別人是為別人做好榜樣,用這個身啟發別人,身教,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這大功德!做樣子給人看,學佛菩薩,這就對了。
大德吉祥!
回覆刪除感恩您辛苦發心編輯分享!
阿彌陀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