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

淨空老和尚:以「布施」對治慳吝貪求,以身行世範供養大眾


 


你看看慳貪的煩惱,慳貪、瞋恚跟愚痴,前面跟諸位說,這是與生俱來的三毒煩惱,用什麼東西來對治它?用布施。


 


慳吝是你有捨不得給別人,貪是無限制的貪求,想滿足自己的欲望,自己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,這是煩惱的根。佛用的方法就是用布施,布施裡頭有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


 


財布施裡面有外財布施跟內財布施,外財是身外之物,幫助別人,今天我們用金錢幫助別人,外財。


 


內財是我們做出榜樣給別人看,做成一個樣子那是用內財布施。


 


我們見任何人笑臉迎人,你看胡小林講的最初學的時候是裝,不是真笑,最初開始是裝,裝個二、三年之後就是真的,自然的。以前不自然,現在就很自然,這就有進步,從假的就變成真的,你不能不這麼幹法。開始學的是假的,都裝模作樣,慢慢就變成真的,對人恭敬有禮,對任何一個人,跟人見面打招呼都是九十度鞠躬禮,不怕人笑話,為什麼?慢慢演成習慣的時候,習以為常就感染了,他也就學會了。這叫什麼?這叫內財布施。布施什麼?布施恭敬,布施禮節,得真幹才行。


 


內財、外財全捨,為什麼?大悲心,有了大悲心他就能做到。不但不貪了,自己有的全部都拿去布施了。


 


布施裡面最重要的是法布施,你看現在社會需要什麼,針對社會大眾迫切需要的,你去做布施,現在這個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。


 


我們把五倫做出來,把五常做出來,把四維八德做出來,這是法布施;我們用身體做出來,身體是財布施,財、法布施統統都有了。


 


財布施肯定得財富,愈施愈多,這一多的時候,你貪心起來,就麻煩大了,那怎麼辦?愈多愈施,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不要去留,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。佛告訴我們,發財,財就是這麼發的,不施就發不出來。那是什麼?那是你命裡有的。命裡怎麼有的?過去生中所布施的是你命中有的,你會享得盡。如果你要是學會布施,你的財就享不盡,所以你要懂理,你要知道怎麼做。


 


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這三樣東西都是世間人拼命在追求,能求得到嗎?求不到,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去求都求不到,命裡有自然就有,命裡沒有求不到的。可是你要是廣行布施,那就求到,那真的就得到了。


 


明白這個道理要真幹,有膽量去幹。你就曉得,我們今天學《弟子規》是布施,我們學《感應篇》也是布施,學《十善業道》也是布施,做出來給別人看的,那不就是布施嗎?自己用內財來布施,再加上外財,那功德殊勝!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75集


 





 


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

淨空老和尚:我們住在這個世間要做的事



 



我們還要住在這個世間,那就要把佛法興旺起來,續佛慧命,弘法利生,要做出榜樣。所謂說弘護,發心弘護正法的,一定要守規矩,要落實三個根,要把《妄盡還源觀》的四德做出來,「隨緣妙用」,那是什麼境界?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隨緣妙用。


 


行為世則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是所有學佛人最好的榜樣,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你得做出來,你才能夠住持正法,你才能夠弘法利生,你不做出來怎麼行?


 


「柔和質直」很重要,不能有一點點傲慢的習氣,世間法都不許可,那佛法怎麼行?世法裡頭,孔子所說的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餘不足觀也」,你就完了,帶一絲毫驕慢、嫉妒那個念頭,你的功德完全毀掉,這不能不知道。你看哪一尊佛菩薩不謙虛?哪一尊佛菩薩有傲慢的習氣?沒有,一個都找不到。


 


前面我們曾經講過金山活佛的故事,現在這個書從台灣好像來了一些,寄了我聽說是二百本還是三百本,寄過來了。這個人真正了不起!我們修行人沒有一個人能跟他相比。


金山活佛是金山寺的,就是南京金山寺,他的法號叫妙善。過去普陀山的方丈也叫妙善,名字相同,不是一個人,他比普陀山這個妙善更早,抗戰期間他往生的,往生的時候也是八十多歲。這一個出家人,形象很像濟公,《濟公傳》裡描寫的濟公,確實很像,真有神通。一生真的乾乾淨淨,什麼都沒有,裡面一套小褂褲,外面一件長褂,其他就沒有了。冬天他也不冷,夏天他也不熱,他就那麼一套衣服,穿一輩子。領子那個骯髒都是積得很厚的油垢,因為他不洗,他也不洗澡,一生都沒有洗過澡,身上放蓮花香氣。他那個領子你聞聞,你身上病都好了,你聞一下就好了,他有這個本事。不要錢,供養他的錢,以前還有硬幣,銅板、硬幣,你供養他,他吃掉;供養他鈔票,他也吃掉,當面吃給你看,吃掉了。地上看到破銅爛鐵,他都撿來吃。給諸位說,在家居士對他很服,都稱他「活佛」,見到他都給他頂禮;他老人家跪下來也頂禮,還禮。人家說:不可以、不可以。你們都是菩薩,都是活菩薩。為什麼這麼做法?教出家人不要傲慢,不要自大,以為這一出家就了不起。他帶頭,代我們出家人給居士磕頭,你看看,不得了!我們不知道懺悔,他代我們懺悔。我們看了之後,應當任何地方要謙虛,這就是《還源觀》上第三種德,「柔和質直」,心地真誠,態度柔和,沒有傲慢習氣。


 


最後一條「代眾生苦」,學佛幹什麼?代替一切眾生苦難。你真正去教他,教他要用身教,身行言教,身要做不到,那個言沒人聽你的,沒人相信你。這些都是真正修行人,做出好榜樣來給我們看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74集


 





 



2011年華藏衛視二十四孝月曆













 


廣受好評的華藏衛視2011月曆已經開放大家索取了


延續去年二十四孝的主題


今年每一個月都是一個感人深省的孝道典故


讓您全家一整年都薰習在孝親的氛圍之中


 


本次月曆印製數量有限


歡迎各位同修盡快來電(02)6600-8968索取


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

淨空法師:能否往生在於臨終最後一念,那為什麼要天天念佛?

 

 


這個法門帶給我們這些人,中下根性的人無比的利益,他在西方極樂世界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他是辦了一所佛教學校,十方世界的這些眾生,只要願意到他那裡去求學,真的是來者不拒,只要你歡喜來,他都收你。


 


入學的條件很簡單,你相信他,你願意到極樂世界去,你真肯念阿彌陀佛,這就行了,就這麼簡單。萬修萬人去!


 


還有人問我,說這個法門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就往生,是不是真有這句話?真有,就在這個經裡。那一念十念,到臨命終時才可以,臨命終時你不會念,你就去不了。養兵千日,用在一朝,我們天天念幹什麼?


 


天天念把它念成習慣,臨命終時會提起來,不會忘記。真的,能不能往生是最後一念,不是現在,現在念再多也沒用,但是不能不念,養成習慣,道理就在此地。


 


你聽了可千萬不要誤會,存了一個僥倖的心,現在念不相干,現在就可以不要念了,到臨終時再念。如果你老年得了痴呆症怎麼辦?別人助念,你都沒辦法。


 


人最大的福報是什麼?晚年健康長壽,這是最大的福報,你臨走的時候,頭腦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所以要積功累德,要斷惡修善,這是什麼?這是健康長壽的修學方法。


 


我們能敬重老人,它有因果!我們愛老人,我們敬重老人,我們幫助老人,我們老的時候就有很多年輕人幫助我們,尊重我們。一個道理,我們今天要是輕視老人,不照顧老人,到我們老的時候可有罪受了,誰理你?所以我們想到自己會老,我們就特別愛護老人,要幫助老人,要解決老人許許多多這些困難問題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77集



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開示:十念持名念佛,口念清楚、耳聽清楚、計數清楚


  


    特別是修淨宗的同學,修什麼,自己一定要曉得,就是修清淨心,不是別的。我們用什麼方法修?現在大多數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。


 


    持名念佛,真的把清淨心念出來了嗎?如果念了很多年,清淨心還沒有念出來,那我們就得思考,念佛沒收到效果,這裡面一定有問題。絕對不是經典的問題,絕對不是祖師大德解釋問題,是我們問題在自己,我們把經義、把祖師大德的解釋扭曲,所以沒效果。如果正知正見,哪有不得清淨心的道理?你真能得清淨心,你肯定是智慧長、煩惱輕,法喜充滿,你會生歡喜心,你才曉得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可是大多數人都沒有顯著的效果。




    這兩天,北京胡小林老師到這兒來看我。他告訴我,他最近四個月念佛,因為過去念佛功夫不得力,念得很辛苦,他讀《印光法師文鈔》,真正體會到印光大師所教的這個十念法,他認真學習,學習了四個月,效果非常卓著。我讓他在我們學會做報告,跟大家分享,非常重要。


 


   印祖這個話我們大家都知道,沒真幹。那就是用心計數,佛號從心生出來,從口念出來,從耳朵聽進去,一定要清清楚楚,心生清楚,口念清楚,耳聽清楚,再加上一個計數,從一到十。念的時候,初學的時候,最好念慢,不要念快,快,記不住。不要用念珠,用念珠分心。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,這樣一句一句念,字字清楚,字字都聽清楚了,而且心裡計數,我這一句佛號是第幾聲佛號,從一計到十。但從一到十不容易,你忘記了,忘記從頭再來。實在是沒有法子,祖師教給我們,把它分成兩段,從一到五,計得清清楚楚,然後才從六到十,計得清清楚楚,用這個方法。不是一二三四五、一二三四五,不是這樣的,還是十句,前面五句一二三四五,後面五句六七八九十,你要這樣計法。十句念完了,再是第一句、第二句、第三句這樣念,很攝心。因為念佛雜念太多,妄念紛飛,用這個方法可以攝妄念,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「都攝六根」。


 


   這個方法三個清楚,「阿彌陀佛」這個字清楚,聽得清楚,就是念得清楚、聽得清楚、計得清楚。再有困難,你就三三四,用這個方法計,第一段三句一二三,第二段三句四五六,第三段四句七八九十,你用這個方法。這是什麼?這叫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大勢至菩薩說的,你用這個方法試試看。胡小林做報告,胡居士在旁邊聽懂了,她這兩天在試,告訴我很有效果,確實不一樣,歡喜心生出來了。


 


    當然,最重要的因素,方法是助緣,最重要的因素是你放得下,真放得下,這才是個真因。放下,那種自在,那種快樂,就跟極樂世界的人一樣!極樂世界的人跟我們有什麼不同?就是他放下了,我們什麼都沒放下。果真放下了,跟極樂世界的人沒差別,他極樂,我們也是極樂。重要是放下。放下,一定得看破,知道這個世界什麼都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你才會放下。放不下,就是把這個都看作是真的,錯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81集


 


淨空法師「十念法」念佛





淨空老和尚:團體裡面有不守規矩的人,怎麼辦?



 


團體裡面有不守規矩的出家人,怎麼辦?


 


佛在世的時候,佛會管他,佛會教訓他。那佛不在了,以後像這些人誰去教訓他?


 


佛說了一個很好的方法,別理他,叫「默擯」,默擯就是不要理他,用這個方法。就是中國孔老夫子講的「敬而遠之」,不跟人結怨。


 


我們在聖人教誨裡面聽到,我跟李老師十年,我看到他老人家做到了。他的團體裡也有不聽話的學生,陽奉陰違,那怎麼對他?我們看到老師真的是敬而遠之,見到他一定很尊敬,有禮貌,都很歡喜。遠是什麼?遠就是你隨便搞什麼絕不干涉你,對你不聞不問,你喜歡搞什麼就搞什麼。對的,正確的,他老人家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。


 


在現前這個社會,這非常重要,懂得對不善人敬而遠之。遠,不是故意有距離,不是的,見面還很親切,非常客氣,禮節樣樣周到。就是你搞什麼,不干涉你;我搞什麼,你也不干涉我,這不是很好相處嗎?大家都歡喜嗎?


 


釋迦牟尼佛真有智慧,真有智慧,這就是講和諧,這才真正能做到和諧。要學著不要批評人,不要干涉人,自己做好樣子給人看,這個很重要。


 


他看懂,有感受,很好;看不懂,沒關係,看久了,他就看懂了。一年、二年看不懂,十年、二十年也許他看懂了,這不定。所以柔和質直的態度重要!威儀有則,就是自己要把戒定慧做出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82集




 


淨空老和尚:不要去積蓄,積蓄的財是死的,布施出去是活的!


 


「代眾生苦」,這一點非常重要,能不能做成功關鍵在這一句。我們縱然富有,我們把生活水平降下來,多幫助別人。


 


古代的帝王,這講上古,堯舜禹湯的時候,他們的物質生活都很簡單,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,他們真做到了。他不是自己不能享受,代眾生苦,你看范仲淹,他有那麼大的收入,他為什麼自己不享受?養三百多家,不是代眾生苦嗎?


 


我自己盡量減少。諸位要是念過《了凡四訓》,《了凡四訓》了凡先生做寶坻知縣,那個地位很高,寶坻是直接歸皇上管的,待遇很豐厚,他都布施給貧困之家,自己的生活都很節儉。家裡有絲棉,冬天,夫人把絲棉賣掉,他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不用絲棉給小孩做棉襖?太太告訴他,絲棉比棉花貴很多,賣掉之後可以多做幾件棉襖,兒子也有了,也能幫助貧窮的人。


 


這代眾生苦。自己有多餘的盡量幫助別人,不要去積蓄,積蓄那個財是死的,你這個財用出去是活的,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不能攢積,需要的人太多了,貧困苦人太多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76集



 



 


淨空老和尚:我什麼都沒有了,全交給護法神照顧



 


我一生用錢就三個地方,最大數量的是印送經論善書,我們印《大藏經》差不多已經快到一萬套,好東西多印、多送。


 


第二個,放生,放生是隨緣,有人做這些放生事業,我都隨緣供養。這是為我自己贖罪,我年輕時候在抗戰時期,不知道這些事情,喜歡打獵,我打了三年獵,所以我的槍法就練得很好,幾乎是百發百中,每天都打!學佛之後才知道,這個殺業太重,所以一學佛就吃素,就放生,贖罪。


 


第三種就是布施醫藥。我會在醫院送些錢,專門給貧苦幫助他們買醫藥。我這個錢大概就這三方面做的。


 


我住在澳洲圖文巴,圖文巴有一個市立的醫院,我一年,每年都送十二萬澳幣,這個十二萬是每個月一萬塊錢醫藥費,布施醫藥。另外有一個基督教辦的臨終關懷中心,辦得好,他在老人臨終的時候他照顧很周到,他不分宗教,我們用佛教儀式,他就幫助你用佛教儀式,這我們看得很歡喜。他缺乏經費,來找我,我覺得這個好,這個心量很大,不只是基督教,什麼宗教他都協助,用平等心,我也是每年供養他十二萬,就是每個月一萬塊錢,我每年過年的時候送去。這無畏布施。


 


所以我常常講,我不會害病,為什麼?沒醫藥費,醫藥費都布施出去了。如果人家去買個醫藥保險,肯定他會生病,為什麼?要不然他的保險用不掉,他心裡就有病!我們心裡沒有病,醫藥用的錢全布施掉。


 


這些都是印光老法師教的,你看他人家《文鈔》,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,自己平常就是一心念佛,一心求生淨土,這比什麼都重要,生淨土就成佛了,保證的,為什麼不幹?


 


我這一生講了不少經,為什麼不專講淨土經?我心裡是想專講淨土經,不行,人家來要求,我自己沒有道場。要知道,我學佛到明年六十年了,一甲子。沒有道場,到處流浪,過的是流浪的生涯。所以我看到有道場的人,我心裡很羨慕,真難得,你看你們可以坐在一處不動,我是到處流浪。所以哪個地方請就哪裡去。住在美國雖然十幾年,每個地方跑,一年總是走好多州,在美國附近的,上面的加拿大是我常去的,確實居無定所。好在常常也能夠安慰,釋迦牟尼佛一生居無定所,我比他還強一點,我還有住處,還有房子住,他老人家住在樹底下,沒有房子住。所以很不容易。


 


但是我把修學的方法,成就的一點經驗,都在我們共同分享當中給大家說明白了。一個人要想成就,真的是在個人,不在環境,有環境當然好,沒有環境,個人一樣成就。


 


我求學的時候是有環境,李老師的道場。老師在台中,他辦了一個蓮社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淨宗學會,他辦了一個圖書館,慈光圖書館。我喜歡讀書,所以就在圖書館服務,做義工。除了日常工作之外,我可以有一點時間讀書。我跟他十年,學經教基礎從那裡打來的。


 


跟章嘉大師三年,我學佛的基礎,真正的根基是在章嘉大師三年,教我看破放下,教我學釋迦牟尼佛,這個方向目標非常正確。我才真正懂得佛法的修學,根本的根本就在放下。他告訴我,看得破,放得下,這是祕訣。看破就是明瞭,明瞭幫助你放下,放下幫助你更明瞭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就是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。明瞭是智慧,放下是真功夫,放不下就壞了,放不下,你就一大堆的煩惱,你不會有成就。


 


放下不要害怕,不要我統統都放掉了,我明天生活怎麼辦?不能想明天,不能想明年,這是一個出家修行人決定不許可的。明天還沒到,你想它幹什麼?


 


我還相信護法神,我什麼都沒有了,護法神他照顧我,不照顧我什麼?他失職,他就要撤職查辦。我真的修道,你護法你就得負這個責任。我要是自己去搞名聞利養,那當然你可以不必護我,他可以不理我,我搞名聞利養。


 


我今天一心求道,如果我餓死了、凍死了,你要不要負責任?有感應,真的,不是假的,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保佑。


 


又何況老師教給我布施,愈施愈多,多了就得布施。所以太多了也麻煩,想這個錢怎麼用法。


 


馬來西亞一個信徒送了一筆錢,你看我都想了五、六年,錢怎麼用,送給我是個大數字,五百萬美金。所以那個時候,我還常到國內去,趙樸老在,黃念老在,我每年都會去二、三次,去看看老朋友。宗教局對我也很不錯,陪著我到房山去看石經,我看了非常歡喜,我跟葉局長講,我這裡有五百萬美金,拿來印這個石經,我說印一千套送給國家,國家可以作為禮物分送給其他國家的圖書館去保存,這很有意思,他答應了。最後談,談好多次談不攏來,就不了了之。這錢放在此地。


 


到前年我遇到一個機會,台灣商務印書館再版《四庫全書》,這是個好機會,所以我就訂了一百套。一套五萬,一百套五百萬,書印好了,現在放在香港有四十套,還有三十套沒交貨,另外三十套是送掉了,澳洲送了十套,印尼送了十套,馬來西亞送了十套。好!我原本是都想送給國內大學的,好事情。


 


所以,要是沒有錢?沒有錢,我就謝天謝地,頭腦沒事,人家送錢來,我還在想怎麼樣把它用?怎麼樣替他做好事?所以沒有錢最好。這是錢多就多做好事,錢少,少做好事,沒有最好!我不要操心,一心念阿彌陀佛。一切隨緣不要攀緣,你心是清淨的,你要想做什麼事,想找人,你心就不清淨。這對我們修學就有妨礙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77


 



淨空老和尚:要有膽子!真誠信佛,佛不會欺騙我們的!



 


在淨宗法門裡面,教導我們的,《無量壽經》上所教的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八個字。


 


發菩提心就是真誠心,念念不捨菩提心,念念與真誠相應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物不要怕,「我都是真的,人家都來騙我」,把這個放棄、放下,不要去顧慮這個,你用真誠,你跟佛菩薩感應道交。


 


不怕別人欺騙我,古人講得好,吃虧是福,既然吃虧是福,吃的虧愈多,福不就愈多嗎?吃的虧愈大,你福報不就愈大嗎?不就這個道理嗎?


 


你為什麼不肯吃虧?不肯吃虧,想佔一點便宜,福報就沒有了,福就變成罪。這個要懂,不要害怕,決定有福,決定有好處。


 


所以要有膽子,真正信佛,佛不會欺騙我們的,愈捨愈多,捨財得財,捨法得聰明智慧,捨無畏得健康長壽。多幫助受苦受難的人,那就是無畏布施,果報健康長壽,得真幹。一直這樣做下去,無往而不利,慢慢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湧現出來,那你真是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,你才能夠幫助遍法界虛空界的苦難眾生。


 


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也是八個字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這就是堅勇求正覺。「都攝六根」就是攝心。普通人心都是緣外頭境界,都是緣財色名食睡,他就緣這些,緣五欲六塵,他心都在外頭。都攝六根是什麼?把心收回來,我不對外我對內,內是什麼?內是自性。「淨念相繼」,念是念阿彌陀佛,淨念就是清淨心,不懷疑、不夾雜,相繼是相續不斷,心裡念念有阿彌陀佛。


 


《無量壽經》也是這個意思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這個比什麼都重要。一個目標,親近阿彌陀佛,一個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,除這個之外,是隨緣做的。


 


遇到有緣,做,行菩薩道,幫助苦難眾生;雖行菩薩道,心裡還是阿彌陀佛,沒妨礙!把功德迴向給阿彌陀佛,我代阿彌陀佛做的,你看這個多有意思,我做一切好事,我代表阿彌陀佛做的。這就很好,沒有離開阿彌陀佛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,無論幹什麼都是念佛,都沒有離開念佛,這就叫堅勇求正覺。


 


如果我施財想得財,施法想得聰明智慧,那就不是,不是堅勇求正覺;我無論幹什麼,我都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阿彌陀佛大慈大悲,看到苦難人都會幫助,我看到了,我代替阿彌陀佛幫助苦難人。我一切都不想,只想早一天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面,這就對了,這就是堅勇求正覺,一心念佛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76集



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開示:普賢行的基礎

 

 


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,同樣一個道理,我們學淨土的人不修普賢行不能往生。普賢行雖然沒修,發了這個心,這個心什麼?菩提心就是的。真正發菩提心,我還沒能做到,也能往生。


 


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太大了,你只要有個幾分之幾的時候都可以往生。如果普賢行的分數愈高,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是在同居土了。真正及格了,普賢行及格,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;功夫差一點的,沒達到這個水平,是方便有餘土;發了心,要認真去做,生同居土當然有分。


 


普賢行我們天天要讀,祖師把它列在早晚課誦裡頭。我們淨宗學會成立,提出修行行門五科,五個科目,我們每天要認真去幹的。五個科目不多,好記!太多了記不住你怎麼個修法。


 


這五個科目,第一個科目是淨業三福,這是佛法修行指導的總綱領、總原則,無論修哪個宗派、哪個法門,都要依照這個指導的原則。佛說得很好,淨業三福是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」,三世佛是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,統統淨業正因就是這三句,你說這多重要!


 


第一句裡面,十六個字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我們將它落實在儒釋道的三個根。這三個根要沒有,一切都落空,什麼都沒有,你一生認真努力去研究經教,也只成為一個佛學家,佛門裡面一位學者。代表的人物,我初學佛的時候,沒出家,跟著李老師學經教,那時候沒出家,李老師就提出兩個代表人物,古人蘇東坡,今人梁啟超,這都是名人,佛學家,對於經典讀得很多,有才華,能說、能寫,可是對了生死不相干。所以老師警告我,古人別學蘇東坡,今人別學梁啟超,李老師警告我,不能走他的路子,他是搞佛學,他不是學佛。


 


學佛跟佛學完全不一樣,學佛有戒定慧,佛學裡頭就是沒有戒定慧,這個要知道。沒有戒定慧的,佛學,你在這個世間也能成名,佛學大家、佛學大師,人家會稱你這個稱號,你也能拿到博士學位,講得天花亂墜,著作等身,依舊搞六道輪迴,隨業受報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所以儒釋道三個根就非常重要,你把這個東西丟掉的時候,你搞一生搞佛學,不可以不知道的。有這三個根這才真能學佛,做為佛的在家弟子,優婆塞、優婆夷,也可以出家,淨業三福第一福是基礎,取得學佛的基本條件,你看這入佛門。


 


第二福,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這第二條,第二條是小乘福,第一條是人天福報,所以它叫三福,第二條是小乘福報。


 


第三福,第三句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勸進行者就是利益別人,利他,前面全都是自利,自利之後才能利他,我們講弘法利生,這個多重要!


 


 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30


 



淨空法師開示:普賢行(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)


 


 


普賢行第一個,學對一切眾生都存恭敬心,「禮敬諸佛」,決定沒分別,善人恭敬,惡人也恭敬,對我有恩的人我恭敬,傷害我的人對他還是恭敬。


 


為什麼?他本來是佛,他本性本善,他做出一些不善的事情是他迷失了自性,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友,學壞了,那是習性,不是本性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佛教我們看一切眾生的本性,不要看他的習性,我們的恭敬心就能生得起來,看眾生的習性恭敬心生不出來。


 


普賢行這個十願,第一願做不到後面全沒有,它跟六波羅蜜一樣,也是後後深於前前。好像十層大樓,禮敬是第一層,沒有第一層哪有第二層?上面它包括下面,下面不包括上面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所以禮敬就太重要了。


 


禮敬是什麼?開發我們性德,第一條就是愛心。你看我們中國古人在五倫裡頭,第一句「父子有親」,那是自性裡面的親愛。對一切眾生是平等的,對毀謗我的人、羞辱我的人、傷害我的人還是一樣的愛心,真誠的愛心。這什麼?這是佛心,這是你的真心。如果你對他有分別、有意見,錯了!那他做得那麼惡,怎麼?要原諒他。


 


你看做壞事,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,那是修菩薩道,沒成佛之前,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那個傷害多嚴重,將忍辱仙人凌遲處死,遭這麼大的難。歌利王也是很發脾氣、很恨!你修什麼?修忍辱。好,我看你能不能忍,一刀一刀割你。割到垂死的時候,問他說你有沒有瞋恚心?沒有。再割,割到最後,還是沒有。最後臨死的時候告訴歌利王,我成佛我第一個度你。你看看他忍辱波羅蜜圓滿了。歌利王造了很重的罪業,成就釋迦牟尼佛忍辱波羅蜜圓滿,所以他做了功德!


 


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,就看你什麼人,你看這種瞋恨對待一個修行人,是好事情,讓修行人忍辱波羅蜜圓滿。他自己雖墮地獄,在地獄挺享福,為什麼?他成就一個人作佛去了,所以他享福,在地獄享福。佛說的,他在地獄裡過的那個享受跟忉利天差不多,這很有道理的。因為你做的是惡事,所以你得下地獄,你成就一個人,一個菩薩成佛了,這個了不起的大福報,所以他在地獄享福。


 


福享完了,地獄罪報也滿了,出來了,出來又到人間來,又出家了,出家了碰到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真的第一個度他,憍陳如尊者,前身就是歌利王,佛說話算話,憍陳如是第一個證阿羅漢果。這兩個人是表演給我們看的,教導我們忍辱波羅蜜應該怎麼樣修,禮敬諸佛這一條我們怎麼做。


 


對一切眾生,嚴重傷害我的眾生,都沒有一絲毫怨恨心,這個要學。在這種關鍵的時候就看你的性德會不會向外流露,你是煩惱業障流出來,還是自性裡面智慧德相流出來,都在一念之間。所以一念覺,凡夫成佛了,一念迷,那就又到六道去了,所以這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
 


這個人傷害我,我對他何必恭敬,錯了,完全錯了,他有再大的過失,不要去怪他,他很可憐,為什麼?各人因果各人承當,這個沒法子。


 


人無論做什麼樣的錯事,頭一個,不孝父母,你看哪一個父母希望子女去害人,違背良心、違背道德,沒有一個父母是這樣對兒女的。所以孝親尊師這是根本的德行,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去犯過。無論做出什麼錯事,頭一個,不孝父母、不敬師長,讓父母師長蒙羞,怎麼會教出這樣的學生?怎麼會養出這種兒女?社會人會責備你的父母,譴責你的老師。單單這個罪就是地獄罪,雖不是阿鼻地獄,地獄種類很多,經典上給我們講了七十多種,做什麼樣的好事都沒有法子彌補,這我們不能不曉得。


 


不但不善的事情不能做,不善的念頭都不可以起!起這個不善的念頭是心造了,身沒造,心已經造了,還是結罪,結罪輕一點。如果身口意三業都造了,這個罪就重。


 


所以禮敬多重要!世間法也不例外,在中國,《禮記》頭一句「曲禮曰:毋不敬」。毋不敬就是什麼?沒有一樣不恭敬,萬事萬物都要用恭敬心來對待,這是普賢行的禮敬諸佛。修積真實功德要從這個地方入手,從這裡學起,學到尊重別人。


 


第二個「稱讚如來」。這個人與我過不去,冤家對頭,可是他做了一樁好事,要不要稱讚?要,他這個事情對社會、對大眾有利益有好處,應該稱讚。決定不能夾雜個人的怨恨,那就錯了,該稱讚的時候要稱讚。


 


他做的是自私自利,於社會、於大眾沒有好處的,不稱讚、不批評,養自己的德行。


 


所以稱讚跟禮敬不一樣,禮敬是平等的,稱讚是有分寸的。為什麼?它有影響。他不是真正的善人,他是假善人,你要是稱讚他,會有許多人上當,那我們要負因果責任。他是真善人,人是我的冤家對頭的時候,我也要稱讚他。為什麼?對社會、對大眾有好處。我們念念要想到廣大的群眾,特別在現在,要想到全世界苦難眾生,絕不能把自己的利害放在裡頭,那就錯了,對人對事要大公無私,就對了。所以這叫稱讚如來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30


 



淨空法師開示:普賢行(廣修供養、懺悔業障)

 

 


「廣修供養」,這也是平等的。需要幫助的人,我們能有一分力量就盡一分力量,盡心盡力幫助他,幫助他解除眼前的生活、或者工作、或者其他的一些困難,我們要幫助他。學佛的人不能忘記,最重要的是幫助他覺悟,幫助他回頭是岸,這個重要。


 


釋迦牟尼佛,就是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,沒有別的事情,就這一樁事情,幫助我們大家回頭是岸,幫助我們破迷開悟,自然就災消福來。迷破了,災就消了;真正覺悟,福就來了。真正的福報是從覺悟來的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
 


然後你才曉得,為什麼說佛門福報大,世出世間要想培福,在佛門裡種福是第一大,佛是無上大福田,供養三寶。而供養三寶,諸位要記住,不是財物,用財物來修供養福報不大。你看大乘經裡面都說,你用大千世界七寶去供佛,誰能做得到?大千世界的一個天王摩醯首羅天王,大概只有他可以做到,別人哪有那麼大的福報!佛說比不上給眾生說四句偈的福報。這是佛特別給我們強調法布施重要!為什麼?無量的珍寶,你能叫他富起來,他脫貧,他富貴,富起來了,他沒智慧,沒智慧富起來不是好事情,他天天去作惡,那反而叫他墮落,那不是真的幫助他,那害了他。真正幫助他是教他,幫他覺悟,幫助他回頭,幫助他明理,了解宇宙人生真相,這是真正的供養。


 


所以佛在經上一再提示我們,一切布施當中法布施是第一。法布施頭一個是修行,用修行供養,真供養,不是用錢財,用修行,如說修行,用這個來供養三寶、供養佛菩薩。佛菩薩在經典教導我們,我們真落實了,把經典的道理變成我們的思想,經典裡面的教誨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,是真供養,諸佛讚歎,無量無邊的福報。佛力加持你,你真修行的時候,你自性裡面的福報現前,自性的福報跟諸佛如來的福報無二無別。所以你要懂得供養,從改變自己的心態做起。


 


第四這才「懺悔業障」。無量劫來在六道搞輪迴,業障深重,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業障不消除,輪迴就離不開,業障不消除不能往生。


 


淨土雖然帶業,許可你帶舊業,不能帶新業。新業是什麼?我們現在還幹,這個不行,這個不能帶。過去沒學佛之前我造的一些業,或者是學佛,我沒有開悟之前造的業,都可以帶去。覺悟之後再不許可造業了,再造業這個業就會障礙你往生,甚至於障礙我們開悟。


 


我們聽經聽不懂,把經裡意思錯會了,這什麼原因?業障,你知道這個多麻煩。所以佛教導我們要發露懺悔,把自己所造的業能夠對大眾宣布,真誠懺悔,後不再造,這業障就消除。懺悔了,明天還照做,這是自欺欺人,欺騙佛菩薩那個業就更重了。真的懺悔,真的不再造了,要發心像佛菩薩一樣,用我的身體來表法,做一個好樣子給社會大眾看,這個功德就很大。以身作則做出來,佛弟子是這樣的,大家看到,對你起尊重的心,對佛教起了尊重的心。從我們的行為當中、日常生活當中,能叫大眾尊重佛教、尊重佛菩薩,這個功德可就大了。如果我們做得不好,人家批評佛教,說你們搞迷信,那我們就是把佛教形象給破壞了,這個罪就很重。


 


標準是什麼?標準就是我們講的四個根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、《沙彌律儀》這四個根。這四個根在家同修都可以學,非常好!你真正想學,你會愈學愈歡喜,你才能真正嘗到法味。古人講得好,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,你沒有嘗到法味,你的歡喜心生不起來,真正嘗到的時候歡喜心生出來了,無時無刻不是歡喜,處事待人接物是一片真誠慈悲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30


 



 


淨空法師開示:普賢行(隨喜功德、請轉法輪)

 

 


第五「隨喜功德」。這是破什麼?破嫉妒障礙的,因為嫉妒障礙是一切凡夫的通病,都有,而且非常嚴重。如果是嫉妒賢能之人,障礙他、破壞他,這個罪可重了。


 


這個好人他能在社會上做很多好事,利益社會、利益群眾、利益國家,你這一障礙,對他是小事,他不會怨恨你,對他沒事,罪從哪裡結的?許許多多的人不能得到他的利益,社會不能得到他的利益,國家不能得到他的利益,罪從這裡結的。這個道理不能不懂,這個道理很深。


 


傷害一個人,破壞一個人,這事情很小,這有什麼了不起,你要知道,他影響力多大你的罪過就多大,他的影響多深、影響多廣,那都是你結罪這些條件。影響的時間長,將來你墮在地獄的時間就長,影響的面很廣,你在地獄的罪就受得多,就這麼個道理,這是我們不能不懂的。


 


所以佛教我們隨喜功德,看到別人好,全心全力幫助他、成就他,決定不能障礙。沒有力量幫助,讚歎他,希望有力量的人聽到我們讚歎,他們發心來幫助他、來成就他,那我們就修了隨喜功德。就是說他將來有多大功德,隨喜的人的功德跟他一樣大。他能夠做出有利益於國家民族的事情、於一切眾生的事情,他做多大的事情,影響多大、影響多久,這個功德隨喜的人就得一分去,這一分跟他一樣的,他還要認真去修,隨喜的人不要修,就一發心,你看功德就拿去了。


 


反面的嫉妒障礙,你就造了大罪業。你一隨喜,念頭一隨喜的時候,他的功德全變成你的。所以佛講這樁事情,你看看列在普賢十願裡面的一條,這個意義很深,這個功德無量無邊。


 


 


能隨喜才能「請轉法輪」。給諸位說,做功德裡頭第一大功德是什麼?是請善知識講經。講經聽眾很多,這裡面有一個、兩個覺悟了,明白了,回頭了,斷惡修善了,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。


 


現在社會一般大眾都認為做法會這個功德很大,這是超度,水陸法會。我們剛剛做完三時繫念,七天。可是比這個更大的,有,更大的,請法師講七天經,比這個功德就更大、更殊勝,冥陽兩利。


 


我們人聽經覺悟,我們看不見的無形眾生,聽經同樣也覺悟。所以佛事一般的法會屬於宗教祈禱,不是沒有效果,有效果,效果完全在真誠心。古人講的話很有道理,誠則靈,如果你做法事心不誠,那就打折扣,效果就減少。可是佛菩薩非常慈悲,佛菩薩在道場協助,道場幾百人參加,我們肉眼凡夫,裡頭有沒有佛菩薩?肯定有,總有幾個。這幾個人誠心誠意,甚至於主法和尚都沒有誠意,旁邊跟著做的人有幾個誠心誠意,這個法會成功了。這什麼?這是佛菩薩在加持。


 


講經法會也如是,聽眾裡頭真正有幾個佛菩薩,他在做影響眾,他在加持這個道場,加持大家,真有,不是假的。從這個地方我們才真正明瞭諸佛菩薩無盡的慈悲,我們感恩不盡。


 


可是今天請法師講經是愈來愈困難,為什麼?學習經教的人愈來愈少。為什麼經懺佛事那麼多人,學習經教,學習經教沒人聽他講經,這個路子衰了。我們學佛,明白人,懂得的人,我們要發心請轉法輪。


 


有力量,第一等的好事,培養法師。真正遇到有發心的年輕人,首先一年的時間把四個根紮下來,這是根本,沒有這四個根就可以說你肯定學不出來,為什麼?沒有誠意,沒有誠敬心。印祖講得好,「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誠敬完全在四個根,從四個根裡面去看你有幾分的誠敬,然後知道你會有幾分的成就,沒有誠敬就沒有成就。


 


愈是有成就的人心地愈真誠,態度愈謙虛,對人愈恭敬,我們中國古人講的,「學問深時意氣平」,決定沒有心浮氣躁,心浮氣躁那是一點功夫都沒有。


 


所以找到一個真正發心的人不容易!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30


 



淨空法師開示:普賢行(請轉法輪、請佛住世)

 

 


過去李老師跟我講過,很感嘆的說,哪一個老師不希望有傳人?到哪去找?學生找老師難,老師找學生更難,到哪裡去找?這個事情可遇不可求。


 


可是真正發心要學,自己在家裡能學得成功,不必找人,在家學孟子,出家學蕅益大師。他們在一生當中沒找到真正善知識,怎麼辦?依古人做善知識。孟子學孔子,孔子已經不在世了,孟子讀孔子的書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遇到疑難之處,去找孔子的學生,那個時候孔子還有不少學生在世,他向他們請教。他學出來了,學成功了,超過孔子當年在身邊所有的學生,你看後世提起儒家,孔孟,不提別人,這就說明孟子學成功了。中國人稱孔子為至聖,稱孟子為亞聖,至聖是第一名,亞聖是第二名。


 


我們淨土宗的蕅益大師,第九代的祖師,他對於第八代的祖師蓮池大師非常仰慕,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,蓮池大師的著作在,他專學蓮池大師的著作,也學得非常成功,所以以後他是淨宗第九代的祖師。這都是眼前沒有人指教,找古人。


 


今天你說沒有好老師,你學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誰是老師?阿彌陀佛是老師,無量壽佛,你跟他學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,你可以做為學習的參考,他做阿彌陀佛的助教。你有了老師,又有了助教,只要你真幹,沒有不成功。一門深入,十年薰修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


 


我們現在親眼看到兩個人,第一個大概大家都知道,東北劉素雲居士,她是五十五歲開始學,現在六十五歲,十年,就是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、一句阿彌陀佛,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,十年如一日。每天聽經十個小時,聽了十年,就聽這一部經。通常一般人要是這樣用功的話,應該在四、五年,功夫好的人,大概三年就會得三昧,念佛三昧,五、六年肯定開悟;根性差一點的人,我相信五年能夠得三昧,七、八年能開悟。這一悟就全通了,所有沒有學過的經教,你只要一接觸,全通了,一經通一切經通,古人說的話一點都不錯。我們不相信古人相信自己就完了,這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,人家十年有這麼大的成就。


 


我最近聽說一個,四川有一個老居士,七十多歲,他大概也是五、六十歲的時候開始學的,也是十年,也是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、一句阿彌陀佛。我非常希望他到香港來,我們見見面。很了不起,給現在的年輕人,真正發心續佛慧命、遠紹如來、近光大法,做一個最好的榜樣。


 


只要你真發心,只要你依照祖宗的成法,決定不能變更,你好好的學下去,你肯定會成就。十年的時間不長,像我這個年齡的時候,真叫十年一眨眼就過去了。凡夫十年成佛,不是假的!


 


要懂得請轉法輪,實在請不到,發心自己出來講經教學,請自己,請別人難,我自己發心請自己。這些方法,我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他老人家教我學釋迦牟尼佛,我聽話。成功的祕訣沒有別的,就是聽話、真幹,活一天幹一天。不為自己,為正法久住,為苦難眾生,把這兩句話做為我一生活在世間的目標。最後的目標,求生淨土,沒有別的事情。


 


下面第七「請佛住世」。這句話我把它說成培養下一代,應該懂得全心全力培養下一代,讓佛法不至於斷絕,這個功德無量無邊。能夠有十個、八個真學佛的人,沒有自己的人,佛法決定可以興旺起來。


 


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鹿野苑,六個人起家,他自己一個,另外五比丘,六個人起家。今天有七、八個人,怎麼會不能興教?當然沒問題。所以這個才叫大事業、大因緣。我這一生也是跟大家表法的,給大家做了個樣子,一生沒有做第二樁事情,就是講經教學,從出家那一天開始,五十二年沒有休息。沒有道場,我也沒餓著、也沒有凍著,雖然一無所有,佛經上講的,得大自在!這個大自在就是身心都沒有事。現在人講的什麼壓力,我很不容易體會,我從來沒有什麼壓力,心理上的壓力、身體上的壓力都沒有。沒有憂慮,沒有牽掛,隨緣度日。心裡面只有經教,我講一部經心裡就想這一部經,這一部經大概要講一年到兩年,活一天講一天,這多快樂、多自在!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30


 



淨空法師開示:普賢行(常隨佛學、恆順眾生、普皆迴向)

 

 


第八句是「常隨佛學」,這一句很重要。早年李老師常常跟我說,光研究經教還不行,一定要有個榜樣,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,李老師教我學印光法師。佛出現在三千年前,印光法師去我們比較近,大概六、七十年前他老人家在世,印祖雖然往生了,他的典籍在,大師的《文鈔》。當年李老師就是把這部《文鈔》送給我,勸我學印光大師,這是近代真善知識。讀《文鈔》就接受他的教誨,明白了,道理明白了,方法知道了,依教奉行,這是印光法師真正的學生,私淑弟子。


 


學佛讀經不明瞭經義不行,明瞭經義不能夠落實也不行,要真正落實你才能契入境界。契入境界那叫證,信解行證,真正得受用。


 


第九句是「恆順眾生」,這一點很重要,這一點是修行的功夫。功夫在哪裡看?在恆順眾生,順、逆都隨順。隨順當中你要有耐心、要有智慧,要善巧觀機,引導他回頭是岸,引導他斷惡向善,引導他破迷開悟,這個是利他,不是自利。


 


從「請轉法輪」後面這個五句全都是利他的,前面五句是自利的,從「禮敬諸佛」到「隨喜功德」,這都是自利,成就自己的。所以成就別人你不順著眾生,你怎麼能度他?你怎麼能幫他?這個是真正修行,這是真正的功夫。


 


在四攝法裡頭,這一條就是四攝最後的一條同事攝,他歡喜。同事,你看他在迷,你不迷,你如何幫助他破迷開悟,幫助他回頭是岸,這真正叫佛度有緣人。


 


現在在這個社會各行各業裡頭都有菩薩,連賭場都有賭王菩薩在裡頭,為什麼?賭到最後都輸光了,一生的勤苦全都花掉,自己給大家做一個榜樣,決定不能去賭,把賭場裡面的黑幕全部揭露出來,我們稱他作賭王菩薩。現身說法!你完全明白之後,你再也不到那個地方去了,那個地方是火坑,不是好地方。你看看這個世間,古今中外,哪有靠賭博發財的?找不到這個例子。所以哪一個行業裡頭都有表法的,你只要細心去觀察,你都能發現。


 


恆順眾生,在日常生活上要順,世間沒有決定的是非,沒有絕對的好壞。實在說,這些對立的統統都不存在,完全看你的意念、你的念頭,你的念頭善,沒有一樣不善,念頭不善,就沒有一樣是善的。所以佛說得好,「境隨心轉」,這個話說得太妙了。


 


我們是佛心,你看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是佛菩薩在那裡表演,在那個地方誘化眾生,如果我們用自私自利的心來看,用分別執著來看的時候,佛法界裡頭你也不滿意,你還一樣看不慣,跟你說極樂世界,你把極樂世界毛病挑了一大堆,不合你的意思。


 


真的,一切法從心想生,心現識變,佛講得太妙了。學佛的人沒有別的,就是要真正看出來,真正體會到心怎麼現、識怎麼變。不管怎麼變化,性相一如,法界一體,永遠在你面前。所以無量無邊的變化,它裡頭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在,你把它找到,你就覺悟了。找到了,普賢十願你就圓滿了,你就真的跟經上講的這些大士們,住普賢行,確實你安住在普賢行上。


 


末後,「普皆迴向」,這一句更不得了,這一句是什麼?就是我們常常講的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把自己的真實智慧、無量的德相(德能、相好),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共享,這普皆迴向,完全展現出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是一不是二。


 


我們再看這個文,住普賢行,表諸大士統統都安住於普賢大士的大行,各各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各各,著重在這個。


 


《華嚴經》中只有一個普賢,「僅一普賢,如斯倡導」,他在提倡,他在引導。「今經則無量無邊」,現在釋迦牟尼佛講《無量壽經》,這個法會上有多少普賢菩薩?無量無邊。「德如普賢之法身大士,咸來集會,同宏淨宗」。你看這個盛況還得了!無量無邊的普賢菩薩,這些菩薩統統修十大願王。


 


諸位一定要知道,十大願王的根就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不能不知道,到十大願王這是開花結果,得大圓滿。它的根,記住它的根,如果沒有這個根,十大願王是諸佛菩薩的,是這諸位法身大士的,與我們就不相干。我們要種這三個根,普賢十大願王我們一定會得到的,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30


 



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

淨空老和尚開示:你是真學佛,還是只學到佛法皮毛的常識


 


我們現在煩惱習氣很重,確實知道自己現在是在凡夫地,解悟有了,沒有證悟,知道怎麼個修行法,可是功夫不得力,為什麼不得力?煩惱習氣放不下!這句話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是真難。


 


自私自利放不下,名聞利養放不下,五欲六塵的貪戀放不下,貪瞋痴慢放不下。


 


古時候修行比現在容易,為什麼?從小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根紮得深,社會上可以說人人都是好人。為什麼?這種教育,紮根的教育,每個人都學過。這樁事情與識字不識字沒關係,與上學不上學也沒關係,從一出生,父母、家裡面的大人在你面前表演的都是正面的,沒有負面的,所以從小就學好了。社會純樸,沒有像現在這麼多的誘惑,都很老實,叫老成,修行容易。


 


現在這個社會修行非常不容易,裡面有貪瞋痴慢疑,這是煩惱習氣的根,比什麼都嚴重,佛法裡把它比喻作地獄五條根,貪瞋痴慢疑是地獄五條根,習氣裡面的怨恨惱怒煩,外面財色名食睡的誘惑,合起來講這是魔掌,你能跳得出去嗎?我們如果不是天天在經教裡面學習,時時刻刻提高警覺,就這麼一點點小的功夫都保不住,遑論提升。


 


所以同體大悲的認知就非常重要,眾生跟我同體。知道是一體,這是講倫理,佛家的倫理;道家也講到,「天地與我同根,萬物與我一體」,道家的倫理。


 


下面說「人所寶愛,莫過自身」,人之最愛是自己的身體。現在看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沒有兩樣。我們身體不健康、身體不舒服,肯定時時刻刻都會念著,時時刻刻的想著快點把它治好,恢復健康。


 


現在這個社會,多少人失去健康,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健康。怎麼失掉?迷惑自性就是失掉。佛菩薩慈悲,他來幫助我們,幫助我們療癒,用什麼方法?教學,破迷開悟,這是救度一切眾生。覺悟了都是佛、都是菩薩,迷惑了就是眾生。


 


眾生那麼樣的難成佛,問題就是沒有徹底把名聞利養放下,起心動念沒有離開名聞利養;比別人淡一點,可能,但是這種濃淡非常不穩定,表面上看相當淡了,名利一現前立刻就產生變化,把持不住。這是什麼原因?


 


我們現在總算是明白了,沒有根,我們的修行沒有根,所以才會有這個現象。如何能像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都不動心,那才能成就。


 


沒有絲毫懷疑,沒有絲毫自利,沒有絲毫的嫉妒,為什麼?一切眾生跟我是一不是二,別人就是自己,別人佔我一點便宜,沒有怨恨,有歡喜心,這是菩薩,這不是凡人。別人毀謗、損害我,陷害我,我也歡喜,沒有一絲毫怨恨,為什麼?提升自己,來考驗自己,真的是一體,我想幫他提升,他也常常在提升我,無論是有意無意。


 


有的時候做得太過分了,但是你如果是真修行人,你就沒有感覺得他太過分,你還認為他還不夠。所以在這個境界裡面,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惡都不存在,一片清淨平等覺,這真心完全顯露。如果還是自私自利沒放下,名聞利養沒放下,這也看不慣、那也看不慣,那就白修了,一絲毫的長進都沒有。在世間頂多你長一點「記問之學」,後頭有一句話說「不足以為人師也」,你學到的是一點佛法皮毛的常識,真正佛法沒學到。


 


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,真正佛法與文字言說不相干,用現在的話說,完全是心態的轉變、心態的回歸。中國老祖宗說得好,「人性本善」,回歸到本善,這是真修行,這功夫叫真得力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137



 


淨空老和尚:雖然曉得萬法皆空,可是為什麼心上就不空!


 


《探玄記》裡面講三昧,「三昧,此云等持,離沉浮故。定慧等故,名等也。」


 


這個等就是定慧平等,這個修禪定的人非常講究,對他們來講太重要了,定慧要不等,你心定不下來。慧要是多於定,你顯得浮躁;定要多於慧,你的現象是昏沉,所以一定要定慧平等,你的心情才正常的,才是真正在定中的境界。


 


這個我們從淺顯的地方能夠體會得到,我們不是修定,念佛堂念佛的時候有繞佛,繞了幾圈之後就止靜,止靜的時候就出現了。止靜是叫你坐下來,坐下來念佛,可是妄念很多,那個妄念多是什麼?慧多過定,就是妄念多。


 


有的人坐下來的時候沒什麼妄念,但是幾分鐘就打瞌睡,睡覺睡著了,打呼了,那是什麼?那是定多過慧,會產生這個現象,功夫都不得力。所以一定要定慧平等,功夫才得力。


 


所以這是在念佛堂,我們常常能看見這種現象。如果自己有這個現象,要懂得調理,妄念太多的時候,要把它定下來,心要專注,我們都用念佛,專注在佛號上,把雜念放下。如果是昏沉,定多過慧的話,昏沉,精神提不起來,你就起來,或者是繞佛,或者是拜佛,用這個方法來調理自己,讓自己功夫能夠得力。


 


所以等持是這個意思,離沉浮,沉是昏沉,浮就是心浮氣躁。定慧等,這叫等,等持。「心不散故,住一境故,名持。」


 


實實在在講,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對這個世間沒有看破、沒有放下,不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,雖然經上講得很多,甚至於你自己也會講,萬法皆空,可是你心上就不空,你還在留戀,真正空了,你還有什麼貪瞋痴慢?就沒有了。


 


萬法皆空,好像是一個口號,不是真的。所以真正菩薩他知道,菩薩把這句話當真,決定不是假的,連修小乘須陀洹都知道,所以他真幹,他真得受用。我們雖然曉得,沒真幹,不得受用,一定要真幹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174





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

淨空老和尚: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。」



 


在佛法裡面,我們相信很多同學聽到一句,佛門裡面所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


 


我在初學佛的時候,老師也是這樣教我,為什麼?我在年輕的時候,生活非常艱苦,不敢想明天的事情,過一天算一天。不去想明天,心也就安了,也就沒事了,你想到明天、想到明年,那就憂慮,那你麻煩大了。


 


老師教我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我們求什麼?能夠溫飽就夠了,沒有絲毫的奢求,能吃得飽、穿得暖,再有個小房子可以避風雨,足了,就滿足了。老師說,在佛門裡面,求作佛都能做到,世間這些事情叫雞毛蒜皮,小事一樁,哪有求不到的?


 


他再教我們怎麼去求財,告訴我們,人命中那個財從哪來的。你這一生能擁有多少財富,不管你是用什麼樣手段得來的,都是你命中所有的;你命裡沒有這麼多財富,財富來了,禍害就來了。你發這麼大財,你又沒有生病,家人都很好,這就說明你命裡有;命裡沒有的話,你要是得來,禍害就來了,不是生病就是災禍,被人偷了、被人搶了,甚至於命還送掉,那是你沒那個命。如果是用些計謀、不正當的方法得來的,你命裡財富已經虧折了,你自己不知道。


 


譬如你得了十億的財富,我舉這個例子,你命裡有的,用不正當的手段得這麼多,假如是你用正當的手段,不止!你命裡至少二十個億,你已經打對折了,你還自己以為很了不起,其實已經虧折了。


 


命裡沒有的,像我這個命裡就沒有,財庫空空如也,沒有,那怎麼辦?沒有,就得要修。所以,命裡財富是過去生中修的。一個人如果說是一百億以上的財富,至少修五輩子,不是一世,一世攢積不了這麼多,至少是五世。


 


有很多人大富大貴的,十世,在中國歷史上能看到,悟達國師是一個出家人,能夠被皇帝拜為國師,十世,迦諾迦尊者告訴他,十世高僧。他可以說是一世一世是接著的,每一世都出家、都修行,十世高僧才到這個階層,不是偶然的。財富也是如此,生生世世修財布施,你才有這麼大的福報。


 


我們現在財庫裡沒有財呢?現在修來得及,老師就叫我修,因為我那時候實在就是太困難,物質生活太艱難了。我就跟老師說,我說我每個月收入僅夠生活,哪裡有錢布施?老師問我,一毛有沒有?行,一毛行,沒有問題;一塊有沒有?一塊也還可以。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起。我很聽話,真幹。這一毛一塊怎麼修起?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去逛寺廟了,原因是在寺廟裡借經書,假期的時候幾乎全在寺廟裡抄經。寺廟裡有印經的,拿一張紙來印經,大家湊錢,多少不拘,那我們也用一塊、五毛,這是印經的。另外還有放生的,也是拿一張紙,大家來湊分子去放生,放生出錢也不拘束,一毛、兩毛都可以,我就從這兒做起。真的愈施愈多,不可思議!愈多愈施,財不能積。


 


中國古人講得都很好,財叫通貨,像流水一樣,那邊出去,這邊就有進來;如果是死水,你不出去了,這邊也不會進來,那個水會腐了、會發臭。所以財一定要通,就是說你收入多你就多布施,收入少你就少布施,有就統統布施,那財用是永遠用不盡。你要知道是多少人受惠,你積的德就大,不但你有財富,而且你還有德行。


 


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老師教了我這三樣,我這三樣就幹了六十年。我現在這樣肯定的勸導諸位,我做出成績出來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怎麼樣?愈施愈多,財用不缺乏。要真幹!


 


法布施,教學是屬於法布施,增長聰明智慧。無畏布施是幫助一些苦難的人,譬如遇到災難,救災是屬於無畏布施;別人有病苦,沒有錢治病,你幫助他,這是屬於無畏布施。


 


素食是無畏布施,不再跟眾生結冤仇,過去吃了牠們是不知道,沒學佛不知道,學佛之後明白了,不應該再跟眾生結冤仇。所以我學佛大概是半年我就吃素食,我就明白了,不應該跟眾生結冤仇。我的素食今年也是五十九年,你說素食不健康,我覺得我身體還不錯,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,我得到了。


 


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看相,都說我活不了四十五歲,我相信,我相信的原因是我家裡的長輩都沒有活過四十五歲。我祖父四十五歲走的,我一個大伯父也是四十五歲走的,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走的,所以他們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。我到明年就八十五了,我沒有求壽命,沒有求長壽,活在這個世間不為自己,為正法久住、為弘法利生。沒有為自己,這就得大自在!


 


什麼都沒有,什麼也不缺乏,你說多自在,不用操一點心。這是方老師早年告訴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永遠懷念老師,他指我這條路。在這個大時代,人一生能過到幸福美滿,天天快樂、天天法喜充滿,不容易!老師這條路指得正確,永遠感激老師。


 


所以發願就太重要,我這一生,在人生這一生當中,我有方向、我有目標,永恆不變,這個快樂無比。大概在二十幾年前我就常常講,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業,把自己的本分做好,跟不同行業的互助合作,這個社會多麼美好;不要去干預別人,不要去過問別人,自己本行做好。


 


我們今天走的這個路子,本行就是教學,佛陀教育,這是方東美先生傳給我的,佛陀教育。自己學好,把這門課程教好,我們就盡到責任了。不是本行的不去過問,你的心才會清淨,你要是想樣樣都學、樣樣都通,你的心就不清淨,那你所學的是知識,不是智慧。我只搞本行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這裡面有三昧、有智慧,不一樣。


 


淨大經解演義第171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