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:學佛是活活潑潑的;持戒要懂通權達變



 


飲食不能不注意,過了期的東西,味道變的東西,決定不能吃。


 


不要說佛門裡要惜福,你是惜福,可是一生病好多人去侍候你,那叫惜福嗎?


 


不麻煩別人叫惜福。所以健康不能不重視,學佛的人沒有個健康的身體,這個表法就不好。一看你學佛人是這樣,誰還敢學佛?


 


所以飲食要特別注意。我跟老師在一起,參加過不少的宴會,宴會當中通常我都坐在老師旁邊,老師看到那個菜裡頭不太對勁的時候,他就碰碰我別吃,豆腐餿了,味道變了。


 


這些地方戒律懂得通權達變,譬如五辛,五辛是蔥、蒜、小蒜(蕎頭)、韭菜還有洋蔥,這五種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這五種不能吃,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。現在能不能吃?現在要吃。為什麼?這是解毒的,現在哪一樣沒有毒?我們早年在華藏圖書館,我們就唯一這麼個小道場,韓館長她在統理大眾,規定每個星期一定要吃一次大蒜,大蒜好難吃,生的大蒜辣得不得了,逼著大家每個人至少每個星期吃ㄧ片。為什麼?這是解毒,幫助你抵抗力,特別像傷風感冒那很管用,治病當作藥用。這個不叫破戒,這在佛法叫開齋,有開緣。


 


還有酒,素菜裡面用料酒可不可以?可以,那不會醉。酒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把它放在五戒裡頭?五戒就重戒,其實五戒裡頭前面四條叫性戒,就本身就不可以。酒叫遮戒,遮是預防,預防什麼?預防你怕你犯戒,是這個用意,預防酒醉之後犯殺盜淫妄,是這個意思。


 


所以老師有一次告訴我們,跟我們大家講的時候,他說如果我們的酒量,人的酒量都像鄭康成一樣,釋迦牟尼佛這條戒就不會制了。中國讀書人都知道三百杯的典故,這個典故是真的不是假的,就鄭康成(鄭玄)。鄭玄的老師馬融,在馬融那裡三年,馬融的學問,他大概全部都學到了,這麼一個年輕人。馬融講學還喜歡聽音樂,他拉了一個帷幕,像我們這帷幕,他在那裡講學,背後都是女孩子在那裡唱歌、彈琴,他有這種雅興,馬融官做得也很大。學生聽他講演,哪一個不想這樣看看幕後那些女孩子,只有鄭玄一個三年如如不動專心聽課,所以馬融知道他的東西全部他得去了。這個老師是很難得,也是漢朝的名人,《漢書》裡有他的傳記。心量還是小一點,學生超過老師他知道,他還有點嫉妒,想害他,害他怎麼害?把他灌醉。鄭康成離開的時候,馬融帶著所有的同學到十里長亭給他餞行,每個人三杯酒,就真的三百多杯,醉的時候就好整他了。沒想到三百杯喝下去之後,小小的禮節都不失,這真叫人佩服。在中國飲酒的,鄭玄以後沒有這個人,鄭玄之前也沒聽說,鄭玄之後再也看不到了,三百多杯一點沒事,典故從這來的,不是隨便說的,確實有其人有其事。所以老師說我們酒量都像鄭玄的話,釋迦牟尼佛這條戒就不必立,就沒有了。這個道理要懂,他是怕你醉後亂性。


 


佛是很講道理的人,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,你持戒才有方便,你才有分寸,才不至於死在戒條當中那又錯了。死在戒條你不就執著了嗎?佛法頭一個教你破執著,所以這道理不能不懂。


 


每一條戒都是活潑的,所以戒律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,什麼時候有開緣,戒一定要開;什麼時候一定要持,就是決定不能開。


 


這個裡頭特別就是酒,酒的開緣是最多,譬如生病,中國中醫裡面很多用酒做藥引,這時候要用。你不能說治病的時候,我還是要持戒,那就愚痴,佛不是這樣說法的。


 


還有一個規定,這在佛門裡也是,現在我就不曉得了,從前我知道七十歲以上,年歲大體力衰了,酒能夠幫助你血液循環,所以每餐飯可以喝一杯酒,老和尚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常常到華嚴蓮社去聽經,有時候去做義工,南亭老法師的師父智光法師,那個時候在台灣也是年歲最大的,七、八十歲,我也常常吃飯的時候,跟他們一起吃飯。老和尚旁邊有個小酒杯,應該是高梁一類的白酒,我看到是奇怪,也不敢講話。以後跟李老師,我就把這樁事情提出來,我說:老師,我常跟智光老和尚吃飯,他都一杯酒。他點點頭,那是幫助血液循環的,是當藥用的,開緣,我們才懂得,所以做料酒的話都沒有問題。


 


換句話說,如果有特別應酬的地方也有開緣,譬如達官貴人在大宴會當中有酒,可不可以用?可以。那是什麼?度眾生!不要裝得那麼嚴肅,讓人家看到不能學佛,你看學佛這樣也不能吃,酒都不能喝了,這還能學佛嗎?在那個時候你就隨緣,你讓他:學佛是這麼活潑的,那我也可以。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

 


我有一次在北京,住在國際飯店,那一天去,我從樓上下來,在樓梯走下來,碰到華盛頓DC的一個華僑,也是很熟的人,碰到他姓徐,俗家跟我同姓,娶媳婦,喜宴就在下面。證婚人是程思遠,政協的副主席,所以來參加婚禮的有很多部長,都是些官員。新娘是日本人,他們兩個同學,北京大學同學,所以日本大使館,都是政界跟企業界的這些人士。徐先生碰到我,臨時抓著我,「法師,你也來給我做證婚人好了。」程思遠是電影明星林黛的爸爸,所以林黛的相貌跟她爸爸很像。我跟程思遠就坐在一起,那一天宴會上臨時把我抓去的,所以就沒有做素菜,那怎麼?吃肉邊菜,我也陪他喝一杯酒,我不要他再斟酒,就是這一杯。當中好像是廖仲愷的兒子,叫廖承志,他也在,他對我這印象非常好,他說「法師,你們這樣活潑,我們也可以學佛。」我說「是,佛法是活活潑潑的,一點不呆板。」你說我們在那個時候,我就答應了,因為證婚人要講幾句話,我就用十分鐘來介紹佛法。你看這些人從來都沒有這個緣分,哪裡碰得上?這個好機會怎麼能錯過?歡歡喜喜給他們交流。


 


怎麼樣能夠幫助眾生,機會一定要抓到,這個都是善巧方便,在智慧裡面這叫權智。平時這個戒律,我們守得很嚴格,在這個場合當中一定要活潑,因為他們這些人如果學佛了,影響很大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60


 




 


1 則留言:

  1. 妙音 淨光 頂禮2010年11月9日 下午2:56

    各位學長      阿彌陀佛
    自從    多年前   認真努力的  聽經當中    反復且仔細的專聽之下       對於此篇    有關戒律     開   遮    持   犯
    對末學的影響深遠     尤其在生活當中    更能善巧方便    應用自如     活活潑潑     但是   平常應該     嚴以律己
    所以     我們應該對於佛的教誨       需要用心    仔細    重複的搞清楚      方不致  錯解如來真實義
    願以   以上修學心得   與各位    互勉之
    阿彌陀佛 
    妙音  淨光         頂禮     
             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