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

淨空法師開示:如何能於世間雜染中得清淨心


 


「念佛之人,能離世間雜染之法,復於利養等事,常生知足之心,是名起淨意心」。這也教給我們怎樣去做,對世間,雜,雜是多,世間事情太複雜、太多;染就嚴重了,染是什麼?受想行識是染,你被染污了。受是有感受,身有苦樂的感受,心有憂喜的感受。你生出苦樂憂喜了,要知道,苦樂憂喜全是假的,你沒有把它看破,你真的有苦樂憂喜,你心不清淨了;苦樂憂喜捨統統沒有,清淨心。


 


學佛怎麼修?觀照怎麼觀法?順境,那個喜悅心剛剛生出來,錯了,這不是喜悅,這是感情。我看他很順眼、很歡喜,全是假的;不歡喜的,看到討厭、起怨恨。這叫人之常情。他為什麼脫離不了六道?原因就在此地。他每天生活在這個裡頭,生活在佛家講的五蘊色受想行識,他生活在這裡頭。


 


觀自在菩薩有智慧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人家照得徹底。照得什麼地方的五蘊?一念,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念,那一念裡頭五蘊具足。這一念就是阿賴耶的業相,「心有所念」;「念念成形」,形是阿賴耶的境界相,就是物質現象;「形皆有識」,那個識就是受想行識。你看把阿賴耶的三細相,業相、境界相、轉相,彌勒菩薩說出來了。五蘊從這裡看,才叫從根上看出來了。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統統離不開五蘊,五蘊就是今天所說的,它裡頭有精神,精神跟物質的基礎,基本粒子,科學家稱它為粒子,都是它組合的。它本身是五蘊,所組合的一切,無論是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、山河大地統統都是它組織的。基本粒子是五蘊的,色受想行識,所組織成的東西當然都沒有例外的,當體皆空,了不可得。所以菩薩能夠離世間雜染之法,他看破了,這個東西不是真的,五蘊皆空。這是從理上講。


 


下面從事上講,「復於利養等事」,這是我們日常生活。日常生活什麼樣態度?常生知足之心。有很好,沒有也很好,叫做知足。儒家也說,你命裡頭是富貴人,安於富貴,是貧賤人,安於貧賤,他都知足,社會安定,沒有人爭論。那是什麼?聖賢教育成功了。那人為什麼富貴,我為什麼貧賤?你要跟人家求平等,這個於理上講不通。五個手指伸出來不一樣齊,我要平等,把長的全部砍掉,短的再給它接上去,這行嗎?這能解決問題嗎?這不懂因果!富貴是前世修的福,貧賤是過去生中沒修,這個道理只有佛能說得清楚。但是從前人聽,現在人不聽,現在人說,他是人,我也是人,為什麼他富貴?我要分他的財產,我要奪他的。現在人不相信因果,他的財產你能奪得到嗎?奪不到。你把他殺了,他命裡有的還是有,他命裡的財富沒有享完被你奪去了,他到來生還做富貴人。命裡那個富沒有消完,他還有,還有餘福;你沒有福,現在在造罪業。理上講不通。


 


這個道理儒釋道都講。中國講君子、聖賢,為什麼?他們是明白道理的人,對一些事實真相了解得很清楚,所以他能夠安貧樂道,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。君子無所爭,不會跟人競爭,心是平靜的,平靜的心生智慧,智慧裡頭有樂趣。孔子當年在世,沒有做過大官,家庭也不富裕,勉強可以度日。弟子顏回是學生當中最優秀的學生,但是他命很薄,你看不但是短命,他物質生活非常缺乏,居陋巷,簞食瓢飲。這是說他生活狀況,吃飯連飯碗都沒有,喝水一個水杯子都沒有,喝水用葫蘆瓢,吃飯,竹子編一個竹簍盛飯。這樣的生活環境,一般人受不了,可是顏回是最快樂的人,沒有把這些事情看作是憂心的,他真正代表了常生知足之心。顏回的智慧不是天生的,從哪來的?知足而來的。他對物質生活沒放在心上,那樣清寒貧苦的生活他過得很快樂,每天能吃得飽,足了。享受的是道,跟夫子所學的,他全學會了,全聽懂了,而且應用在生活上,現在叫活學活用,他快樂。夫子心裡有數,他那些東西他是全部得到了,別的學生得到一部分,他是全部得到。


 


所以學東西要會用心,用心去學,用清淨平等覺去學佛,你就真能學到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六十一集)  2011/11/25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