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 :人活在這個世間,來幹什麼的?


 


人活在這個世間,來幹什麼的?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?我這一生早年失學,我十四歲就工作了,在抗戰期間沒有機會念書,找一個工作,自己可以養活自己,常常想這些問題。看到別的同學都能夠念書,都能夠升級,我們這個念書的機會沒有了。那個時候有一點空閒就到水邊、樹下,坐到那去想,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?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?人生的意義、價值是什麼?


 


當時給我打擊,頭一個失學。我就想,我失學是因為家裡貧窮,繳不起學費,連生活都成問題,戰亂的時候。我就想如何能叫天下這些學生不再有失學這個煩惱。想教育,天天想,就能想出一套方法,但是這一套方法到現在不能兌現。教育要用錢,錢從哪裡來?我想的方法是國民稅收裡頭有個教育捐。教育捐多少?你收入的十分之一,收入少的十分之一,收入多的也十分之一,這一筆錢專門用在教育。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研究所,都不要繳學費,國家有這筆錢,就不要為沒有錢不能上學了,完全是公費。每一個人都要繳教育費,你的小孩,學童年輕的時候一直讓他升學,讓他有機會讀書,想出這個方法。


 


從這裡起源,以後愈想愈多,到二十歲的時候就有一套很有體系的哲學思想。所以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,我沒有讀過哲學書,也沒有親近過這些哲學家,沒接觸過,我自己有一套胡思亂想,我也寫了個小冊子送給他看。至少他看到我的思想很單純,也有體系,真想學,所以他就真教。讓我到他家,等於說開特別班,學生就我一個人,每一個星期天兩個小時。這是我作夢都想不到的,可是這對我一生產生最大的影響。因為我們從小不相信宗教,尤其對佛教有反感,認為佛教是多神教、泛神教,是宗教裡頭的低級宗教。從這個課程裡面,讓我們認識佛教原來是哲學,不是宗教。但是現在人不學哲學,把它變成宗教,這老師告訴我的。我們學,我們學佛教裡面的哲學,我們不學它的宗教,老師這樣介紹給我的。那哲學在哪裡?在經典,尤其是大乘經典,我這麼走進來。走進來才發現經典裡頭真有好東西,是我們意想不到的,把整個宇宙萬物解釋得那麼清楚、那麼明白,超過科學跟哲學,對於人生有最圓滿的利益、最殊勝的利益,利益沒有邊際。


 


所以佛家講願,中國人講志,人要有志氣,人要立志。古時候讀書,志在聖賢,所以中國的教育,聖賢的教育,教育的目標,成聖成賢。佛法是教育,佛陀的教育,教育的目標是成佛、成菩薩。這才知道學佛跟學儒沒有兩樣,中國人稱儒,印度人稱佛,其實是一回事情。聖,聖人,聖的意思是明白,對於宇宙人生的理事通達明白,叫聖人。佛的意思是覺,對於宇宙人生覺悟了,不迷惑了,這不是一個意思!


 


中國從前翻譯,為什麼不把佛翻作聖人,把菩薩翻作賢人?這讀大乘經才曉得,佛的那個意思包括中國的聖人,包括這個,但是比那個聖的意思還要圓滿、還要高深,聖跟它相接近,但是還比不上。這才不得已,梵音(梵文的音)保留下來,再加以註解。你看註解裡頭說明,佛這個意思是智慧、是覺悟,但是智慧他說了三種,一切智、道種智、一切種智,我們中國這個智沒有這三個意思。覺也有三種,自覺、覺他、覺滿,中國覺裡頭沒有這三個意思。所以這種名詞叫含多義不翻,它有很多意思在裡頭,不好翻,用音譯來詳細註解。我們這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


 


人一生沒有志願,就是沒有方向、沒有目標,這一生空過了,所以一定要有志願。學佛的人,他的願通常是用四弘誓願。四弘誓願是總說,四條。諸佛菩薩還有別願,別離不開總,總能夠攝一切願,普賢的十願不離開這四句,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也離不開這四句。這個四願第一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這是度眾生的願。為了要度眾生,沒有德行不能度眾生,沒有學問不能度眾生,自己修行沒有圓滿不能度眾生,所以後面的三願是完成第一願的。你要想度眾生,成佛道,一定先斷煩惱,成就你的德行。你自己煩惱不斷,你怎麼能度眾生?煩惱斷了,你看把斷煩惱放在第一,你才能學法門。煩惱沒有斷,法門學不成功,所以先斷煩惱再學法門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煩惱沒斷不能學法門,初學的人學法門是為斷煩惱,目的在此地。


 


現在學法門目標錯誤了,他目標是廣學多聞,他不是為斷煩惱。所以學得再多,煩惱也多,變成什麼?變成佛學家、佛門的學者,修行證果與他不相干,把佛教變成知識,錯了,這都是我們要知道的。法門學成了,還得要成佛道,要證果。證果之後再教人,不會有錯誤;沒有證果,你所學法門裡頭,還帶著有煩惱、還帶著有業障,不純!這個東西不純,障礙你證入,障礙你證果,你教別人的時候會誤導眾生,那就要造孽了。


 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四0八集)  2012/7/3 淨空法師主講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