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常說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這兩句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長時間的薰修,不斷的薰修,才起得了作用。為什麼?心清淨的,清淨心就是佛心,你的心跟佛的心一樣,佛的語言你怎麼會不懂?當然懂得,這就是我們俗話講的開悟!定,定到一個相當程度就開悟了。 淨空法師法語
一切凡聖,『於此經典』,「此經」就是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。勸令『書寫』,「書寫」是最重要的流通手段,讓這個世間經本能夠多一本,讀的人能多有一個人,多有一個人從這個經得到啟示,真正生起信願持名,這個人就是彌陀弟子,一生決定得生淨土。只要能生淨土,就是離究竟苦,得究竟樂。那這樣的法門,佛怎麼會不重視?不但釋迦牟尼佛重視,一切諸佛普遍的重視,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。現在印刷術發達,電腦發明之後,這寫字的人愈來愈少,全都用電腦,就是書寫的工具變了,這未嘗不是一樁好事。我們利用這個工具,大量的印刷流通,不必拘泥,佛經上教我們寫,我們手寫的功德大,不是這個意思。這個書要活學活用,不要死在文字之間,要懂得佛說經真正的意思,書寫就是大量流通。『供養』,這是法供養,「供養」就是對一切人的布施。我們跟一切人往來,都有禮物往來,禮物裡頭不要忘記這本經書,財供養裡頭有法供養,跟著禮物一起送,這個好! 『受持』,是自己接受,永遠保持。下面兩句就是「受持」的本意。你每天『讀誦』,「讀」是對著經本念誦經文;「誦」是背誦,你念得很熟了,不需要經本,你能背下來,誦是背誦。這是經文能記得住、能理解,你才能真正相信,才是真正的接受,依教奉行。依教奉行是接受的落實,否則的話,這個信受有名無實。在現在佛門裡頭,信受的人很多,奉行的人不多,沒有認真去做。流通的人有,不過是求一點人天福報而已,沒有把它當作往生的資糧、修學的功德去看,這個流通利益不大。流通,應當不求人天福報,將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,這個功德就大了。 流通裡面最重要的是為人演說,這真流通。演是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。真正念佛人,心地清淨慈悲,於這個世間樣樣放得下,做出這個樣子,心裡頭只有極樂世界、只有阿彌陀佛,讓別人看到不能不相信。自己做人規規矩矩,淨業三福做到了,《十善業道》做到了,還有我們講的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,這個都做到了,這是淨業三福裡頭第一條的。六和敬做到了,三種布施做到了,六波羅蜜做到了。這真做,真落實。最好連普賢十願都能做到。什麼地方做?日常生活當中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決定不違背,這是真佛弟子。與一切眾生往來,以真誠、慈悲、智慧、善巧方便接引,讓別人慢慢覺悟過來,慢慢回過頭來,也能像自己一樣去學習,信受持名。 雖僅於須臾之頃,須臾是很短的時間。『為他演說』,記住,這個表演是要真做到,是演給眾生看的,絕不是自己在裡頭求名聞利養。要有名聞利養的心在裡面,那就是世間的善法,就不叫功德,世間善法,完全做給別人看。目的何在?目的是動他的善念,啟發他的善根,為他那個善根福德做增上緣,用意在此地,這個功德就很大。勸人聽聞是經,聽經上一句經文、一段經文,都是無量無邊功德。使之『不生憂惱』,現在的世間,一切眾生沒有不生在憂惱之中,憂慮煩惱,社會動亂。我們是不接觸媒體,不看電視、不看報紙,所以每天天下太平。世間人生在這個社會,哪一個人不看電視?哪一個人不看報紙?報紙跟電視是現在人每天離不開的東西,這個帶來什麼?帶來憂慮,帶來煩惱。很少數的人拒絕它們。我們要自己少煩少惱、少憂少慮,最好跟它們遠離。不知道,好!不知道,心清淨。 「如是說法,乃至至心精進」。說法要如理、要如法,法是方法;如理,不違背真理,諸法實相不違背。說的方法善巧,別人聽起來很歡喜、很輕鬆、很愉快,真聽明白了,把他的憂慮煩惱化解了,這個說法好。乃至至心精進,這是功夫上軌道了,至心就是一心,真誠到極處,清淨到極處,都叫做至心。至心就是精進,精進就是至心。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『晝夜思惟彼剎,及佛功德』,這個方法非常之妙!白天晚上不要胡思亂想,想什麼?想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怎麼個想法?讀這部經,隨文入觀,就是想極樂世界,想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。《往生論》上,天親菩薩他那個方法好,幫助我們觀想,依報,極樂世界依報十七種莊嚴;正報,觀阿彌陀佛八種莊嚴,往生這些大菩薩們,四種莊嚴,總共二十九種莊嚴。用這個「晝夜思惟彼剎,及佛功德」,這二十九種莊嚴全在這一句話當中。 「如是之人,於無上道,終不退轉」,他怎麼會退轉?念念是西方極樂世界,念念是阿彌陀佛。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憶佛就是此地晝夜思惟,念佛是心中有佛,這人必定成佛,把其他東西全放下。法門很多,八萬四千無量法門,其他的法門去想,會很累人,為什麼?境界太複雜,境界太高;不像這個,這個是很踏實,它就在我們面前。憶佛念佛的終極目標,就是『於無上道,終不退轉』。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如是,所以說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但是法門對眾生根性來說就有難易。我們要選容易修的、容易成就的,還要找穩當的法門,功夫不會唐捐,決定有成就、有效果,這是我們選擇法門必須要留意的。法門選錯了,很多,太多了,這一生不能成就,最後還是去搞六道輪迴,叫冤枉!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五四四集) 2012/10/2 淨空法師主講
一切凡聖,『於此經典』,「此經」就是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。勸令『書寫』,「書寫」是最重要的流通手段,讓這個世間經本能夠多一本,讀的人能多有一個人,多有一個人從這個經得到啟示,真正生起信願持名,這個人就是彌陀弟子,一生決定得生淨土。只要能生淨土,就是離究竟苦,得究竟樂。那這樣的法門,佛怎麼會不重視?不但釋迦牟尼佛重視,一切諸佛普遍的重視,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。現在印刷術發達,電腦發明之後,這寫字的人愈來愈少,全都用電腦,就是書寫的工具變了,這未嘗不是一樁好事。我們利用這個工具,大量的印刷流通,不必拘泥,佛經上教我們寫,我們手寫的功德大,不是這個意思。這個書要活學活用,不要死在文字之間,要懂得佛說經真正的意思,書寫就是大量流通。『供養』,這是法供養,「供養」就是對一切人的布施。我們跟一切人往來,都有禮物往來,禮物裡頭不要忘記這本經書,財供養裡頭有法供養,跟著禮物一起送,這個好!
『受持』,是自己接受,永遠保持。下面兩句就是「受持」的本意。你每天『讀誦』,「讀」是對著經本念誦經文;「誦」是背誦,你念得很熟了,不需要經本,你能背下來,誦是背誦。這是經文能記得住、能理解,你才能真正相信,才是真正的接受,依教奉行。依教奉行是接受的落實,否則的話,這個信受有名無實。在現在佛門裡頭,信受的人很多,奉行的人不多,沒有認真去做。流通的人有,不過是求一點人天福報而已,沒有把它當作往生的資糧、修學的功德去看,這個流通利益不大。流通,應當不求人天福報,將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,這個功德就大了。
流通裡面最重要的是為人演說,這真流通。演是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。真正念佛人,心地清淨慈悲,於這個世間樣樣放得下,做出這個樣子,心裡頭只有極樂世界、只有阿彌陀佛,讓別人看到不能不相信。自己做人規規矩矩,淨業三福做到了,《十善業道》做到了,還有我們講的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,這個都做到了,這是淨業三福裡頭第一條的。六和敬做到了,三種布施做到了,六波羅蜜做到了。這真做,真落實。最好連普賢十願都能做到。什麼地方做?日常生活當中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決定不違背,這是真佛弟子。與一切眾生往來,以真誠、慈悲、智慧、善巧方便接引,讓別人慢慢覺悟過來,慢慢回過頭來,也能像自己一樣去學習,信受持名。
雖僅於須臾之頃,須臾是很短的時間。『為他演說』,記住,這個表演是要真做到,是演給眾生看的,絕不是自己在裡頭求名聞利養。要有名聞利養的心在裡面,那就是世間的善法,就不叫功德,世間善法,完全做給別人看。目的何在?目的是動他的善念,啟發他的善根,為他那個善根福德做增上緣,用意在此地,這個功德就很大。勸人聽聞是經,聽經上一句經文、一段經文,都是無量無邊功德。使之『不生憂惱』,現在的世間,一切眾生沒有不生在憂惱之中,憂慮煩惱,社會動亂。我們是不接觸媒體,不看電視、不看報紙,所以每天天下太平。世間人生在這個社會,哪一個人不看電視?哪一個人不看報紙?報紙跟電視是現在人每天離不開的東西,這個帶來什麼?帶來憂慮,帶來煩惱。很少數的人拒絕它們。我們要自己少煩少惱、少憂少慮,最好跟它們遠離。不知道,好!不知道,心清淨。
「如是說法,乃至至心精進」。說法要如理、要如法,法是方法;如理,不違背真理,諸法實相不違背。說的方法善巧,別人聽起來很歡喜、很輕鬆、很愉快,真聽明白了,把他的憂慮煩惱化解了,這個說法好。乃至至心精進,這是功夫上軌道了,至心就是一心,真誠到極處,清淨到極處,都叫做至心。至心就是精進,精進就是至心。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『晝夜思惟彼剎,及佛功德』,這個方法非常之妙!白天晚上不要胡思亂想,想什麼?想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怎麼個想法?讀這部經,隨文入觀,就是想極樂世界,想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。《往生論》上,天親菩薩他那個方法好,幫助我們觀想,依報,極樂世界依報十七種莊嚴;正報,觀阿彌陀佛八種莊嚴,往生這些大菩薩們,四種莊嚴,總共二十九種莊嚴。用這個「晝夜思惟彼剎,及佛功德」,這二十九種莊嚴全在這一句話當中。
「如是之人,於無上道,終不退轉」,他怎麼會退轉?念念是西方極樂世界,念念是阿彌陀佛。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憶佛就是此地晝夜思惟,念佛是心中有佛,這人必定成佛,把其他東西全放下。法門很多,八萬四千無量法門,其他的法門去想,會很累人,為什麼?境界太複雜,境界太高;不像這個,這個是很踏實,它就在我們面前。憶佛念佛的終極目標,就是『於無上道,終不退轉』。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如是,所以說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但是法門對眾生根性來說就有難易。我們要選容易修的、容易成就的,還要找穩當的法門,功夫不會唐捐,決定有成就、有效果,這是我們選擇法門必須要留意的。法門選錯了,很多,太多了,這一生不能成就,最後還是去搞六道輪迴,叫冤枉!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五四四集) 2012/10/2 淨空法師主講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