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常說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這兩句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長時間的薰修,不斷的薰修,才起得了作用。為什麼?心清淨的,清淨心就是佛心,你的心跟佛的心一樣,佛的語言你怎麼會不懂?當然懂得,這就是我們俗話講的開悟!定,定到一個相當程度就開悟了。 淨空法師法語
佛菩薩出現在世間,總不外乎感應道交,眾生有感,佛菩薩自然就有應。感應有四種,第一種叫顯感顯應。我們求佛菩薩很明顯,我們清清楚楚,而佛的示現也很清楚。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生在世間,住世八十年,這是顯感顯應。第二種是顯感冥應,這個多。像我們現在,每一個學佛的同學,無論你求不求佛都有感。我們心裡有求,這是顯感;沒有求是冥感,自己真有這個意思,但是念頭沒有生起來,但佛知道了,佛知道我們想求些什麼。這是冥感。冥感有顯應,也有冥應,冥應,他應的時候我們不知道。 顯感冥應這個例子非常之多,我們自己業障很重,體會不到。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?我們的業力障礙了他的應。業力的能量也不可思議,所以經上常講,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,就是他的能量,佛的能量,心的能量。心實在講是能生能現,佛也是心生心現的,宇宙,包括我們自己都是心生心現的,心的能量很大。佛的能量也很大,佛是修得的能量。眾生的能量是業的能量,就是我們造作一切善、不善業,這個能量也很大,可以跟上面兩種對抗的。那看我們跟什麼聯手,如果我們心的能量跟業的能量聯手,把佛就抗拒了;如果我們心的能量能跟佛的能量聯手,就把業力抗拒了。看我們跟誰聯手,這個很重要! 那我們知道,修行成就的人,這個心跟佛的能量結合了,所以能斷煩惱、能消業障。如果我們的心這一不謹慎,跟業的能力融合,那佛的力量就不能抗拒,佛就到一邊去了。這個道理並不難懂,可是一定要知道。我們今天為什麼抗拒不了業力?我們不跟佛聯手,也就是對佛、佛的經教,我們難得難聞,得到了不相信,聽到了不肯奉行,我們並沒有真正的跟佛力融合。所以感到業的能量非常強大,道理在此地。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五四七集) 2012/10/5 淨空法師主講
佛菩薩出現在世間,總不外乎感應道交,眾生有感,佛菩薩自然就有應。感應有四種,第一種叫顯感顯應。我們求佛菩薩很明顯,我們清清楚楚,而佛的示現也很清楚。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生在世間,住世八十年,這是顯感顯應。第二種是顯感冥應,這個多。像我們現在,每一個學佛的同學,無論你求不求佛都有感。我們心裡有求,這是顯感;沒有求是冥感,自己真有這個意思,但是念頭沒有生起來,但佛知道了,佛知道我們想求些什麼。這是冥感。冥感有顯應,也有冥應,冥應,他應的時候我們不知道。
顯感冥應這個例子非常之多,我們自己業障很重,體會不到。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?我們的業力障礙了他的應。業力的能量也不可思議,所以經上常講,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,就是他的能量,佛的能量,心的能量。心實在講是能生能現,佛也是心生心現的,宇宙,包括我們自己都是心生心現的,心的能量很大。佛的能量也很大,佛是修得的能量。眾生的能量是業的能量,就是我們造作一切善、不善業,這個能量也很大,可以跟上面兩種對抗的。那看我們跟什麼聯手,如果我們心的能量跟業的能量聯手,把佛就抗拒了;如果我們心的能量能跟佛的能量聯手,就把業力抗拒了。看我們跟誰聯手,這個很重要!
那我們知道,修行成就的人,這個心跟佛的能量結合了,所以能斷煩惱、能消業障。如果我們的心這一不謹慎,跟業的能力融合,那佛的力量就不能抗拒,佛就到一邊去了。這個道理並不難懂,可是一定要知道。我們今天為什麼抗拒不了業力?我們不跟佛聯手,也就是對佛、佛的經教,我們難得難聞,得到了不相信,聽到了不肯奉行,我們並沒有真正的跟佛力融合。所以感到業的能量非常強大,道理在此地。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五四七集) 2012/10/5 淨空法師主講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