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火燒功德林,瞋恚是火。你這一生你修積的多少功德,學佛幾十年了,得要問問,你什麼時候到現在沒發脾氣?如果昨天發了一場脾氣,你的功德從昨天到今天。為什麼?以前呢?以前燒光了,一個脾氣一發全完了。
功德很不容易成就,福德不會,瞋恚火不燒福德,燒功德,為什麼?功德是清淨心,清淨平等覺是功德,你一發脾氣心就亂了,你清淨心就沒有了。所以功德是非常不容易修,破壞功德第一個因素就是瞋恚。
所以佛教給我們要忍,忍,在古時候從小就學忍,要學包容、要學忍、要學讓,忍讓通常是連在一起的。最初是教你忍讓,然後慢慢進步曉得謙讓,謙虛、謙讓,到最高的境界是禮讓,都從忍辱波羅蜜得到的。
布施是修功德,忍辱是保持功德不失掉。
喜歡布施,也喜歡發脾氣,這樣的果報在哪裡?多半去當魔王去了,阿修羅、羅剎、魔王。他也有很大的勢力,為什麼?他修布施。為什麼會變成魔王?他有瞋恚。可是魔也好,阿修羅也好,你要曉得,他也是盛極一世,死了以後到哪裡去?墮到阿鼻地獄去。所以他是一世興旺起來,下一世又墮落,這樣看起來多可憐,好景不常,他保不住。做阿修羅、做魔王時候,你說他作多少業?他害多少人?所以忍辱不能不修。
這個辱是特別對中國人講的,中國人對這個字看得很重,你看古人所謂士,士是讀書人,明理的人,「士可殺不可辱」,殺頭沒關係,侮辱不可以,這個不能忍受。所以翻經的法師:你們中國人把辱看得這麼重,好,忍辱,他辱都能忍了,那當然什麼都可以忍了。所以本來就是忍耐的意思,這是翻經的法師特別應中國人的根性,用忍辱對治瞋恚。
淨大經解演義 第175集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