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

彌勒所問十念:一者,於一切眾生,常生慈心


 


 


在《彌勒發問經》。「具足如是念,即得往生安養國土,凡有十念,何等為十」,這是接上品的。


 


我們看彌勒菩薩的開示,「一者,於一切眾生,常生慈心」。


 


實在講,我們應當要學,好的都學,不好的我們都遠離,好的一定要學習,普賢菩薩教導我們「常隨佛學」。這些菩薩都是古佛乘願再來示現的,釋迦牟尼佛這一次在我們地球上示現成佛,《梵網經》上他自己講的,這是第八千次,你就曉得他常來。世尊如是,彌勒又何嘗不如是?觀音、勢至,哪一個不是古佛再來?這都不是假的,經上有證明。彌勒菩薩說「具足如是念,即得往生安養國土」,他說了十種。


 


第一種,「於一切眾生」,一切眾生包括範圍太廣了,首先要認識眾生兩個字,什麼叫眾生?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。那我們講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,這範圍多大?


 


第一個,自然現象是眾緣和合而生的。


 


第二種,精神現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,精神現象就包括我們今天所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,我們肉眼看不見的,他們存在。現在我們看不到他的形體,肉體看不到,他精神存在。


 


第三種,物質的現象,物質現象包括山河大地、花草樹木,都有靈性,它都是眾生,眾緣和合而生。


 


現在我們知道,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全都是五蘊法,就是色受想行識統統具足。正報裡面,我們一個細胞,依報裡面就是山河大地、一粒塵沙,都是眾生,眾緣和合而生,你說這個範圍多大。


 


我們面對著這三種現象,要生慈悲心,慈心是愛心,悲心是憐憫心。現在我們彼此都一樣,迷而不覺,共同生活在六道輪迴當中,看到他苦,就想到我也曾跟他一樣。牠是畜生,我過去也曾經在畜生道待過;他是餓鬼,我也做過餓鬼;他墮地獄,我又何嘗沒有墮過地獄?見他苦,生憐憫心,幫助他覺悟、幫助他出離,幫助他的方法離不開經典的教誨。誦經的時候,應當知道將誦經的功德迴向給山河大地、迴向給法界眾生,念念不忘,這是第一個念。


 


「於一切眾生,不毀其行,若毀其行,終不往生」,為什麼?這還是第一願的後面。眾生他的行業無不是因緣果報,你要是破壞他的行業,你要負因果責任,都有報應的。那怎麼辦?決定不能干涉,只能勸導,不能干涉。


 


你想想看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面對一切眾生,他是什麼態度?完全隨緣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佛為我們的示現,我們要能體會、要能學到,佛跟大眾接觸,沒有自私自利、沒有名聞利養、沒有五欲六塵、沒有貪瞋痴慢;換句話說,他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、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,這個厲害!


 


佛為大眾說法,這個眾生覺悟了,覺悟他的不善的業就消掉,善業就增長;這不是上上品人,上上品的根性,善惡業統統都消掉,那就沒事了。根性劣的執著有善,惡是錯誤的,惡要受不善的果報,他能夠斷惡修善。程度高的人,善惡二邊都離,他提升就更高,能夠超越六道;超越不了六道,才斷惡修善,遠離三惡道。


 


你造惡業,佛法的標準很簡單,十善,你用這十條你去反省。不殺生,我有沒有,不一定說殺人,我有沒有說害別人?雖然沒有要他的命,但是給他很多痛苦、給他很多為難,這等於是殺戒。有沒有這種行為?有這種行為,自己要負因果責任。


 


我有沒有偷盜?偷盜裡面包括起心動念,我們一般講佔別人便宜,那就是盜心。


 


所以十善一條一條細細想,我對於世間財色名食睡有沒有貪心?有沒有貪的行為?有貪心已經錯了,就有罪,再有貪的行為,罪更重。有沒有怨恨?有沒有傲慢?你一條一條去想,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頭講得很詳細。你拿這個來檢點你就知道了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對一切眾生有沒有做到不毀其行?若毀其行,終不得往生。


 


第一個,你的現行不善。佛法淨宗講帶業,帶舊業不帶新業,你天天還在明知故犯,這個帶不了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所以佛門弟子,真正把三個根落實才叫真的是佛弟子,《弟子規》做到、《感應篇》做到、十善業做到,真佛弟子,佛經一打開,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就有你一分,佛在經上就叫著你。如果這三種做不到,念得很熟做不到也沒用,經典裡面叫的善男子、善女人沒叫你,你不合格!這是佛門最低的標準,不可以不知道。


 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11集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