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

淨空法師:觀世音菩薩修的法門











 





 




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,觀世音菩薩是最好的榜樣。




 




 


「大悲願力,為欲發起一切菩薩,安樂成熟諸眾生故,現作菩薩」。他早成佛了,大悲心示現為等覺菩薩,幫助諸佛如來教化眾生。「又《觀音三昧經》云:觀音在我前成佛,名正法明如來。我為苦行弟子」。這裡頭的我就是釋迦牟尼佛,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。觀音菩薩成佛在釋迦牟尼佛之前,當時這一尊佛的德號叫正法明如來,釋迦牟尼佛在那個時候是修苦行的弟子。佛菩薩真正不可思議,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。「又《首楞嚴經》曰: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,於古觀世音如來,受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。從聞思修入三摩地,返聞自性,得無上道」。




 




《楞嚴經》上,經文有說出觀世音菩薩的因地,這些公案,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歷史,確實久遠劫他就有很好的修行功夫。在那個時候,有一尊觀世音如來,他是觀世音如來的弟子,佛傳授給他這個法門,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,這是他修的法門。聞薰聞修都是從耳根入門,所以菩薩耳根最利。




 




上面這如幻兩個字很重要,如幻兩個字是真實智慧,照見。為什麼?這些法都不是真的,你能用這些方法回歸自性。這些方法不是自性,用這個方法可以回歸自性。明心見性的時候,這方法就不用了。如果執著這個方法,那你就錯了。好像藥是治病的,病好了這藥就不要。病好了還吃藥,你還在生病,你的病沒好;病好了就不要藥,藥就沒有了。我們眾生有病,這個病就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這病根。這三類病根統統拔掉沒有了,佛法就沒有了,藥就沒有,這個道理要懂。




 




所以前頭如幻,如幻是什麼?看破,知道一切法沒有一樣是真的,如夢幻泡影,佛法亦如是。《金剛經》說得好,「一切有為法」,佛法是有為法,有作為的,有作有為,所以它是生滅法。佛法的理是不生不滅,是真常,世間一切萬事萬物的理也是真如,一個道理。理是真的,相是假的;性是真的,事是假的。所以智慧能夠認識什麼是真、什麼是假,對於真假都不能執著,都不能起心動念。真的裡面沒有起心動念,你起心動念就錯了。假的裡頭本來就起心動念,你起心動念,你離不開假,那個假你永遠丟不掉,為什麼?你起心動念。所以於一切法當中,不起心不動念就對了。然後才曉得,真妄一如,真妄不二,這才是圓滿的覺悟,叫圓覺。




 




從聞思修,聞思修是菩薩三慧,戒定慧是聲聞的三學。聲聞三學是有次第的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不能夠躐等的。菩薩三慧,三慧是一而三,三而一,它沒有階級,它沒有先後。什麼叫聞?這個字是個代表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叫做聞。用觀世音菩薩的例子,觀音菩薩耳根最利,耳聞,耳根聽到了,眼睛看到了也叫聞,鼻聞到了也叫聞,身體接觸到了也叫聞,心裡頭知道了也叫聞,它是一個代表字。這一聞,思代表明瞭,你看看、你想想,想就明瞭,不想不知道,所以思代表明瞭,一接觸就明瞭,這叫思。修是什麼?修是斷惑,這明瞭不就沒有惑,就不迷惑。所以它是一次完成的,它不是三個階段,不是像戒定慧三個階段。菩薩聞思修是一次的,一而三,三而一,要把它分成三個階段,那就完全錯了。




 




我在早年,很早了,道安法師辦大專佛學講座,請我去做主講。我教了四年,三年是總主講,最後一年我擔任一門功課,遇到一個學生,哪個學校學生忘記了,都是大學生。上課之前他來找我,告訴我,他說法師,我聽經已經聽了兩年。我們上課是每個星期天。他說下個星期天我不來了。我說為什麼?他學菩薩三慧,我要回去去研究。我說研究個幾年你再去實行是吧?對。我說今天這堂課聽不聽?聽,今天這堂課聽。我說好,我跟大家講聞思修。我說這個同學,你看聽了兩年經。兩年經是什麼?道聽塗說。他要回家去,去研究。研究是什麼?叫胡思亂想。胡思亂想個兩年再去行,他要去做、去行,那是怎麼個行法?胡作妄為。全錯了!戒定慧是分三個階段的,聞思修不是這個意思,是一次完成。一接觸就覺悟、就明瞭,覺悟、明瞭就是思,不疑惑,疑惑沒有了,那就叫修。它是一樁事情,不是三樁事情,不能搞錯。下課的時候我問他,下個星期還來不來?他說還來。這是把名詞解釋錯了,聞思修是菩薩三慧,不是聲聞。




 




這個是法身菩薩,不是普通的菩薩,接受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,這法是修學的方法。這方法是什麼?從聞思修入三摩地。三摩地是禪定,在禪定裡頭反聞自性,開悟了。我們一般人聞都對外的,六根全往外頭跑,眼緣外面的色,耳緣外面的聲,六根都向外,所以人心浮動。佛法教我們從外頭收回來,叫反聞,反過來,不向外向內。內是什麼?內是自性。向內就見性了,向外你所見的是塵,六塵,向內就見性了,反聞聞自性。這裡不能用分別、不能用執著、不能用起心動念。六根在境界裡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就是反聞自性,這種功夫一般人做不到。




 




所以《楞嚴經》自古以來的註解,都用天台大師三止三觀來解釋,行。三止三觀,我們一般人可以做到。但是佛在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不是講三止三觀,佛在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是「捨識用根」。識是什麼?識就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。《楞嚴經》教的方法,教我們不要用識,用什麼?用根。根是什麼?根中之性。眼是見性,耳是聞性,用見性去見,用聞性去聞,那就性成無上道。見性見色,色不是塵,色是什麼?色是性,就見性了。聞性聞聲,那個聲不是塵,那是性,聲性,他就見性了。如果這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在裡頭,眼見的是塵,色塵,耳聞的是聲塵,鼻嗅的是香塵,舌嘗的是味塵,叫六塵,塵染污自性。交光大師雖然說得好,他作了一部註解,《楞嚴經正脈》,交光大師作的,確實是《楞嚴經》佛所說的意思,捨識用根。捨識用根誰能做到?沒有人能做到,太高了。天台凡夫能學,捨識用根是法身菩薩,不是見性的菩薩做不到,所以它太高了,但是說的一點都不錯。觀音菩薩,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,他用這個方法成佛了。




 




我們這個世界眾生根性最利的是耳根,我們看東西看不懂,聽,聽得懂。所以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,為我們凡夫選擇圓通,他說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用音聲,我們聽釋迦牟尼佛說法。孔子在中國教學,也是用音聲,不是用文字。孔子那個時候有文字,文字是幫助的,音聲是主要的。釋迦牟尼佛在世也是音聲為主,講說為主,文字幾乎沒有,沒有人記錄。一直到佛滅度之後,弟子們這才會集佛一生所教的。阿難,這是記憶力最好的,聽一遍幾乎都不會忘記,請阿難複講,五百阿羅漢作證,證明阿難所說的沒錯,用文字寫下來成為經典,流傳給後世。說明什麼?耳根最利。




 




「《觀經》謂大士頂上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,一一化佛,有五百化菩薩,無量諸天以為侍者」,這是《觀經》上釋迦牟尼佛說的。觀世音菩薩頂上圓光,就是頭頂上這個圓光,這放光。那個光中有五百化佛,像釋迦牟尼佛一樣。每一尊化佛又有五百化菩薩,還有諸天,無量諸天為侍者,擁護這一尊佛。一一化佛,有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。這個底下我看錯了,還漏掉一行。「又眉間毫相,備七寶色,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」,眉間白毫,白毫放光,光中化佛,「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。一一化佛,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」。從這個瑞相裡面,我們能夠體會到菩薩的智慧、菩薩的功德不可思議。




 




從這些地方我們能深深體會到,大乘經上常說「佛佛道同」,為什麼?成佛證得圓滿的性德。這些現象是圓滿性德裡頭自然流露的,佛菩薩決定沒有起心動念,所以說是自然流露。如果起心動念,他就不是佛、不是法身菩薩。起心動念是十法界裡面的佛,沒見性,別教三賢,別教裡頭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,沒見性。圓教,初住見性,別教,初地見性。所以在斷證這一方面來說,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,別教的三賢菩薩沒有出離十法界,他們在四聖法界。所以證得究竟圓滿是決定平等,成佛是真平等。




 




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七八集)  2012/6/14 淨空法師主講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