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開示:現在就要幹的一樁大事


 


今天想往生的人很多,真正能到極樂世界的人不多,什麼原因?輪迴業身捨不得放下。頭一個就是道場,道場建得愈大愈難放下。再就是什麼?情執,在家人的情執是妻子兒女,出家人的情執是徒子徒孫,想著這個,念著那個。有絲毫放不下就去不了,這是真的。還有恩恩怨怨放不下,那個人對我很好,我恩沒報,那個人對我不好,我仇還沒報,還有恩怨沒放下,那怎麼能去!極樂世界是清淨國土,這些東西是染污,阿彌陀佛、極樂世界大眾決定不容許你把染污帶到極樂世界。你得把這些東西處理得乾乾淨淨,身心清淨一塵不染,你才能去得了。


 


這樁事情是大事,比什麼都重要。什麼時候幹?現在就要幹。因為不知道災難什麼時候來,災難突然來了怎麼辦?我還想這個想那個,這個沒放下,那個沒放下,就去不了,那你隨業流轉,又搞輪迴了。什麼時候?現在就放下。


 


放下是心裡放下,事沒有關係,事沒有障礙,最重要是你的心,心裡頭不再掛念,沒有這個念頭了。也就是說,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,名聞利養的念頭沒有了,對於五欲六塵的享受沒有了,喜怒哀樂七情的牽掛沒有了,貪瞋痴慢疑大幅度的降溫,你往生就有把握,什麼時候往生都沒障礙。


 


如果這些拉雜東西還有,你就得多想想,你往生沒有把握。這是愚痴,這是煩惱、習氣。雖然極樂世界主張是帶業,帶業是指帶舊業,不帶現行。最後一口氣還沒斷,還有牽掛,那不就完了嗎?所以,真正有把握,平時就淡薄,緊急關頭心裡只有佛號,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,這個人決定得生。


 


用什麼方法來練習?我有個方法,用了好幾年,有一點效果,提供給大家做參考。每天晚上上床睡覺就想著我死了,那還有什麼放不下?在練習,練習死,每天晚上練習一次。到真死就很平常,天天都這個樣子,什麼都不想了。這個方法雖然很笨拙,但是它有效。人到死的時候,你什麼能帶去?眼前的東西,有很好,沒有也很好,全不放在心上就對了。有一樁放在心上,那都是你的麻煩,障礙你清淨心,障礙你往生的功德。平常要淡薄,每天睡覺的時候練習徹底放下,不再放在心上。


 


真的像中峰禪師所說的,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「阿彌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彌陀佛」。厭捨輪迴業身,這個身要厭惡,不要喜歡它。天天去打扮它,天天那麼愛惜它,麻煩可大了!這證明什麼?證明你捨不得,捨不掉它,這是最大的障礙。能捨才同登極樂彼岸,捨不了那就不行。


 


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46  2011/6/9 


1 則留言:

  1. 謝謝師兄分享這麼好的文章,後學感觸良多,再補充一些,讓人對情執更容易放下~更容易往生極樂世界~
    ~兩道選擇題~
    某ㄧ所大學的選修課程中,教授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對各位同學說:
    我受一家機構的委託,來跟各位同學做一項問卷調查,請各位同學們幫個忙。這話ㄧ聽,教室裡發出一陣輕微的議論了,大學的課堂本來就枯燥,這下好玩多了。
    問卷表發下來後,大家一看只有兩道題目,第一題:他很愛她。
    她細細的瓜子臉,彎彎的娥眉,面色白皙美麗動人。可是有一天,她不幸遇上了車禍,痊愈後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醜陋疤痕。你覺得,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?
    (A)他一定會 (B)他一定不會 (C)他可能會
    第二題:她很愛他。他是商界的精英,儒雅沈穩,敢打敢拼。
    忽然有一天他破產了。你覺得,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?
    (A )她一定會 (B)她一定不會 (C)她可能會
    過了一會兒,同學就做好了。問卷收上來後,教授一統計,發現:
    第一題有10%的同學選A,10%的同學選B,80%的同學選C。
    第二題,30%的同學選了A,30%的同學選B,40%的同學選C。
    看來,美女毀容比男人破產,更讓人不能容忍啊。教授笑了,做這兩題時,潛意識裡,同學是不是把他和她當成了戀人關係?『是啊!』同學們答得很整齊。
    教授說:可是,題目本身並沒有說,『他』和『她』是戀人關係啊?
    教授似有深意地看著大家,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,如果,第一題中的『他』是『她』的父親,第二題中的『她』是『他』的母親。 讓同學們把這兩道題目重新的再做一遍,同學們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?
    此時全班,真的只剩下『沈默』兩字可言。
    問卷再次發到同學的手中,教室裡忽然變得非常寧靜,一張張年青的面龐,變得凝重而深沈。幾分鐘後,問卷收了上來,教授再次做了統計,同樣的兩道題目,同學們都100%的選擇了(A)。
    此時,教授的用深沈而動情的語調說: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,亙古綿長,無私無求;
    不因季節更替,不因名利浮沈,這就是父母的愛啊!
    後記:

    人要有一種平等觀。您好,我愛您;您壞,我也愛您。這種愛不會因為外相而變質。人如果將愛定義在跟自己相關,就會執著,就會取捨~這就是膚淺的愛情~佛陀就是平等的愛眾生,沒有對某個眾生執著,取捨。不會因為某個眾生好,就對他好一點;不好就對他失望。這樣對愛就染上了一些色彩。有人需要的愛比較多,有人比較少。

    回覆刪除